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收到一條推送,讓我不免開心擔心遠在南方生活的父母。
近日南方多地限電,有居民稱電梯停用,二三十層樓只能靠爬,義烏路燈夜間關閉,有工廠開一停四,負責人嘆「不如提前回家過年」。
不少人開始感嘆:多年不見!
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相繼發布有序用電或限電通知。另外一些城市的部分區域出現停電現象,多地市民反映工作和生活產生諸多不便。有市民在網上「曬」自己的遭遇:
有的人因為公司寫字樓停電,要爬20層樓上班;有的公司職員午間吃飯時,發現餐館因為停電歇業了;有的人則連取暖都成問題。
連鎖效應此起彼伏
停電直接影響著企業運轉和經濟效益。
有企業轉夜間生產,工業車輛生產企業由於白天電力供應不足,他們從12月16日起將生產時間「錯峰」調整到晚上9點至凌晨5點,辦公場所白天原則上也不開空調。
有的企業從上周末開始「限電」,用電量相比之前下降了20%至30%。到了年底,很多企業正在開足馬力生產,「限電」對於企業的設備運行、訂單交付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不僅是南方,其餘城市也開始出現停電端倪。
新疆目前也傳出停電傳聞,但更多是常規的冬季缺電應急預案,留出一定負荷。由於新疆自產煤炭資源較多、工業社會用電較少,因此和南方出現停電的影響因素有一定差異。但是,新疆準東也要求做緊急限電預案措施。
受供求關係影響煤炭股票大漲。
今年以來由於煤炭價格高漲,11月以來,電力企業上遊原料動力煤價格不斷攀升,動力煤期貨01合約半個月時間漲超150元,12月11日主力合約動力煤期貨價格再度觸及漲停,報777.2元/噸,創新數年以來新高,預計漲勢持續到2021年1月中旬。
背後真實原因
一是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用電增長。
湖南、江西為首的南方等地今年可能受疫情影響的原因,到了冬季開始緊急追趕今年剩下的年度生產目標,而上半年同樣停滯的開採行業沒有足夠的煤炭進行供應,由此供求關係的產量相對失衡的現狀看來,其實停電本身或多或少也有可能是後疫情時代的連鎖反應。
相關數據顯示,湖南、江西、浙江11月同比的工業增加值都有所上漲,其中浙江的11月份工業生產總值更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有餘。省標兵在齊力猛衝,而後勤跟不上則會連帶所有兄弟都面臨著沒飯吃的尷尬局面。
二是2020年的拉尼娜現象的影響。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一般來說,這個溫度差是0.5攝氏度,持續時間6個月以上。
我國9月份以來更是持續變冷,到10月份已經突破-1℃,11月初,這一指數出現了回升。不得不說今年拉尼娜一出場,就走勢很強。國家氣象部門預計這種狀態今年冬季會達到頂峰,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現象和極寒天氣。
對比我國,更慘的是印度:印度國家氣象局預測,受太平洋上空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未來3個月印度可能會頻繁遭遇寒流的侵襲,出現超級冷冬。
三則是最深層原因:今年我國煤炭總量大幅下降。
關鍵詞一:大降-43.8%
在我國2019年的總發電量中,有近7成發電量來自火電。目前,煤電仍是我國的主力電源。而中國主要從澳大利亞會進行大規模的煤炭進口貿易。
自疫情得到控制、社會全面復工復產後,中國的鐵礦石和原油等大宗商品的進口都出現了強勁增長,但同為大宗商品,煤炭的進口卻呈現一種相反的趨勢。自5月以來,我國煤炭進口量開始同比下降,8月開始降幅上漲至30%以上。
11月煤炭的進口量同比下降43.8%;與此同時,煤炭的交易價格在持續上漲。
關鍵詞二:主要進口國
我國煤炭進口的主要來源國有4個,分別是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及蒙古。其中我們主要來說說澳大利亞。
一是中國海軍的逐漸強大,威脅到了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貿易航線。
二是在我力量前出第一島鏈後,澳大利亞賴以為生的航線,是一定要落入我力量投射範圍的。
三是澳大利亞華人數量的提升,華裔比例不斷趕超本地人數。
這時候,一方面出於保護和中國的貿易航線不被中國海軍掐斷,另一方面,出於保護白人的國內利益,澳大利亞是必然要和我尋釁的。
當挑釁如約而至,我方考慮到:既然如此,只好停了澳大利亞的煤礦了。新從備用產地(也就是其他三個進口國)的煤,還沒有運輸回來。
國之策,皆為民。
因此,每一個個體無法避免面臨的生活日常,背後都有一個江湖的驚濤駭浪。牽一髮而動全身,在這個宇宙,沒有一個人、一個村落、一個民族、一個城市是一座孤島。
對於個體來說,當蝴蝶效應來臨之後,用水來將擋、兵來土掩的方式相信:
黑暗總會過去,沒有哪一個冬天無法逾越。
在這子夜等待的時光裡,比起抓瞎敲鍵盤,我們更需要了解夕陽告別的意義,和自我燃燒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