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滬上高校研究生入學第一課聚焦學風和學術誠信

2020-12-06 華東理工大學

本報訊 研究生入學第一課,什麼最重要?答案是優良的作風、學風和學術誠信。只有澄淨了初心,才會與「剽竊與抄襲」「偽造」「提供虛假學術信息」「篡改」「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複發表」「實驗違規」「買賣代寫論文」等徹底絕緣。

華東理工大學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副校長錢鋒為全體研究生新生作題為「弘揚科學精神,恪守學術規範」的報告。「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報告伊始,錢鋒列舉了我國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道路上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指出唯有科技創新,才能搶佔先機,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這當中,優良的作風和學風,又始終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線」。從當下學術研究中的主要不端行為及其危害,到當前高校學術道德規範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再及加強學術道德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錢鋒指出,學術創新和學術道德影響一個國家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影響青年人的學術行為,影響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儲備。「加強學術道德建設能夠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學術繁榮發展,與學風、教風、校風建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具有示範和引導作用。」

在華東師範大學,學風和學術誠信問題,如今正用貫穿一學期課程的形式,予以強化。《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正所謂一門「火出圈」的課,同學們用「選到就是賺到」來形容。最為特別的是,課程邀請校內外知名學者聯袂授課,共同講述學術研究的體會與學術倫理,讓學生了解學者的學術人格。

用該課程開創者蕭延中教授的話來說,這門課就是用知識來治「知識病」。它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課程講授和課堂討論,明確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的基礎原理,牢記學術研究中的原則、規範和底線的各項細則;樹立衝突、負責、可信的良好學術風尚以及勇於探索、積極創新的科研精神。從能力目標來說,就是懂得學術規範與倫理的基本原理,使遵守學術規範與倫理成為學生的理性的自覺行為。

相關焦點

  • 以黨的學風帶動高校學風建設的理論思考與探索實踐-中國教育新聞網
    [1]作為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高校,必須高度認識黨的學風和高校學風的關係,充分發揮黨的學風建設對高校學風的指引作用,探索新時代高校的學風建設機制。黨的學風對高校學風的指引作用第一,建設目標的指引性。「黨的學風問題的核心,就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來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研究生應籤署學術誠信承諾書
    遵循規律,嚴格制度,強化落實,整治不良學風,遏止學術不端,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和求真務實的學術氛圍,努力提高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二、強化落實學位授予單位質量保證主體責任(一)學位授予單位是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的主體,黨政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
  • 遼寧:高校學生考試作弊記入個人誠信檔案
    本報訊(記者 劉玉)遼寧省教育廳1月1日印發《遼寧省高等學校加強學風建設十條措施》,包括提高課堂上座率、前排率、抬頭率;打造「金課」,杜絕「水課」,嚴守人才培養質量;堅決杜絕考試作弊,違紀要記入個人誠信檔案等,表明了遼寧省在新的一年聚焦「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這一主題的態度和決心。
  • 中山大學學術誣告:應加快優化研究生分流退學制度
    (原標題:應加快優化研究生分流退學制度) 暗示索賄、論文抄襲、阻撓畢業、強制退學……近日,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2012級博士生陳兵(化名)在網絡上發布舉報帖:博導因索賄失敗阻攔自己發論文,致使自己無法畢業慘遭退學。
  • 【研究生入學教育系列講座三】「博學篤行,勇攀高峰」自動化學院...
    9月8日上午,為使研究生新生儘快適應環境、規劃好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生活,學院教授、副院長盧曉在泰山報告廳為2020級研究生新生開展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專題    盧院長以「博學篤行,勇攀高峰」為主題,圍繞學院的歷史變遷、發展現狀對學院的學科平臺、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等做了詳細的介紹。
  • 多所高校資助標準大幅度提升
    根據碩士生和博士生、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國內學生和國際學生的不同培養目標,採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方式,做好研究生招錄工作。自2017年起,充分發揮院系、學科、導師的自主權,全面推行「申請—考核」制,制定《學術人才選拔參考指南》《學術人才素質及測量方法關係表》等文件,為科學選拔招錄研究生提供依據。
  • 多所高校博士生補貼提額!清華大學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
    根據碩士生和博士生、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國內學生和國際學生的不同培養目標,採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方式,做好研究生招錄工作。自2017年起,充分發揮院系、學科、導師的自主權,全面推行「申請—考核」制,制定《學術人才選拔參考指南》《學術人才素質及測量方法關係表》等文件,為科學選拔招錄研究生提供依據。
  • 教育部答紅星新聞:破除唯論文、唯SCI論,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針對我國高校的科研成果,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在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近8千億元,而高校科研經費支撐起了我國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現實裡,部分高校仍存在學術不端等現象,而唯論文、唯SCI論等風氣也同樣在高校中有跡可循,如何扭轉科研學風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
  • 華中師範大學關於公布2020年日語入學(非外語專業)學術學位研究生...
    華中師範大學關於公布2020年日語入學(非外語專業)學術學位研究生名單的通知 2020-09-15 | 來源:華中師範大學 https
  • 「優先入學」?還是「轉為線上」?美國研究生教學出現兩極分化
    在今年留學,同學們要面臨籤證、航班、不開學、上網課......種種變動。而在留學生群體中,美研的同學們相對而言受到了更大的影響。與此同時,美國高校也在為招生、財務、授課方式......頭疼。而美國對於研究生的開學決策以及教育方式,也開始出現變化。
  • 教育部發布研究生導師「八條準則」: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發布關於印發《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的通知指出,準則是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的基本規範。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 2019上海市西南片高校研究生學術論壇在我校舉行
    11月6日,2019上海市西南片高校研究生學術論壇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極醫源」研究生學術論壇在我校舉行。本次論壇以「中醫與西醫的對話」為主題,聚焦於腫瘤防治的進展與前沿。
  • 學術造假再次曝光:中南大學追回博士研究生學歷和博士學位
    博士入學和畢業論文答辯程序引網友關注中南大學決定發出後,此事在網上迅速發酵,廣大網友最關注的是劉萍博士入學和論文答辯程序是否合規。有網友戲稱:「國家不是應該重重獎勵中南大學嗎?這才是世界一流大學,能把中學生培養成博士畢業生。」
  • 清退300多名研究生,高校回應!有人讀了18年……
    清退300多名研究生,高校回應!」(ID:zqbcyol)14日,四川大學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上了熱搜。近日,四川大學8個學院先後發布《研究生退學處理決定公告》,對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上百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這些研究生中,最早入學的是2002年,最晚是在2015年。
  • 「十三五」期間高校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 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了高校服務國家發展,在科技創新中取得的成果。雷朝滋表示,「十三五」期間,高校秉持「引領創新、支撐發展、科教融合、開放協同、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凝心聚力,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創新基礎雄厚。
  • 教育部:高校科研要有真發現,解決真問題
    回歸科學研究的初心轉學風,就要進一步加強學風作風建設,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和學術規範訓練,引導廣大科技人員回歸科學研究的初心,腳踏實地、潛心學問,消除學術泡沫,自覺抵制急功近利。「我們希望真正做到基礎研究要真有發現,技術創新要真解決問題,成果轉化要真有效果。」
  • 第二場: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
    「十三五」期間高校科技工作堅持原創引領,服務國家發展,高校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  一是高校科技創新基礎更加雄厚。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建立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聚集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佔比超過40%,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 【教改一線】西安交大電氣學院創新式教學打造工程倫理「金課」
    即日起,主頁開設【教改一線】欄目,聚焦「名師名課名刊名著」建設進展,深入挖掘宣傳教育教學改革舉措及成果,以輿論引導和新聞宣傳推進對「名師名課名刊名著」的傳承與創新,助力百花爭豔、百家爭鳴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形成。 2018年秋季學期,西安交大電氣學院開設了一門新課叫做「工程倫理(五)」,授課對象為電氣學院一年級工程碩士研究生。
  • 曲阜師範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曲阜師範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1.申請人必須是具有推薦免試授權高校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並獲得所在院校推薦免試資格,佔用其本科就讀學校的推薦免試指標,材料齊全。2.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社會主義信念堅定,社會責任感強,積極向上,身心健康;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成績優秀;學術研究興趣濃厚,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風端正,無任何考試作弊和剽竊他人學術成果記錄;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無任何違法違紀處分記錄。3.體檢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