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家夢寐以求的五個化學反應

2020-12-07 騰訊網

許多藥物具有非常相似的結構,如果你去研究那些最常見的藥物,就會發現它們有一些共同點:都具有密集的官能團,有至少一個環狀結構和一些裸露的氨基或羥基,通常還有一個散落的氟原子。

造成這種共同之處的部分原因是,化學家只能利用已知的化學反應和那些可用的構建模塊來研發藥物。另外,他們還需要考慮生物學,因此所有的反應必須能夠耐受簡單氮原子,因為它們幾乎存在於每一種生物活性化合物中。使用不會因暴露在空氣中而著火的試劑進行反應也是一大優勢。

2014年的一項分析表明,在用於研發藥物的合成反應中,有兩種反應佔了一半以上:一個是醯胺合成,另一個是鈴木-宮浦反應。這兩種反應之所以在藥物化學中佔據如此高的比例,是因為它們是最穩健的反應。

從最簡單的化學反應,到諾獎級別的化學反應,每一個藥物化學家都有一張自己的願望清單,上面列舉的是一些他們希望存在的化學反應。我們下面要列出的5個反應,或許會出現在許多化學家的列表當中:

1. 氟化反應

○圖片來源:[1]

氟化反應是指在具有許多官能團的分子中,將某一個特定的氫原子替換成一個氟原子。它的入選並不令人意外,超過20%的商業藥品都含有氟,能將碳氫鍵(C–H)轉化為碳氟鍵(C–F)可能會佔據許多化學家的願望清單榜首。

為什麼氟化反應如此受化學家的青睞呢?這是因為在一種分子上哪怕只添加一個氟原子,也會提高這種分子的代謝穩定性和親脂性。但難點在於,一旦某種分子的結構已經組裝完成,就很難直接用氟原子取代掉分子中的某個特定氫原子。

雖然讓分子氟化的方法有很多,但它們都需要添加另一個反應基團,然後將這個基團置換成氟。而藥物化學家真正想要的是一種能直接將氫原子置換成氟原子的有效方法。目前的一些直接的氟化反應經常會產生位置異構體或過氟化物,因而造成選擇性問題;再加上當只加入一個氟原子時幾乎不會改變一個分子的反應活性或物理性質,因此在反應後要去除多餘的反應物和副產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 雜原子烷基化

○圖片來源:[1]

這一類反應想要做的是將一個烷基有選擇地附著在雜環化合物(吡唑、三唑、吡啶酮等)的雜原子(非碳、氫原子)上。這是一類非常普通卻非常有用的化學反應,例如一些抗癌藥物中就包含N-烷基-吡啶酮;在抗瘧疾藥物中可以找到O-烷基化吡啶酮。

目前,化學家無法對2-吡啶酮或4-吡啶酮中的氮原子還是氧原子上選擇性的附著任何物質,最終通常只能得到N-烷基吡啶酮和烷氧基吡啶的混合物。

許多用於藥物中的雜環也存在類似的問題。例如,吡唑和三唑是分別含有兩個和三個氮原子的雜環化合物,它們有著非常相似的反應性,因此沒有什麼試劑組合能夠選擇性地修飾其中的某個特定氮原子。對於那些包含幾個雜環的化合物,就更不要妄想能進行有選擇的烷基化了。

3. 碳偶聯

○圖片來源:[1]

化學家希望能通過碳偶聯來縫合脂肪族化合物的碳原子。

20世紀70年代,化學家發現了交叉偶聯反應,它能在鈀的催化作用下將芳香族碳原子或其他sp 碳原子結合在一起,形成碳碳鍵(C–C )。傳統的平面交叉偶聯反應很容易實現,但這種方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化學家希望出現三維的偶聯反應。如果一個反應能夠有效地連接芳香族碳原子和脂肪族碳原子,那將是化學家夢寐以求的。

在交叉偶聯反應中,鈀作為催化劑的優勢在於,它的氧化態和氧化還原反應可以被很好的控制。但是,儘管鈀的催化循環完美地適用於sp 碳片段的偶聯反應,它卻並不能很好地作用於脂肪族偶聯反應。有時候會出現我們並不想要的副反應取代原本期待的反應的情況;在更糟的情況下,反應甚至會完全停止。

但無論是用什麼金屬做催化劑,所有的交叉偶聯反應都需要預官能團化,也就是要事先將反應基團附著在偶聯劑上,這樣催化劑就知道要在哪個位置連接碳原子了。化學家希望完全擺脫預官能團化的需要,他們的目標是把碳氫鍵(C–H)直接轉化成碳碳鍵(C–C )。

4. 生成和編輯雜環

○圖片來源:[1]

化學家希望能將各種官能團(從烷基到滷素)安裝在芳香族和脂肪族雜環(如吡啶、哌啶和異唑)上的任意位置。如果用一個反應就能夠生成全新的雜環,那就更好了。

雜環化合物是藥物化學家的主要研究對象。大約60%的小分子藥物都有一個雜環核心。到目前為止,最常見的雜環化合物有哌啶、吡啶和吡咯啶,其他還有如青黴烷等共計25種含氮雜環。

許多小的雜環化合物可以通過商業渠道買到,但那些不能買到的就得親自合成了,這成了一個主要的難題。許多專為芳香烴設計的反應並不太適用於雜環芳香烴;氟化試劑會與雜環反應,將雜環化合物氧化;那些作為交叉偶聯反應的催化劑的金屬表面,經常會因為被吸附上雜環而失去催化作用。

2009年,一家英國生物技術公司的化學家發表了一篇題為《未來的芳香雜環》的論文,在這個詩意的題目背後,隱藏著一份3000多種小的雜環化合物的名單,儘管它們看起來都「可合成」,卻從沒有被製造出來過。

十年過去了,一組法國研究人員為了調查芳香雜環的合成情況,研究了這項研究所選出的22種具有代表性的雜環化合物。他們成功合成了其中的9種小的雙環化合物,並讓6種成為了更大的結構的一部分,還剩下7種沒能進行描述。

5. 原子交換

○圖片來源:[1]

化學家希望能有選擇地交換單個原子,比如將環上的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氮原子互換。碳-氮(C-N)交換反應或許是藥物研發中最有用的一個新反應,它甚至能與諾獎級別的合成反應比肩。

這是極難實現的化學反應,一旦實現,將會徹底改變藥物化學領域。那時,化學家將無需再擔心如何官能團化雜環,也無需再擔心如何在只有少數胺基的情況下進行交叉偶聯反應。它就像是基因編輯的化學版本,可以將一個已經構建的分子中的的碳原子置換成氮、氧或硫原子。

有的化學家認為這是種不現實的設想,因為它實在太難了。但也有科學家認為,在CRISPR-Cas9出現之前,人們也認為定向基因編輯技術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個反應是否會實現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參考來源:

[2] https://www.chemistryworld.com/news/the-five-reactions-on-every-organic-chemists-wish-list/3010150.article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海賊王:盤點五個大家夢寐以求的惡魔果實,每一個都極具誘惑力
    海賊王:盤點五個大家夢寐以求的惡魔果實,每一個都極具誘惑力!各位看《海賊王》的小夥伴們,大家好!眾所周知,海賊王當中有惡魔果實這個設定,據說吃下惡魔果實的人就會獲得一種超能力,通過後天的開發可以得到超人般的實力。
  • 蘋果App Store限免《化學家》,原價60元:口袋裡的化學實驗室
    IT之家4月2日消息 近期,蘋果App Store正在限免《化學家》,原價60元。現在起所有有機化學藥劑都可以免費使用啦!CHEMIST是你的夢想化學實驗室,沒有器材和場所的限制,你可以自由地體驗各種化學反應、嘗試自己設計的實驗,並且不用擔心現實中的危險和浪費。
  • 給化學家們一個有力工具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詞中說,藉助工具手冊上的赫克反應、根岸反應和鈴木反應,化學家們合成出海綿,根岸反應則是這個合成中的中心步驟。其他的科學家優化了這個過程,獲得足夠量的海綿,開始了對人類癌症治療的臨床試驗。
  • 紅燒肉中的著名化學反應—美拉德反應
    食品在加工工程中會發生很多化學反應,有些化學反應非常有趣。紅燒肉是我國老百姓喜愛的家常菜,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吃紅燒肉的。做紅燒肉時通常要加白糖和料酒(黃酒),一般認為胺基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胺基酸乙酯,這一反應顯示了料酒去腥的作用,紅燒肉的香味主要也是胺基酸乙酯的功勞。其實,紅燒肉的香味主要是白糖的功勞。
  • 化學家們及其貢獻,包括諾貝爾獎的創立者
    諾貝爾一生勤奮,有著無窮的創造力,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獻給了科學事業,終生獨身,他在臨終前留下遺囑,將其遺產的一部分共920萬美金作為基金,以其利息作為獎金(設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和平五種獎金)褒獎那些「曾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人。」從1901年開始,每年在諾貝爾逝世日(12月10日),頒發各項諾貝爾獎金。
  • 著名化學家是間諜?
    12月2日,俄羅斯聯邦對外情報局局長謝爾蓋·納裡什金在接受《歷史學家》雜誌採訪時表示,發明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是19世紀俄國最優秀的情報人員之一。 納裡什金表示,沙俄帝國歷史學會首任主席彼得·維亞澤姆斯基公爵、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地理學家和探險家尼古拉·普熱瓦利斯基、作家兼外交官亞歷山大·格裡博耶多夫等歷史名人都曾參與情報活動。 據《未知的西伯利亞》雜誌報導,當時俄國軍隊的火炮在射擊時,火藥會產生過多煙霧,影響觀察戰場情況。
  • 「暮光之城」作者新作《化學家》將翻拍電視劇
    曾製作了人氣電視劇《越獄》的美國著名影業公司明日影業(Tomorrow Studios)日前宣布,他們將與ITV Studios合作,把「暮光之城」作者梅爾懸疑新作《化學家》翻拍成電視連續劇。《化學家》由小布朗圖書有限公司於2016年出版,簡體中文版由接力出版社於2017年5月推出,講述故事講述一位名為亞力克斯的女間諜曾幫美國政府進行秘密任務,但是很少人知道她的過去。她的單位神秘到沒有任何名字,當這個單位認定亞力克斯知道的訊息對美國政府是個包袱時,他們立即派人來終結她的性命。為了生命安全,她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她沒法在同一個地方待太久,不斷化名混入人群掩人耳目。
  • 最帥的化學家——戴維!(下)
    一直到1909年,美國化學家EzekielWeintraub才製得了純硼。▲高純的硼是這樣的,從分解出硼到純硼的製得,花了100年時間。就這樣,戴維總共發現了鉀、鈉、鎂、鈣、鍶、鋇、硼七種元素,是發現自然元素最多的化學家,堪稱「元素之王」!
  •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化學家什麼都想要!
    Rev. 2015, 115, 7304) 在化學家眼裡,手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化學家最關注的自然是分子層面的手性,一個化合物分子不能與其鏡像分子重合,這類分子就是手性分子。
  • 化學家施巧手 硬塑料可回收
    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家發現了一種方法,通過使用一種化學連接劑對熱固性塑料改性。這種方法使材料更容易降解,但仍能保持原有機械強度繼而實用性不變。《自然》刊載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可以製造出一種可降解的熱固性塑料聚雙環戊二烯,它可以降解成粉末,並利用這種粉末可以製造出更多pDCPD。
  • 為何科學家中名氣很大的基本都是物理學家,而化學家卻很少?
    我們耳能聞熟的眾多科學家中,物理學家確實比化學家更加出名,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名進入前十的科學家只有牛頓和愛因斯坦,兩人都是物理學家,而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排到第二十位。物理學家在大眾視野中名氣更大,主要是因為物理上的概念,更容易在大眾當中傳播和推廣,比如常被影視作品和科幻小說提到的時間旅行、曲速飛行、黑洞等等概念,都和物理有關,然而一個化學家的發現,卻很難衍生到影視作品當中。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黴素拯救了數億人,其貢獻難以估量;還有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TNT炸藥,創立諾貝爾獎,但是論名氣都比不上牛頓和愛因斯坦。
  • 熱播美劇《越獄》製作公司擔綱 「暮光之城」作者新作《化學家》將...
    曾製作了人氣電視劇《越獄》的美國著名影業公司明日影業(Tomorrow Studios)日前宣布,他們將與ITV Studios合作,把「暮光之城」作者梅爾懸疑新作《化學家》翻拍成電視連續劇。《化學家》由小布朗圖書有限公司於2016年出版,簡體中文版由接力出版社於2017年5月推出,講述故事講述一位名為亞力克斯的女間諜曾幫美國政府進行秘密任務,但是很少人知道她的過去。她的單位神秘到沒有任何名字,當這個單位認定亞力克斯知道的訊息對美國政府是個包袱時,他們立即派人來終結她的性命。為了生命安全,她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她沒法在同一個地方待太久,不斷化名混入人群掩人耳目。
  • 什麼是化學反應?
    《RUN ON》追平了前四集,雖然收視率是在上升中的,但四集看下來,我對這部劇的整體評價還是比較一般,重要的一點是作為一部愛情劇,任時完和申世京之間沒有「化學反應」。儘管也有很多網友覺得他們「很配」,但我沒感覺到。這個沒什麼,就跟審美感受不同。
  • 《暮光之城》作者新作《化學家》將於6月登陸中國
    記者17日從接力出版社獲悉,全球超級暢銷書作家史蒂芬妮·梅爾歷時8年創作的愛情懸疑推理小說《化學家》簡體中文版將於今年6月由接力出版社推出。  史蒂芬妮·梅爾一向善於描寫艱難而美好、男女主角需要突破重重考驗才能在一起的「不可能之愛」,如「暮光之城」系列是通過人類和吸血鬼之間的愛情,探討了愛情中抉擇的痛苦;《宿主》則是通過人類與外星人之愛,探討了靈魂與肉體的對抗。
  • 《化學家》:尋找自由的自我救贖之旅
    《化學家》是史蒂芬妮·梅爾的又一力作。史蒂芬妮因著有「暮光之城」系列小說而名聲大噪。「暮光之城」小說講述的是吸血鬼的故事。吸血鬼吸人血,人們一聽到「吸血鬼」幾個字,便覺得不寒而慄。但在史蒂芬妮的小說《化學家》中,人比吸血鬼更可怕。
  • 化學家拉瓦錫夫婦肖像登上多部外國小說封面(圖)
    化學家拉瓦錫夫婦肖像登上多部外國小說封面(圖) 2015-10-21 14:29:02來源:法制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法制晚報訊(記者 蘇妮) 杜甫在網上忙了一段時間,如今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與其夫人也開始變忙了。有網友發現,這對學者夫婦的畫像不光出現在化學課本裡,還頻頻出現在了諸多外國經典文學書的封面上。
  • 史蒂芬妮·梅爾:走出吸血鬼 走進化學家
    來認識一下朱莉安娜、亞歷克斯、凱西或者克裡斯吧,無論她給自己取了個什麼名字,她都是一個受過醫學教育,專門研究酷刑和審訊的化學家。或許,正是因為了解了上司過多的秘密,她目前已經處於偏執狀態,每天都戴著防毒面具隱蔽地睡在浴缸裡,而每一個入口都設置了可怕的陷阱。
  • 《黎明殺機》新角色演示 瘋狂化學家、智慧建築師登場
    「The Blight」似乎是一個發瘋的化學家,而Felix Richter則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建築師。瘋狂化學家擁有兩種衝刺技能:第一種可以朝向任意方向快速移動,但是途中不能改變方向且不能攻擊;第二種衝刺後會攻擊對手。建築師能夠看到近距離發電機的位置、加快治療和解綁隊友的時間。
  • 【漫畫解讀Science成果】一個只涉及三個電子的化學反應居然這麼複雜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陳思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最簡單」的化學反應氫原子加氫分子的同位素(H+HDH2+D)反應中,發現了「不簡單」的量子幹涉效應,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化學反應過程,豐富對化學反應的認識。
  • 「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的課標要求與檢測,狙擊中考
    答案:C此題是從四個化學反應中選出屬於置換反應的選項.這又是一類試題,比例1稍複雜.此題要求確定每步反應是如何進行的,並對其化學反應類型做出判斷,試題難度較大.二、結合實例從微觀的角度分析較複雜的化學反應實質與類型例4 以下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1)以上變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2)結合上圖,從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學反應過程中,____可分,而____不能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