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裡詩書
清新細膩的畫風,成為了《側耳傾聽》裡醞釀一段少男少女間關於初戀的基色,而電影雖然沒有多少奪人淚目的煽情,但它的的導演近藤喜文,卻在看似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用平和舒緩的節奏,觸動了觀眾對愛那最為敏感的心弦,令人在一段青澀的純愛故事裡,看到了愛情最為本真的形態。
在吉卜力工作室的電影作品中,《側耳傾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相比於傳統的宮崎駿電影,它既沒有磅礴的格局,也沒有任何奇幻的附加,但他的導演,被認為是吉卜力下一代「接班人」的近藤喜文,卻在這部初次執導的電影中展現出了他對人物情感調度的過人天賦,讓人得以在一對少男與少女的情感間感受以愛的美好純真,然而天不假年,《側耳傾聽》既是近藤喜文的初鳴,卻也是他的絕筆,剎那芳華,莫過如此。
電影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它的主線就是彼此喜歡的少年與少女,在偶遇相識中逐漸暗生情愫,最終相約一生。但《側耳傾聽》一個先天的優勢便是電影繼承了吉卜力以精細唯美聞名的畫風,藍天白雲,一草一木,在這個沒有奇幻色彩的日本現代都市裡,電影清新的夏日風情,苛於細節表露的生活日常,以及人物表情毫無違和的細膩感,都成為了這部電影讓人為之心動的美學表達。
《側耳傾聽》與很多同類型的初戀純愛電影相比,它的另一個特點,則在於那些讓人為之動容的細節,電影中月島雯是一個熱愛讀書,喜歡幻想類故事的少女,而喜歡她的天澤聖司就大量去借書,在每一本她想看的書上先寫下他的名字,為的只是希望藉此能知道她能藉此知道他的名字。兩人的第一次相遇,明明喜歡阿雯,卻在撿到雯落下填寫的歌詞時,故意發難,只是希望她能記住他,第二次面對來到自家店裡遺忘父親便當的阿雯,他又一路將便當送到她的的手中,第三次相遇,面對沮喪懊惱的她,他用自已所善的技藝,讓她唱出了自己想唱的歌,愛,就在這一次次的邂逅中得以萌芽生長。
面對有著自己清晰目標的聖司,阿雯卻發現了自己卻連未來想幹什麼都不知道,電影也由此帶出了與愛息息相關的成長與夢想,因為喜歡一個人,才會想更加努力地向前,於是阿雯發奮開始寫故事,希望寫出好的作品,但寫作又怎麼可能是一朝一夕所能速成的呢?於是電影借聖司爺爺之口道出了人如原石璞玉,不能一開始就求完美,阿雯也逐漸面對未來不再迷茫,有了自己明確的方向。
在展現初戀的純美,著點成長與夢想後,《側耳傾聽》最終借聖司與阿雯所表達的是什麼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電影最為讓我記憶猶深的一幕便是聖司騎著自行車載著阿雯向山頂騎行,兩人間的對話,「我早就想好了,要這樣載著你,翻山越嶺。」,「我不要成為你的包袱,我也早就想好了,要在背後支持你。」他因為愛承諾帶她負重前行,她因為愛決心不做包袱,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們因為愛,努力成為更好的彼此,這樣的愛,才是愛情真正該有的樣子。
《側耳傾聽》是一部源於初戀,卻不止於純愛的佳作,美好的愛情,從來不是計較對方付出了多少,而是出於愛,為了能同他/她在一起,自己付出了多少,是否在愛的過程中得到了成長,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願你的愛也能有這般的模樣。
個人評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