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西小山村探尋小康路:「柴火」入盆變「黃金」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江西宜豐縣同安鄉東槽村,黃雪梅正在通過直播售賣盤景。 李文志 攝

中新網江西宜春12月18日電 題:贛西小山村探尋小康路 「柴火」入盆變「黃金」

記者 王昊陽

寒冬清晨,江西宜豐縣九嶺山下,薄霧籠罩下的小山村早已醒來。

季勇和他的妻子黃雪梅在家門口不停地忙碌,將一棵棵修剪好的盆景、苗木搬進屋內,準備進行網絡直播售貨。

上午九點,黃雪梅打開手機,布置好燈光,戴上手套,挑選出一棵造型美觀的盆景,開始直播。

「這是今天開播的第一單,非常漂亮的一棵小葉赤楠,售價180元,這棵樹樁配有精美的紫砂盆,擺放在家裡,四季長青,招財進寶。喜歡的朋友可以下單啦……」

季勇站在妻子身旁,等一棵盆景售出,隨即遞送下一棵盆景,直播過程中夫妻之間沒有對話,配合默契精準。

季勇原是一名攝影師,今年初受疫情影響,回到老家宜豐縣同安鄉東槽村,開辦了「碧綠樁成」網店,和村裡大多數人一樣,在網上通過直播售賣盆景。

航拍江西宜豐縣同安鄉東槽村。 李文志 攝

地處山區的東槽村耕地稀少,以前大多數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小山村成了「空心村」。2013年開始,東槽村黨支部原書記黃喜明依靠村裡豐富的林木資源,做起了樹樁盆景生意,並通過網絡進行銷售,帶動了一批年輕人走上盆景產業致富的道路。

東槽村周邊的大山上生長著大量小葉赤楠、映山紅等植物的老木樁,以前這些樹樁被村民挖出來當柴火燒,沒有任何經濟價值。自從這些樹樁「入盆成景」,賣出村民想像不到的高價後,眼看「柴火」能變成「黃金」,村民們紛紛投身到「盆景造富」的行列中來。

在村頭一間小屋內,二十歲出頭的夏宇和他的姨父正忙著將苗木裝進泡沫箱裡打包。「地上幾十件盆景都是昨天收的訂單,包裝好後送到同安鄉郵政所,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

「我們銷售的盆景有二十多種,其中賣得最好的是小葉赤楠和映山紅,價格從數十元至上萬元不等。」夏宇告訴記者,他的網店以前是通過淘寶走貨,後來直播興起,他也順應趨勢通過直播來銷售,平均每個月營業額十萬元左右。

在山腰的大棚內,張敦偉正在修剪一株高約60釐米的映山紅。「這棵樹樁已經被福建客戶預訂了,售價為2萬元,正準備發貨。」

「盆景易存活,好養護,家裡三個人忙不過來,有時還要請人幫忙。」張敦偉稱,他從事盆景苗木生意已有6年,目前每年收入約有百萬元。

大棚的另一邊,前來幫忙的葛群芝正在埋頭幹活,將新到的苗木裝進盆中。「我平時就種種樹苗,澆澆水,養護一下苗木,現在盆景生意很旺,我一個月能領到4200元工資。」

盆景生意的旺盛,也帶動了村裡貧困戶增收。東槽村支書楊文輝告訴記者,村裡的貧困戶張監基等人,利用農閒時間,在山上挖一些苗木樹樁出售,每年也能賣到2萬多元。

「全村106戶,有60多戶在做盆景生意。建有培育棚105個,盆景18萬盆,平均下來每戶人家就有1個培育棚、1700盆盆景。」楊文輝表示,今年全村盆景產業收入可望達到1100萬元。

「現在經濟發展了,全民的精神文化層次也在提升,室內美化、健康家居理念也深入人心,盆景產業有了廣闊的市場,我們的產品也供不應求。」楊文輝說,

原來山上沒人要的樹樁樹根變成了寶貝,現在貨源已經不足,不少村民跑到周邊縣市,甚至遠至貴州去購買優質苗木進行加工。

小小盆景,變成了村民致富的「搖錢樹」,楊文輝表示,下一步東槽村將實施大面積種植,讓小盆景成就全村興旺的「大產業」。(完)

相關焦點

  • 武漢孕娩管理中心:全入盆和半入盆哪個才是分娩前奏?
    但是胎兒入盆又是因人而異的,有的胎兒入盆得比較早,有的胎兒入盆比較遲,還有的胎兒遲遲不入盆,此外還有全入盆和半入盆的說法,下面武漢瑪麗亞菁嬰孕娩中心就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下有關胎兒入盆的相關知識吧。
  • 胎兒入盆前後孕肚形狀有啥差異?出現「五症三變」,說明快卸貨了
    經歷了這麼多,準媽媽也會發覺自己「變了」。到了孕晚期孕媽會出現一系列的「入盆」表現,這說明寶寶正在接受分娩前兆發出的信號,為出生開始做準備。第一次懷孕的媽媽會驚奇的問:「什麼是入盆啊!」有很多的新手媽媽對「入盆」這一現象並不了解。簡單的來說,就是寶寶開始轉移自己的陣地,他們的頭部會朝下、屁股朝上,然後全身呈蜷縮的方式,像小魚一樣慢慢的遊到媽媽的骨盆腔裡。
  • 入盆是什麼感覺?孕晚期這3種症狀就是快生娃了!
    當接近預產期的時候,胎兒就會為自己做好出生的準備,這個時候胎兒就會以頭朝下,屁股朝上的狀態在媽媽的肚子裡,這種情況就是俗稱的胎兒入盆。很多孕媽都不知道身體發生什麼樣變化的時候才是入盆的表現。那麼今天就給準媽媽們普及一下什麼樣的症狀是說明寶寶已經開始入盆的表現。①胃口開始變好懷孕初中期,準媽媽們都會有胃口不好的表現,而在胎兒開始入盆,向下移動,導致子宮對孕婦體內的壓迫減輕,從而為胃部、肺部都減輕不少負擔。
  • 溧陽上興:只要肯努力,就能過上小康生活
    回到20年前,當何忠華坐在柴火堆上參加了村委的第一次會議時,他就堅定地相信,只要肯努力,趙沛村也能過上廣播裡說的小康生活。過去,村幹部坐在柴火堆上開會何忠華原為上興鎮留雲村人,20年前,留雲村併入趙沛村,也正是在那一年,何忠華進了村委工作。「那時候村裡太窮了,沒有一條好路,家家戶戶都是守著幾畝薄田過日子。」
  • 胎兒入盆啥症狀?5個感覺大多數準媽媽會有,你感受到了嗎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入盆」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而且自己也不清楚入盆是什麼感覺,不知道自己感受的對不對,就會變得很焦急,生怕自己感覺不對會影響胎兒。胎兒入盆有什麼感覺?尿頻:孕晚期症狀會非常明顯,同時水腫、腰痛等症狀也會加重,尤其是當胎兒入盆後,子宮會壓迫膀胱,導致孕媽出現尿頻的情況。胃口變好:由於胎兒入盆後胎位會逐漸下降,從而減輕了胃部的壓力,孕媽的胃口也會變好一些,可以適當吃點自己喜歡的食物。
  • 胎兒入盆啥感覺?5大症狀很明顯,但卻跟分娩無關
    對於大多數孕婦來說,如果想要進行順產,那麼除了寶寶狀態、胎位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孕晚期胎兒是否有入盆現象。胎兒入盆表示胎兒位置正確,且胎頭大小與孕婦骨盆大小符合,是有條件通過骨盆和產道進行順產的,胎兒入盆也是提前給孕媽一定信號,讓自己心裡有一個準備,在臨產的時候不會那麼緊張。
  • 宿遷「幸福小康路 e評新宿遷」網評大賽今天啟動,將貫穿全年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ce9341626024b8cabce19b117ed1eca
  • 胎兒入盆以後,腹部會發生什麼變化?媽媽有什麼事項要特別注意?
    胎兒入盆也可以說是「進入產位」,因為入盆後胎兒的頭就會進入到媽媽骨盆固定等待發動,也可以說是分娩的「第一步」。當胎兒入盆之後,媽媽的感覺與外表都會有所不同,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媽媽的腹部,胎兒入盆後媽媽的腹部隆起的部分就會從高變得向下。
  • 在希望的田野上|魯山縣寺溝村:小山村變「多彩田園」
    編者按:為描繪和宣傳平頂山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生動實踐,營造「出彩鷹城、圓夢小康」良好社會氛圍,5月27日至28日,平頂山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脫貧攻堅走基層 小康路上看變化」央媒省媒集中採訪活動。來自中央和省級媒體的20多位記者先後到魯山縣和葉縣現場感受脫貧攻堅「鷹城故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至今還記得,兩年前,通村路剛開始修建時,他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動員,鼓勵貧困戶到公路施工隊務工的情景。「懸崖峭壁上能修出路?白費力氣!」「不如種種土豆,還能保收成。」大家心裡打鼓,不願邁出家門。
  • 【決勝2020 全面小康湖南行】茶香不怕巷子深,黃金茶圓了村民致富夢
    光明網訊(記者 王欣夷)湖南省保靖縣呂洞山鎮黃金村位於湘西苗族聖山呂洞山東部,坐落於風光秀麗的黃金大峽谷之中。保靖黃金茶是當地的一種古老、珍稀、特異的茶樹品種,具有「高胺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高葉綠素含量」以及「香、綠、爽、醇」的「四高四絕」特點,素有「一兩黃金一兩茶」之美譽。
  • 蘇泊爾球釜IH立體電飯煲,「柴火飯」香不止於兒時
    不過,兒時的記憶中美食當然是最難忘的的,糖葫蘆是冬天的氣息;粘牙的大白兔是過年時的氣息;而家常的柴火飯是許久未見的外婆的味道。科技進步以後家家都用起了電飯煲,"柴火飯"變得不在平常。現在蘇泊爾球釜IH立體電飯煲SF40HC633還原兒時記憶,科技也能蒸出"柴火飯"。
  • 如何正確的使用柴火壁爐?
    在柴火壁爐中點燃火焰然後使用通常來講都是十分容易的。但是是是沒有絕對,有部分小夥伴也並非整日裡同壁爐打交道,一般也就秋冬乍寒之時使用一下,所以或多或少忘記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步驟,本來在爐膛前愜意的溫暖夜晚也有可能變成煙霧環繞、三日不絕的災難現場。
  • 隆回山界架梘村:「架」起致富渠 「梘」通小康路
    人民網長沙12月18日電 隆回縣山界回族鄉架梘村扶貧車間裡,女工黃玉操作著縫紉機,布料在她手中自如飛舞,車間裡機聲歡快地轟鳴,一派繁忙景象;古法製糖作坊裡,七口大鍋氣泡翻滾,製糖師傅黃民亮揮動著手中的大勺,不停地在大鍋裡攪拌,空氣中瀰漫著紅糖的特殊香氣,令人垂涎;四通八達的水泥路通向村裡的各家各戶,老人們悠閒地坐在新修的洋房門口,拉著家常…… 這一幅幅美麗的鄉村小康圖畫
  • 孕期護理促進胎兒入盆8個運動法:爬樓梯、散步、劃腿、扎馬步
    導語:熊貓媽是初產婦,當初生孩子還真的沒有太去搜集有關胎兒入盆的資料。之所以要寫這些文字,是因為我身邊的弟媳有遇到過這個胎兒無法入盆的問題。喜歡這文章的請幫分享、點讚、收藏一下,謝謝!整個孕期,她基本不做什麼事,幾乎天天就是守在筆記本面前看電視連續劇!經常我上班之前給她打個招呼,她剛起來準備刷劇;下班回來她準備繼續刷劇。
  • 我們的小康路:中國東部富裕村——塘栖村的小康口述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塘栖人乘時代東風,在邁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斷奔跑。從均已七旬高齡的老書記、「米塑」非遺傳承人,到率先開辦個私企業嘗「頭啖湯」的致富帶頭人、以村為家的村書記「領頭雁」、置身美麗經濟的鄉村新青年,再到來此學習致富經驗的中西部省份掛職村幹部,塘栖村的小康歷程由他們寫就並敘述,言語滿懷深切感觸。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交通巨變,見證幸福小康生活
    放眼神州大地,我們除了日行千裡的高鐵,還有翱翔藍天的飛機、翻山越嶺的高速、通村達戶的鄉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這些各具特色風採的大路小路,不僅標註著交通出行發展的速度,也在不斷串聯起人們的小康、幸福與希望。交通是基礎性、服務性、引領性、戰略性產業,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時間鏡頭回溯至1949年,彼時我國交通運輸面貌十分落後。
  • 福鼎硤門畲族鄉柏洋村:闊步邁向小康路
    柏洋村舊貌而在1994年前,柏洋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25個自然村分散在偏遠山頭,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破舊的茅草房、木瓦屋,村財負債43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不足600元,經常飽一頓飢一頓,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
  • 小小紅薯幹變身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軟黃金」
    小小紅薯幹變身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軟黃金」 信息來源:鹿寨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0-12-21 10:25 【字體:大中小】
  • 常德西湖:脫貧父子兵 果園變「黃金」
    滿樹的黃金梨。顧客現場購買黃金梨。紅網時刻常德9月4日訊(通訊員 張永慶)9月3日,走進湖南省常德市西湖鎮園藝村新康組向遠輝的黃金梨園,只見一串串碩大的黃金梨掛滿枝頭。正在果園裡歡快地採摘果子的向遠輝跟父親向慶後一家人邊忙邊介紹,「去年出售黃金梨果樹收入二萬四千元,加上市場銷售約3萬斤梨子收入六萬五千元,全年實現產值八萬九千元,今年我家穩定脫貧不成問題了」。現年39歲的向遠輝是常德市西湖管理區建檔立卡貧困戶,畢業於湖南省民政學院,因多種因素致貧。2012年在當地扶貧部門引導下,父子倆毅然決定以發展特種種植業為目標開闢脫貧致富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