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提醒:人到中年,多照這三面「鏡子」,做個有福之人

2020-12-22 堯堯說歷史

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打扮。以古為鏡,你可以知道它的興衰。以人為鏡子,你可以知道得失。李世民說,他經常看著這三面鏡子,以防自己犯錯。孔子的弟子曾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常常看非忠誠、是非誠信、是非的學習三個鏡子,以便可以使用它,然後進行自我反省和促進美德。《易經》提醒:人到中年,多照這三面「鏡子」,做個有福之人!

第一:德行如何

有一句話:人的發展取決於短期的機會,中期的能力和長期的特點。如果我們已經在社會中生活了很多年,並且逐漸變得成熟,時尚,更有能力並且忽視了美德的培養,那也是非常危險的。俗話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當一個人非常機智但不善於道德時,以後往往會發生災難。

例如,在戰國時期,李斯提倡「老鼠哲學」,他只強調現實利益,喜歡用智慧取勝,不重視仁愛,正義和道德,自己也沒有養成品德高尚,並沒有積累美德。最後,李斯父子兩個被秦二世斬首。因此,曾國藩的結論是:靠鬥智鬥力得來的強勝,因為強勝而迅速興旺,也會因為強勝而徹底慘敗。比如李斯、曹操、董卓等人他們的才智卓著,因為他們沒有養成道德風範,最終的災難失敗也非同尋常。

如果我們是中年人並且有事業成功,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看一看「德性」鏡子,看看我們的道德品格如何,我們的道德是否相符,我們是否忠於他人以及我們是否在工作日對他人友善,你經常做善事和積累美德等。如果你的道德不好,則必須迅速培養自己,自我檢查,擺脫身體的過失,並做更多事來積累美德。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厚德方可載物!如果我們是中年人,仍然無所作為,我們就應該更多地培養我們的道德品質,因為自我修養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而且,品德低劣的人知名度低,機會少。品德高尚的人贏得人氣,他們可以吸引更多的福氣和機會。品格是才能的主人,而才能是品格的僕人。一個有才華卻沒有道德品格的人就像沒有主人的家庭,而這個家庭掌管著奴隸,事情遲早會發生。因此,中年人應該了解自我修養的重要性,並培養更多的美德。

第二:事業如何

有一種說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是許多人走了,他們忘記了初衷,失去了夢想,成為了平庸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許多人似乎很忙碌而充實,但缺乏真正的自我反省並且不真正問自己-我熱愛的職業是什麼?我要做什麼樣的人?

曾經有一位日本女護士,在目睹了1000多名患者的遺言之後,整理出25件事,使人們在死亡前感到的遺憾。其中,第一個是: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許多人在世時為他人而活,很少跟隨自己的心。這樣的人過著非常虛偽的生活。他們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意識到,他們只能為時已晚而後悔。

孔子說「三十而立」,究竟是什麼?實際上,這並不意味著你將在30歲時擁有一個家庭和一份職業,而是指堅定不移的野心,不再三心二意和生活原則。一個人一旦擁有了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原則,就會知道自己一生想要做什麼,然後他會勇敢地踏上追求夢想的道路而不會後悔。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任重而道遠」,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更加勇敢,勇往直前。因此,人們到了中年以後,就應該時時照著「事業」的鏡子,經常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建立了事業,是否偏離了初衷,總結了自己的榮譽和恥辱,成功和失敗。得與失,然後變得越來越勇敢和堅定。

第三:身體如何

身體是基礎,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許多年輕人仍然持僥倖的心態,直到重病才知道如何珍惜身體。可以說「不見棺材,不掉眼淚」。俗話說得好:「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得;衰時罪孽,都是盛時作得」。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保養身體,那麼年少時所賺的錢之後就要用這些錢買身體了。

人們常說這句話令人心痛,說:年輕的時候,你必須全力以赴賺錢,靠身體去賺錢。生病後,你必須花錢購買身體。遺憾的是,許多年輕人勞累過度,生病,早逝,沒有多少錢可以挽救他們的生命。一生中,一個人擁有無窮的金錢,但只有一個身體。如果我們身體的這個「 1」摔倒了,即使後面還有更多「 0」這些「0」,有房屋,汽車,機票,座位,妻子和孩子,也將是烏雲密布,沒有祝福可享。

因此,古人把「健康長壽」視為「五福」之一,渴望「福壽」。而且,越多的人到了老年,他們越會感到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擺脫疾病和災難才是真正的幸福!中年人是家庭的支柱,身體健康是全家的福氣。在中年,人們必須知道如何定期工作和休息,適度飲食,定期參加體育鍛鍊以及調整心態以確保身心健康。因此,當人們處於中年並且身體慢慢開始下坡時,我們必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並學會保持健康,定期檢查身體,看看身體是否健康,是否有慢性疾病等。這可以被視為中年人應該永遠拿的一面鏡子,因為身體健康的人是好運!

《易經》中說:君子進德修業。曾國藩還說,人生的名利都是烏雲,只有兩件事是可靠的。 「德行」對應於「進德」,「修養」對應於「事業」,但所有前提條件都必須有良好的身體保護。因此,人們到了中年時,往往會看上面的三個「鏡子」,他們的身體,美德和職業如何,經過善良和改革,我們就會越來越有福,並逐漸成為有福的人!

我經常聽到周圍的朋友抱怨說,文言文內容太過晦澀難懂,今天我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通過結合例子給你分析問題,把晦澀難懂的問題,變成人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知識,實在是讓我受益無窮。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易經提醒你:人到中年才明白,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看一看《易經》!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 《易經》的勸世良言:人到中年懂得捨棄這3樣東西,才會越來越好
    《易經》是中國古代筮佔的經典之作,也是中國自然哲學的源泉之一。其中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等學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為說。素有「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之美譽,蘊含著深刻的自然法則與辯證思想,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 易經提醒:人到四十九,這三類人來家做客,不可久留,是有含義的
    人到中年,大多數男人會感到非常困惑。易經忠告: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道理的。因此,我們要懂得及時止損,當這種人來家裡做客的時候,我們要懂得委婉拒絕,並不要久留他們,切不可在這樣的人身上再浪費時間了。不得不說,老祖宗的話不過簡簡單單數十個字,卻講的字字在理,《易經》能夠被這麼多人推崇不是沒有道理的。
  • 易經提醒: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可久留
    當人們達到49歲時,這三種人來到這所房子,並且不會長時間待在家裡。他們是有意義的人。一旦到了中年,大多數男人都會感到非常困惑。生活中有太多的顧忌和太多的遺憾,但是,告別了年輕人的物質貧困之後,中年男子不僅擁有地位和職業,而且還得到家庭的支持和朋友的毅力。
  • 《易經》中暗藏的2個事實:有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相
    世界上有人說,讀一本易經總比讀世界上的萬卷書好。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在中國,《周易》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人看來,《周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到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周易》其實是一部修身祈福的古籍,其中蘊含著更為深刻的智慧。
  • 《易經》智慧:人到中年,依舊落魄,看看這2條規則!
    易經:人到中年,要小心這兩個徵兆,才能保持運勢,事業長青!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人生已經走完三分之一,無論是歷練還是財富,都有一定的積累。這時候,要小心這兩個漏財的徵兆,才能保持運勢,事業長青。那些真正能從投資中賺錢的人,並不會只盯著利潤最高的項目看,而是把錢投資在不同回報率的盈利項目裡。換句話說,就是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穩中求進。而在投資中虧本的人,則是冒險、投機主義者,看哪個項目利潤高,就把錢一股腦地投進少數的項目裡。這種「搏一搏,單車變摩託」的心態,是投資的大忌。人到中年,有一定的積餘,這個時候,保住江山和擴展江山,同樣重要。
  • 《易經》的告誡: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越來越有福氣
    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就是說,可以和他談的話,卻不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這個朋友;不可以和他談的話,卻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所以說好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易經》中就提醒過我們和人交談一定少啊說這3件事,才能越來越有福氣。
  • 《易經》勸世良言:人到中年,早點捨棄這「3樣」東西,趨利避害
    很多人談到易經,會覺得它是一種迷信與騙術,其實,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易經》篇幅雖然短小,不到20頁的篇幅。但這20頁文字,卻能通過六十四個卦象無限延展,將宇宙星河萬物都包容在內。《易經》的勸世良言:人到中年,早點捨棄「3樣」東西,趨利避害西方《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2年後尼倫伯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還將其做成了《國際普適遺傳表》。
  • 易經忠告:人到了五十歲,或許這3種親戚要避而遠之
    所以在中年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明白什麼親戚該來往什麼樣的不該來往,不要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易經忠告:人到了五十歲,或許這3種親戚要避而遠之!1.人到中年要以家庭為重,一定要先考慮自己的利益,畢竟每個人賺錢都不容易。2. 看不起自己的親戚親戚之間是有血緣關係存在的,往往之間應該是互相幫助,但是總有一些人他們就是勢利眼,有些家境很不錯的親戚他們不但不會不幫助自己家境不太好的親戚,還會挖苦譏諷他們,這樣的親戚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趁早遠離。
  • 易經:真正「有福氣」的人有3個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
    正所謂西方有《聖經》,東方有《易經》,這部誕生於三千多年前的經典著作,被稱作"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對於普通人而言,《易經》就是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易經64卦對應著64種不同的人生智慧,只要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就能產生不同的人生密碼。
  • 《易經》提醒:人立於世記住這三點,掌握命運,方能成就大事
    《易經》提醒:人立於世記住這三點,掌握命運,方能成就大事《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它廣大精微,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所以,無論做什麼,一定要「與天地準」,順應「天道」規律,誠實守信,注重賢德,做到能夠尚賢有善行,才可以得到「天」的保佑和幫助,便能實現「吉無不利」了。第二點:與人相處,誠信為本《易經繫辭上》中說:「人之所助者,信也。」即人們所幫助的,是誠信。
  • 這2種人最「薄命」,《易經》中隱藏的人生天規,讀懂終身受益
    西方有《聖經》,東方有《易經》這部誕生了3000多年的經典著作,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用64 個卦象揭示了宇宙萬物的發展規律。相傳三皇之付息創作八卦,神農炎帝作《連山易》,軒轅黃帝作《歸藏易》,直到周文王姬昌才給我們留下了這部《周易》。
  • 易經提醒你:到了四十,身上有2個變化的人,福氣會悄悄找上門
    千百年來,各種學說的起源大多都是以《易經》作為基礎,學會《易經》中的內容,對於我們來說是可以將成功機率放大幾十倍的法寶!古人常言「在其位,謀其職」,很多人的理解是在一個職位上面,就應該做好本職的工作。但是,其實這句話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在這裡指的是年紀。
  • 易經:人到四十九,這三類人來家做客,不可久留,是有深意的
    易經建議: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可久留,是有含義的人一但到中年,絕大部分男人會感到十分困惑,自己早已不再是那個敢於與天地抗爭的毛頭小子了,想說的話不能說,想做的事不能做,人生中有太多的顧忌,也有太多的遺憾。
  • 命苦的女人,往往不懂得給自己留下這3個「心眼」,尤其是第三個
    特別是在中年的時候,有些女人越髮漂亮,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早在《易經》之中,便為我們揭曉謎底。《易經》用「生生之道」為我們揭開迷惑,所謂天地之道,就在於生生不息,之所以能夠越長越漂亮,是因為她們從大自然中汲取了美的養分。書中提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 易經提醒你:人到了50歲,建議這兩個地方要少去,能避開就避開
    易經提醒你:人到了50歲,建議這兩個地方要少去,能避開就避開!人到了五十歲,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半,該經歷的也經歷了,到了這個年紀,基本是家庭的主心骨,而且也有了自己的事業。但是到了這個年紀,更應該防患一些事情。畢竟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自己的家庭。
  • 易經建議:人到五十,這兩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當不請自來的客人上門拜訪時,我們不是將他們趕出家門,而是保持尊重又熱情的態度,以盡地主之誼,最終都會有一定的福氣降臨。此話說明我們雖然不願意,但只要表現出友好的一面,不會給我們造成很大的損失。人一旦到了中年,已經經歷了不少的事情,也遇到不少人,更懂得了應該交往哪一類人。
  • 易經建議:人到五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含義的
    易經建議:人到五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含義的古時候,《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便是變化,大到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國家社稷,小至一草一木,一件事情一番話,都是有其規律的變化。《易經》所講,既是變化之道,道家謂之「道」,儒家謂之「理」,佛家謂之「因果」。人們常說這世上分為二種人:讀過《易經》的和沒讀過《易經》的。
  • 《易經》:「忍得一時憤,終身無煩惱」,人到中年尤其要注意
    《易經》、《老子》、《莊子》作為中國古來的三玄之學,高深莫測,其中以易經最為爭議,是經典中的經典。孔子說:「易經彌綸天地之道,」說起《易經》,《易經》產生於中國理性文明發端的商周時代,被當代國學界稱之為「華夏文明智慧的源頭」。
  • 易經勸誡: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道理的
    隨著時光的流逝,每一個人都會步入中年時期。而到了中年,其實是一個人很關鍵的時期。那個年齡段的我們不再是像年輕的時候敢打敢拼,因為有了家庭的束縛,會有諸多的顧慮。而在易經中,也有這麼一個建議:人到49,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