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黨建引領 激活社會治理「紅色動能」

2020-12-14 荊楚網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何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找到幸福生活的「紅色密鑰」?人民網記者走訪發現,時下,全國多地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破解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各類組織積極協同,探索出了一條看得見、用得上的基層社會治理之路。

「紅色驛站」為民服務零距離

「艾溪湖的紅色文化讓人眼前一亮!」

「借用過母嬰室,明亮整潔很貼心,工作人員很溫暖,設施也很贊。」

「急救箱裡的藥品很全,傷口得到了及時處理,非常感謝,點讚!」

……

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艾溪湖溼地公園,遊客們對天鵝湖畔的「洪城紅·溫暖家」紅色驛站讚不絕口。站內窗明几淨,物品擺放井然有序,鮮紅色的志願服務愛心標語格外醒目,空調、飲水機、雨傘、醫藥箱、微波爐、輪椅等便民設施一應俱全,溫馨簡潔的布置令人如沐春風。

艾溪湖紅色驛站。人民網 梁秋坪攝

艾溪湖紅色驛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將驛站設置在公園,就是為了把溫暖送到大夥身邊,讓遊客熱了有地方涼快,渴了能喝口熱水,累了有地方歇腳,閒下來能長見識。」

據介紹,除提供便民服務外,驛站還組織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開展黨建宣傳、黨員教育管理、紅色故事宣講、主題黨日活動等工作,將「紅色」鋪到群眾的身邊。

2018年8月以來,南昌市啟動城市基層黨建「洪城紅」行動,通過整合街道社區、各行業系統的場所、人員、資金等現有資源要素,打造集黨員教育管理、一線人員關愛、為民便民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紅色驛站」。兩年多來,一座座立足「做足黨味、做暖家味、做濃情味」的「紅色驛站」在南昌市大街小巷紮根開花,成為為民服務零距離的生動實踐。

不僅是南昌市,如今,統籌現有基層服務陣地資源,因地制宜建設的紅色驛站在全國各地湧現。上海市楊浦濱江岸線上,6座像「人人屋」一樣的開放式黨群服務平臺成為江邊最靚麗的風景線;湖州市吳興區建成57座紅色驛站,傳遞「26度最舒適的城市溫度」;桂林市象山區將黨建嵌入轄區養老服務,打造特色黨建品牌……

「紅色驛站將黨建和服務有機結合,通過小而精的點位布局、接地氣的為民服務方式,打造了百姓家門口的黨建『微陣地』,拉近了基層黨組織和群眾之間的距離。紅色驛站如星星之火般,在基層積蓄著燎原的紅色能量,引領著基層治理走向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唐任伍表示。

「紅色管家」管好社區大小事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浪花苑社區的「紅色管家」陳宏在鄰裡街坊中擁有「超高人氣」。每次出門,迎接他的都是居民們的笑臉和問候。

浪花苑社區是一個有著88幢居民樓的動遷社區。和絕大多數動遷社區一樣,社區也存在著業主對物業不信任、物業管理混亂、小區內車輛亂停等問題。

社區治理瓶頸如何突破?2018年初蘇州工業園區決定以浪花苑社區為試點,啟動「紅色管家」項目。社區黨委書記陳宏化身「紅色管家」,帶領工作人員創新打造「紅色物業」,全面構建「紅色網格」,協同共建「紅色家園」。昔日「髒亂差」的社區正蛻變成「美佳淨」的幸福家園。

蘇州工業園區作為開發建設的新城,外來就業人口佔到總人口近九成。居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需求集聚,給社區治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為此,2018年,蘇州工業園區將「管家」理念引入基層黨建工作中,推出了「紅色管家」黨建品牌。時至今日,「紅色管家」已融入園區居民日常生活中,成為基層治理的「主心骨」。

蘇州工業園區「兩新」工委副書記張偉表示,「紅色管家」基層黨建項目為基層黨組織指明了一條「組織黨員、整合資源、服務社區、培育文化」的路徑,將黨建工作的優勢和活力轉化為基層治理的效能和動力,為探索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園區樣本。

像陳宏這樣的「紅色管家」,在全國還有很多。他們化身「調解員」,助力矛盾糾紛化解;他們成為「安保隊」,堅守疫情防控主陣地;他們也是「多面手」,為居民解決生活「小煩惱」……

「黨員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不僅能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激活基層治理的『紅色基因』,而且能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推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升治理成效。」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周慶智認為,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發展階段更要堅持黨建引領,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組織力、戰鬥力,調動黨員幹部廣泛參與的積極性,以黨建的高質量發展促進基層治理不斷創新發展。

「大黨建」引領治理高效能

說起自家小區黨群服務站,貴州省貴陽市金陽街道金元社區的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這個黨組織不一般,『133』工作法讓大夥很心安!」

金元社區人口過萬,人員結構複雜,社區管理難度大。自2013年成立以來,不少黨員自願加入小區管理,自發組建「紅滿園宣講隊」「紅袖標巡邏隊」「手拉手法律諮詢隊」等多支志願服務隊,協助社區居委會建設「美麗金元」。

「剛搬來時,人生地不熟,小孩又不在身邊,我和老伴心裡真沒底。居委會知道後,經常上門噓寒問暖,還組織我和老伴一起參加各種黨支部活動,感覺這裡就是我們的『家』。」回憶起幾年前剛入住小區的情形,宋順華老人感觸很深:「現在我和老伴一有空就參加居委會組織的志願服務、巡邏、環境整治等活動。作為金元社區大家庭的一分子,我們都該盡份力。」

金元社區黨群服務站路標指示牌。人民網 梁秋坪攝

2019年,金陽街道以金元社區為試點探索創建「三感社區」。社區迅速建立起「金元社區居委會黨群服務站」,提出「133」工作法,並打造了「15分鐘便民服務圈」。

「『133』工作法中的『1』指的就是基層黨建,兩個『3』分別指的是主動聆聽、主動對接、主動服務和持續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個工作法是我們貼近居民的法寶。」金元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袁琴感慨道:「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人員,許多工作雖然瑣碎,但卻十分重要。必須要在情感上和群眾『零距離』,講群眾語言,和群眾打成一片,做到知民情、解民難、化民憂、暖民心。」

金元社區是金陽街道推進「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的縮影。面對街道群眾多元化層次的需求,金陽區街道黨工委花「大心思」、下「苦功夫」,以「大黨建」工作格局引領街道「大發展」,建設居民、物業和樓宇三個領域「黨群服務站」,壯大「黨建朋友圈」,通過黨建引領推動街道面貌全面改變與提升。

「大黨建」因其特有的區塊聯動、協調共進的效果,廣受群眾讚譽。如今,在全國各地,「大黨建」正以新的形式演繹著黨建工作的新思路,引領基層治理高效能、精細化。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既是新時代賦予黨的建設的重要使命,也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路徑。作為社會治理的「紅色引擎」,把基層黨組織拉起來,讓黨員幹部衝上去,才能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有力、有序、有效。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繡花功夫」繡出基層治理新亮點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央廣網蘇州9月23日消息(記者張佳琪)郡縣治,則安天下。在《老子》中曾提到「治大國如烹小鮮」,無論將「小鮮」解釋為「小魚」還是「美味菜餚」,都是以烹飪比喻治國,意在治理國家要有審慎負責的態度。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社區治理要以黨建為根人民為本
    9月22日以來,「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蘇州、上海、義烏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各地在社區建設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提供經驗。以高效服務便利社區生活 走進蘇州工業園區景城民眾聯絡所,「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標語映入眼帘。
  • 青島市市北區遼源路街道:黨建引領凝聚基層社會治理合力
    人民網青島7月27日電 2020年以來,遼源路街道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街道把黨建引領貫穿於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打通「神經末梢」,創新治理路徑,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顯著提升。
  • 洛陽路街道:「陀螺模式」創新黨建引領治理新機制 紅色旋風為基層...
    據了解,自市北區開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全面提升工作以來,洛陽路街道探索創建主軸引領、四力驅動、網格支撐、精細施治的「陀螺模式」,將黨建引領作為貫穿基層治理工作的核心驅動軸,圍繞社區網格這個基層治理陀螺旋轉的支點,通過工作模式和機制創新,全面發揮黨的政治、組織及群眾工作優勢,充分釋放組織力、共建力、平臺力和聯動力
  • 烏斯太鎮打造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特色品牌
    社區有變化,居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今年以來,按照「五化協同、大抓基層」工作部署,烏斯太鎮建立「定管評推」四項機制,著力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項目化」運作模式,有效提升了互聯互動融合黨建工作質效,為推動全鎮高質量發展夯實了組織基礎。
  • 玉溪新平:黨建引領紅色物業 共譜社會治理「和諧曲」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小區治理水平,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堅持以居民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為導向,從解決居民「關鍵小事」入手,結合「民呼我應」改革,持續推動「紅色引擎工程」,通過構築「紅的根基」,發揮「紅的引領」,培育「紅的隊伍」,激活黨建神經末梢
  • 聚焦三大行動汕尾構建「田」字型基層黨建,激活社會治理
    」指揮部在推進「基層基礎建設」過程中聚焦「鎮、村、組」,用「大數據+網格化+群眾路線」機制,加快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構建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田」字型新格局,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同向發力,基層黨建工作煥發新局面。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
  • 擴展黨建引領「朋友圈」,打造基層治理「同心圓」
    為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八寶山街道黨工委豐富黨建協調專委會工作模式,將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細化為法治社區、文化教育、民生保障三大專業委員會,積極擴展黨建「朋友圈」,促使以專業資源對接民生需求,以專業服務解決群眾問題。
  • 靈武市「五治融合」推進市域社會基層治理現代化
    從大刀闊斧推進城區改造,到細針密縷多舉措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近年來,靈武市一步一個腳印,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為抓手,初步探索出一條市域社會治理新路子。「截至目前,靈武市已構築四級組織體系,升格14個社區黨總支,成立居民區黨支部50個,設置功能型黨組織228個,選配紅色樓棟長1274個,實現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靈武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靈武市還構建了「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紅色新興經濟組織」橫向治理體系,全面推動居民小區依法依規成立業委會,積極組建業委會功能型黨組織。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如何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體現著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源:長城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黨建引領沂蒙紅色物業 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水平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著力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9年開始,臨沂市創新開展了黨建引領沂蒙紅色物業工作,探索構建「黨建引領、社區抓總、各方聯動、物業先行」工作格局,集中解決社區居民關注的物業難點、堵點和痛點問題,有效提升了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雲夢實踐」
    社區治理水平直接關係著百姓的幸福感。近年來,雲夢縣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思路新舉措,大力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成效。12月2日,記者走進雲夢城區的社區、小區,探訪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雲夢路徑」。  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  在城關鎮陳趙社區,整潔漂亮的社區服務大廳裡,社區工作人員熱情接待辦事群眾,解答群眾疑問。
  • 激活基層治理「紅色引擎」——城廂區紮實推進「黨建+」鄰裡中心建設
    □湄洲日報記者 黃凌燕 通訊員 林雲景 易振環 文/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城廂區推進各具特色的「黨建+」鄰裡中心建設,用「紅色引擎」驅動基層治理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以實際行動落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 市北區登州路街道打造「紅色履帶」黨建新模式 推動黨建引領基層...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韓中華 青島報導  今年以來,登州路街道立足老城區實際,把引領基層治理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重點任務,在抓黨建、抓治理上下真功夫,運用「黨群e家」平臺,實現黨建引領與基層治理網格化的深度融合,切實發揮好網格直接聯繫、服務群眾「前沿陣地」的作用
  • 酒泉路街道:黨建集結號激活治理「紅細胞」
    酒泉路街道以「黨建集結號」為核心,根據轄區「暢」文化探索實施「暢工作法」,激活基層治理「紅細胞」,努力為百姓暢通渠道、幫大家暢解難題、讓群眾暢享成果。集結組織凝聚合力 激活治理「正規軍」街道以「黨建集結號」為引領,堅持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的路子,通過「集結聯席會」工作舉措,深度聯通轄區124家單位及黨組織,籤訂「契約化」共建協議集結437名在職黨員力量,打破「各自為戰」有效整合各方資源,轉為「條塊結合」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圍繞「暢工作法」廣泛匯集社情民意,強化「聯合出擊
  • 黨建引領丨厚植紅色元素,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滿足群眾期待
    簡單的一句話折射出海倫路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成效而這只是海倫路街道擔當作為多舉並措解民憂的一個微小縮影海倫路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經濟聚動能,以服務惠民生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在培育紅色精神,深化「四紅」模式基礎上,按照「搭平臺、建機制、育自治、強服務」的工作思路,聚焦陣地建設,聚智精準服務,聚力精細治理,著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
  • 黨建引領精準服務 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發自北京 9月17日至18日,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婦聯家庭工作,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到北京市城鄉社區走訪調研。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鎮江:深耕細作「紅色網格」 寫好農村...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社會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村民多元化服務需求,為解決這一問題,街道堅持將組織建設與農村基層治理有機結合,依託紅色網格,推行「黨員入戶問事、村民懇談提事、代表專題議事、聯盟共建辦事、黨群考核評事」的「五事」工作法,構建黨建引領、全民參與、全域治理的農村治理新格局。
  • 「網格化管理」為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插上創新之翼
    雲南網訊(通訊員 胡建斌)網格化管理是近年來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創新治理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網格化管理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時代下如何通過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使其向著更加完善、更加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是值得思考的。  創新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要實現網格化管理的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