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再快一點……」這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與較量。
「至少從死亡線上救回11名受困村民。」這是一聲對生命至上的鏗鏘回應。
「我是黨員和網格員,我先上!」這是一次黨建統領下江山市基層治理為民解危難的生動實踐。
……
6月30日14時至20時,江山市峽口鎮大巒口村遭遇強降雨,6小時降雨量達160毫米,引發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造成房屋倒損36棟,群眾生命安全遭受巨大威脅。
「立即行動、靠前指揮、奮戰一線!」險情發生後,峽口鎮根據江山市委書記童煒鑫,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光華的指示要求,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組建專業救災工作組,組團聯村成員、應急民兵、黨員幹部、專業救援隊員等近200人急赴現場;電力、通信、交通等應急搶險部門立即模塊聯動搶修救援通道……他們牢記「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充分發揮「三聯工程」的作用,將處於危險地帶的94戶198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
「至少從死亡線上救回11名受困村民!」——高效的應急機制創造了「零傷亡」奇蹟
雨情就是命令!
6月30日8時,江山市市區及北部的上餘、四都等地已出現汛情澇情。市氣象、應急管理、水利、水文等部門單位緊急預警,提醒全市各地做好應對。
「寧可防空,不可空防!全體村幹部、網格員、網格長必須趕快進村入戶排查險情。」當天恰逢周二下村,簡短布置好汛情預警後,峽口鎮黨委副書記、大巒口村聯村團長祝建平立即完成了「戰前」動員部署。
大巒口村由原大巒口鄉撤併而成,在峽口水庫庫區內,全村六成以上人口已搬遷移民下山,剩下的1000多人中95%是老人,平均年齡超70歲。望著越來越大的雨勢,這些年歲已高、行動不便的老人十分緊張,卻無計可施。
短時強降雨後,溪流水位急劇升高。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險情,峽口鎮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搶險預案,變綜合信息指揮室為災情指揮部,市掛聯領導坐鎮指揮,鎮領導奔赴一線協調搶險,在村裡的組團聯村成員和網格員則立即兵分六路,變巡防為救援搶險和轉移群眾。
「15秒!整個過程不超過2分鐘!」老黨員蔡衛國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充滿後怕。當天下午3時30分,該村華山底自然村洪水肆虐,河道兩邊的房子進水。90後鎮幹部林志浩與他一道,冒雨挨家挨戶查看撤離情況,在得知七旬老人婁章表夫婦未撤離的情況後,他們兩次衝進去搜尋。此時房屋已經開始晃動,他們一把踹開後門,用盡全力將老人「搶」了出來。僅僅15秒之後,房子就被夾雜著滾石的河水吞沒……
毛良玉、周連洪、項增喜、周洪茂、廖月梅、毛洪富……說起當日參與救援的黨員幹部,該村村委會主任毛邦陽一一道來,充滿自豪。
94戶198名群眾無一傷亡的奇蹟,得益於「預警迅速、縣鄉一體、智慧聯動、反應高效的防汛指揮機制。近年來,江山市不斷健全應急聯動機制,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將風險識別、風險研判、預報預警、風險管控、應急指揮貫穿全過程,構建了一套高效智慧的作戰體系,全面提升了防汛防災和應急救援能力。
「沒有他,老伴肯定被水衝走了……」——「三聯工程」成了保護群眾的「安全網」
「80歲的老伴眼睛看不見,雙腳不能走。沒有他,老頭子肯定被水衝走了!」今年74歲的大巒口村山塢坑自然村吳秀花老人想起幾天前的場景,眼噙淚水,滿懷感激。
老人所說的「他」是同村67歲的黨員、網格員周邦富。當日下午3時,雨勢正猛,溪水上漲,危急時刻,周邦富用力背起吳秀花老伴,摸著牆壁小心翼翼地蹚過沒膝的大水,將其安置在地勢較高的村民家。約摸1小時後,洪水過腿及腰,周邦富又再次折回將老人背到村安置點。
聞「汛」而動,循「汛」而行。短短3個小時,鎮村幹部、網格員奔走在大巒口村的角角落落,他們「以雨為令」,迅速集結,在山洪來臨前便兵分六路,組建巡邏隊,遍布各網格防汛重點區域,排查安全隱患,勸離轉移群眾。「9時30分到村後,各網格員就不落一戶地做工作,準備轉移村民避險。」大巒口村支委、東坑網格長柴梅鳳回憶道。
力量在一線凝聚,溫暖在一線傳遞。在防汛大考中,「三聯工程」發揮出強大威力,交出了一張高分「答卷」。近年來,江山堅持用好黨建統領「金鑰匙」,深入推進以組團聯村、兩委聯格、黨員聯戶為主要內容的「三聯工程」,在全市19個鄉鎮(街道)選派310名組團聯村成員,17809名各級黨員參加聯戶服務,實現力量下沉一線,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讓組團聯村成員成了群眾的「主心骨」。
「大家不要慌,我帶你們走!」——黨員幹部用行動詮釋「人民至上」的理念
「雨情還沒過去,雙吉要排查一下『回流』;梅鳳要了解安置點村民需求;衛國要問問村民代購米油情況……」7月4日上午,大巒口村村委會主任毛邦陽又在布置工作。嘶啞的嗓音中,只見他頸部還貼著紗布,刀口縫線還沒拆除。
這是毛邦陽動完腫瘤切除手術出院的第13天,本該在7月1日去杭州複查的他一再推遲複查日期。「村裡的群眾還沒完全安置好,我實在不放心。」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一名黨員心中裝著群眾、人民利益為上的高尚情懷。
東坑網格是大巒口村第一個出現險情的網格。進入東坑,毛邦陽幫忙撤離的第一戶就是周元旺家。「真的很感謝他們幫忙轉移我的父母……」65歲的東坑自然村村民周元旺,和94歲的父親、82歲的母親生活在一起,沒有黨員們的幫助,無法想像他怎樣和二老一起避險。短短3小時,毛邦陽等黨員幹部就將163戶群眾安全轉移。
「就算遇到一千次這樣的危險狀況,我們也會作出同樣的選擇……」該村大巒口村網格員唐小琴在暴雨中巡查發現,河道水位明顯過高,她一邊在網格群內發布預警,一邊奔向失能老人家救援;山塢坑網格62歲的網格長陳雙吉和網格指導員江三修一道,來到該網格廿四篷地區,剛撤走被困群眾,只聽見「轟隆」一聲,村道已被裹夾著石頭而來的洪水衝斷,讓大家驚呼不已。
「每年汛期,我就沒睡過一夜踏實覺,當了這麼多年的村幹部,村民對我很依賴,凡是有大小事情總要打電話給我,雖然很辛苦,但為了群眾,我願意!」陳雙吉笑著說。
「大家不要慌,我帶你們走!」這是暴雨中,受困群眾聽到最多也是最暖心的話,更是江山市黨員幹部在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的危急時刻,敢於挺身而出、衝鋒在前,發揮主力軍「主心骨」作用的真實體現。在此次搶險救援中,不斷湧現出最美「逆行者」:一支由黨員幹部組成的救援隊,連夜涉水徒步7公裡轉戰受災最嚴重的東坑安置點,成功轉移破窗上山躲避洪水的5名村民;廿四篷自然村群眾吳春明,不顧自身安危,飛身救起掉入湍急洪水的鄰居田先德;紅十字救援隊、鋒動峽裡突擊隊第一時間攜帶救援裝備奔赴現場;資規、交通、電力、通信、民政、移民等部門單位人員在災情發生後,立即深入各片區緊急搶險救援……據統計,截至7月5日,市防指和峽口鎮共出動救援力量1700餘人,車輛330多輛、皮划艇4艘。
7月4日,筆者從峽口鎮政府所在地出發,前往大巒口村,一路上,既看到水泥路面被洪水掏空塌陷、農田被淹、農房倒塌的慘烈景象,又目睹一臺臺大型機械在築基修路、一隊隊養路工人在加緊清理、一車車飲用水在往山裡送的溫馨場面,一個又一個黨員幹部放棄了周末休息,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人們總是難以預料,災害會在什麼時候到來,但人們一定可以相信,我們的身邊,越來越多的黨員幹部在心中裝著百姓,堅守著對人民負責的初心使命,牽繫著群眾的安危冷暖。得益於基層黨建「三聯工程」的強大作用,得益於應急體系日趨完善,得益於鎮村幹部眾志成城團結協作,當危難靠近群眾身邊時,他們,就會成為傳說中的「天降神兵」。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