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機長」參與拍攝熱映影片《緊急救援》
片中多個直升機飛行和救援鏡頭都由「東二飛」機長尹鵬翔和同事完成,他們近日接受採訪,講述真實的救援故事
廈門日報訊(記者 張玉榕通訊員 康力)林超賢導演的《緊急救援》近期全國各大影院熱映,彭于晏等明星演繹了中國海上撈救人的英雄故事。不少市民看到4架直升機在廈門世茂海峽大廈一側的海域飛過等多個鏡頭後直呼:原來,電影中不少場景是在廈門拍攝的!
其實,駐地在廈門的交通運輸部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以下簡稱「東二飛」)也參與電影拍攝並進行技術指導。機長尹鵬翔與同事一起操作完成多個直升機飛行的鏡頭、絞車手賀陽也參與了救援過程的拍攝,就連電影中的兩架救援直升機,也是東二飛日常執行任務的s76 c++型救助直升機。
銀幕之外的中國海上救撈人是什麼樣?近日,記者走進「東二飛」駐地,為您講述正副駕駛員、絞車手、救生員三種角色相互配合、完成每一次緊急救援的故事。
【飛行員】
與天氣對賭,與時間賽跑
颱風中倒飛救援 曾經歷油料告急
「其實影片裡有些驚險鏡頭,是我們工作的常態。」有10年飛行經驗的機長尹鵬翔,穿著深藍色的隊服,肩章「4條槓」,留著寸頭,盡顯幹練。
尹鵬翔說,與其他直升機飛行員不同,救援直升機飛行員經常要在惡劣天氣中執行任務。他記得,2018年9月16日,颱風「山竹」來襲時,一艘貨輪即將沉沒,「東二飛」搜救教員機長黃智斌駕駛直升機,面對12級大風和成排高壓電線的夾擊,以倒飛逆行的方式接近貨船,懸停甲板,救起全部船員,安全返航。關於這起救援,央視還專門做了報導。
「每次起飛,面對的其實都是未知的危險。」尹鵬翔說,今年11月7日,他與機組成員到福州一片海域救援,當時一艘貨輪正在下沉,海上大風呼嘯,他們要貼近懸停救援,但船上高聳的駕駛艙在風浪中搖晃不定,一旦打到直升機,後果不堪設想。他駕駛直升機在距離駕駛艙不到10米遠的位置,竭力與大風抗衡懸停,與機組人員配合成功解救23名遇險人員,並且安全返航。
除了和天氣「對賭」,每次飛行,還要與時間賽跑。「救援直升機加滿油後,能在空中飛行3個半小時,這包含往返目的地以及現場救援的時間,所以每次出任務都要爭分奪秒。」
尹鵬翔說,有一次因為搜索時間太長,飛機差點在返航時使用了備份用油。
「當時著陸時,油料已接近警戒線。」說起這起救援,尹鵬翔還心有餘悸,但從未向家人提起。
【絞車手】
救援中的「電腦中央處理器」
跪著操作絞車 差點被甩出機艙
「到達救援區域,飛機懸停,我就是飛行員的眼睛。」有5年以上救生員經驗絞車手朱曉龍說,在整個飛行救援隊抵達遇險人員上空時,飛行員無法兼顧看下面的情況,全靠機身一側的絞車手發出的動作口令來操縱直升機前後左右上下移動,救援的接力棒,落到了絞車手肩上。
談起最驚險的救援經歷,朱曉龍回憶起2019年12月5日那天,受颱風影響,廈門東南方向的一片海域上,有艘漁船翻船,船上10餘人遇險。當機組趕到現場時發現,遇險的10餘人趴在船底部等候救援,身上沾滿了機油。朱曉龍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後怕,當時救完一批遇險人員後,機油沾滿了後艙地面,跪著操作絞車的他,因地滑差點被甩出機艙,好在一旁放有毛毯,他立即將其取來鋪上防滑,堅持完成救援。
「差點滑出去的那一刻,我腦子想的是,救援不能中斷啊!」朱曉龍說,他就像「電腦中央處理器」,在救援過程中,他需與機長、救生員不斷溝通。
「電影中的救援有一定的藝術加工,現實中的救援沒有重拍一次的機會,一旦操作失誤,不僅任務失敗,可能飛行隊都得搭上。」朱曉龍說,這份工作十分危險,但每一次把遇險人員吊上直升機,拯救一個個的生命的成就感,也是其他工作無法替代的。
【救生員】
海上救人的「風箏」
吊著數十英尺鋼索在空中旋轉調整
整個飛行隊,救生員是唯一需要從直升機下降到救援區域的人。當過救生員的賀陽,在《緊急救援》電影中參與過不少危險鏡頭的拍攝。
「數十英尺的鋼索,在直升機旋翼剛猛的吹動下不斷舞動,救生員還需不斷調整身體姿勢,最後落到救援區域,就像個風箏一樣。」賀陽向記者描述救援的狀態。
「尤其是夏天,一些漁船倉庫的魚腐爛後,會產生硫化氫氣體,硫化氫難聞的氣味加上漁船劇烈搖晃,會使人產生強烈的嘔吐感。」賀陽透露,在空中不斷旋轉,降落到起伏不定的甲板上,普通人不吐出來都很難得了,而他們還要直面一些較血腥的畫面。
他還記得,今年的9月23日,在東山海域有一船員抱著木板漂浮了10個小時,見到了賀陽,他神情激動,一把抓住救生員,成功獲救。賀陽解釋,由於落水者往往都會有極強的求生欲望,常常會死死抓住救生員,使救生員無法展開施救,甚至會造成救生員的受傷,所以,他們當下要緩和對方緊張情緒,避免意外發生。
「是遇險人員見到我時那種喜悅,讓我堅持下來,從事救援工作。」賀陽說。
【責任編輯:馬春林】
來源: 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