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各路金仙鬥法前,總要來一場精彩的辯論,元始天尊的弟子們以「順應天意」為理論依據,歷數對手的「不是」,仿佛跟元始天尊作對的,都是「逆天而行」的「敗類」。
「天意」、「天道」,這樣的說辭,忽悠一下普通人足夠了,但拿來「勸退」截教仙人,就顯得蒼白得很了!
所謂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闡截二教原本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別,號稱萬仙之祖的鴻鈞老祖,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玄門都領秀,一氣化鴻鈞,從根上說,闡教教主元始天尊跟截教掌門通天教主分數同門,倆人修煉的法門相近,修為也都達到了「先天聖人」的境界,單以實力來看,通天教主或許還稍勝一籌。
封神之戰中,不斷被提及的「天意」是什麼?或者說,誰代表了「天」?
三界六道中,「先天聖人」是獨一檔的存在,早在天、地形成之前,他們便「領悟大道」,一念之間可以重立地、火、風、水,再造世界,但凡達到這個境界的,都有資格代表「天意」!
由此可見,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都是「天意」的代表,闡教十二金仙碎碎念的「順天行事」,在截教諸仙看來就是個「玩笑」,元始天尊經過上萬年的培訓,才調教出十二位金仙,反觀通天教主,秉承「有教無類」的理念,培養出數以十計的大羅金仙,外門弟子更是不計其數,素有「萬仙來朝」的美譽,兩個競爭門派之間的實力差距明顯。
當元始天尊拉著通天教主、太上老君,一塊在封神榜上簽字畫押時,對入選規則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凡是不幸戰死的,都有機會進入封神榜,到天庭述職。
三教共議封神,其中有忠臣義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淺厚薄,彼此緣分,故生有尊卑,死有先後。吾教下也有許多,此是天數,非同小可,況有彌封,直至死後方知端!
乍一看挺公平,可元始天尊在實際操作中,採用了另一種套路!
以姜子牙為首的「伐紂軍團」中,出現過不止一例死而復生的情況,尤其是「仙道難成」、「享人間富貴」的姜子牙,需要經歷「七死三災」的磨難,每一次都能在後援團的協助下「大難不死」……
如果說,姜子牙是頂著「封神代理人」光環的人物,享有特權在情理之中,那其他人的「倖免於難」,就真的有作弊嫌疑了!
除了姜子牙以外,元始天尊的多名徒孫都有「死而復生」的經歷,太乙真人為哪吒「重塑金身」,清虛道德真君救活過楊任、黃天化……無論對手有多強,闡教弟子都是打不死的「小強」,而每一次的復活都能帶來實力上的提升!
從這些經典「案例」來看,對先天聖人而言,讓死者復活,是難度係數很低的常規操作,問題來了,既然元始天尊可以一再的「反常規」操作,為什麼通天教主不照方抓藥,讓截教仙人復活呢?
翻開截教的「陣亡名單」,大批「斬卻三屍」的大羅金仙殞命,既有趙公明、羅宣這樣的外門弟子,也有三霄仙子、呂嶽這樣的「準聖」,身為截教掌門的通天教主修為不遜於元始天尊,他不是沒能力讓這些弟子復活,問題出在封神臺上有一個關鍵人物從中作梗,讓通天教主無從下手!
為了讓死掉的截教仙人「歸位」,元始天尊在設立封神臺的同時,安排了昔日軒轅黃帝的手下柏鑑做「臨時保安」,專門負責看押死者的靈魂,別看只是一介凡人,但卻實打實的「發言權」。
遵照元始天尊的指令,柏鑑執掌百靈幡,在封禪臺現場督導,不管是闡、截二教的仙人,還是遊歷在三山五嶽的「散仙」,只要是被人ko的,靈魂都會飄飄蕩蕩的來到封神臺,接受柏鑑的「考核」,對於那些「不該死」的,柏鑑堅決不收!
有了百靈幡在手,那些靈魂都會找柏鑑報導,一道靈魂往封神臺來,清福神柏鑑用百靈幡引進去了……根據生前的表現,匯總後上報給元始天尊,然後依其劫運之輕重,循資品之高下,封之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糾察人間善惡,檢舉三界功行!
當闡教門徒進入封禪臺後,元始天尊會第一時間得到情報,向柏鑑發送信號,誰該上封神榜,就留在封禪臺待命,不用上封神榜的,則有繼續立功的機會,被落魂陣拜去二魂四魄的姜子牙就有幸到封禪臺參觀過一次,時有清福神迎見,見子牙是魂魄,清福神柏鑑知道天意,忙將子牙魂魄輕輕的推出封神臺來。
可憐的截教仙人們,剛咽氣,靈魂就在百靈幡的指引下進入了封禪臺,想走也走不了,強如通天教主也不能公然違反「封神榜」的規則,如果他硬要復活自己的徒弟,那就真的是「逆天而行」了,畢竟鴻鈞老祖在暗中時刻關注著封神之戰的動向,通天教主非要逞強,後果會不堪設想!
姜子牙等人可以復活,得益於元始天尊提前做好了功課,失去了「任免權」的通天教主只能望洋興嘆,問題出在封禪臺上執掌百靈幡的柏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