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金燕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我們住的樓層高,以前給電瓶車充電很麻煩,要麼把電瓶取下來、樓上樓下搬,要麼把電線從樓上扯下來,知道不安全,但是也沒辦法。而且,晚上儘管有保安巡邏,但還是有車輛被盜。」家住成都市雙流區東升街道白河左岸小區居民小劉介紹,自從去年10月份小區設置了3個非機動車停車場,刷卡進出,安裝了充電設備,實實在在解決了難題。
找準了社區防範工作的難點、痛點、堵點在哪,才能精準施策。成都市公安局雙流區分局棠湖派出所領導班子成員劃片包幹,主動上門蹲點,廣泛聽取群眾的需求和建議。副所長扎西青措負責的是豐樂社區,其中的白河左岸曾經是「風險小區」,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全區10個「智慧平安小區」之一。
雙流區公安分局聯動區住建交局,將小區警情發案情況納入物業公司考核範圍,促使小區物業對待安全防範的態度從「派出所要我做」變為「我應該怎麼做」,「人防」更積極、更主動。
「我們都是空港義警,參與平安建設,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出一份力量。」通過入戶走訪、組織壩壩會、參加社區議事會,扎西青措讓廣大群眾明白「社區是我家、安全靠大家」。目前,白河左岸小區有48人加入了「空港義警」隊伍,累計為警方提供各類信息850餘條,協助警方破獲刑事案件1件。
「服務好了,物業費也好收。派出所幫助我們小區改變了服務理念,提升了服務標準,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有了經費基礎,我們也會提供更好的服務。」白河左岸小區管委會李主任說,「有段時間,青所長帶領社區民警何榮兵天天在我們小區走訪,一項項列出了防範漏洞,每一項都提出了改進辦法,限期要求我們整改。」
去年以來,小區投入專項資金,建成了3個非機動車停車場,在3個主要進出口分別設立了「人臉識別系統」和「車輛識別系統」,「物防」、「技防」更嚴密、更全面,小區侵財類警情實現「零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