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死亡"漫畫又來自《查理周刊》

2020-12-17 澎湃新聞

原創 徐蕾 觀察者網

5年過去,《查理周刊》槍擊案的陰霾仍未從法國的上空散去,分裂、仇恨與暴力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洲,持續蔓延。

當地時間10月16日,巴黎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塞繆爾·帕蒂(Samuel Paty)在學校附近被「斬首」,他此前曾在課上展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

15歲的學生路易莎(Luisela)對NBC新聞說,本月早些時候,帕蒂在課上給學生們看了《查理周刊》2015年出版的漫畫。對穆斯林來說,這些穆罕默德的漫畫褻瀆神靈。路易莎說:「我們對老師說,這樣展示照片不好,會造成很大的問題……你不應該向全班展示這些漫畫,因為班上有穆斯林。」

但是對於老師被「斬首」一事,路易莎也感到震驚:「我沒料到會有人被斬首,這太過分了。」

的確,這起殘忍的「斬首」事件,再次點燃了法國人的怒火。

18日下午,數萬人在巴黎、裡昂、土魯斯、馬賽等法國城市聚集,在巴黎共和國廣場,人們高喊「言論自由、教學自由」,並高唱馬賽曲。群情激奮的畫面,也一遍遍給深陷難民危機、恐怖主義的法國敲響警鐘:《查理周刊》事件沒有隨著時間過去,社會分裂、仇恨、偏見和暴力,在這些年繼續侵蝕著法國,也許比過去更甚。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師被「斬首」不到一個月前,一名來自巴基斯坦的男子用切肉刀襲擊並打傷了兩名正在抽菸的人,而地點就是《查理周刊》2015年遇襲的辦公室外。

《查理周刊》是法國一家諷刺漫畫雜誌,曾創作過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這在穆斯林眼中是不可接受的事情。2015年1月,武裝分子襲擊該周刊辦公室,造成12人死亡,另有多人受傷。這是近些年來法國遭受的嚴重的恐怖襲擊之一。

據NBC報導,上個月,《查理周刊》決定重新出版這些穆罕默德漫畫,以配合上個月開始的對2015年襲擊案共犯的審判,目前,審判正在進行中,需要持續10周。該周刊認為,重新刊登這些圖片是為了維護其「言論自由」的權利,並表明它不會被暴力襲擊嚇倒而保持沉默。當年宣稱對襲擊事件負責的恐怖組織「蓋達組織」,在《查理周刊》再次刊登漫畫後,威脅要再次襲擊該周刊。

5年過去,悲劇重演。

遇害教師帕蒂 圖源:推特

「斬首」教師後,襲擊者發了條推特

法國總統馬克龍已將「斬首」事件定性為「伊斯蘭恐怖襲擊」,並強調「我們將採取行動」。目前,襲擊者已於16日被警方擊斃,法國警方已經逮捕與此案有關的11人。

綜合美聯社、BBC消息,法國反恐檢察官讓-弗朗索瓦·裡卡爾表示,對涉嫌恐怖主義動機的謀殺調查已經展開。在被拘留的人中,至少有4人是襲擊者的家人。此外,裡卡爾還透露了不少案件細節。

襲擊者是18歲的阿布杜拉克·阿布特齊多維奇,為車臣裔,2002年生於莫斯科。今年3月,他以難民身份獲得了在法國的10年居留權,他同父異母的妹妹於2014年加入了敘利亞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裡卡爾沒有透露她的名字,也不清楚她現在在哪裡。

裡卡爾說,襲擊者在事發當天(16日)下午去了學校,讓學生指出老師是誰。老師帕蒂放學後步行回家,襲擊者攜帶了一把刀和一把能發射塑料子彈的氣槍尾隨其後,用刀在受害者身上多處砍傷,並將其「斬首」。據目擊者表示,他們聽到襲擊者高呼「真主至大」。

當警察接近襲擊者時,他用氣槍向警察開了幾槍。最終,他被擊中九次死亡。警察在附近發現了一把大約30釐米長的刀。

裡卡爾還表示,在襲擊者的手機上發現了聲稱對襲擊負責的簡訊和受害者的照片。裡卡爾還證實,一個名為「Abdoulakh A」的推特帳戶屬於這名襲擊者,在襲擊發生幾分鐘後,該帳號發布了一張被斬首的人頭照片,並附上一條信息:「我處決了一隻膽敢殺害穆罕默德的地獄之犬。」觀察者網查詢發現,目前,推特上已經搜索不到該帳戶。

另據BBC報導,裡卡爾表示,自從帕蒂在一堂有關《查理周刊》事件的言論自由課上展示穆罕默德的漫畫以來,他一直受到威脅。

帕蒂曾建議穆斯林學生,如果覺得自己被冒犯了,就把目光移開。但這並不能緩解一些穆斯林的憤怒。一名學生的父親反應激烈,指責帕蒂展示了穆罕默德的裸照。他還提出了正式投訴,並製作了視頻來表達對帕蒂的憤怒,並呼籲人們去學校抗議。

目前,這位父親也是被拘留者之一。

18日,法國多地集會聲援被「斬首」教師 視頻截圖

馬克龍發聲

法國是西歐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有500萬穆斯林,伊斯蘭教是法國的第二大宗教。其中一部分是車臣人,20世紀90年代,位於北高加索的車臣發生了兩場戰爭,引發了一波移民潮,許多人逃往西歐。

襲擊發生這幾天,馬克龍政府正在繼續致力於推動解決伊斯蘭激進分子的法案。據《經濟學人》報導,本月初,馬克龍前往位於巴黎西北部伊夫林省的一個鎮,警告法國人警惕「伊斯蘭分裂主義」日益加劇的威脅。

帕蒂被害後,馬克龍也來到了襲擊現場,發表了一番講話。他稱兇手試圖「襲擊共和國及其價值觀」,「這是我們的戰鬥,是關乎生死存亡的戰鬥。恐怖分子不會得逞……他們不會分裂我們。」

抗議示威也在法國轟轟烈烈的進行,從2015年示威者高呼「我是查理」,到如今「我是塞繆爾(遇害教師名字)」、「我是一名教師」的標語牌,18日,一名參與集會者表示:「這些自由、世俗主義和民主的價值觀不能只是嘴上說說。我們必須讓他們生存下去。」

一些溫和的法國穆斯林也對此事感到不安。裡昂地區一批伊瑪目18日舉行特別會議,批評恐怖分子以「不確定的信仰的名義,對我們的同胞進行了令人震驚的暗殺,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後果。」

但現實是,社會分裂的創傷是不會通過馬克龍或是示威者幾句口號就能簡單彌合的。歐洲的難民危機、恐怖主義危機、極右翼崛起,在這些年裡正日漸加深整個社會的偏見、鼓吹暴力。

10月8日,歐盟各國內政部長開始修復歐盟支離破碎的移民政策。但是據《衛報》報導,這27個國家在關於庇護和移民的新「協議」上存在嚴重分歧。

歐盟委員會的計劃要求加快入境前的篩選,並迅速遣返不符合避難條件的人,避免故意拖延。歐盟數據顯示,平均每年約有37萬申請被拒絕,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被驅逐出境。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希望,這些變化將說服歐盟各國政府,將移民視為「定義了我們的社會、豐富了我們的文化、塑造了我們許多生活」的一項資產,而不是一種邪惡。但歐洲的反移民強硬派並不贊同這種觀點。

《衛報》認為,尋求庇護的難民數量現在有所下降,但對許多歐盟政府來說,難民「危機」永遠不會結束。這是因為問題從來都不是關於數字。歐洲在邊境控制、庇護申請和強制性或自願的「團結」問題上的無休止爭論,隱藏著一種更黑暗的討論和更深的分歧:「傲慢與偏見是阻礙歐盟良好管理移民政策的真正障礙。」

報導表示,移民問題的討論與歐洲糟糕的種族主義記錄、反穆斯林情緒的上升以及歐洲大陸與南部鄰國,尤其是非洲鄰國複雜的後殖民關係糾纏在一起。這關係到歐盟對民主、人權和法治的承諾,同樣面臨風險的還有歐盟的全球聲譽。

《衛報》:歐洲的移民「危機」無關數字,而是關於偏見

就像俄羅斯駐巴黎大使館發言人謝爾蓋·帕裡諾夫,在法國教師被「斬首」事件後所說:「這起案件與俄羅斯無關,因為此人在過去12年裡一直居住在法國。他與俄羅斯大使館沒有聯繫。重要的不是一個人出生在哪裡,而是他何時以及為什麼會接受恐怖主義意識形態。」

來源|觀察者網

原標題:《原來,"死亡"漫畫又來自《查理周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法國遇害教師展示的宗教漫畫來自《查理周刊》
    【文/觀察者網 徐蕾】5年過去,《查理周刊》槍擊案的陰霾仍未從法國的上空散去,分裂、仇恨與暴力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洲,持續蔓延。 當地時間10月16日,巴黎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塞繆爾·帕蒂(Samuel Paty)在學校附近被「斬首」,他此前曾在課上展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
  • 《查理周刊》封面再惹爭議 因死亡威脅向法院提訴
    2017年11月7日訊,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 據法國媒體11月6日報導,法國當地時間11月6日,此前曾遭遇恐怖襲擊的法國諷刺漫畫周刊《查理周刊》負責人、漫畫作者裡斯(Riss)宣布,因受到網絡上傳播的死亡威脅,他們已經向法院提訴。
  • 新聞背景:2015年《查理周刊》系列恐襲案
    新聞背景:2015年《查理周刊》系列恐襲案 澎湃新聞 2020-09-25 19:42 來源:澎湃新聞
  • 《查理周刊》是一本怎樣的雜誌
    周三(1月7日)是《查理周刊》的出版日,所以總部大樓中工作人員較為集中。另悉,在遭襲擊前的一個小時,《查理周刊》在推特上發布的最後一條信息是一個關於「伊斯蘭國」(IS)領導人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的漫畫。
  • 《查理周刊》刊登諷刺埃爾多安「低俗漫畫」,土耳其真怒了!
    當地時間10月28日,土耳其副總統福阿德·奧克塔伊就法國《查理周刊》刊登諷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低俗漫畫」一事發聲,其猛烈抨擊該雜誌封面內容,譴責該周刊為「不道德的出版物」。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查理周刊》的封面上,被「醜化」的埃爾多安穿著緊身上衣和內褲坐在扶手椅上,一隻手拿著飲料罐,而另一隻手則將女僕的衣服高高掀起,使其幾乎暴露。
  • 《查理周刊》舊址襲擊案嫌疑人:對重登穆罕默德題材漫畫不滿
    當地時間9月25日,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原辦公室附近發生持刀襲擊事件,事後,遭警方逮捕的嫌疑人表示,自己發動襲擊是因為對《查理周刊》重登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主題的漫畫感到憤怒。法國內政部長稱,該持刀襲擊事件是一起「恐怖主義行動」。
  • 回顧| 隨風飄逝:「固執」的《查理周刊》和它的漫畫家們
    1月7日,曾刊發了先知穆罕默德諷刺畫的《查理周刊》位於巴黎的辦公室被蒙面槍手襲擊,造成12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漫畫家。那場悲劇你還記得嗎? 在法國,很多人希望能提早退休。但有幾位老人是如此熱愛他們的事業,甚至在80歲高齡仍堅守在工作崗位。1月7日,他們一早來到《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編輯部。殊不知,這將是幾位漫畫家進行創作的最後一天。
  • 英媒:涉嫌因穆斯林先知上漫畫血洗查理周刊恐襲嫌犯開審 周刊再發相關漫畫紀念
    中國小康網9月2日訊 老馬 法國諷刺刊物查理周刊再版了關於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有爭議的漫畫,以紀念誰在2015年1月襲擊了辦事處恐怖槍手涉嫌同謀的審判開始。12位漫畫家在恐襲中死亡英國衛報報導,塞德(Saïd)和謝裡夫·庫阿奇(ChérifKouachi)兄弟對出版物辦公室的襲擊造成
  • 讓法國陷入麻煩的《查理周刊》,究竟是怎樣一份雜誌?
    《查理周刊》因刊登數幅伊斯蘭教先知漫畫遭到恐襲,造成12人死亡,震驚世界;近日該雜誌再次引發關注、深陷全球輿論漩渦:一名法國教師因在課堂上展示該周刊的那些漫畫遭斬首,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表示要「要捍衛言論自由」「不會放棄我們的漫畫」,引發多個伊斯蘭國家對法國的抗議浪潮。
  • 回顧查理周刊槍擊事件,談談言論自由是否有邊界
    2015年1月7日,一夥武裝人員闖入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總部,攜帶AK47以及火箭彈發射器行兇。這場恐怖襲擊造成了包括2名警察、10名雜誌社工作人員在內的12人死亡,有5人重傷。槍手襲擊時自稱是來自葉門的蓋達組織,並高呼「為先知(穆罕默德)報仇」。
  • 《查理周刊》編輯稱下期「很可能不會」有先知漫畫
    《查理周刊》編輯稱下期「很可能不會」有先知漫畫 2015-02-04 02:10:54來源:環球時報作者:責任編輯:吉翔 《查理周刊》編輯萊熱在社交網站上的留言3日登上了法國各大媒體的主頁。除了萊熱在社交網站上公布下一期出版日期的留言,法國《快報》稱,《查理周刊》新任發行總監裡斯日前也表示,「很可能不會」在下一期刊登新的穆罕默德漫畫。不過3日,《查理周刊》主編熱拉爾·比亞爾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他們將在4日舉行編輯會議,為新一期16個版面的內容做準備。在4日的編輯會前一切都未定奪。
  • 查理周刊,是言論自由還是褻瀆?
    查理周刊又稱沙爾利周刊,法文為Charlie Hebdo,創刊於1970年,國內一般翻譯為查理周刊。 查理周刊是這幾年最為人所知的法國刊物,並非它發行量大而知名,而是因它而起的一連串事件震驚世界。
  • 《查理周刊》恐襲案 五年後成了「鬼魂審判」
    2015年1月7日,因刊登涉嫌侮辱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法國知名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編輯部遭到兩名伊斯蘭極端分子武裝襲擊,造成12人死亡。次日凌晨,另一名槍手在巴黎南部打死一名女警,接著闖入巴黎東部一家超市劫持並殺害4名猶太人質。事發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布對此負責。隨之而來的,是整個世界對《查理周刊》的聲援,「我是查理」成為當時的流行語。
  • 譯名答疑:是「沙爾利周刊」,還是「查理周刊」?
    人民網1月10日訊 綜合消息,7日,法國巴黎一漫畫雜誌社遭到恐怖分子襲擊,造成數十人死傷。與全球各大媒體同時,中文媒體也對該事件予以高度關注。但在中文媒體報導中,出現了對該雜誌社的兩種譯名——「查理周刊」與「沙爾利周刊」。孰對孰錯?新華社參考消息譯名室的專業人士指出,正確譯法應為「沙爾利周刊」。
  • 《查理周刊》諷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漫畫惹抗議
    《查理周刊》諷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漫畫惹抗議 2020-10-29 09:19:06 央視新聞客戶端
  • 【特稿】法《查理周刊》原辦公點發生持刀襲擊
    法《查理周刊》原辦公點發生持刀襲擊 王宏彬 2015年遭遇恐怖襲擊的法國政治諷刺雜誌《查理周刊》25日疑似再次成為襲擊目標。巴黎警方說,該雜誌原辦公地點「門外」發生持刀襲擊事件,至少2人受傷。一名嫌疑人當天晚些時候落網。
  • 讓法國陷入麻煩的《查理周刊》,再發諷刺漫畫回應恐襲
    【南方+11月5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月4日,令法國近日陷入麻煩的諷刺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發布最新一期封面,對法國最近發生的恐怖主義事件進行回應。《查理周刊》是一本以漫畫為主的著名政治諷刺刊物,特別離經叛道。該周刊經常刊登辛辣大膽的宗教和政治類報導進行諷刺,也因此招惹麻煩。
  • 林書友:從戴高樂到中國 誰解查理周刊赤子心
    《查理周刊》 編輯們想不到,這本雜誌會因為一場奪去他們生命的恐襲而名聲大噪。他們數不清的諷刺漫畫作品相信大家這幾天都已經在網上看到過。還沒看過的讀者不妨點這裡「補補功課」。嚴格說來,《查理周刊》有些漫畫的格調並不高,比如在一副作品裡,伊斯蘭先知被描繪為全身赤裸俯臥在地並向讀者撅起屁股。這幅畫的出品背景是2012年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引發伊斯蘭國家抗議。
  • 致命恐襲發生5年後再現爭議漫畫,法國《查理周刊》在想什麼?
    5年之後的9月2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開庭,十三男一女由於為《查理周刊》恐襲的武裝分子提供幫助而成為被告;身負重傷的倖存者菲利普·蘭松還在艱難地嘗試走出那場恐襲的陰影;而當年因為恐襲「告別」先知題材漫畫的《查理周刊》如今卻決定重新刊發那些讓它惹禍上身的漫畫
  • 致命恐襲發生5年後再現爭議漫畫,法國《查理周刊》在想什麼?
    5年之後的9月2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開庭,十三男一女由於為《查理周刊》恐襲的武裝分子提供幫助而成為被告;身負重傷的倖存者菲利普·蘭松還在艱難地嘗試走出那場恐襲的陰影;而當年因為恐襲「告別」先知題材漫畫的《查理周刊》如今卻決定重新刊發那些讓它惹禍上身的漫畫……真的「一切都被寬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