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7月發布的《2020全球愛滋病防治進展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共有3800萬愛滋病毒感染者,其中,新發感染者約170萬;69萬人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全球抗艾工作取得顯著但不平衡的進展,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仍然是受愛滋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該地區新發感染人數佔全球的59%。
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世界愛滋病日」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央視新聞採訪了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駐華辦事處臨時代辦周凱。自 2019年起,周凱博士擔任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駐華辦事處政策與策略顧問。在此之前,她就職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並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副教授。
今年「世界愛滋病日」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疫情的暴發為愛滋病的防治帶來了哪些影響?如何能夠做到防疫、抗艾兩不誤?
周凱:新冠疫情突如其來,讓全球措手不及。原本致力於愛滋病防治的醫護工作者中,有很多人都去參與了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醫療資源非常短缺。另外,由於交通中斷,很多服務不能觸及高危人群,比如說檢測及藥物的運送等,這給愛滋病的防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由於愛滋病毒感染者不能停止服藥,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呼籲社區承擔更多的責任,以社區為中心,幫助醫護人員承擔分發藥物、促進檢測等工作。
在藥物方面我們希望能夠建立多月份藥物發放機制。愛滋病治療藥物可以像高血壓藥物一樣,三到六個月領取一次。這一方面中國做得挺好,當我們的疫情平穩後,95%的地區都恢復了正常的社區服務工作,這為全球樹立了典範。
2019年全球約有3800萬愛滋病毒感染者,新發感染者約170萬。愛滋病在全球和中國的流行趨勢是怎樣的?
周凱:這個數據是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在2020年7月發布的。總的來說,愛滋病的新發感染在降低,但是這種降低並沒有達到我們期望的水平。我們在2016年設定的一個目標是,到2020年,要把(愛滋病毒)新發感染人數降低到50萬以下。目前實際上只降低至170萬,這是我們預期目標的三倍之多。我們認為,下降不夠多的主要原因是預防做得不夠。
如何才能做好愛滋病的預防工作?
周凱:據我們統計,全球新發感染者中,15到24歲的青少年佔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無保護的性行為。在預防愛滋病方面,有五種方法。第一是加強重點人群的綜合預防幹預措施。第二是擴大免費安全套的發放。第三是男性包皮環切,這主要適用於非洲愛滋病高發國家。第四是社會組織參與、承擔分發(抗愛滋病毒)藥物、促進檢測等工作。第五是暴露前預防。沒有感染愛滋病毒的人,可以通過持續服用抑制愛滋病毒複製的抗病毒藥物,來預防新發感染,這就是暴露前預防。當安全套和宣傳教育起不到作用的時候,要靠暴露前預防來發力。這五項措施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預防愛滋病毒的新發感染。
中國在愛滋病的防治領域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又面臨哪些挑戰?
周凱:中國的愛滋病防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從資金上來講,目前,中國99.9%的防治資金都來自國內,這在世界上來說,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典範。中國從剛開始控制愛滋病時,就制定了很多政策。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又制定了四個愛滋病防控的「五年行動計劃」,都得到很好地落實。我們控制了由於吸毒傳播、血液傳播造成的新發感染,且降低了愛滋病的母嬰傳播。現在中國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如何控制性傳播。這是下一個「五年計劃」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中國社會近幾年對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態度有沒有發生變化?
周凱:我能夠感覺到公眾對愛滋病的了解在增加。也會有人告訴我,他身邊的人感染愛滋病毒了。這些人並不是常接觸愛滋病毒的高危人群,而是普通人。所以,我覺得公眾在開始談論這個話題,公眾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在增加。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們在試圖消除歧視的時候,也希望公眾能夠去談論、去關注這個問題,不僅在「愛滋病日」、「愛滋病周」,而是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實際上,愛滋病離我們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