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2021-01-20 天眼新聞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

查看貧困戶住房修建情況

 主動充電,夯實扶貧業務「新思路」  始終堅持把提高自身政策理論素質和個人工作能力作為幹好扶貧工作的前提,積極申請參加市縣專題培訓班,深入研讀中央和省市縣關於脫貧攻堅的政策文件,不辭辛勞,白天進村入戶訪民情,夜晚伏案研讀政策文件,筆記記了十幾本,對吃不透的精神積極向縣扶貧辦請教,精準掌握業務知識,將學習到的知識撰寫成培訓手冊,向黨政主要領導匯報後,利用幹部職工大會培訓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讓每名幹部都掌握脫貧攻堅業務。精心指導各村嚴格按照 「兩公示、一比對、一公告」的識別程序,做到識別不落一個環節、不少一個步驟,深入全鎮14個村居入戶核查貧困戶認定是否符合標準,程序是否合法,加班整理錄入數據,通過「查漏補缺」清退不符合條件的對象47戶65人,動態管理納入4戶12人,實現扶貧對象精準化。

了解貧困戶生產生活情況

不忘初心,做實脫貧攻堅「精指導」  在推動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工作中,我充分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協助黨委政府落實精準幫扶精準脫貧政策,緊盯制約貧困的關鍵因素和突出問題,對症下藥、靶向治療,促使全鎮8個貧困村按原計劃如期脫貧出列。  全力打好基礎設施硬仗。一是著力提升人居環境。通過深入村居走訪,看到髒亂差現象較為嚴重時,迅速擬寫提升人居環境工作方案向黨政主要領導匯報,鎮黨委政府立即啟動人居環境改善工程,組織成立128名護寨保潔員的環境整治隊伍,無死角全覆蓋落實環境治理,排查整治危舊房470戶,硬化院壩和連戶路73381.16平方米。徹底改變了過去髒亂差的現象,讓群眾過上了舒適的生活環境。二是深入各村居實地測量,將全鎮未硬化的130餘公裡通組公路精心撰寫項目申報書,多次到縣有關部門進行匯報,項目最終獲得批覆,在黨委政府的組織下,逐一嚴格審查各村居優選出的施工隊伍,全程參與通組公路工程建設質量的監督,「5+2」「白+黑」的生活持續了很久,好在最後工程驗收全部合格,讓群眾走上了「致富路」。  全力打好產業發展硬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始終堅持以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核心、扶產業就是扶根本的理念,把特色化產業作為精準脫貧的重要措施。通過進村入戶走訪了解群眾發展意願,查閱相關資料,研究種植項目所需的土壤特性和養殖項目的生活習性,精心撰寫群眾意願又適合當地發展的種養殖項目申報書和實施方案,先後向縣扶貧辦申報項目85個,涉及財政扶貧資金1038.316萬元,發展商品豬1560頭、商品雞76100羽、後備母豬274頭、基礎母牛1051頭、蔬菜3422畝、獺免1625隻、早熟脫毒馬鈴薯5050畝、金銀草600餘畝;採取平臺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建成46個2733箱的蜜蜂養殖基地,為鞏固脫貧成效,主動幫助四個村居申請了2180畝的獼猴桃。確保戶戶有增收產業和後續產業,實現了穩定脫貧。  全力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深知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標準,精心擬寫工作方案,向黨政主要領導匯報後,迅速組織幫扶幹部對達到入學的適齡人員家庭進行宣傳教育,對厭學學生進行勸返,確保完成義務教育,幫助符合資助的學生進行教育資助和雨露計劃申請,落實788人次教育資助;協調衛生院醫生和村醫與貧困戶籤訂幫扶措施,確保戶戶有籤約家庭醫生;針對各村居提供的易扶貧搬遷名單,組織工作站幹部嚴格按照易地搬遷的區域和條件逐戶走訪,白天沒有走完的,晚上帶著幹部打著手電筒繼續走訪。對符合搬遷條件的群眾擔心這擔心那的,立即向縣級有關部門諮詢,及時解決群眾的後顧之憂,對部分符合條件又不願搬的農戶,在多次細緻耐心的講解和勸說下,最終都籤訂了搬遷協議。

走訪貧困戶

 掛圖作戰,精準脫貧退出「求實效」  始終把貫徹落實好脫貧攻堅掛圖作戰作為脫貧退出的重要任務,下大力氣來抓,指導各村居採用掛圖作戰來倒逼脫貧攻堅任務落實,按照大數據平臺建設的「精準」要求,全面準確採集數據,及時無誤錄入數據平臺,為脫貧銷號、返貧掛號、動態管理提供了依據。2016年精準脫貧153戶643人,精準出列2個貧困村;2017年精準脫貧446戶1349人,精準出列6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0%下降到2019年全部實現脫貧。   自擔任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雖然又苦又累,做著平凡的事,但看到全鎮扶貧對象都全部順利脫貧,能為脫貧攻堅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切就又都值得。

作者 張奎

編輯 王琳

編審 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換個戰場再攻堅 脫貧前線展風採丨黔西縣錦星鎮...
    2013年至2016年3年間先後鎮派駐錦星鎮青溝村、紅旗村、洪湖村一類貧困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擔任慶民村一類貧困村脫貧攻堅大隊副隊長。錦星鎮慶民村扶貧車間工作人員正在開展榨油作業這些年,我一直戰鬥在脫貧攻堅最基層一線陣地上,深入到4個村495戶貧困戶家中走訪,實實在在為貧困戶解決安全住房、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帶領群眾搞好產業。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直把他鄉當故鄉|黔西縣花溪鄉扶貧工作站站長吳長茜
    我叫吳長茜,是黔西縣花溪鄉扶貧工作站站長。只要工作有需要,我和同事就全力去做,除了平時的聯絡指導等工作外,我還專門負責扶貧系統數據維護工作,由於工作的專業性強、時效性高、精準度嚴,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長茜對工作極其負責。在扶貧工作最吃勁的時候,她獨自承擔了全鄉1000多戶貧困戶的信息數據維護工作,熬更守夜不喊累,加班加點不叫苦,彰顯了年輕幹部的情懷和擔當。」身邊同事如是說。
  • 「我的脫貧故事」精準扶貧給了我一個「家」丨黔西縣甘棠鎮梨子村...
    我叫張勇,今年48歲,甘棠鎮梨子村雙山組村民,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脫貧。2017年以前,我和家人在黔西縣城居住,兩個孩子上學,我就在縣城務工,每個月的工錢勉強能夠維持一家人的基本開銷。  隨後,幫扶幹部多次來到我家,詳細了解我家的詳情,並為我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因為各種原因,家裡勞動力就只有我一個人,考慮到我會一些手藝,所以平時附近有相關的工作的時候都會優先推薦我,並為我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解決了我家的基本溫飽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從「毛頭小子」到扶貧「好手」丨黔西縣花溪鄉...
    我叫劉剛,是黔西縣融媒體中心派駐花溪鄉鐘山村第一書記。根據組織安排,2016年3月至今,我先後在洪水鎮永富村、花溪鄉鐘山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實地考察作物2018年,我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優秀駐村「第一書記」榮譽,被組織提拔為黔西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同年8月,我轉戰到深度貧困村鐘山村,繼續戰貧。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有你陪伴,脫貧攻堅路上不孤單——扶貧媽媽寫給...
    此時此刻,媽媽早已淚流滿面,說實在話,媽媽想你了,我的孩子,為不打擾你休息,媽媽只能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和你說說心裡話。本來媽媽想早點和你視頻的,可因為媽媽手頭有太多緊急的扶貧工作要做,所以才....別責怪媽媽呀!我的好寶貝,雖然你才3歲半,但我知道你比同齡的孩子都要懂事。孩子,對於你,媽媽總是帶著滿滿的愧疚。
  • ...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祝開權:扶貧路上一「小兵」||張金文...
    扶貧路上一「小兵」興義市烏沙鎮扶貧站工作人員 祝開權我叫祝開權,是興義市烏沙鎮扶貧站的工作人員。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考察時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是要精準識別貧困人口,因戶施策,精準發力,下「繡花功夫」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為此,我組織村級指揮所成員和幫扶幹部,白天走村串戶摸清致貧原因,晚上組織研究幫扶措施,真正做到因戶施策。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警察身影丨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
    我是從江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政委鄧立峰,作為人民警察,人民哪裡需要我就在哪裡。2019年8月26日,我接任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併兼任一網格區網格員。從與違法犯罪分子博弈,到為群眾共商發展致富,這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面對脫貧攻堅戰只能贏不能輸,我立志「學」,帶領幫大村指揮所全體幹部,認真向經驗豐富的老同志、鎮扶貧辦工作人員、其他優秀村指揮所請教,認真學習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詳細了解脫貧攻堅各項程序,學深悟透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要領方法,打開工作局面。
  • 「我的扶貧故事」協力齊攻堅,扶貧路上越戰越勇丨興仁市下山鎮民族...
    我叫羅鑫,是興仁市檢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初,我接到赴下山鎮民族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任務,有幸成為駐村輪戰隊的一員,並認領了自己包保的貧困戶。今天分享我和包保貧困戶張祥勝的故事。2015年,他家脫貧出列,並在2016年搬遷到在水一方安置點,過上安穩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夫妻檔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大茶坪村脫貧...
    該村雖然於2018年已脫貧出列,但在基礎設施建設、住房保障、隊伍建設、軟體資料、人居環境和群眾滿意度方面仍存在一些較為突出問題,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 作為指揮長,對於我來說,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宣傳好政策,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為村裡的發展積極出謀劃策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內容。
  • 「脫貧攻堅·扶貧故事」李維才:任風沙狂吹,他依然堅定走在扶貧路上
    李維才十分欣賞旗委、旗政府對脫貧攻堅的縝密布局和幹部群眾的實幹精神,作為幫扶單位,就是結合旗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繪製的藍圖,傾心盡力為脫貧攻堅增援助推,實實在在做好幾件事。於是,一個以融合黨建為引領,打造「兩翼一體化」幫扶工作思路瞭然於胸。「能解釋一下嗎?」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  助建扶貧,用實績讓村民真正安居樂業   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助推脫貧攻堅的「硬體」,駐村一年的時間裡,我既有付出,也有收穫,工作上我累計向單位(水城高速公路管理處)申請資金55200元解決了幫扶的12戶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保障問題,成功的幫助了12戶52人脫貧出列
  • 「我的扶貧故事」展現脫貧攻堅戰場上的青春力量丨安順市西秀區...
    2017年12月,時年25歲的我拿出滾石上山的精神,加入脫貧攻堅一線戰鬥,作為脫貧攻堅黨員突擊隊的一員全線參與舊州鎮邢江村脫貧攻堅工作。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我決心撲身基層、紮根村寨、拋灑熱血。拼搏奉獻、為民服務是我加入人民公僕隊伍那天起就牢固樹立的職業理念。
  • 「我的扶貧故事」山窩窩裡的知心人丨長順縣擺所鎮五星村脫貧攻堅...
    我叫班朝澤,2018年3月被單位選派到黔南自治州長順縣擺所鎮五星村脫貧攻堅隊工作。初到網格沙衝組,在遠遠的山頭上就能一覽無餘這個處在山凹深處的小村莊。當時,村裡只有幾所磚混的房屋和一所廢棄的小學教學樓,餘下全部是破舊的老舊房,荒涼破敗、邊遠貧困。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攻克扶貧路上的無數「難題」|都勻市平...
    我是張建軍,2020年8月,我來到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走進作戰室,看到牆上條目清晰地寫著一系列駐村隊長要履行的「一宣六幫」等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時,那一刻,我倍感自身責任重大。  擔任駐村隊長第一天,我組織駐村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了解到共和村駐村幹部共有25名,分別來自都勻市交通局、都勻市住建局和平浪鎮人民鎮府。有6名鎮級包村幹部擔任網格員,村支兩委共7名。我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戰鬥過程中,要將來自不同工作部門的駐村幹部、鎮級包村幹部和村幹部擰成一股合力,得在人員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 「我的扶貧故事」攻堅路上 不辭辛苦丨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同步...
    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部分村民要求過高,個別群眾爭當貧困戶,有的村民對扶貧政策理解有偏差等等,這些問題造成村民對村幹部怨氣大。針對這些情況,我及時和村支兩委成員交流思想,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亮明觀點,引導和帶領大家以脫貧攻堅為重,切實把村支兩委班子思想統一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上來。
  • 「我的扶貧故事」回首脫貧攻堅路,所有汗水和淚水都是值得的丨遵義...
    我是遵義市鳳岡縣石徑鄉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楊永,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時任鄉安監站站長的我奉脫貧攻堅石徑戰區指揮部的命令,趕赴轄區青灘村安村片區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堅持脫貧攻堅和安全監管「兩不誤、雙促進」,順利完成脫貧攻堅「國檢」驗收和安全生產工作平穩向好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咬定青山不放鬆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安順市平壩區...
    如何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振興鄉村經濟,成為了擺在我面前的一道難題。國慶節龍海斌帶領黨員幹部重溫入黨誓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壓實脫貧攻堅責任,我們精心設計脫貧方案,實行「軍事化」管理,將全鎮劃分為兩大戰區、六個攻堅陣地,由鎮領導班子分任各陣地指揮長。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初心和使命,用真心真意點亮人生之炬李秀婷(右一)給殘疾特困供養家庭送衣服我是土生土長的逢亭人,爺爺當了30多年的村支書,父親做過幾年的村主任。我深知,這樣的工作機會本就難得,尤其是現在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能夠成為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員,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會,所以我一直秉承著自己的堅持:在工作中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以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身份真真切切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