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與ISA:移動處理器的真正關鍵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我最近參加了the Linley Tech Mobile Conference (Linley Tech移動技術研討會),這是每年在矽谷連續舉辦兩天的技術研討會,聚焦於移動處理議題。參與的廠商包括Synopsys、英特爾、GLOBALFOUNDRIES、高通(容我補充,這些都是Imagination日益壯大的生態系統夥伴)以及其他許多公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307487.htm

今年,在聖塔克拉拉熟悉的景色和Hyatt Regency酒店中,這場盛會再度登場。這是讓媒體、分析師、資深工程師和經理人等眾多科技產業從業人員齊聚一堂的好地方。

我的簡報是排在第三個議程,主題為移動CPU。我解釋了為什麼儘管所有的趨勢都朝高端軟體開發和抽象級發展,而不重視底層的CPU與GPU指令集架構(ISA)。但是當設計CPU、GPU和移動裝置用的其他處理器時,利用從一開始就為可擴展性建構的高效處理架構還是會帶來顯著的差異。

功率和日益縮短的產品開發周期 ─ 移動處理器的競爭態勢

移動產品開發目前面臨著兩個非常不同的挑戰,這些挑戰限制了運算技術進展的腳步,並又返過來直接影響到移動應用處理本身。

一方面,功率是每一家主要處理器IP和晶片供應商試圖主導市場的終極戰場。因此,系統設計人員必須謹慎在高效能和低功耗間取得平衡,這也影響著每個SoC設計的重大決定。此議題已經主導了28納米設計,並將會繼續影響20納米以下的SoC設計。但更重要的是,散熱議題已成為超越移動應用領域,從嵌入式運算和移動運算擴大到網絡、M2M和物聯網等各種市場的關鍵考慮方面。

我們遭遇的另一個重大挑戰是產品開發周期越來越短。過去,18~24個月的開發周期是常態,但現在我們看到有些客戶將時間縮短到每6~12個月就推出新款晶片。這需要投入龐大的設計工作,而且當產品要滿足不同層級市場的需求時,耗費的研發精力會更大。

融合趨勢使得一些傳統以來不會快速推出新產品的市場也大幅加速了設計周期,像是智能電視、可攜式遊戲機或連網汽車都需要採用最新科技,才能獲得已習慣於使用口袋卡片個人計算器的消費者青睞。

不管是針對重複使用或是能夠更妥善地在單一晶片上分配不同的運算資源,程序代碼可移植性都是解決低功耗與縮短開發周期挑戰的解決方案。這是異構處理革命的基礎,也是能將這一願景變成現實的技術,同時可避免程序代碼對低端硬體的依賴性。今天的CPU會執行許多通用軟體,但是,現有SoC各功能方塊的利用率必須提升,才能適應未來效能增加的需求。LLVM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免除了程序對底層ISA的依賴,並能實現程序代碼橫跨不同裝置與架構的可移植性目標。

PowerVR GPU推升異構處理效率

Imagination的PowerVR 『Rogue』 架構 可為移動裝置提供約1 TFLOPS的效能。定義系統效能和特性的一個重要部分F已與繪圖和這些高度平行處理器的運算潛能有關。

傳統以來,繪圖效能主要是用來推動裝置的顯示功能。

但由於繪圖處理具備了足虻墓δ埽所以提升SoC的效率將取決於發揮GPU的潛力。這可通過新的和增強的API、可擴充軟體解決方案和統一的編程環境來實現。

重新認識RISC架構概念

儘管此趨勢已逐漸興起,CPU仍然是系統中主要且最常用的通用可編程單元。Imagination的MIPS架構發展可追溯到30年前John Hennessy和他的團隊將編譯程序理論的專業知識帶到單純的RISC架構構建中,推動了優化編譯程序的進展。

30年之後,這樣的想法剛好與業界期望在運行期間採用JIT/動態編譯程序技術,以向程序代碼可移植轉移的趨勢相同。MIPS ISA的特性包括每指令單一運算、簡易尋址模式、非預測執行或非整數條件位等,可為現實世界帶來實際效益,以協助系統設計人員實現更高的效能,開發出高頻執行的高端、超標量、亂序CPU,並同時保持低功耗特性。

也就是說,儘管這些技術能讓業界脫離底層ISA的歷史包袱,但固有的架構特性對動態編譯效能、如何有效地將架構構建在晶片中,以及支持開放標準與作業系統來說,仍然非常重要。

proAptiv CPU是Imagination無須妥協的MIPS架構如何能帶來高效能、低功耗CPU的最好例子。舉例來說,架構中缺乏預測性指令可簡化分支預測方法的建構,這是proAptiv CPU具備領先的同級預測效能的主要原因。

進一步提升的架構效率與微架構設計選擇,使得此核心在推出時便能提供同類產品的最高CoreMark/MHz CPU分數,與競爭性CPU方案相比,面積更是縮小了約60%。

移動CPU ─ 不僅是應用處理器

但應用處理器不僅是移動SoC中的CPU。其他的功能,像基帶中的通信處理,它與移動裝置的網絡功能有關,也非常重要,而且也能受益於其它的架構特性。多線程處理器能以與單核心CPU相近的面積與功耗提供更高效能。

這能通過內置的硬體調度器和輸出限定器(yield qualifier)?,來實現更佳的實時/確定性處理需求和服務質量(QoS)。運用我們的多線程和多核解決方案,客戶能用我們和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優化LTE基帶堆棧和多家供應商提供的多線程RTOS來建立優異的基帶解決方案。與採用單線程的內核相比,利用此技術能為LTE流量提升37~53%的數據處理量。

總之,異構運算的基本技術已開始用來推動移動運算的發展。Imagination提供廣泛的IP產品組合,以擁抱可擴展、可移植、高度開放和標準導向的未來。我們相信,架構(CPU、GPU或其他)應根據它們的真實效能來相互競爭,產業將不再像過去一樣受限於單一ISA架構,而會有更快速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英特爾利用3D電晶體技術研發Atom架構處理器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5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特爾加快了旗下最節能晶片設計的開發,它正在利用其3D電晶體技術研發最新的Atom處理器結構,這種第三代Atom處理器架構代號為「Silvermont」  知情人士透露,基於Atom基礎的Silvermont「微架構」將於
  • 希捷發布全新RISC-V架構處理器:硬碟工作負載性能提升高達3倍
    近兩年,開源開放的RISC-V指令集架構成為行業新寵,諸多科技巨頭紛紛研發自己的RISC-V架構處理器。現在,硬碟巨頭希捷公布了基於RISC-V架構設計的兩款全新處理器,可加快數據中心和邊緣的實時分析。
  • 移動領域巨無霸 ARM型平板處理器簡介
    不過,在移動互聯時代,以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產品需求量逐漸增大,所以,ARM型產品也是頭條新聞的常客。耳熟能詳的蘋果A4、A5、A5X,NVIDIA Tegra 2、Tegra 3,中流砥柱的高通、三星、德州儀器以及親民派的瑞芯微、晶晨等都是ARM型產品。ARM究竟是何方神聖?平板處理器晶片和它是什麼關係?請看今日話題:平板電腦處理器那些事兒。
  • 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曝光 Zen3架構加持性能提升
    【CNMO新聞】AMD日前已經官宣,CEO蘇姿豐將於美國時間1月2日舉辦主題演講,屆時很有可能發布基於Zen3架構的銳龍5000U、銳龍5000H系列處理器。預計該系列處理器將會成為明年輕薄本、性能本的主流配置之一。
  • 一線丨英特爾推出第 11 代移動PC處理器 筆記本續航超過9小時
    騰訊新聞《一線》 郭曉峰 9月3日,英特爾今日發布了下一代移動 PC 處理器,搭載英特爾銳炬 Xe 顯卡的全新第 11 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
  • 英格爾透露:第10代酷睿移動標壓處理器將超越5GHz
    紫金財經1月7日消息 據Tom's Hardware報導,在CES上,英特爾預告即將發布的第十代移動標壓處理器,該處理器將超越5GHz,但沒有公布新款型號和規格。第10代酷睿標壓移動版處理器,也是末尾為"H"的處理器。
  • AIDA64已支持第四代銳龍處理器,移動的Renoir和桌面的Vermeer都有
    Intel和AMD前天剛推出了自家的新HEDT處理器,相當好用的硬體識別工具AIDA64昨天升級了6.20版本,在軟體的更新列表裡面我們看到了它已經對AMD即將推出出的Renoir APU提供了測試上的支持,並且還初步支持第四代臺式機銳龍處理器,看來AMD明年的新處理器現在都已經有早期的工程樣品在流通了
  • 移動處理器Tiger Lake首亮相,第三代至強今年見
    從昨天到今天,英特爾共發布了如下新訊:1、首秀最新酷睿移動處理器10nm Tiger Lake,將大幅提升AI性能;2、預告首款基於Xe架構的獨立圖形卡DG1;3、2020年上半年推出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訓練性能相比產品系列將提升60%;4、雅典娜計劃取得重大進展
  • 英特爾入門桌面獨顯曝光:1024流處理器,比移動版更強
    英特爾首款獨立顯卡已經以Iris Xe MAX的形式出現在筆記本電腦當中,擁有96EU,768個流處理器。我們即將看到的是桌面版本,Geekbench數據顯示它擁有128EU,1024個流處理器。設備名稱「Intel Gen12 Desktop Graphics Controller」也坐實了它桌面獨顯的身份,1.4GHz的運行頻率略高於Core i7-1185G7核顯的1.35GHz,但低於Iris Xe MAX移動版獨顯的1.65GHz。此外,3GB的顯存容量也小於Iris Xe MAX移動版獨顯的4GB。
  • Comet Lake-H正式登場Intel發布第十代酷睿移動標壓版處理器
    Intel於今天正式發布第十代酷睿移動標壓版處理器,也就是代號為Comet Lake-H的處理器家族。新的處理器主要提升了頻率,內核架構仍然基於Skylake,製程仍然是改進版的14nm。新系列處理器的基本規格如下表:
  • 英特爾Tiger Lake移動級處理器獲得ZOL 2020年度行業創新獎
    其中,英特爾Tiger Lake移動級處理器榮獲2020年度行業創新獎, 引領產品技術創新,取得了跨越性的突破。全新的Tiger Lake處理器,採用了在上一代Sunny Cove微架構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的、全新的Willow Cove微架構,這使得Tiger Lake處理器在4核8線程基礎之上,最高做到了4.8GHz單核睿頻,同時其整體功耗能夠控制在7-15W和12-28W之間,一舉彌補了英特爾10nm製程工藝頻率和功耗方面的短板,為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帶來了強勁的性能
  • 英特爾11代移動標壓處理器i5-11300H首次現身
    今日消息,有關爆料者透露,英特爾11代移動標壓處理器i5-11300H已經出現在了Geekbench資料庫中。相關消息顯示,英特爾應該不會在明年初立即推出45W的10nm工藝新架構Tiger Lake-H處理器,而應該是35W的Tiger Lake-U加強版,例如之前曝光的i7-11370H。免責聲明:凡標註轉載/編譯字樣內容並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英特爾發布十代酷睿移動標壓處理器:高端遊戲本福音
    來源:新浪數碼新浪數碼訊 4月2日早間消息,據外媒VideoCardz報導,英特爾正式推出了Comet Lake-H十代酷睿標壓處理器,採用14nm工藝,適用於高端遊戲筆記本電腦,從i5到i9一共有6款,其中i7和i9最高睿頻都超過了5GHz
  • AMD B550主板自帶彩蛋:可成功點亮Zen+架構處理器
    儘管AM4接口被AMD延續到了Zen3架構,可由於供電、針腳定義等問題,在主板兼容性上,依然存在限制。按照AMD的官方說法,前不久上市的B550主板,可支持Zen2架構以及Zen3架構處理器,並不向下兼容。
  • 高通推出驍龍888 5G旗艦移動平臺:關鍵特性是什麼?
    全新驍龍888旗艦移動平臺將助力OEM廠商打造更具差異化的終端,同時為用戶帶來最新尖端移動技術賦能的體驗。」驍龍888的關鍵特性包括:·連接:驍龍888是全球最先進的5G平臺,同時還通過支持Wi-Fi 6和藍牙音頻提供增強的移動體驗。
  • Unity 將針對 Arm 架構 Apple Silicon 處理器推遊戲引擎設計方案
    先前Unity就已經針對Arm架構運算環境提供不少應用資源,因此針對同為Arm架構設計的蘋果公司Apple Silicon處理器打造合適應用內容,理論上不會有太大難處,但或許還是會面臨部分處理器指令集兼容情況,但相比架構差異顯著情況,應該都還算容易解決。
  • 英特爾利用3D電晶體技術研發全新Atom處理器架構
    英特爾正在利用其3D電晶體技術研發最新的Atom處理器結構,以提高其性能,降低能耗,這種第三代的Atom處理器架構被稱為「Silvermont」。目前Atom處理器的電晶體數量增速遠大於摩爾定律,達到每2年就增加一倍。預計Silvermont體系將在2013年開始成熟並實現量產,最終將對德州儀器、NVIDIA和高通等傳統SoC晶片廠商發起進攻。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 【簡訊】首款圖靈架構移動顯卡曝光;OPPO Ace系列正式獨立…
    圖靈架構移動顯卡新成員曝光NVIDIA桌面顯卡產品已經全面進入圖靈架構時代,但三代MX移動顯卡(MX150/250/350)卻還依然套娃14nm Pascal架構,儘管這並不影響MX顯卡筆記本銷量,但依然是有些遺憾。
  • 在投影機處理器排名中,JimiH3處理器排名第二
    在剛剛結束的小米10新聞發布會上,小米10手機配備了最新的高通snapdragon 865處理器和LDDR5高性能內存,真正佔據了旗艦地位。這再次表明高性能處理器對智能設備的重要性,同樣,智能投影儀也依賴處理器的性能,讓我看看一起來,投影儀處理器是最好的。
  • 十代移動標壓處理器這個季度出貨,英特爾能否藉此打開市場?
    美股研究社消息,在拉斯維加舉辦的2020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0大會上,英特爾預告將會有Comet Lake-H,也就是第十代移動標壓版酷睿處理器登場,並且部分型號的頻率將會突破5GHz。而在CES 2020大會過後,英特爾還會在年初舉辦一場架構日活動,屆時在活動中就能夠看到更多關於新產品的消息,並且有望得到更多關於最新公布的Tiger Lake的信息,甚至目前仍然撲朔迷離的桌面平臺處理器規劃也將揭下自己的面紗,告訴我們14nm「擠牙膏」到底會擠到什麼時候。想要更多了解Tiger Lake和10 nm桌面平臺處理器的消費者可以關注下這次活動,我們也將對此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