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近日微博一個熱搜的出現,令無數網友們眼前一亮——
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正式被藥典「除名」了,不再被繼續收載。
除了被藥典除名,在6月5日,穿山甲也從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這也意味著,國家將會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同時也對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的處罰更加嚴厲,穿甲山不再入藥,對我國乃至全球穿山甲保護都是有好處的。
這些舉措,對穿山甲這個瀕危物種來說無疑是一絲曙光,但只希望這個曙光不要太遲了。
2014年7月29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其紅名冊上將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正式定為「極危」(CR)。這距離野外滅絕僅剩一步之遙。
另外,所有的8種穿山甲的保育級別都被提升到了「易危」(VU)以上。穿山甲已經比大熊貓更接近滅絕邊緣。
穿山甲流著淚,有家不能回
穿山甲是地球上最古老、還存留的哺乳動物之一,從恐龍滅絕以後就遍布世界各地,是世界上唯一的覆蓋著鱗片的哺乳動物。
作為鱗甲目穴居動物,
穿山甲自小練就了
一身出神入化的挖穴打洞本領。
研究顯示,
每隻穿山甲可能有200個藏身之處,
每天在不同地方棲身,
簡直就是打洞界的「帝王」!
狡兔三窟什麼的弱爆了。
不過,打洞只是穿山甲的技能之一,
在動物界,它可算得上「全能高手」,
上樹、下水、攻擊、防禦,無所不能。
它真正厲害的,
是那一身褐色角質鱗片,
它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這些鱗甲很像古代士兵的鎧甲,
硬度還超過了鎧甲,
據說小口徑步槍難以擊穿。
於是,穿山甲遇到危險時,
立即把自己團成一個「球」,
牙齒鋒利的食肉動物也奈何它不得。
尖齒利爪都拿穿山甲沒有辦法,獅子遇到了它,也只能是一臉生無可戀:
它還能「轉守為攻」。
當遇到大型食肉動物時,
穿山甲就會控制肌肉
讓鱗片進行切割運動,
割破敵人的嘴巴。
穿山甲共細分為8種,
其中2種——樹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的鱗片格外犀利。
它們的鱗片上,
都有一個銳利的小尖,
邊緣很薄,十分鋒利。
強大的鱗甲成長於惡劣的生存環境。
這兩種穿山甲生活在樹上,
該技能可以幫它們應付蟒蛇的攻擊,
讓豹子等食肉動物沒法下口。
那麼,當有著一身本事的穿山甲
進入了人類的家,
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在家裡溜來溜去;
一不小心就「翻車「;
冰箱門也擋不住穿山甲的好奇心;
軟萌的內心,溫柔又害羞
雖然有著戰士般的堅硬外表,
但它的內心卻是溫柔又害羞的。
它的眼睛小,視力也不好,
白天,通常藏在地下洞穴或樹洞中,
偶爾會出現在樹上,
當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呼呼大睡,
只有夜晚才外出活動,
依靠敏銳的嗅覺尋找食物。
(它們有著自己的小潔癖,你基本上看不到它們暴露在外的糞便。它們每次便便都會跑到外面專門挖個洞,拉完了再用土蓋上,比幾十年前還在拿著尿壺往大街上潑的人類講究多了。)
穿山甲平時獨來獨往,
只有在交配季節
才會去尋找另一個「對的甲」。
由於它們數量不多,難尋同類,
所以,對於穿山甲來說,
遇上對的他/她,真是太難得了。
好不容易遇到了異性穿山甲,
眼神鎖定,完成交配,
一胎也只能生一個小寶寶。
對於來之不易的寶寶,
它們非常珍愛,
寶貝走不動了就把寶寶背在身上。
穿山甲性情溫和,
爪子毫無殺傷力,只適合挖洞,
嘴裡甚至沒有牙齒,
只能靠長長的舌頭來獲取食物。
它們很愛吃「小零食」,
各自的口味還不相同。
一般情況下,
每隻穿山甲會認準
最愛的一兩種昆蟲不放。
當然,白蟻是它們的主食。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詩寶教授說:
「穿山甲的胃能裝500克左右的白蟻。
一隻3公斤左右的穿山甲,
一次就能夠食用300至400克的白蟻。
一片面積在250畝至450畝的森林,
只要有一隻穿山甲,就可以免遭白蟻的破壞。
因此,穿山甲也被稱作『森林衛士』。」
然而由於每年有超過1萬隻的捕殺量,中華穿山甲在絕大多數區域內都被捕殺殆盡,僅在臺灣省等少數地區還殘留著部分種群,隨時可能滅絕。
因為其實在太稀少,黑市上一隻活體穿山甲可以賣到每斤4、5千元左右,按照每隻穿山甲約3公斤重,一隻活體穿山甲的價格就可高達3萬。
而它們的鱗片也十分搶手,可以賣到每公斤800元,其中高額的利潤更是讓殺戮愈演愈烈。
為什麼穿山甲會被人類盯上?又是為什麼它們會變成如此搶手的交易商品?
那是因為傳聞中,穿山甲身上到處都是寶。
穿山甲鱗片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傳統名貴的中藥材,甚至被安上子虛烏有的神奇功效。
"穿山甲鱗片可以治療螞蟻叮咬,因為它們吃螞蟻。"
「因為穿山甲會打洞鑽洞,所以它可以打通你身上的淤塞,可以活血化瘀。"
而且還有傳聞認為吃穿山甲的肉可以「通乳」,於是在一些地區甚至有婦女產後要吃穿山甲來補補,促進「下乳」。
再加上穿山甲非常罕見,甚至還被當成了一種新奇珍貴的野味,就像山珍海味一樣被人追捧。
多年來,經過商家的無良炒作,穿山甲甚至變成「全身都是寶」,它堅硬鋒利的爪子也被當成補品,甚至還炒出「神奇功效」——可以提高生育能力、可以治癒癌症。
然而現代醫學早已證明,穿山甲的鱗片和人類指甲頭髮的成分沒什麼區別,都是蛋白質。
這也意味著它的鱗片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效和營養價值,而且穿山甲大多都是野生,它們的肉也很容易攜帶大量各種寄生蟲和病毒。
那些無中生有的神奇功效也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支撐,然而這些年來穿山甲還是照樣被捕殺,照樣被拿來當補品和藥材。
而因為被人類盯上了,它們的原本無懈可擊的保命絕招,卻成了它們最不堪一擊,最容易落入人類圈套的弱點。
實際上,穿山甲的鱗甲只是角質化的皮膚附屬物,其主要成分為β-角蛋白,與人的毛髮、指甲等成分沒有本質區別。
穿山甲肉不僅完全沒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穿山甲肉是有毒的。醫學專家也表示,野生動物身上攜帶許多未知微生物和寄生蟲,對食用者有無法預知的健康風險和隱患。
穿山甲販子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
往往會給穿山甲灌入水泥或者水,
使其增重好幾斤。
被灌入泥漿的穿山甲很容易器官衰竭。
即使被解救,
它們活下來的機率也非常低。
可以說,
這些穿山甲在被抓的那一刻,
就已經被「判了死刑」。
紀錄片中,被救出的兩隻穿山甲已經不能自主走動了。
除了被捕殺之外,
生存環境的劇變,
也造成了穿山甲數量銳減。
穿山甲喜歡生活於丘陵地帶的
闊葉及針闊混交林帶,
食性單一,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很差。
一旦棲息地遭到破壞,
其種群數量就會迅速下降。
另外,由於習性特殊,
穿山甲無法進行圈養,
人工繁殖迄今都沒有獲得過成功。
根據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數據,
在過去21年裡,
中國穿山甲的數量下降了90%;
中科院動物所曾巖博士提供的信息更悲觀,
「20世紀60年代至2004年,
中國境內的中國穿山甲數量減少了89%至94%」;
2008年一項調查顯示,
我國穿山甲數量
「大致在25100到49450隻之間。」
如今穿山甲被藥典除名,也被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對它們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消息,
因為它們的命運卻依然掌握在那些讓它們差點滅絕的人類手上,
但希望這一切還不算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