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導演的電影《寵愛》在12月31日公映,不僅上映不到7小時就實現破億,上映兩天累計票房即將突破3億,表現著實亮眼。之所以《寵愛》可以領跑賀歲檔,是因為這部以寵物為情感紐帶的電影可以引發觀眾的共鳴,在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故事。
《寵愛》一共有六組故事,每一組故事都貼近生活,甚至能夠感覺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或者自己身上的故事,因為感同身受,所以這部電影能夠打動人心。換句話說,這部電影具有真實的力量。
《寵愛》的每一組故事都能引發共鳴,這裡選兩個我最有感觸的故事來解讀一下。
生活優越的高銘(于和偉飾)和老婆離婚了,前妻帶著女兒高萌萌(李蘭迪飾)在美國生活,與高銘相伴的就是一隻名叫「呼嚕」的貓咪,呼嚕是高銘給它的稱呼,高萌萌管它叫安吉拉。女兒是高銘的心頭肉,而呼嚕是不善表達的他和女兒溝通的唯一窗口。然而,近日回國的女兒卻想帶走呼嚕,這也讓高銘不得不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是捨不得呼嚕,還是捨不得女兒。
高銘與高萌萌這對父女的故事就是講述了一個有關「中國式親子如何說愛」的主題。高銘深深地愛著女兒,卻羞於表達,把呼嚕當作掩飾愛的藉口,表達愛的出口。然而,這也導致他和女兒間的隔閡越來越深。在即將失去呼嚕的關頭,他才終於明白,與其大費周章留下呼嚕,繼續躲在貓身後默默地愛著女兒,不如敞開心扉光明正大地表達愛意。親人之間的愛,不需要遮遮掩掩,只需要一句勇敢的「我愛你」。
這組故事突出了父女間的深情,同時也對當下社會中人們的家庭問題進行了剖析。高銘和妻子離婚之後,還瞞著女兒一年,這對前夫妻還假裝無事一般在一起生活了一年。聽起來荒唐,但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夫妻離婚了,為了子女的學業而隱瞞離婚事實,等到中考、高考完了再公布。其實,孩子們比我們大人想像的還要聰明,大人總是自作聰明,真正了解子女心理的父母並不多。
于和偉飾演的父親高銘其實就是一個自作聰明的類型,一開始他總覺得自己很了解女兒、很疼愛女兒,但是真的當女兒回家了,兩人有了交流,高銘才知道女兒對於感情和生活的認知比他還要開闊。另一方面,于和偉也精準演繹了高銘的無私父愛,女兒讓他去要明星籤名,要到了就不把貓咪帶走,高銘真的是費盡心機去要籤名,看到他在粉絲堆裡聲嘶力竭的樣子,一個無條件愛著女兒的爸爸的形象就這樣立住了。這個時候,他不是為了要留住貓咪,而是為了讓女兒開心,這是每個爸爸的心願。
另一組有關愛的故事是由鍾漢良和楊子姍演繹,這個故事非常特別,因為其中充當感情助攻的寵物是二師兄(豬),豬的個頭兒還不小,看樣子6/70斤是有的。養這麼一頭豬在家裡當寵物,你說特別不特別?
故事講述的是李響(鍾漢良飾)和曲飛飛(楊子姍飾)在熱戀,但李響從來不邀請曲飛飛去她家中。直到有一天曲飛飛悄悄跟著李響回家,終於撞見了李響養的寵物小叮噹(一頭豬),把曲飛飛嚇得不輕。因為一次誤會,李響下狠心把小叮噹送出去寄養了,但是曲飛飛偶然發現小叮噹其實是在保護自己,這也讓她終於轉變了態度。
鍾漢良和楊子姍演繹的這一組戀人故事其實很具有代表性。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養豬當寵物,但是很多戀人都會養寵物,汪星人、喵星人往往會成為一對青年男女相遇相識的紐帶。但是,也有戀人因為對養寵物的意見不合而鬧矛盾,這其實是一個有關妥協和改變的故事。當兩人的感情進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會面臨一些難題。如何處理因為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愛好樂趣,面對事情不同的觀點態度而引發的矛盾,這都是延續愛情必經的考驗
人為什麼會相戀,人為什麼會分手?
相愛時如漆似膠,分手時劍拔弩張。多數的時候,都是一個能否學會包容和改變的問題。對方喜歡貓,那你喜不喜歡養貓?對方喜歡養小豬,那你喜不喜歡養小豬?真的愛一個人,就會愛他\她的全部。實在接受不了,那就無法在一起。
李響談女朋友,一方面要考慮女友能不能接受,他一直不敢說自己養小豬的事情;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小叮噹能不能接受,他還讓小叮噹表態喜不喜歡曲飛飛,兩方都能接受,他才願意和戀人組成一個家庭,著實不易。而主動把小叮噹送出去寄養,這就是李響做出的改變。曲飛飛看到了李響的誠意,也開始和小叮噹嘗試相處,這也是曲飛飛的誠意。所以兩個人能夠更加親密,因為他倆是真的深愛對方,願意為了對方做出改變。
《寵愛》裡鍾漢良和楊子姍的故事其實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雙方都在為對方考慮,而不是只要求一方忍讓和遷就,愛情應該是平等的,也應該是包容的。
全片看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寵愛》是一部有溫度的電影,能夠帶來溫暖。但是這種溫暖不是來自於刻意營造的童話,影片的情節都貼近於現實。片中的故事,大家可能聽過、見過或者親身經歷過。最真實的故事,才能觸發最真實的感動。
崔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