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的演員們,站到了原著作者JK·羅琳(JK Rowling)的對立面。
而54歲的羅琳,在被激烈批評之後,寫了一篇長文,首次揭開她年輕時遭遇性侵和家暴的經歷,以此申明自己站出來發聲的理由。
事情還要從上周末的一個爭議開始。
來月事的人=女性?
6月7日晚間,羅琳在推特上轉了一篇文章——它的標題叫《為來月事的人創造一個更加平等的後新冠世界》。
作者顯然是為了表達對多元性別的尊重,用「來月事的人」(People who menstruate)代替女性(Women)一詞,以便包含那種「心理性別為男但生理性別為女」的跨性別者、以及想變性成男人但手術還沒完成者。
羅琳在轉發時,用調侃的語氣發了個疑問:
「『來月事的人』,我確信對這種人是有個什麼稱呼的吧?」
這條推特發出來後,反對的聲音蜂擁而至,認為羅琳是陰陽怪氣,在否定跨性別者的存在。
「你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為什麼要這麼做?」
「你讓那些跨性別者的處境更艱難了。」
「你怎麼可能不知道性和性別(心理性別)的區別?你就是有意為之。」
「我為每一個看《哈利波特》長大的跨性別孩子感到心痛」。
「你的書曾給我帶來愛與勇氣,我那麼喜歡你!那麼喜歡哈利波特!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
……
羅琳隨後發了數條推特來回應:
「如果性不是真實存在的,又何談『同性之愛』?如果性不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全球女性所面臨的現實處境,也就被抹殺了。我認識也喜歡跨性別的人,但是抹去性的概念,很多人就沒法有意義地討論他們的生活。說出真相,並不代表仇恨。」
但爭議並沒有停止,多方機構和人士都站出來,批評羅琳是在蓄意歪曲關於性別認知和跨性別者的事實。
少見的哈利·波特「內戰」
爭論的聲音裡,最引人注目的是哈利·波特的利益相關者。
哈利·波特電影的出品方華納,和擁有IP運營的環球公園,都發表了圓滑的、正確的廢話,大意是他們珍惜多樣性、包容性的文化,倡導人們對所有群體的理解。
而哈利·波特的「後浪」演員們,更有將是非曲直論個明白的激情。
「哈裡·波特」丹尼爾·雷德克裡夫:
感謝羅琳,但要表達反對意見
長期支持LGBTQ平權的丹尼爾,寫了一篇長文,感謝羅琳改變了他的人生,但他仍然要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
他說:「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任何反對這一點的言論都會抹殺跨性別者的身份和尊嚴,並且違背專業醫療保健協會提供的建議。」
他希望哈迷們不要因為羅琳的觀點感到受傷害:「書中說,愛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多樣性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而純血主義教條會導致對脆弱群體的壓迫……如果你曾經對書中的某個故事有過共鳴,它曾在某個時刻幫助過你——那麼,你作為讀者與這部作品之間的聯繫,是神聖的,不要因為作者的言論而傷害到這些感情。」
「赫敏」艾瑪·沃特森:
「跨性別人群不需要他人來定義」
艾瑪這些年都在致力於支持一些性別相關的議題。她還曬出自己穿著跨性別T恤的照片,向這個人群喊話說:「我一直看著你,尊重你,愛著真正的你」。
「跨性別人群不需要他人來定義,他們應該過自己的生活,而不應該總是被質疑或被告知自己不是怎樣的人。」
「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
「我不同意羅琳的言論」
「小雀斑」主演過根據羅琳作品改編的《神奇動物在哪裡》。他發聲說:「變性女人就是女人,變性男人就是男人,非二元性別是真實存在的。」
他說自己沒有想過代表這個群體說話,但他知道這些人遭受著質疑和暴力。他曾經在電影《丹麥女孩》中扮演過一位跨性別者,為此去做過很多跨性別者的調查,了解他們的遭遇。
他表示:「尊重跨性別者是一種文化需要,多年以來,我一直在努力不斷地教育自己,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關於「Cho Chang」:
羅琳還涉嫌歧視中國人?
還有不少演員也站了出來。比如出演盧娜的演員伊文娜·林奇說:「跨性別人群學著接受自己、愛自己已經非常富有挑戰性,社會不應再給他們增加痛苦。」
比較特別的是出演秋張的演員梁佩詩,她轉發了一系列和黑人女性有關的連結——這是因為有人認為羅琳不僅歧視LGBTQ,還有種族歧視。
證據就是秋張這個名字「Cho Chang」,和侮辱華裔的詞彙「Ching Chang」發音類似。
另外,秋張的角色設定是一個「書呆子」、除了和白人男孩約會,臺詞很少卻大都和哈利·波特有關。有人認為這種設定是在迎合西方社會對於亞裔的刻板印象。
當#Cho Chang#的話題和種族歧視捆綁在一起,梁佩詩發表了一些支持LGBT和黑人的推文,也把兩個話題聯結在一起。
為什麼有人擔憂跨性?
羅琳的支持者中,有人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難題:
如果男性只要心裡認為自己是女性,就可以被認定為女性,那麼當「他」直接進入女廁所、女浴室、女監獄,或者去參加女性運動項目,這時應該怎樣處理?在那種情況下,到底是尊重跨性別者,還是侵犯女性權利?
這個議題在過去兩年引起過軒然大波。
本來,英國在2004年頒布過一個性別認知法案,承認跨性別,但手續繁瑣而且要經過專業組織審核。2018年時,政府提出簡化流程的法案,提議不需要醫學證明、直接根據「自我認知」來更改法定性別。
一位叫Maya Fostater的稅務專家對此表示反對。她在網上連續發表言論,擔憂這種對「女性」法律定義的擴大,會讓它失去意義,同時會削弱女性的權利,影響到對弱勢女性的保護。
「我忘記了推特的首要原則——永遠永遠不要指望一場細緻入微的對話」
仔細推敲雙方的觀點,其實都是出於對人權和生命的尊重,只不過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擔憂的重點有異,卻遺憾地演變成一場「政治正確」圍剿「政治不正確」的局面。羅琳說,當她在上周末發出那條推特時,實際上是「忘記了推特的首要原則——永遠永遠不要指望一場細緻入微的對話」。這也是所有社交網絡上的難題。溝通演變成謾罵。觀點稍微不同於主流,就要付出代價。即使羅琳這樣曾經備受喜愛的人,在網絡攻擊之下,「我成了恐跨,一個混蛋,一個婊子,一個TERF,我活該被抵制、被暴揍、應該去死……」相反,發表被主流認同的、政治正確的話題就要簡單很多,「搭著覺醒人士的快車沐浴在散發著美德的光輝之中。愉悅,輕鬆,安全。」羅琳評價說。世界是複雜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過往,各自的夢想和恐懼,相關的利益和觀點,它不是鐵板一塊,也不是非黑即白,所以,需要不斷地溝通。正如《衛報》所提到的,英國缺乏對跨性別後發生的事情進行系統的追蹤,羅琳所引用的論文本身也備受爭議。羅琳這兩年因為該話題受到網絡暴力,同樣,跨性別的人士也沒少遭受。彼此之間本應該有更多的對話和理解。通過這種網絡上的爭吵,比著誰的聲量大來影響決策,是十分危險的。而且,如果越過現實的混沌,在自己的理念上刻舟求劍,甚至口誅筆伐、讓人閉嘴,只會把對方推向更極端的主張。同理心和理解力,都是稀缺品,很可能越來越是稀缺品。主要參考資料:
https://www.cnn.com/2020/06/11/uk/jk-rowling-trans-harry-potter-gbr-intl/index.html
https://www.thesun.co.uk/news/10592038/who-is-maya-forstater-and-what-was-jk-rowlings-tweet-about/
https://deadline.com/2020/06/j-k-rowling-defends-trans-statements-essay-1202955524/
https://www.thetrevorproject.org/2020/06/08/daniel-radcliffe-responds-to-j-k-rowlings-tweets-on-gender-identity/
https://www.forbes.com/sites/emmapocock/2020/05/24/jk-rowling-debunks-harry-potter-inspiration-claims/
https://www.vox.com/culture/21285396/jk-rowling-transphobic-backlash-harry-potter
https://www.eonline.com/news/1160115/j-k-rowling-defends-controversial-comments-says-she-s-a-sexual-assault-survivor
https://www.republicworld.com/entertainment-news/hollywood-news/harry-potter-katie-leung-cancels-jk-rowling-over-transphobic-twee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