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團隊:智慧機器人咽拭子採集質量不劣於人工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13日發布消息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劉浩團隊聯合開發智能咽拭子機器人。對比人工採集與機器採集的質量,上述機器採集的拭子質量不劣於人工採集。相關論文發表於《歐洲呼吸雜誌》,通訊作者為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李時悅。
李時悅稱,研究發現,上述智慧機器人採集人員可以通過遠程遙控採集機器人對疑似/確診患者進行採集,減少交叉感染;通過臨床的應用與研究,發現咽拭子的最優採集力度,能通過機械臂控制採集時在最優力度的範圍,減少採集時因過大的力產生不良反應,過小的力導致拭子採集質量欠佳的問題發生,「最重要的是機器人採集無論從採集的拭子質量與病原體的發現情況不劣於人工採集,結論是智慧機器人的咽拭子採集可有效應用於臨床。」
合肥成立新一代 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
從合肥市發改委獲悉,為完善人工智慧產業生態,合肥近日成立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該聯盟由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牽頭組建,擁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各類成員單位322家。
蕪湖市鳩江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調研鳩江機器人產業園
8月14日上午,區委副書記、區長方忠赴鳩江區機器人產業園調研企業運營情況,副區長洪志強、鳩江經濟開發區、區發改委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方忠一行先後赴埃夫特機器人、隆深機器人、南博機器人、中電興發等企業,實地查看企業廠房建設和生產運營情況,詳細了解企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並現場召開座談會,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瓶頸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新松機器人智慧產業園項目啟動
8月15日,新松機器人智慧產業園項目在空港經濟區新松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啟動,佔地面積6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3000平方米,由兩個生產車間和一棟綜合研發樓組成,用於開展工業機器人研發、創新、中試、生產製造及機器人集成應用。
科大訊飛提出的中國首個ISO/IEC人工智慧國際標準項目獲批立項
8月初,由科大訊飛提出的A.I.數據質量國際標準項目《人工智慧-分析和機器學習的數據質量-第4部分:數據質量過程框架》順利通過ISO/IEC國際標準化組織立項,將助力人工智慧數據標準化建設,提升人工智慧數據質量,推動全球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該標準將由科大訊飛專家作為項目負責人與全球各國專家共同制定,這也是中國首個牽頭制定的ISO/IEC人工智慧國際標準項目。
打破國外廠商壟斷!中關村科學城密集誕生頂尖醫療機器人
能生剝鵪鶉蛋的高精度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把外太空抓取技術運用到商用領域的高精度機械臂、毫米級定位精度的肺部穿刺手術機器人……這些用科技改變醫療行業和人類健康生活的醫療機器人正在位於中關村科學城的北京醫療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密集誕生。創新中心已聚集、服務包括天智航、術銳、思靈等在內的25家行業領先企業,參與投資了多家創新企業,部分企業技術產品即將或已經實現自研國產關鍵零部件的突破,實現與國際領先同行「並跑」。
全國首屆機器人本科班!40%留學深造,30%保研國內頂尖名校
全國首屆機器人本科班——東大自動化學院081161班學霸雲集、成績矚目,平均績點3.522,50%人績點超過3.5,各級競賽獲獎達121人次(包括9項國際級和15項國家級)覆蓋率100%,出國留學深造率約40%,國內頂尖高校保研率約30%。
工業機器人:
快倉複合機器人引起業界關注——助力全球「無人工廠」建設
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日前在上海開幕。上海本土人工智慧核心企業——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快倉」)攜最新研發的一款複合機器人亮相大會,受到業界高度關注。這款機器人具備協作機器人及移動機器人的雙重功能,可更好服務於「無人工廠」,滿足企業柔性製造、智能製造需求。
曠視AI堆垛機首度曝光新品細節
8月13-14日,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舉辦的「2020全球物流技術大會」 在中國海口舉辦。曠視一舉斬獲三項大獎——曠視科技高級副總裁兼物流業務事業部總經理徐慶才被授予「2020年物流技術匠心獎」、曠視獲「物流裝備推薦品牌獎」、曠視MegBot-T800 獲「第三屆全國物流機器人應用大賽產品獎」,表明業界了對於曠視智慧物流實踐的高度認可。
庫卡再獲上市公司助力,布局電動汽車!
8月12日消息,據法諾集團(08153)發布公告稱,庫卡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已與法諾集團籤訂了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內容有關於不同應用領域中聯合開發智慧機器人、產業資源共享及其他相關業務合作(包括複合材料車體生產工藝領域及新型無鐵芯永磁電機應用等領域)。
廣明旗下達明機器人攜手代理商巨曜自動化,成立南部訓練室
受到疫情及全球經濟局勢影響,產業供應鏈重組,廠商回流效應湧現,因響應新增及擴建產能需求,廣明(6188)旗下達明機器人宣布插旗南部,與代理商巨曜自動化合作,正式成立南部訓練中心,服務來自中南部的終端客戶及自動化導入廠商。
臺灣機器人產學聯盟啟動機器人工程師術科考試,上銀捐贈機械臂
近日,臺灣機器人產學聯盟正式啟動籌備多時的機器人工程師術科考試。今年在教育部的經費補助下,臺灣機器人產學聯盟建置了龍華科大、崑山科大與正修科大三個機器人術科考場。上銀也拋磚引玉,贈送勤益科大與虎尾科大各6臺機械臂建置考場,更往下紮根捐贈給加入聯盟的高工職各1臺機器手臂,共贊助50臺六軸關節式機械臂,總贊助金額高達2000多萬元。
服務機器人:
東莞一企業自主研發生活垃圾分揀機器人 準確率可達九成以上
在東莞松山湖有一家專注於垃圾分揀設備領域的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生活垃圾分揀機器人每分鐘最快可分揀90餘件物品,分類準確率可達90%以上。8月12日,從弓葉科技了解到,目前,該機器人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落地。
「達文西之手」催生胃癌手術革命
作為一種惡性消化道腫瘤,胃癌不僅是全球範圍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也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二的癌症。在一個窄小的玻璃瓶內,一粒紫色的葡萄正在接受「表皮」縫合手術。一隻機械手迅速而精準地撕開了一顆不足2.5釐米長、不到1毫米厚的葡萄皮,然後這隻機械手使用微創方法,在「受傷」的葡萄皮上靈活地「穿針引線」。縫合完畢後,這粒葡萄保持近乎完美的狀態。整個微創手術是由一臺名為Da Vinci(達文西)的手術機器人完成的。
機器人寫作、互動小說……趣頭條亮相上海書展帶來「未來閱讀」
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正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今年書展首設未來閱讀館,帶來沉浸式數位化閱讀體驗。趣頭條作為上海在線新經濟企業、網絡文化平臺代表之一,首次參與上海書展,入駐未來閱讀館,持續倡導「未來閱讀」理念。本次書展,趣頭條進一步豐富了「未來閱讀」理念的外延:VR體驗新聞現場、大數據指導寫作、機器人寫作、互動小說。
服貿會裡的「機器人總動員」來了
作為中國智能醫療行業領軍企業,位於北京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的中瑞福寧將攜多款先進產品亮相2020年服貿會服務機器人與智能科技專題展區的智慧健康板塊。在中瑞福寧公司,記者看到了一款黃色機器人P-care。據介紹,這臺綜合服務機器人目前在養老院使用,負責給老人端茶、倒水、整理家務。而另一臺微生物檢測服務機器人,則是能夠幫助實驗人員在微生物實驗室內完成一些劃線、培養的工作。
非遺麵塑與機器人結緣,門頭溝邀對口幫扶縣參與北京文創大賽
近日,第四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門頭溝分賽場)決賽舉行,「文旅體驗」、「科創智能」、「醫藥健康」三大產業為聚焦方向。在現場,來自門頭溝區對口幫扶縣涿鹿縣的非遺傳承人蒙傑,與來自北京市高校的參賽團隊一拍即合,決定將古老的麵塑技藝與機器人結合,開發一款現代化的智能面人。「現在的面人,裡面是鐵絲骨架,換成機器人,只用在零件上加一層材料,不讓它們生鏽就好,這個想法是完全可行的。」蒙傑說,比如做一個梅蘭芳的智能面人,設定一個他的經典動作或一段表演,一定會更有趣味。
每小時清掃上千平方米 智能清潔機器人金沙灘啤酒城內「開跑」
8月11日訊 圓滾滾的「水桶」身材,穿著純白工作服,頭頂別致小黑帽,腳踩靈活萬向輪……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啤酒大道上,記者見到了一隻胖乎乎的高科技「萌寵」,它能夠靈活避繞行人,所經之處地面被清潔一新,這便是青島瑞源集團剛剛投放到城內的智能清潔機器人「默默」。
支持AI的收割機器人又有了新的技能
近日,國外就有一家農業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公司展示了搭載AI增強型新功能的機器人收割機,且收到總計超過700萬美元的投資。如今,增強AI的機器人收割機已經展示出了相比於傳統機器人更高的靈活性,從而可以應對各種形狀和不同體積的農作物,該技術彌補以往針對於這方面不足的漏洞。
中國抗疫機器人來到西班牙
西媒稱,中國擎朗智能的機器人來到西班牙,將在當地醫院、餐館等場所協助抗擊新冠疫情。西班牙Alisys公司的數字業務發展總監霍爾希娜·迪亞斯·託雷斯說:「我們這裡也需要用這些機器人來抗擊流行病,並通過這種事例來打開人們的思路。」該公司設有兩個展示廳,以供人們了解和試用機器人。託雷斯說:「我們還處於試水階段。現在正在對這些機器人進行調試,9月我們將在兩家醫院和一家餐館進行運行演示,以展示這些機器人的功能及其可能的應用案例。」
特種機器人:
5G加持、機器人助陣,安徽這個重要的新基建設施來了
8月16日,電力工人們在合肥220千伏東至路變電站,抓緊時間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工作。這是安徽電網建設的首座220千伏數位化新基建變電站,合肥電網2019-2020年「九大電源點」建設項目之一。在站內10千伏開關室內,經過工作人員的調試,巡檢機器人緩緩行動於場地內進行設備巡視。「它的功能十分強大,24小時不間斷自動巡視。通過5G網絡實時傳送數據,人工智慧判斷,第一時間對隱患進行報警。」合肥供電公司建設部專責袁磊介紹。
水下機器人替代蛙人,協助打撈落水者
2020年服貿會將於9月初舉行,多款海洋智能裝備已經「整裝待發」,它們將在服貿會服務機器人展區「大放異彩」,為觀眾帶來驚豔的展出效果。在位於經開區的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區,一個水下機器人(智能纜控無人潛航器)正在大水箱裡「搜尋」。機器人通過攝像頭的實時監測以及聲吶掃描,可以成功確認水下目標物的具體位置。聲吶可以掃描前方300米以內的水域。除了搜救落水人員,機器人還能檢查水下壩體是否存在裂縫。
仿生鯊魚對環境擾動小,可用於海洋館科普
在展示區,一款外形炫酷的仿生鯊魚ROBO-SHARK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款深海潛航器以鯊魚為設計原型,是國內第一代工業級水下仿生機器人。傳統水下機器人即纜控水下機器人,基本都是採用螺旋槳作為動力來源,這種推進方式易被水草沙石纏繞,並且功耗大、效率低、噪音大,對海洋生物不友好。而仿生鯊魚深海潛航器採用三關節仿生尾鰭作為唯一動力源,仿生推進效率高達80%,可以大幅度提高設備的續航時間。 「機器人的外皮可以進行調整,做成各種魚類的樣子,很多海洋館也購買這款水下機器人,用作科普教育。」
服務大運會 四川首次應用測量機器人
「一天放10個、20個點還好說,但高峰時要測200個甚至300個點,錯誤率就會隨之增加。有了機器人代替人工找點,效率大大提高。」8月6日,在主體已完工的高新區體育中心,施工方中建四局項目經理伊明華介紹,他們購買並使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測量放線機器人用於大運會場館建設,這是測量機器人在四川該領域的首次應用。
專門應用於反恐領域的「爬壁機器人」誕生
近日,一種專門應用於反恐領域的「爬壁機器人」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誕生。由哈工大承擔的「面向反恐偵查的微聲爬壁機器人的研究」課題日前在北京通過驗收。從而誕生了一種專門應用於反恐偵查領域的「爬壁機器人」。這個機器人是仿空調外掛機製作的,為了在反恐偵查過程中,便於偽裝,它的手臂可以攜帶攝像頭、武器模塊、遙控裝置等,它的大小和空調外掛機相當,是320mm×280mm×150mm的長方體。這種爬壁機器人採用負壓吸附、單吸盤、四輪移動結構方式,具有移動快、吸附可靠、適應多種牆壁表面、噪聲低(70分貝)、結構緊湊、控制方便靈活等特點。
效果良好 河鋼集團研製智能巡檢機器人完成試運行
日前,河鋼集團自主研發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完成3個月時間試運行,現場運轉效果良好,完全替代人工完成了金屬礦山領域特殊場所的巡檢工作。此款機器人運用嵌入式系統結合雲計算技術,替代了工控機模式,極大提高了機器人運行穩定性,填補了智能巡檢系統在金屬礦山領域應用的空白。
CMU 發明「聽音識物」機器人,準確率接近 80%
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小組近日發表一項新成果——探索如何利用聲音開發感知功能更先進的機器人。他們將機器人命名為 Tilt-Bot,字面意思是 「傾斜機器人」,實際上它是一臺通過傾斜託盤研究物體運動和聲音之間關係的機器,訓練後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 「聽音識物」,準確率接近 80%。研究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機器人學:科學與系統》上。
這種蛇形生物印表機器人可進入人體治療胃部傷口
據外媒報導,如果不及時治療,胃壁上的開放性傷口會變得很嚴重,有時甚至還需要手術治療。通過跟博士生Wenxiang Zhao的合作,Xu開發出了一種可以通過內窺鏡插入病人胃中的蛇形機器人原型。插入時,它會摺疊成非常細的形狀,然後在到達傷口部位時打開。一旦進入目標位置後,它的手臂就會擠出一根管子並擠壓出兩種水凝膠生物墨水--一種含有人胃上皮細胞,另一種含有人胃平滑肌細胞。之後,這些物質被沉積在兩層獨立的層上從而形成覆蓋在傷口上的支架。
研究人員開發藥物遞送和治療的新型微型生物機器人
以細胞為載體的微型藥物遞送和治療生物機器人是十分具有前景的體內靶向運輸工具。日前,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中國北京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研發出了經過酶修飾的具有自主運動能力的血小板馬達平臺,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Sicence Robotics雜誌上。題目為《Enzyme-powered Janus platelet cell robots for active and targeted drug delivery》。
國外研發出自動換「鞋」移動機器人 化身越野能手
在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會議(ICRA)上,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展示了換鞋的設想是怎麼應用到機器人上的。他們不僅提出了這種使用「可切換推進器(他們也管這個叫做機器人的鞋子)」的機器人,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成功地讓機器人使用一個小機械臂給自己換鞋。推進器緊緊地安裝在T形槽中,並通過幾何定向和永磁體的組合來固定。
瑞典利用3D印表機開發用於機器人的微型執行器
來自瑞典林雪平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定製的基於擠出的3D印表機開發了一套用於微型機器人的微型執行器。這些致動器包含一種電活性聚合物,在電荷存在的情況下會改變形狀--在3D列印後,賦予了它們4D能力。雖然4D列印的軟機器人通常僅限於釐級或毫級,但特別開發的技術允許研究人員將他們的執行機制縮小到微米領域,厚度在20微米左右。他們聲稱他們的定製機器具有多功能性和可擴展性,並期望通過以前未曾見過的複雜的微型機器人來 "拓寬軟機器人技術的範圍"。
東北大學兩項科研成果被機器人國際頂級會議IROS2020 接收
近日,機器人國際頂級會議IROS(IEEE/RS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2020接收結果公布,東北大學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吳豔敏、王鵬的兩項科研成果被錄用。
MIT開發可實現精準操控線纜的機器手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系統,使用了一對帶有高解析度觸覺傳感器(沒有附加機械約束)的軟機械手來成功操縱自由移動的線纜。在工業和家庭應用中使用這樣的系統,有朝一日,機器人能夠幫助我們打結、整理電線,甚至是外科縫合。
會跑的「手機殼」,這個機器人亮了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生物機器人實驗室的機器人專家們開發了一個帶有小機器人腿的手機殼,讓你的手機能夠自主移動。CaseCrawler比合身的盒子要大得多,但並不比那些笨重的電池盒大。它只有24毫米厚(不包括電機外殼),總重量不到82克。該機器人的非手機殼版本重約23 g,能夠以每秒21釐米的速度爬行,同時攜帶的負載超過300g。
從昆蟲信息素中汲取靈感,研發新型蜂群機器人系統
根據SAGE's Adaptive Behavior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曼徹斯特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為群體機器人引入了一種新的技術,該技術從通過信息素進行昆蟲交流中獲得了直接靈感。「我們的主要想法是基於社交動物的信息素通信系統開發一種受生物啟發的通信系統,」參與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Farshad Arvin對TechXplore說。「更具體地說,我們想模擬螞蟻釋放信息素的方式和隨後的行為。我們將這種開發的系統用於群體機器人應用程式中,現在我們正在研究在實際環境中對其進行測試的可能性。」
史丹福大學研發靈活小巧可DIY的機器狗
史丹福大學學生機器人俱樂部DIY了一隻機器狗,名叫「Pupper」。現在我們能夠以一個更便宜的價格去擁有機器狗了,Pupper的零件成本最低僅需900美元。Pupper 可以做到跳躍、小跑、遛彎,用戶使用遊戲手柄控制它的移動方式和目的地。Pupper 內部的樹莓派接受到指令後,將控制伺服電機的運動,以正確的方式行進到正確的地點。
Unitree A1,一隻會做「瑜伽」兩腳站立的機器狗
宇樹科技總部位於杭州,是「90後」創始人王興興在2017年創立的機器人公司,目標是使四足機器人能像如今的智慧型手機和無人機一樣受歡迎,走入日常生活並可以負擔得起。最近該公司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展示了其四足機器人,Unitree A1以類似瑜伽的姿勢保持身體平衡。
哈工智能非公開發行落定,募資近7億元投入機器人裝備製造
8月13日晚間,哈工智能公告稱,其非公開發行的新股將於8月18日上市,新股鎖定期為6-18個月不等。哈工智能此次共發行1.47億股新股,總計募資金額為6.9億元,認購價格為每股4.68元。該公司8月13日的收盤價為6.28元,較認購價格高34.2%。哈工智能稱,25家機構及個人投資者已認購上述新股,其中包括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機構。
研究機構預計今年全球人工智慧營收1565億美元
人工智慧行業今年仍會保持增長、但增速會放緩,源自市場研究機構最新發布的報告。研究機構在報告中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的增長速度會有一定的放緩,但投資預計很快會恢復,今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的營收,預計會達到1565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12.3%。從研究機構的預計來看,全球人工智慧市場在未來的4年仍將快速增長,預計營收在2024年將超過3000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預計為17.1%。
中國掃地機器人行業初具規模 科沃斯行業領先
我國掃地機器人市場興起相對較晚,2009年科沃斯推出第一款掃地機器人地寶,隨著海內外布局品牌逐漸增多,掃地機器人市場消費教育獲得成效,行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根據Euromonitor發布數據,2014年我國掃地機器人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為141萬臺和22億元,2019年掃地機器人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達到544萬臺和80億元。
在產業競爭格局方面,目前中國掃地機器人行業集中度較高,2019年掃地機器人前三大品牌市場集中度達到72.5%。其中科沃斯是中國掃地機器人的龍頭企業,2019年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市場佔有率達到49.4%;其次是米家掃地機器人,市場佔有率為12.0%;排在第三位的是石頭掃地機器人,市場佔有率為11.1%。
中國掃地機器人滲透率仍然較低
雖然目前掃地機器人銷售量與銷售額處於增長階段,但目前掃地機器人市場還沒有形成剛性需求,消費者普遍的感受是「買來用錦上添花,不買也沒什麼損失」,導致目前掃地機器人普及率較低。根據華創證券數據,按3年的掃地機器人產品更換周期來計算(3年累計零售量約為1449萬臺),我國家庭戶數約4.7億戶(根據《2019中國統計年鑑》數據披露,2018年我國家庭戶均人數為3.0人/戶,我國人口總數為13.96億人,其中城鎮人口8.31億人),掃地機器人在我國市場的滲透率僅3%(若假設僅城鎮家庭購買,則滲透率約5%),與美國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