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文|高婧婧
編輯|石姿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新生兒誕生,父母會為起名字花盡心思、苦苦思索,創始人為自己的公司起名字,道理也一樣,有的是靈光一閃,有的甚至想了上百個名字。在中國的科技公司中,大名鼎鼎的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小米等,創始人起名字的背後多有一段有趣故事。
企業的Logo,是一個符號,更是公司品牌樹立辨識度的一張特別的「面子」。比如,說起蘋果公司,你就會想到那個咬了一口的蘋果。很多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品牌形象,會創建自己的VI(視覺識別系統),阿里和騰訊甚至有屬於自己的字體。對於Logo的設計,各大公司更是絞盡腦汁,想要在一片商業視覺符號中,混個臉熟。
阿里巴巴
在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馬雲曾做過兩件大事。第一件是在西雅圖,馬雲第一次遇上了網際網路,這為他打開了一扇門;第二件在舊金山,他給自己的公司起了名字——阿里巴巴。
攝影:鄧攀
馬雲曾在公開場合講過這段起名字的經歷。他認為網際網路是全球性的,應該起個全球化的名字,想了很多天,他覺得阿里巴巴是個好名字。
有一天,馬雲正在餐廳吃飯,這時候服務生走過來,馬雲問她:「你知道阿里巴巴嗎?」她說知道。馬雲又問什麼是阿里巴巴?她說「芝麻開門」。之後,馬雲走到餐廳外又問了十幾個人,他們全都知道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以及芝麻開門,名字就這樣定下來了。
攝影:史小兵
阿里巴巴的Logo,由一個笑臉和阿里巴巴的拼音組成。這個被稱作「A Smile 」的笑臉標誌,是阿里巴巴創業初期的十八羅漢之一——盛一飛設計,代表用戶滿意的笑臉。
攝影:鄧攀
馬雲曾說,阿里巴巴的英文名Alibaba,A是開始,也是結束,代表著有始有終。這個有始有終的寓意也使得這個Logo一直被沿用至今,從未變過。
攝影:鄧攀
可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卻十分「善變」。今年3月,支付寶悄悄變藍了。
廣大網友表示十分不適,甚至懷疑支付寶被綁架了。
支付寶回應:升級之後,我只是把衣服洗了,沒有被綁架。
支付寶於2004年創立,在這裡,回顧下它的Logo變化史。
2004年到2015年之間的幾次變化大刀闊斧,如下圖。
2008年,《中國企業家》雜誌曾採訪過時任支付寶執行總裁的邵曉鋒,手拿的盾牌正是當時支付寶的Logo標誌。
攝影:鄧攀
2015年開始,支付寶的藍色更清新,一直使用了5年之久,被大眾所熟悉。2020年3月,升級之後的支付寶藍得亮眼。
對於此次「藍能可貴」的爭議,支付寶方面表示:繼釘釘被全網小學生打一星後,「藍」上加「藍」。
騰訊
其實,對藍色一直有執念的是騰訊。早在2004年,藍色就被騰訊確認為官方企業色,如大海般包容,如天空般遼闊。
攝影:史小兵
騰訊的Logo簡單、直接——「Tencent 騰訊」。騰訊自1998年創立至今,它的Logo大體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在2018年創立20周年時,發生了微調:「Tencent 騰訊」的字體和顏色。
2018年的這次變化,字體換成了「騰訊字體」,該字體最大的特點是傾斜與切角,而顏色,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騰訊藍」(Tencent Blue)。「騰訊藍」是騰訊與權威色彩機構Pantone Color Institute(彩通色彩研究所,每年發布全球流行色的組織)合作設計的騰訊品牌標準色。
不過,相比騰訊的Logo,QQ的企鵝更加深入人心。2020年,業務龐大的騰訊擁有微信等多款明星產品,可在1998年創立之時,QQ卻是騰訊的全部,在那個對很多人有些懵懂的網際網路時代,一隻企鵝就是騰訊的象徵,那些「回憶殺」的頭像更是一代人的記憶。
最早的QQ叫做OICQ,作為聊天軟體還可以被尋呼臺拿去用來給用戶的BB機發信息。很長一段時間裡,QQ都是騰訊的核心產品。2006年《中國企業家》雜誌對馬化騰進行專訪拍照,他十分配合地扮演著的「背景人物」。
攝影:鄧攀
20年間,QQ企鵝的形象發生了6次較大變化,小企鵝也越來越萌。你察覺到了嗎?
騰訊的英文名之所以叫Tencent,靈感來自Lucent(朗訊)。關於騰訊這個名字由來,在《騰訊傳》裡是這樣解釋的,在註冊公司名字的時候,馬化騰他們幾個創業者都決定用「訊」作為結尾,表示與「通訊」有關,但前綴的選擇則發生了一些周折。馬化騰回憶說:「最早想出的名字是網訊,表示網絡通訊,最直接、最簡單,第二備選的是捷訊,第三個是飛訊,第四個才是騰訊。」小馬哥父親幫忙進行工商登記時,前三個都登記不下來,於是「騰訊」就這樣成為騰訊。
攝影:高婧婧
關於百度Logo的含義,目前沒有官方解釋。這個Logo由拼音Baidu、漢字百度和一個熊掌組成,所以外界也稱百度為。追溯到2004年,《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李彥宏時,Logo下方還帶有百度的網址。
攝影:史小兵
關於這個Logo裡的熊掌,中企姐在Photoshop的自帶圖案裡找到了它,幾乎是一模一樣!(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有傳聞說,百度的熊爪是當年創始團隊一個工程師做的,因為不會畫畫,找了Photoshop軟體裡面的自帶圖案參考,結果李彥宏非常喜歡,甚至不允許改動。
不過,在2019年,百度的Logo發生了變化,新版本的紅色和藍色降低了對比度,熊爪子變成了四個標準的橢圓形(原版本四個爪子略有不同)。
但是,新版Logo目前只使用在APP上,不知為何網站一直沒有更換。
小米
2020年是小米創立10年,為了紀念十周歲的生日,雷軍和小米的小夥伴們一起重走創業路,從中關村銀谷大廈到望京的卷石天地,再到清河的五彩城,最後到達小米科技園。
攝影:鄧攀
時間倒回到2010年4月6日,那是小米公司開工的第一天,在中關村銀谷大廈的807室裡,雷軍和十來個兄弟每人喝了一碗小米粥。穿著黑皮夾克的雷軍望著公司牆上嶄新的小米Logo,希望做全球最好的手機,而當時Logo還是小米漢字和拼音的組合體。
來源:被訪者
到了2011年,中企姐來到小米,公司已經換了新Logo「MI」,而且沿用至今。
攝影:鄧攀
「MI」,既是Mobile Internet(移動網際網路)首字母組合,也是米的拼音字母,把小米的Logo180度倒轉後,是一個近似「心」的漢字,只是少了一點,意即「讓用戶省一點心」。(當然,也有米黑表示是缺心眼、不省心的意義嚶嚶嚶)。
2013年的一次拍攝中,雷軍便穿著小米Logo的T恤。
攝影:鄧攀
順便說一句,為了與品牌標誌更一致和進軍國際市場,小米的網站域名也從xiaomi.com變為mi.com。為了這個新域名,花掉360萬美金。
「小米」名字的來源,創始人之一黎萬強在《參與感》一書中,有著很詳細的解答。據書中介紹,在公司誕生的第一個月,創始團隊討論過至少上百個名字,甚至差點定了「紅星」這個名字,最後選擇「小米」是因為小米是五穀之一,溫潤滋養,人們耳熟能詳,顯得親切平和。當初去工商註冊時,還有人問小米是不是一個新農業科技公司。
華為
關於華為Logo的含義,眾說紛紜,有人說像切碎的蘋果,有人說像太陽,還有人說像一朵花。
攝影:史小兵
1994年6月7日的《華為人》報的一篇文章《紅色、陽光、東方——華為公司的標誌釋義》專門對標誌做了解釋:鮮豔的紅色,構成一輪初升的太陽,積極、熱情,展示出一片蓬勃生機和吸引力,寓意華為對事業、對用戶的真誠投入。
這個解釋據說被任正非推翻:「我再解釋一遍,我們的標誌是菊花,菊花的含義是蓬勃向上,萬眾一心,這個標誌並非太陽。」
任正非是薇甘菊精神的崇尚者,他曾說過:「你知道薇甘菊嗎?薇甘菊是一種雜草,號稱『植物殺手』,它只需要很少的水,很少的養分,就能生長得很快。」
創立至今,華為的Logo幾經變遷,主要分三個階段,2006年以前的華為標誌如下圖,由15瓣的菊花組成。
攝影:史小兵
第二代Logo變更於2006年,圖案中的菊花變為8瓣,標誌中所有圖形均指向底部中心。有華為人戲稱,Logo的變化是指在公司工作時間,由15小時變成了8小時。
此Logo一直被沿用到2018年。2018年5月,第三代Logo圖形取消了漸變效果,增加了新的紅色,字體也變得更方正、HUAWEI的拼音E變化明顯,字母間距也變大了。
滴滴
如今的滴滴出行,業務涵蓋快車、計程車、拼車、順風車、代駕等,是一家出行領域的巨頭公司。
攝影:鄧攀
時間倒回2012年,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剛剛成立。那時,它還叫做「嘀嘀打車」,只有計程車業務,所以Logo正是一輛計程車的標誌。
創業之苦,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到了2013年,嘀嘀有一家競爭對手叫「快的」,雙方一直處於搶奪計程車司機註冊用戶的大戰中,程維在專訪中說:「你知道堵廁所門口發傳單的要領是什麼嗎?就是要在他出來的時候發。」
2014年,《中國企業家》雜誌對程維進行拍攝時,就找了一輛計程車作為道具。
攝影:史小兵
實際上,嘀嘀打車一直被商標侵權的事困擾,於是在2014年5月,嘀嘀打車改名為「滴滴打車」。
2015年2月,《中國企業家》雜誌對柳青進行了一次專訪,拍攝所使用的車上,依舊是創立之初的Logo,不過名字已經變成了「滴滴」,而非「嘀嘀」。當時的滴滴已經有專車業務,顯然計程車的Logo已經不合適了。
攝影:鄧攀
改變迫在眉睫,隨著滴滴業務的加速拓展,「滴滴打車」這個名字和Logo具象化的計程車形象已經不能表達滴滴的業務含義,於是,在2015年9月9日,滴滴成立三周年之日,「滴滴打車」更名為「滴滴出行」,並啟用新Logo。
—個扭轉的桔色大寫字母D,設計更簡約,看起來像一張大笑的嘴。新的Logo也被滴滴放在公司顯要位置。
攝影:鄧攀
奇虎360
360公司Logo在2010年發生過一次較大變化,原標誌為盾牌,新標誌由綠色和金黃色組成。綠色代表著安全、健康,金黃色代表著陽光,同時也是安全行業通用的警示色,此Logo一直沿用至今。
而關於360這個名字,周鴻禕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官方版本,做網絡安全,要360度的保護大家。
另一個解釋是,做安全很像110幹的事,但是因為是免費,被大家認為250,所以就是250幹110的事,倆數字加一塊360。這與他早年不管3721創建3721網站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攝影:鄧攀
總的來看,企業的Logo演變史,同時也伴隨著企業發展的歷程,每一次Logo的轉變都力圖與企業的發展方向更加契合。就像於1976年創立的蘋果公司,最初的Logo是牛頓坐在蘋果樹下讀書的一個圖案,上下有飄帶纏繞,寫著Apple Computer Co.字樣,但沒有人記得它,只會記得咬了一口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