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少80後、90後的人來說,在他們的童年其實也看過很多動畫,比如說《名偵探柯南》、《阿童木》、《哆啦A夢》等,這些動畫即使是放在現在,也同樣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童年經典。
只不過,現在很多人對這些作品其實並沒有一些客觀的評價,總是先入為主認為動畫片就是幼稚且經常誤導小孩子的,比如說《哆啦A夢》就曾被一些家長斥責價值觀不對,教壞小孩,讓小孩產生依賴心理。
事實上,《哆啦A夢》真的是這樣一部作品嗎?這樣說的人,其實不是壞就是笨,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如今再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哆啦A夢》,其實它講述的東西,真的需要細細品味的。
先來說說回顧的故事,有一天,大雄的爸爸野比伸助醉酒而歸,嚷嚷著自己是一家之主,讓野比玉子、大雄和哆啦A夢都沒辦法處理,這個時候大雄想到了奶奶,於是就帶著爸爸回到了過去,讓爸爸看到了奶奶。
最終大雄的爸爸野比伸助在自己的媽媽面前傾訴著自己的壓力,這種壓抑的感情終於找到了人幫他釋放出來,爸爸又開始了認真工作的生活,故事也就這樣戛然而止了。
在大雄的家庭中,無論是哆啦A夢還是大雄,亦或者是大雄的媽媽野比玉子,其實他們三人都不了解野比伸助在工作時候所承受的痛苦與委屈,因為在家人面前,我們都是喜歡報喜不報憂的,久而久之,我們總會認為他們都很好。
也正是如此,哆啦A夢、大雄或者是身為家庭主婦的野比玉子,他們在看到爛醉的野比伸助的時候,才會一副不理解的樣子,反常的爸爸,甚至看上去似乎有些「討人厭」。
注意當時的細節,哆啦A夢用機器拖爛醉的野比伸助的時候,並沒有細心觀察到他其實有撞到牆角的,這也是一種「活在愛中卻不會愛人」的表現,這也是生活中常見的鮮明例子。
對於野比伸助而言,在外他受到工作的壓力,被領導針對,在內卻又沒有傾訴對象,無可依靠的他們只能選擇依靠自己,他們只是很多事情都默默扛在自己身上,特別是在野比伸助這種大男子漢主義的人身上,就顯得更加明顯了。
也正是如此,當野比伸助看到了自己母親還健在的時候,他才會從一開始勉強裝從容的淡定微笑,再到母親安撫之下痛哭抱怨領導的不好。
這種轉變,細膩刻畫出了成年人世界的煩惱,大雄爸爸野比伸助的淚水,才會顯得這麼感人。
為了深化野比伸助這種成年人的痛苦,作者其實還設置了兩個細節,供我們來產生更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細節則是開頭大雄因為受了一些委屈不想吃點心,接著就在母親野比玉子身上尋求安慰而撒嬌。
第二個便是結尾,作者通過哆啦A夢為我們揭示了大人們的辛苦。
「大人真是可憐,因為已經沒有比他們更大的大人了,沒有能擁有懷裡撒嬌或者是責罵他們的人了,我想爸爸就算有自己厭惡的東西,每一天卻也一直堅持著。」
大雄的幸福、哆啦A夢的感慨再與野比伸助的淚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情感上的層層疊進,才是真正感人的地方。
或許,已經成年的我們是幸運的,其實還沒有遇到像野比伸助現在這種情況,那也只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分擔這些辛苦,等到某一天,你真正長大,你才會發現,你承擔的責任多了,抱怨也會少了,許多辛苦,也就只會留在心裡,然後默默堅持著。
這才是成年人的世界,它沒有任何輕鬆而言,你想要得到什麼,總必須得付出什麼!這是世界亙古不變的東西,以前你想得到的東西,家人可以給你,你要好好珍惜,因為這並不是你應得的。
這在你成年之後,才會明白,真正可貴的是什麼。
回顧童年經典《哆啦A夢》,野比伸助其實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鮮明縮影,我們不願面對的,現實也會告訴你什麼叫做雖遲但到。
生活會逼著你跑起來,逼著你成長,然後終於有一天,成年的你,才會真正明白野比伸助的淚水,也會明白《哆啦A夢》並不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
文章由「ACparadise」編輯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