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到!
福利到!
文末有大福利喲!
▼▼▼▼▼▼▼▼▼▼▼▼▼▼▼▼▼▼▼▼▼▼▼▼▼▼▼▼▼作為《山海經》中長相兇惡的吃人怪獸,饕餮千百年來都被視作貪婪的象徵,電影《長城》將這種怪獸作為人類存亡的最大威脅,既是對中國古代傳說的致敬,也賦予了這種怪獸新的特性。
▲▲▲▲▲▲▲▲▲▲▲▲▲▲▲▲▲▲▲▲▲▲▲▲▲▲▲▲▲「怪獸」的誕生起源多種多樣,有外星生物入侵,有人類生化試驗造成的惡果,也有傳說中曾經存在過的神奇生物。而電影《長城》中所描繪的饕餮,原本來自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但影片更像是把這一生物視為「外星種族」般存在,作為對人類貪婪的懲罰從天而降。
相比《大白鯊》《哥斯拉》裡單一(或少量)的BOSS型怪獸,《長城》中的饕餮數量之龐大,分工之明確,頗有《獨立日》外星艦隊即視感。而這也是首次,中國傳說中的怪獸出現在合拍大片並佔據主要地位。
「饕餮」,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
電影中的饕餮和傳說中的饕餮有什麼異同?
(下文含劇透,請謹慎閱讀)
關於饕餮的歷史記載很多,《神異經;西荒經》中有云:「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山海經;北山經》也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註解,這裡說的狍鴞,即是指饕餮。
電影《長城》的故事發生在北宋,當時的都城為汴梁(即河南開封),無影禁軍的職責就是阻止饕餮越過長城向首都汴梁進犯。
電影中的饕餮行動敏捷,頗有虎豹之速,疊羅漢式「爬牆」的場景讓人不免想起《殭屍世界大戰》中那段屍山屠城的場景;此外,張藝謀也取了「目在腋下」這個特點,將饕餮的眼睛放置在前臂兩側(雖然看起來更像是在肩上,但片中臺詞明確說明是在腋下,況且如果一頭怪獸還得抬起前肢用腋下來看你,估計就成喜劇片了)。
也有傳饕餮是蚩尤的化身昔日黃帝與蚩尤決戰,一戰功成,漢民族由此起源。而蚩尤怨氣不散,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有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說蚩尤外表像瘦,是貪虐者的代表,與饕餮不謀而合。《左傳》則稱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有云:「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姓姜,是炎帝的後裔,由此推斷蚩尤很可能就是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
還有傳饕餮是龍生九子的其中一子,但這個說法遭到不少人的質疑,因為作為「瑞獸」的龍子,卻混入了一個「兇獸」,實在說不通。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在文章下面評論,之後萬達的工作人員會從評論裡面選一些幸運網友,回復您領取電影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