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10個冷知識:法國的軍力比德國強,英國配給制最少

2020-12-22 騰訊網

大多數人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的日期,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英國才是二戰最吝嗇的國家,很少有人知道法國的軍事實力其實遠超德國等等。今天我就來列舉一下二戰中一些「鮮為人知」的幾個事實。

1、1940年法國的坦克、步槍、士兵的數量要比德國多很多

人們總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機械化部隊無人可擋,尤其是陸空並進的戰鬥方式讓盟軍束手無策,實際上並非如此。1940年5月10日,當德國向法國發動進攻時他們仍然只有135個師,其中只有16個機械化部隊;而剩下的德軍,大多數是以馬車或者人力等來運輸物資。此時,法國的兵力武器並不比德國差多少;德國有7378門火炮,法國有10700門;德軍召集了2439輛坦克,法國的坦克數量是3254輛,而且法國坦克體積更大、裝甲更厚、火力也更強。

法國第67步兵團

2、戰爭期間英國戰鬥機的產量翻了176倍

在二戰開始前,英國就已經計劃要大規模發展空軍和海軍力量;直到法國投降後看到德國的裝甲部隊,英國才漸漸意識到陸軍也非常重要。

英國的:霍克 菲利 MK.1 戰鬥機

然而,直到1944年春英國的軍力主幹仍然不是空軍、海軍,甚至不是陸軍,而是戰鬥機製造業。在整個二戰中,光是英國一家就生產了132500架軍用飛機;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要知道在1941年的不列顛之戰中英國只有750架戰鬥機,而只用了短短3年的時間就把戰鬥機的產量翻176倍。

3、盟國的商船海運只損失了1%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北大西洋、北冰洋和本國水域的盟軍商船被擊沉的只有1.48%。總共有323090艘商船在海上航行,其中有4786艘被擊沉,而且有2562艘是英國的;另外在世界各地,每天都2000艘英國商船在航行。

4、日本人神風特攻隊的——MXY-7櫻花特別攻擊機

二戰末期,眼看著就要被美國團滅的日本開發出了一種喪心病狂的特別攻擊機——MXY-7 櫻花。這種攻擊機是「彈」、「機」一體的飛行炸彈,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自殺式的攻擊機,但是MXY-7 櫻花並不具有起降功能,而且飛行距離非常短,只有36公裡的航程,所以必須使用一些航程較遠轟炸機來運輸,在距離目標30多公裡內把MXY-7 櫻花攻擊機發射出去。所幸的是,MXY-7 櫻花在二戰中對盟軍造成的損失並不是很大,根據記載該機只擊沉了3艘盟軍艦艇。

日本MXY-7 櫻花攻擊機

5、英國的配給制量最少

在戰爭開始時,法國和英國根本就沒有配給制度,到了1940年1月英國才開始給士兵和平民分發微弱的配給。而德國在戰前就已經給民眾分發適量的配給,到了1941年法國投降之後配給更是翻了一番。

一群英國平民在排隊領配給

法國的土地被佔領後,配給直線下降甚至直接沒有,所以很多人挨餓。而英國的配給雖然很少,但卻一直沒有斷過,食物等必需品一直供應至戰爭末期,1945年時英國的配給相比歐洲其他國家漸漸有所提升。

6、亞歷山大元帥是戰爭中經驗最豐富的戰場指揮官

哈羅德·亞歷山大是英國二戰時期戰功顯赫的一位大元帥,他們擔任過司令、軍長、師長等職位,是世界罕見領導過各個級別部隊的軍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升級為營長後,哈羅德·亞歷山大於1930年在印度西北地區的瑙謝拉(Nowshera)擔任旅長;1940年在法國領導英軍第一師,1942年擔任英軍駐緬將軍。

哈羅德·亞歷山大

7、盟軍和德國的王牌飛行員有很大的差距

德國的「王牌」飛行員需要不間斷的在空中飛行,從而擊落更多的敵機,而且王牌飛行員還會受到其他隊員掩護,使其獲得更多的擊殺。尤其是在東部戰線,蘇聯的飛行員雖然訓練有素,但是他們的戰機相對比較簡陋,所以被德軍王牌飛行員擊落了很多。德國的王牌飛行員是「埃裡希·哈特曼」(Erich Alfred Hartmann),在整個二戰中他擊落了352架盟軍飛機,其中有345架是蘇聯戰機;而盟軍的王牌飛行員是英國的「約翰尼·詹森」,他在整個二戰中只擊落38架軸心國戰機;相比之下確實有很大的差距。

德軍王牌飛行員埃裡希·哈特曼

8、「胎死腹中」的He-112戰鬥機

在梅塞施密特公司開發Bf-109戰鬥機的同時,競爭對手亨克爾公司也推出了一種全新的金屬半圓形翼尖長方形機翼He-112戰鬥機。在梅塞施密特推出了Me-109E戰機後,亨克爾公司也推出了He-112E戰機,而且後者的時速超過563公裡/小時,可以在10分鐘之內把高度提升至609米。更重要的是,He-112E戰機還有一個收放式起落架,戰機著陸時更加安全;而且該機的航程高達1150公裡,比同一時期的梅塞施密特110系列戰機強很多。

亨克爾公司的He-112戰鬥機

He-112和Me-109戰機原本是最佳的戰鬥夥伴,而且He-112的戰鬥覆蓋距離也更廣,不過因為梅塞施密特太過執著於自家的Me-109,而且因為海因克爾(Heinkel,亨克爾公司創始人)批評希特勒解僱猶太人的原因,所以He-112戰機最終未被德軍採用。

梅塞施密特Me-109

9、美國的M1941野戰外套既實用又時尚

戰爭中,美軍的標準制服是M1941野戰外套,又叫做帕森斯夾克。是美軍第五師在1940年夏天參加阿拉斯加演習後採用的,並以師長詹姆斯·帕森斯少將的名字命名。該野戰服是根據戰前的平民風衣設計的,迅速擴展兵力的美軍意識到大部分士兵都是平民出身,所以必須要穿戴一件簡單、舒適、耐用的制服。

美軍M1941野戰外套

該制服採用正面紐扣+拉鏈的方式,既輕便又保暖的短外套,幾乎不用裁剪就能適合大多數的士兵,同時又不會浪費材料。關鍵制服的設計風格也很棒,還曾經上過英國的《紳士》雜誌封面,可見M1941野戰外套是聚集了實用性和潮流於一身的制服。

10、德國的汽車運輸部隊數量非常少

在戰爭時期,德國宣傳其機械化部隊是多麼多麼的強大,所以很多人誤以為德國在各個軍事領域的裝備都很強大。1939年時,雖然德國的高速公路和梅賽德斯的卡車非常有名,不過他們仍然是當時歐洲汽車最少的國家之一。

戰爭爆發時德國的每輛運兵車是47人,而此時的英國每輛車只運輸14人、法國是8人、美國4人,這意味著德國的主要運輸仍然依靠鐵路和馬車。

相關焦點

  • 作為歐洲三大強國的英國、法國和德國,和日本對比哪個更強?
    英法德三個國家,作為歐洲僅次於美國的強國,和日本這個僅次於中國的亞洲國家,究竟四個國家哪個更強呢?其實對於做比較這種事,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一桿子稱,球哥也只是參考自己的已知資料,根據自己的一些理解,作出了如下評論,如果視頻前的您有什麼不認同的地方,歡迎評論區討論,但是咱們還是和氣生財啊,不拆臺,不吵架。
  • 二戰時,法國被德國閃電滅國,為何戰後法國還那麼牛氣?
    近兩年在歐洲比較活躍的國家除了德國,就是是法國,在歐洲,法國既是老牌帝國,也是很發達的國家。法國現在也是除英國以外,歐洲第二個擁核國家,也是聯合國五常之一。
  • 法國、英國、德國三國綜合實力哪家強?三方面分析一國勝出
    德國、英國、法國三國是西方體系中除美國之外,國力最強大的三個國家,至於這三個國家孰強孰弱,下面我們就用數據來說話。德國軍費低於法國高於英國,但是德國是二戰戰敗國,該國軍隊裝備不錯,不過裝備和日本類似都是防守型的武器裝備,德國的軍隊叫國防軍,活動只限於防衛以及救援事務。
  • 二戰法國直接被德國給「秒殺」,當時法國真的很弱嗎?
    法國是一個老牌的軍事強國,怎麼說也是能夠和英國、德國平起平坐的國家,只是在二戰時期法國的表現令人失望,面對德軍,堅持一個多月的法國就宣布投降,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就以法國的軍事實力來說,這麼快就淪陷,可以說是直接被德國給「秒殺」了,為什麼德國能做到這一點?是法國真的很弱嗎?
  • 配給制下的二戰英德百姓,苦中作樂下別無他法,為生活勉強苟活
    一、從富庶到緊缺的德國人二戰爆發之初,由於大量淪陷國土的物資持續供給,德軍和德國百姓的生活還是比較不錯的,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在節假日中,德國的物資一直都是十分充足的,這也確保了德軍在二戰時能夠有足夠的精力來應對東線和西線的戰事。
  • 現在的法國和英國誰的實力強一些
    2019GDP28707億美元,2020世界最新軍事排名法國位居第6位。對比之下可以看出來,英法兩國基本差不多。但法國在人均壽命,人均國民收入,國民總收入還是略微強於英國。英法兩國關係也不錯,但就真正實力來說,法國遠遠高於英國,現在的法國有著僅次於德國的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尤其的核工業與航天工業,在高科技也有一席之地,而現在的英國已經產業空心化了,英國今天的經濟結構就是,全國人民服務金融體系,金融服務全球。圍著美國金融霸權打轉,英國就能吃飽飯。法國長期以來一直都是歐陸霸主。而英國畢竟是島國,獨立於歐洲體系之外。
  • 二戰時各國軍事力量排名,想不到中國當年也是前10的存在
    關於二戰各國軍力排名有多種說法,這個問題見仁見智。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顯然是二戰期間的氪金玩家。在武器和後勤供應方面比其他國家強的不是一點半點,特別是在後勤方面,這可不是強大的戰鬥意志能抵消的。日本戰爭後期已經無艦可派,而美國航母還在繼續下餃子。
  • 現在的英國,還打得過印度嗎?對比一下兩國的軍力就知道了
    從二戰結束到1757年,印度都是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如果要從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立開始算起,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長達347年。那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在世界各地都插上了象徵著殖民標誌的米字旗。不過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洗劫,大英帝國榮光不再,開始逐步退還之前侵佔的別國領土,這其中就包括英屬印度。
  • 二戰德國為何能秒殺法國?法國真的很弱麼?專家:這點很關鍵
    眾所周知,二戰德國可以說還是以一己之力戰勝了整個歐洲,甚至來後來的蘇聯在戰爭早期都節節敗退,由此可見當時的德軍之勇猛。而當時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居然在僅僅抵抗了一個多月後就投降了,不得不說也是非常讓人意外。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知道了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個國家是軸心國,三個國家中如果要論實力,我們大概排個名次的話應該是德國第一,日本第二,義大利第三。二戰爆發後,德國佔領了法國、捷克、比利時等國家。這些國家都是著名的工業強國,工業水平很高,產能也很強,不是一般的小角色。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就佔到世界總份額的13.2%,如果加上法國、捷克、比利時等國家的產能,其工業產能接近世界總產能的30%,與美國不相上下,其實力比日本強很多。
  • 德軍大勝為何沒有佔領法國全境?保留維希政權透著德國人四點精明
    因此,保留一個「合法」的法國政府,然後再通過這個政府來控制上述殖民地,對德國來說是成本最低的生意。同時,德國間接控制了法國的所有海外領地之後,這些領地的法國勢力和駐軍,在理論上就成為英國的敵人,那麼英國也就必須保持相當的軍力來監視這些地區(甚至奪取)。
  • 二戰的蘇聯到底有多可怕?德國想贏,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可即便是賭徒,也知道軍力和國力在戰爭、尤其是一場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性。德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截至1939年9月,德國軍隊早已突破《凡爾賽和約》10萬人的限制,一躍成為世界上最龐大和強大的軍隊之一。彼時的美國軍力只有世界第7,甚至某些方面還不如波蘭。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二戰是不可避免的,但將數百萬精銳消耗在蘇聯本來是有可能不發生的。
  • 英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書不會教任何一個,讀過英國歷史才知道
    筆者在前一篇文章介紹了法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比如法國歷史第一個朝代是墨洛溫王朝,法國歷史有七個朝代,法國歷史國祚最短的朝代是只有18年的奧爾良王朝,等等,這些在歷史教科書是不會教到的,只有自己去讀過法國歷史才知道。
  • 1940年代的英國:配給制、聖公會與渴望秩序的時代精神
    「二戰」期間,美軍在來到英國後受到了這樣的警告:英國女孩有點邋遢,「手上和頭髮上經常都是油」。對女性的建議是,如果弄不到洗髮水,那麼就用幹毛巾擦頭髮,或是用沸水的蒸汽燻頭髮。數百萬人不常洗澡,只是用溫水擦拭身體。坦白說,按照我們的苛刻標準,40年代許多英國人的體味都有些刺鼻。同樣,很少有人使用化妝品。
  • 維希法國:德國扶持的傀儡政權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1940年德國入侵法國,法軍節節敗退,法國總理保羅·雷諾無力抵抗,引咎辭職,由貝當繼任總理。貝當無意抵抗,向德國投降,建立了服從德國的傀儡政權:維希法國。那麼維希法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二戰英國之綏靖政策背後的真相
    然而不到半年,德國就肢解殘餘的捷克領土,然後在第二年的9月入侵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國宣戰,二戰正式爆發。關於綏靖政策,一種是氣憤於張伯倫的愚蠢,縱容了德國對小國的侵犯,終究釀成苦果。另一種則是認為是希特勒不講信義,君子可欺之以方。然而大國外交從來不是請客吃飯,英國更不是講究禮儀道德的國家。
  • 不似二戰那樣狼狽,歐洲一線水平
    一切的根源都是義大利軍隊在二戰時期的糟糕表現。在三個軸心國裡面,義大利是德國在歐洲可以幫上忙的重要同伴。但整個二戰,義大利軍隊卻長期拖住德軍的腿,讓德軍在二戰中極為被動。義大利人仿佛是忘了自己是籤了約的盟友,除了給德國惹麻煩外,沒給德國像樣一提的幫助。義大利作為軸心國的正式成員,國力是可以的,從裝備上來比較,義大利軍隊總體水平可以和法國看齊。
  • 歐洲三巨頭德國、法國、英國實力的對比,誰更強?
    歐洲三巨頭德國、法國、英國實力對比:人口:德國:8292.8萬法國:6706萬英國:6643萬面積:德國:357376 km法國:672834 km英國:244100 kmGDP:德國:3.846萬億美元法國:2.716萬億美元
  • 二戰中哪個參戰國叛變投敵的叛徒最多?哪個國家最少?為什麼?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殺戮,參加戰爭的國家高達60多個,有戰爭的地方就會有叛徒,那麼二戰中哪個參戰國投敵的叛徒最多?哪個國家叛徒最少?而法國就不一樣了,法國軍隊中高達三分之一的軍人都成為了叛徒,甚至有很多叛國者還幫助德國侵略法國。那麼法國軍隊中為什麼叛國者這麼多呢?法國作為世界第二大殖民強國,原本家底是非常雄厚的。
  • 二戰中,為什麼德國沒有對英國進行空降突襲
    二戰中,德國是最早進行空降作戰的國家。在德軍入侵丹麥、挪威 、比利時、荷蘭時,空降兵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德國在進攻英國時不使用空降,這首先是因為德國一直沒有奪取制空權,沒法使用空降兵,其次則是因為德國缺乏登陸艦艇,無法從海上發起進攻配合空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