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傳統的思想當中,多子多孫才是福,兒子是繼承家族和血脈關鍵,正因如此,也衍生出了重男輕女的顯現。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重男輕女的顯現也越來越少,如果說按照傳統思想,那麼肯定是生兒子好,而現在"生兒子"和"生女兒"又是如何呢?
奶奶重男輕女嚴重,但晚年卻無人照料
在我的老家村子裡,有這麼一位老奶奶,大概有七八十的高齡了,每次回村都能看到她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發呆,平時一群阿姨坐在一起聊天時,她也會湊過去,但是卻並沒有什麼話語權,走起路來背彎著,手裡杵著一個老拐杖,因為從沒見過他兒子,所以從小我便認為她是一個人。
但是有一次在和奶奶聊天時得知,老奶奶並不是沒有兒子,而是有兩兒兩女,聽到這麼說,我腦海中不由疑惑,為什麼有子有女的老奶奶會如此落魄呢?
一群奶奶們回憶起了往事,說到最多的還是自作自受,聽完後的我不由的感慨,生兒真的比生女好?
原來老奶奶在以前也有一個辛苦快樂的家,幾個孩子也是她的驕傲,但是這位老奶奶卻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重男輕女十分嚴重,可能是因為她本身也是被親生父母送人的,所以對女孩非常的不喜歡,第一胎生下的是個女兒,老奶奶差點把孩子同樣送人了,就算沒送,她對這個親生女兒同樣沒有好臉色。
而對於兒子態度卻完全不同,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給兒子,平時怕磕著摔著,上學後甚至每日接送,要知道那時去上學一趟可有七八裡路,兩個女兒則是上了一年級便沒上了,原因就是因為老奶奶說"女孩子上學幹啥"。待到兒女都成家後,老奶奶嫁女兒只為收彩禮,甚至還破壞了一個女兒的愛情,同樣,一生的積蓄只為給兒子娶妻,好在兒子也都有出息,個個都去大城市發展了。
她老伴還在世時,兒子和女兒逢年過節都會來看兩個老人,待到老伴去世後,兒子也總以工作忙不回家,而女兒難得回一次娘家,老奶奶也從沒有好眼色,直到有一次老奶奶生病,兒子不管不顧,最後還是女兒守在床前一個多月,也是女兒女婿出的錢,疼愛的兩個兒子從始至終都沒有回來過一次,而就算如此,老奶奶還是惦記著兒子的好,對女兒還是不待見,久而久之,女兒們也年紀大了,來看他的次數少了,兒子也不曾回來,雖說去過幾次兒子那邊玩,一個年邁的老人,回來時也兒子們也沒送送,雖然說她嘴裡總是念叨著兒子的好,但是村裡人都知道,她兒子並沒有她說的那麼孝順。
"生兒子"和"生女兒",父母的晚年生活,差距之大全在於父母的教育
在我們看到,孝順的孩子和不孝順的孩子,差距真的不是一丁點,很多父母就搞不明白,都是吃一樣米長大的孩子,為什麼就會有這麼的大差距呢?
這其中的關鍵,還是在於父母的教育上,父母的教育不但會決定孩子孝不孝順,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孩子的人品、性格都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所以說,生兒生女不是父母晚年生活保障的關鍵,而是在於父母的教育如何,是否把孩子教育好了。
結語
重男輕女的弊端有很多,就如上所訴,兒子的不孝順、對父母的給予理所當然,和女兒的委屈、卑微都是重男輕女導致的現象。在這個大多數家庭都有二胎的大環境中,父母切忌不可重男輕女或是重女輕男,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是父母教育的根本,也是對孩子負責的行為。
今日話題:你身邊還有沒有重男輕女的現象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