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1日),由教育部組織的「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啟動,各地各校用青年學生的身邊故事,講述我國「十三五」時期的發展變化。
首批三所高校率先推出「我和我的學校」系列微視頻。北京大學講述了一批批奮戰在祖國邊陲的北大學子,如何用定點幫扶雲南大理彌渡縣脫貧的豐富實踐,拓展大學的邊界。廈門大學用五年大事記的方式,記錄了馬來西亞分校迎來第一批學子、跟隨我國第一艘由高校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嘉庚號」,去海洋科考等奮鬥創新的青春足跡。陝西師範大學則以「答卷」為主題,講述了學校五年來錄取上萬名公費師範生,70%的畢業生紮根西部的青春選擇。
北京大學第二十二屆支教團雲南分團成員 趙仙風:「十三五」期間,我國鄉村學校硬體條件不斷提升,偏遠鄉村的學生們,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和網課,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我將不斷錘鍊本領與祖國同行,為鄉村教育質量提升貢獻青春力量。
在三所高校發起活動後,浙江大學、蘭州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以及北京、河南、浙江等省的學校紛紛響應,接力聯動,在新媒體平臺推出微視頻,曬變化、講故事、談感受,暢想未來美好藍圖。
蘭州大學電鏡中心工程師 張宏:目前我們處在一個國際競爭激烈的科研環境中,我們的電子顯微鏡領域近年來發展迅速,立足我國「十四五」規劃及2035目標,希望今後我們能夠在電子顯微學,做更多的從「0」到「1」的原始創新工作。
(編輯 丁超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