中國!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12-15 中國網新聞中心

↑2019年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當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今天

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

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三山九華連建康

南都宮闕何煌煌

翻開中國厚重的歷史

南京

一定是極不尋常的篇章

↑這是2018年1月27日在南京市明孝陵景區內拍攝的雪中梅。新華社發(王躍武攝)

她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

文學、藝術和政治之都

孕育了中國古代書法

和繪畫的閃耀明珠

流傳出「六朝」駢體文的清秀雋永

  ↑這是2018年12月29日拍攝的南京長江大橋夜景。新華社發(蘇陽攝)

她幾經浮沉、飽經滄桑

她的靈動秀美、她的萬千氣象

隨著鑲嵌在重巒疊嶂間的廟宇樓閣

隨著深情如凝眸的淮水

流淌在文人墨客的筆下

記載在浩蕩的青史裡

可在83年前

這一切美好曾被那樣慘烈撕碎

1

傷痛——那時那裡曾是人間地獄

↑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1937年12月13日

侵華日軍攻佔南京

在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

南京城內30萬以上中國人

被日軍殘殺

  ↑一名日軍士兵正站在南京城郊累累屍骨的屠殺現場。新華社發

強姦事件發生了兩萬多起

三分之一以上的建築被毀

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

槍殺、刀劈、活埋

「百人斬」

「集體屠殺」

  ↑日軍將大批南京青壯年捆綁後,押往郊外集體屠殺。新華社發

侵略者的暴行難以言盡

他們背離了人類最基本的良知和道德

以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

摧殘、屠戮、毀滅

  ↑日軍將被殺害的南京市民投入長江。新華社發

時至今日

每當我們讀到這血腥的一頁

當年南京百姓

害怕的眼神、絕望的哭喊、無力的掙扎

侵略者

肆虐的狂笑、沾滿鮮血的屠刀

仍會深深地刺痛我們的心

……

  ↑南京市民被日軍捆綁刺殺。新華社發

2

痛訴——揭示真相,他們勇敢面對

  夏淑琴

1937年12月13日

夏淑琴全家祖孫9口人中

除了時年8歲的她和4歲的妹妹

3人慘遭日本士兵姦殺

其餘4人都死於日軍的刺刀之下

她也被刺中三刀

但因昏死過去而倖免於難

1994年8月

夏淑琴以戰後第一個到日本的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身份

向日本民眾痛述親身經歷

披露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

面對日本的右翼分子

她運用法律救贖苦難、維護尊嚴

為國家為民族為歷史尋求正義

  陶秀華

1937年12月14日早晨

陶秀華的父親周萬榮

被日軍抓走之後

便杳無音信

可陶秀華從未忘記她的父親

在她的努力下

經史學家的多方搜證

「周萬榮」

成為「哭牆」上的第10665個名字

一筆一畫刻下的

是苦難,是回憶,是哀思

更是銘記

  祁恩芝、劉健芝

2018年12月7日

一對老夫妻祁恩芝、劉健芝

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捐贈了他們從1994年到2002年拍攝的

1008張膠片底片

以及2002年至2018年拍攝的

22286張數碼照片

二十餘載、風雨無阻

他們把為哀悼者和悼念活動拍照

作為事業

……

  3

銘記——這是每個中國人不能忘卻的歷史

面對侵略者滴血的屠刀

中華兒女同仇敵愾、浴血奮戰

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這是中華民族

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

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

重要組成部分

是中國人民的勝利

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

↑這是2019年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

中華民族不屈不撓

抵抗外來侵略的悲壯史詩

深刻揭示了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

歷史真理

幾十年過去

「卅萬亡靈,飲恨江城。

日月慘澹,寰宇震驚」

的血淚悲劇

再也不能重演

↑2019年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當笛聲與歌聲再次迴蕩山川

當秦淮兩岸再現昔日繁華

  孩子們的笑容回來了

車水馬龍的都市也回來了

……

↑2016年12月13日,學生代表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默哀。新華社發

可有個聲音、有個精神、有個道理

一直在提醒每個中國人: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放飛和平鴿。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是我們永遠不能忘卻的屈辱歷史

洗雪恥辱

永誌不忘、奮發圖強

捍衛和平、矢志復興

讓民族的復興早日實現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

是對歷史最好的尊重

也是對死難同胞最好的告慰

↑2019年12月3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前排左一)、夏淑琴(前排左二)、艾義英(前排右一)及新確認死難者周萬榮的女兒陶秀華(前排右二)在家祭活動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來源:新華社

策劃:於衛亞

作者:李永錫、周喆、陳子夏、郭曉龍、關天玥

監製:周年鈞

編輯:關開亮、王朝、徐祥達、李昂

相關焦點

  • 中國!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
    中國!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作者:李永錫、周喆、陳子夏、郭曉龍、關天玥  2020-12-13 新華社發(王躍武攝)她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文學、藝術和政治之都孕育了中國古代書法和繪畫的閃耀明珠流傳出「六朝」駢體文的清秀雋永
  • 今又七月七日,這是一個不能忘卻的日子
    這是一個不能忘卻的日子,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長徵副刊版的特別策劃——這是一個不能忘卻的日子,我們特別策劃了這個專版。我知道,你深深眷戀著家鄉的「小芳」。但今天,就在今天,我們該登一次長城,去烽火臺上約會另一個「小方」。在他曾經站立的老地方,去和他談點什麼?「天上有七七,織女牛郎;地上有七七,國破家亡」……你有沒有感受到一種深深的絞痛,正從偉大母親的身上傳來,一下下,牽扯著我們血脈僨張的身軀?這是中國人心底裡永遠的痛!
  • 韓增豐慄再溫墓清明祭: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圖)
    中新網石家莊4月5日電(李洋 高紅超 胡雪微)4日至5日,受中國新聞社河北分社社長魯達委託,分社常務副總編輯陳國林等一行7人赴河北省平山縣深山區和平山鎮,祭奠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人的英雄」韓增豐、中國近代軍事史著名「平山團」締造者之一慄再溫,以及新時期「焦裕祿式好幹部」齊慶三。
  • 愚人節裡道真情——不能忘卻的紀念
    而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飛行員,他的飛機編號是81192,在19年前,他以一種壯烈的方式永遠離開了我們,成為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不能忘卻的紀念。他叫王偉,犧牲時只有33歲,在2001年4月1日愚人節那天與美國偵察機相撞,跳傘墜海失蹤。
  • 秦漢與羅馬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真正的城市人口從不曾超過總人口5%,而且城市是作為消費中心而非生產中心存在[8]。」這跟秦漢非常相似。希臘出哲學家,羅馬出農民加戰士。羅馬大兵打遍地中海,只求退役後有塊土地,回去種橄欖與葡萄。就像秦漢的大兵,打仗是為了日後能「解甲歸田」。羅馬公民看不起商業,貿易和金融是被徵服民族才幹的營生。在羅馬共和國黃金時代,商人不能進元老院。貴族徵戰得來的財富都是購買土地搞大莊園。
  • 從北大拾起,這不該被忘卻的名字
    從北大拾起,這不該被忘卻的名字 2020-04-02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字詞裡的年度記憶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主辦的「漢語盤點2020」活動,陸續發布了「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年度十大流行語」「年度十大新詞語」。這些由專家、網民和大數據選出的年度詞語,記錄下這一年的社會熱點,也於字裡行間留下國家發展和時代變遷的草蛇灰線。
  • 用紀念開啟新的未來——2020,他們離我們遠去(組圖)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這趟風馳電掣的封閉列車猶如一發 炮彈,摧毀了一個帝國、改變了整個世界。以上這些看似關鍵時刻的偶然因素卻決定了世界歷史的發展。人們不禁要問:歷史究竟是由無數的「偶然性」決定還是由唯一的「必然性」決定?——這是史學界、哲學界爭論了千百年的「玄奧」問題,可能永遠不會有公允的結論。或許人們有時還會問:假如拿破崙當年不重用格魯希,滑鐵盧戰役的結果又將會如何?
  • 格瓦拉-永遠無法忘卻的理想
    可是我們又在迷戀格瓦拉的什麼呢,或者,我們在追求著什麼永遠無法得到的東西呢?永遠的反抗精神。每個人都獨立於這個世界,而體現我們獨立性的唯一方式就是反抗。當我們躁動於母腹之時,便已開始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所以孩子們才會有「逆反心理」,才會有青春期,長大以後總感覺不融於這個社會。
  • 中國網2016中國好教育候選單位:力德•優能天才
    導語:2016年12月12日,中國網教育將在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辦中國網中國教育家年會暨2016年度「中國好教育」頒獎典禮。此次活動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承辦,以推選年度的「中國好教育」為主題,於10月12日全面啟動,共歷時兩個月,通過億萬網友網上投票和專家評審的方式,共同推選出真正的「中國好教育」。
  • 一個讓人不能忘卻的畫家——陝西藝術界舉行紀念王炎林先生逝世十...
    一個讓人不能忘卻的畫家——陝西藝術界舉行紀念王炎林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談會 2020-11-03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評選結果重磅發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12月7日,以「守信互信 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為主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山東曲阜舉行。會上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評選結果。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秘書長趙暉表示,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評選活動通過大數據抓取、機構推薦等方式收集遴選,經過月度、季度等程序嚴格初評,並進行專家終審、徵求意見等階段,從3000餘條新聞中最終選出10條新聞,其中包含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網絡直播與直播帶貨、在線旅遊「大數據殺熟」等熱點話題,涵蓋從中央到地方、從宏觀到微觀、從正面到反面等多個維度,綜合反映了一年來我國網絡社會誠信建設的發展情況
  • 中國網2018中國好教育候選機構:吉的堡教育集團
    導語:2018年度中國好教育盛典將於12月12日在北京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承辦,以推選年度的「中國好教育」為主題,於10月28日全面啟動,共歷時一個月,通過網友網上投票和專家評審的方式,共同推選出真正的「中國好教育」。回首2018,你對中國教育有哪些思考和看法?展望2018,你對中國教育又期待哪些改變?
  •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孫燕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_新聞中心...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截圖中國網12月24日訊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今日消息,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孫燕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科學技術部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河北省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
  • 清明節祭奠親人寄語大全 祭奠老人去世的一句話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祭奠親人寄語大全 祭奠老人去世的一句話 誰的思念,風兒載著;誰的叮嚀,雲兒傳遞;清明時節,萬物甦醒,細雨綿綿,春寒料峭。2017年傳統清明節就要到了,今天,wed114結婚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清明節祭奠親人寄語大全,分享祭奠老人去世的一句話。
  • 中國與東南亞企業數字「鵲橋」匯商機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劉文昕 申鋮)為促進中國和東南亞地區企業交流合作,中國—東南亞(緬甸)國際貿易數字展覽會2日在北京開幕,預計將吸引來自東南亞地區的1萬餘家採購商線上觀展。此次展覽會由中國貿促會和中國—東協中心共同主辦,中國國際商會承辦,為期10天,共有1000餘家國內企業註冊參展。
  • 我們永遠記得!
    當天上午,全國多地舉行悼念活動,祭奠83年前的罹難同胞。8點,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國旗升起後又徐徐降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下半旗致哀。 83年後,人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這段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我們卻不敢忘、不能忘。銘記,不僅牢記和平來之不易,還需汲取落後挨打的教訓;紀念,不為激起仇恨,只為立下誓言:吾輩當自強。 機電學院19新能源三(1)班黃聰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83年後,人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這段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我們卻不敢忘、不能忘。
  • 庚子年清明,我們該如何祭奠?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又到了祭奠親人的日子。百善孝為先,祭奠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庚子年清明,我們拿什麼祭奠?如何祭奠?林業局發來信息告知大眾說天氣晴朗,嚴禁野外用火;衛健委和疾控中心發信息說預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取消清明祭拜活動!
  • 跟著滑鼠看劇情,中國第一部桌面電影《雲端》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桌面」上的《雲端》《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李靜發於2020.11.30總第974期《中國新聞周刊》登錄微博,一個未知的操作者搜索著懸疑小說作家張言的公開信息,從中找到線索,黑進他的網盤,肆意瀏覽張言的私人照片、資料。
  • 山城重慶,麻辣紅湯裡沸騰的人情味_新聞中心_中國網
    12月5日,新華網「大江大河大徵途」活動考察團走進了山城重慶,這裡地處四川盆地的最下端,周圍群山環繞,地域河流縱橫,境內水系密布,是長江上遊地區的經濟中心,也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聯結點。作為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自明朝開始,就有許多外來人口移民至此生活,悠久的歷史和包容的城市特性,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增添了另一番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