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裡,薛洋的可憐,是在最後一刻。
這個手中沾滿了鮮血的魔頭,卻是個內心渴望一顆糖的小男孩。如果不是這個特放的鏡頭,相信他的「洗白」不會這麼明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同樣的,可恨之人,也有著悲涼的一面。
小薛洋的童年,回憶起來很痛苦。生活本已艱辛,還有著善良本性的他,天真地以為,送完一封信就能得到心念念的糖果。小薛洋把這事完成了,也期待著接下來的每一分鐘。糖果的甜意,早已從一開始,就佔據了小薛洋的整顆心。簡單又幸福的送信過程,是他一輩子也難以忘懷的。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件,已經超出了小薛洋的預期。那個人不但悔了,利用了免費的勞力,且把小薛洋的手碾壓了過去。
十指連心,小小年紀的薛洋,就要承受非人般的痛楚。斷指之恨,也由此開始。在這一天,小薛洋對人性的痛恨到了極點。以至於,他視人命如螻蟻。在他看來,自己的不快,也想讓他人嘗試。
都說:好的童年會治癒一生,而不好的童年則要一生都被治癒。薛洋就是典型的例子,童年的痛點,讓他一直都走不出來。仇恨從斷指開始,就如萬千蟲子一樣,一點一滴撕咬著全身。
為了達到目的,薛洋想法設法讓自己強大起來。能加入溫氏,相信薛洋費了不少功夫。這是一個與自己「趣味相投」的組織,只要有能力,就可以無法無天。
薛洋的能力,溫若寒是欣賞的。大小事件,都相當放心。而溫若寒的態度,也讓溫晁嫉妒。一直都想獨大的溫家,讓薛洋如虎添翼。滅起常家,連狗都不放過。
大仇過後,薛洋的心是不是開懷大笑我們不得而知。可是,薛洋的仇家可謂是遍地都是。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溼鞋?人世間的恩恩怨怨,都是你來我往。
薛洋也一樣,遭到了自個仇家的傷害。溫氏的倒臺,其實也意味著薛洋的靠山倒了。雖然後來也攀上了金光瑤,但畢竟是暗地裡的。沒有靠山的薛洋,遇到了比自己強、比自己有手段的對手。所以,他重傷了。
遇到曉星塵,是薛洋的幸運,也是不幸。
重傷的他,在曉星塵的救治下,得以痊癒。而與曉星塵相處的幾年裡,顛覆了自己的認知。原來,這個世上,也有不求回報,真心實意對別人的白月光。薛洋在矛盾中徘徊,一面想「毀「了曉星塵,一面又不知不覺在靠近。
玩著玩著,薛洋慢慢習慣了三人行的平凡日子。薛洋喜歡這樣的小生活,笑意滿滿的臉上也開始有了柔情。這時的他,放鬆了戒備,也願給阿箐一絲絲善意。或許,在薛洋的心裡,把曉星塵的人生也染黑了,那麼他們的位置就是平等的。
不過,薛洋還是想錯了。宋嵐的到來,簡單粗暴地給了他答案。那個白衣翩翩的男子,得知自已這麼多年來的所作所為,選擇了極端的方式來了斷。
看著眼前的人倒下,薛洋才明白自己做錯了,卻已晚。
後來的薛洋,還是這麼暴戾。把朝夕相處的阿箐變得人不人鬼不鬼,把宋嵐控制成傀儡,把義城變成了一座鬼城。薛洋的心思,全在如何復活曉星塵,這個唯一對自己好的人。最後的希望,放在了魏無羨身上,這個人人喊打卻有著威力的夷陵老祖。
薛洋的希望最後落空了,不是魏無羨沒能力,是那個人壓根不想回來。如果有後悔藥,薛洋還是走這條路。童年的傷害,讓他沒有安全感,對人也沒了信任感。有人說,如果薛洋能早點遇到曉星塵,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可我看來,薛洋的路,早就走窄了,他對童年的恨已經執念到入了心魔。他要的不是一命換一命,而是看別人痛苦的快感。在薛洋的世界中,也就剩下這點「快樂」了。
曉星塵的出現,也改變不了薛洋已經根深蒂固的念頭。曉星塵的糖,想給的是能與自己鋤惡的隊友,而不是把自己逼到沒路走的惡魔。
只能說,一切因果,全在薛洋的思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