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世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工程——「中國天眼」背後的「天團」

2020-12-15 生活報

在貴州省山區,有著全球知名的「中國天眼」,它是當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能夠捕捉宇宙中更微弱的信號,探測到更暗弱的天體。27日在芒果TV上線的《閃耀的平凡》第五集《超級工程師》,就帶領觀眾走近了「中國天眼」及其背後的科學團隊。

「中國天眼」工程由已逝的南仁東教授設計、選址並主持建造。他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據悉,「中國天眼」工作團隊約有130多人,其中女工程師郝巧莉由於負責處理來自宇宙深處的數據,所以工作地點處於深山,幾乎與世隔絕遠離家人,工作內容更是與枯燥相伴。但作為團隊的一員,郝巧莉表示內心充滿著自豪,她說自己可能會一直在這待下去,因為熱愛這份工作,並以身為國家重點工程的一員為榮。「中國天眼」的建造是每一個科研人員大量的汗水和精力的結晶,為探索未知的宇宙帶來更多的可能。據悉,本期節目還將於29日晚在湖南衛視播出。

相關焦點

  • 《閃耀的平凡》震撼實拍 「中國天眼」!歷時22年建成的超級工程
    來源:芒果TV由國務院新聞辦對外推廣局、湖南省政府新聞辦指導,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支持,芒果超媒、芒果TV出品的聚焦中國新興行業領域奮鬥者的系列短視頻《閃耀的平凡》第五集《超級工程師》5月27日10:00於芒果TV上線,湖南衛視5月
  • 揭秘「中國天眼」日常檢修維護:保養全靠「蜘蛛人」
    保養這口「鍋」全靠懸吊「蜘蛛人」  揭秘「中國天眼」日常檢修維護特殊裝備  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  「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的喀斯特窪坑中,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其建設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對於參觀「中國天眼」的人們來說,最深的印象莫過於它那巨大的反射面,俗稱「大鍋」。這口「大鍋」呈球形,口徑達500米、鍋沿距離鍋底高差150米、傾角近60°,其表面是厚度僅1毫米且開孔50%的鋁合金面板。
  • 《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彰顯中國超級工程建設運營成就...
    從9月23日開始,三集紀錄片《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分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中文國際頻道、紀錄頻道連續播出,該片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支持項目,國際版將在海外播出。該片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倒計時100天為時間軸,全景式展現這一共和國超級工程的建設和運營成就,揭秘它的創新曆程,完美詮釋中國基建的新高度、展示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精神。
  • 帶隊挑戰「超級工程」設計北京大興機場航站樓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大興國際機場、首都機場T3航站樓、國家體育館、「中國天眼」……25年職業生涯裡,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朱忠義負責結構設計的工程,個個大名鼎鼎。他把自己的工作通俗地稱為「給建築做骨架」,「工程越大,責任越大」。「技術發展和行業進步,就是在不斷解決工程難題的過程中實現的。我喜歡去做這樣的事情。」朱忠義說。
  • 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 致敬——超級工程的締造者
    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 致敬——超級工程的締造者 2020-05-30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天眼立功了,宇宙存在「超級星球」,很可能是外星人居住地!
    中國天眼立功了,宇宙存在「超級星球」,很可能是外星人居住地!人類的起源一直是一大難題,這個問題人類一直苦求無果。我們現在對外太空的探索範圍極小,而要是想了解更外層的空間,至少要發明出類似於宇宙飛船似的儀器,而為了更好地探索外星文明,科學家們也通過不懈德努力發明瞭望遠鏡,在我國就有世界上第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這是由我國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它的出現讓我國的科技水平有所提高。中國「天眼」的觀測範圍,讓很多西方國家都為之震驚。
  • 英國媒體:美國天眼轟然倒塌,如今若想探索宇宙只能靠中國天眼
    世界科技發展到如今已經有了很大的成就,各個國家也都有各自強大的領域,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儘管一開始勢力弱小,但是如今中國的科技實力已經是迎頭趕上了很多發達國家,如今中國的科技實力在世界上也是能夠佔據很大的比重。 技術能夠證明一個國家的實力。
  • 全國大學生「組團」走進「中國天眼」,聽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11月26日下午,由中國科協主辦,人民日報、貴州省科協、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公司承辦的2020年「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科學家精神主題研討會在中國天眼基地舉行。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20餘名有參與《名校大師宣傳工程》主題話劇表演經歷的學生,與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面對面,聊「中國天眼」背後的那些故事。
  • 中國天眼收到規律的信號,來自17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疑似外星人!
    中國天眼收到規律的信號,來自17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疑似外星人!人們對於宇宙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下腳步,當然研究宇宙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希望找到一顆和地球相似,可以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也是為了保證整個地球的安全性,想探究宇宙當中是否還有其他的生命存在,在這個探測的過程當中,單單只靠人力是不可以的,所以科學家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設備,一些探測器還有衛星希望能夠探測到宇宙當中的其他生命,而在一系列的設備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2016年建成的中國天眼。
  • 中國「最瘋狂」的十大工程!
    「中國製造」已成為最亮的中國名片,中國智慧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令世界驚嘆的奇蹟,中國的建築、橋梁等工程建設速度快,質量高。這不,有網友就總結出了外國人眼中「最瘋狂」的中國十大工程: 看看都有哪些工程令外國人「瘋狂」吧。
  • 超級工程背後的製造傳奇
    暢想著即將到來的通車時刻,公司董事長王建春分外激動:這座被譽為世界超級工程的大橋共有164節鋼梁,其中將近150節鋼梁都是由公司為大橋量身定製的4臺1800噸架梁吊機架設的。 王建春說,能為家門口的長江大橋研製生產全球首創的關鍵施工設備,格外自豪。 為此,多次評定工藝技術、反覆試驗新材料、不斷投入新設備……他帶領公司一幫人付出了無數心血。
  • 【科普君】「中國天眼」FAST與阿雷西博:探索宇宙之路漫漫
    我國貴州黔南州平塘縣的「天眼」射電望遠鏡也借鑑了類似的工程方法,以便減少工程施工量,並提升排水性能。 接收器通過平臺下方的一個可旋轉滑動軌道,能在一定範圍內移動,用以調整接收不同方向射電信號反射的焦點,實現對指定範圍天區的高精度觀測。
  • 探索|中國「天眼」開放!月球上打手機都逃不過它的 「眼」
    交匯點訊 3月7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閉館的中國天眼科普基地瞭望臺恢復開放。不久前,這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剛剛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宇宙的奧秘也得以再次向我們揭開。  作為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設計最先進、感應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突破了傳統望遠鏡的百米工程極限。
  • 「中國天眼」被納入大辭海 它是如何捕捉宇宙秘密的?
    「中國天眼」用來接收無線電波的天線叫做「饋源艙」,這也是「中國天眼」用來接收和回傳信號最核心的部件。人可以通過移動及補償風運動等的幹擾,實現對饋源艙位置的精細控制。「中國天眼」較阿雷西博的優勢在於,其主反射器表面由4,450片每邊長約11米的三角形面板組成,這種構造使得「中國天眼」能夠在一定程度調節觀測天空的角度;阿雷西博的反射器則是一個固定的球形,因而限制了觀測範圍。而且「中國天眼」反射器更深的盤面,也有助於擴大的視野。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天天科普 | 中國天眼能找到外星人嗎?它到底能「看」到什麼?
    圖源數字北京科學中心中國天眼比原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觀測天區大1倍,最大跟蹤時長長1倍,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是當之無愧的最大口徑、最高靈敏度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是「大科學設備」,大科學裝置是指須通過較多資金投入和浩瀚工程建設來完成,建成後通過長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科學技術活動,以實現重要科學技術目標的大型設施。其科學技術目標必須面向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國防建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戰略性、基礎性和前瞻性的貢獻。
  •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雙星系統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雙星系統 2020-03-28 11:06: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孫自法 | 字號:A+ | A- 中新社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孫自法) 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揭秘!「中國第一天團」百問不倒、化險為夷的秘訣是什麼?
    世界上唯一一個堅持每個工作日都召開例行記者會的外交部門——中國外交部,因霸氣、自信的風格,被網友譽為「第一天團」、「頂流網紅」,深受喜愛。面對各種難以預料的提問,發言人何以百問不倒、隨機應變?日前,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發起「發小有問我有答」的活動,在官方微博、微信徵集網友的好奇提問。
  • 美國天眼轟然倒塌,美媒:再想探索宇宙只能依靠中國了!
    我們都知道,世界科技發展至今已經擁有了非常大的成就了,很多國家在各自領域都有著強大的實力,而且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中國雖然在科技方面起步比較晚,但是有著無數科研人員不辭辛勞的付出也讓我們國家在科技實力上面趕上了許多西方發達國家,並且中國現在的科技實力即便放到世界上都能夠擁有極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