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不動」也是養生!3位國醫大師推薦,延年益壽能防病!西醫也說...

2020-12-24 瀟湘名醫

都說運動養生,久坐傷身。但是,您知道嗎,這麼「坐」,比運動還有利於健康!

國醫大師這麼「坐」

中國古代文人就有靜坐養生的傳統。

靜坐冥想不僅可以改善機能狀態,還有助於抗壓,消解不適等諸多功能,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腦部的功能狀態,對於老年群體尤其適合。

翻看國醫大師的養生心得,就有3位都推崇「靜坐養生」!

1

國醫大師呂景山:心靜最重要

國醫大師呂景山提倡順其自然的養生功法,靜坐養神是他的養生秘笈之一。

呂老認為,練習靜坐,就是通過精神內守,使體內氣機在經絡間自然運行,打通鬱積,使正氣存內。

靜坐的姿勢有很多種,並不拘於坐姿,也不必刻意追求「無念」,一味地追求「什麼都不想」,本身也是妄想。

只要能身心放鬆,從紛雜的心緒中平靜、專一下來,進入一種祥和舒適的狀態,靜坐的境界就達到了。

2

國醫大師鄧鐵濤:靜坐隨時可行

國醫大師鄧鐵濤認為,養生應該動靜結合,除了平日堅持打八段錦外,鄧老還尤其推薦老年人練習「靜坐」。

他認為,心主神明,可駕馭精神情緒,維持機體內外環境平衡,保證機體健康。

而老年人靜坐養心,不必勉強盤雙腿,不行就單腿交換盤坐。

可於晨起、入睡前進行,即使在旅途中,也可靜養安定心神,哪怕坐著發呆也有好處。

靜坐久了氣血易短暫凝滯,可按摩疏通四肢氣血,並視狀態掌握時間。

3

國醫大師王綿之: 年輕人也該練

已逝的國醫大師王綿之從小就練習太極、少林拳等各種養生功法,在眾多的功法當中,他最愛靜坐。

王老認為,靜坐可以讓人心無雜念,讓大腦得以休息,是極好的養心法。

他曾推薦一種簡易打坐法,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

坐姿不強求,儘量保證全身處於微微繃緊中的放鬆狀態,挺胸、展肩、收腰、收頜,頭頂像放了一碗水或一本書的感覺。

雙眼睜開,看所有的一切都逐漸進入廣闊狀態,剛開始不習慣,可先閉一會兒眼睛,再看自己的鼻尖,慢慢凝神後再抬眼。

深呼吸,即腹式呼吸,一邊呼吸,一邊進入大腦空白的狀態,可以想像大海、森林。

打坐10分鐘~20分鐘即可。

靜坐好處多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人體若能經常保持內心平靜,則有利於人體氣機的調暢、陰陽平衡,從而增加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靜坐還能收穫如下好處——

1

舒緩壓力

練習靜坐能降低肌肉的緊張程度,減少血清乳酸量的分泌。

2

改善情緒

有測試表明,每天練習靜坐20分鐘,持續一周後,焦慮、情緒低落、憤怒等負面情緒會大幅下降。

3

保護肝臟

吃完飯後靜靜坐下,閉目養神10~30分鐘,儘可能使血液多流向肝臟,供給肝細胞氧氣和營養成分。

4

降低血壓

美國曾經對一批高血壓患者進行過靜坐幹涉療法,結果發現,靜坐訓練讓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降低了4.7毫米/汞柱和3.2毫米/汞柱。

5

緩解疼痛

靜坐對於緩解疼痛非常有效。研究發現,靜坐雖然不會改變疼痛的程度,但是能減少因疼痛而產生的情緒反應。

6

保護大腦

據《深圳晚報》報導,美國的科學家們對40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5~10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而這個數值相當於深睡7個小時後的變化。(註:高質量的靜坐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這麼練,睡得香

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時多向亂中忙。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存壓力極大,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很多人的基本生理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

為此,有人調侃「笑得出,睡得著」就已經是人生的兩大幸事了。

對於這些人,平時不妨在清晨練習一下靜坐,時間不長,不但能讓身體和心理靜下來,還能使正氣恢復,經絡疏通,使身體機能恢復,以彌補繁重生活帶給身體的損傷。

最重要的是,每天靜坐10分鐘,堅持半個月,就能讓你安眠一整夜。

1

準備工作

1.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流通。

2.排尿排便,穿著寬鬆,有利於精神放鬆。

3.避開風口處,以免受風著涼。

2

坐姿方法

1.盤坐於硬板床上。

2.上身要自然放鬆,頭位正直,自然閉目,含胸拔背,兩手置於腹前相互輕握,也可雙手自然垂放於兩腿上,以人體感覺舒適為度。

3.上半身稍向前傾,坐正後,全身放鬆。

3

呼吸方法

1.閉口,舌尖抵於上顎。

2.自然呼吸,保持均勻的呼吸節律,以後可逐漸有意減慢呼吸頻率,加大呼吸深度。

3.開始練功之前,可先深呼吸3次,盡力使自己精神內守、心無所牽。

4

凝神訣竅

1.坐正、放鬆、呼吸調勻後,集中精神,使大腦的思維活動相對減少,但不是絕對停止。

2.心中儘量不聞、不思、不想,而將意念集中於呼吸或丹田處,寧神入靜。

5

靜坐時間

一般來說,一次靜坐10~20分鐘即可,如果時間比較緊張,也要至少做夠50個呼吸。

6

注意

如練功過程中感到煩躁、頭暈、氣悶等不適,最好停止練習,找出原因,排除誘因後再繼續練習。

練功結束後應緩慢收功,慢慢開始活動,不要立即開始劇烈活動。

此外,精神疾病、大出血、高熱、各種急性病及急性傳染病的人不宜練習靜坐。

【來源:老年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88歲國醫大師夏桂成,救治患者十餘萬,在節目中公開了養生秘籍
    2015年,他還獲得中央電視臺評選的全國「十大最美醫生」——他就是國醫大師夏桂成。圖源:央視想知道這位中醫大師的養生秘訣嗎?接著往下看吧。一、想告訴女性的3件事夏桂成大師認為,女人想要健康就要做到這三件事:多活動、少熬夜、別貪涼。
  • 第八屆仲景論壇在南陽市舉行 國醫大師聚首 暢談中醫「經方抗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巡視員陳夢生,中國中藥協會黨支部書記房書亭,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孫永章,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秘書長潘平,國醫大師張大寧、唐祖宣,市長霍好勝出席開幕式。張伯禮在賀信中說,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治中,中醫藥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展現了防病治病的明顯優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助孕、養顏、滋陰……國醫大師公布女人一輩子的私家調理方
    第三屆國醫大師、全國名老中醫、婦科專家朱南孫,被患者親切的稱為「送子觀音」、「婦科聖手」。朱南孫(中)96歲生日照片(上海嶽陽醫院 沈莉/圖)朱南孫教授是朱氏婦科第三代傳人,其祖父朱南山、父親朱小南先生是中國著名的中醫婦科學家。
  • 【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連線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藥在疫情...
    幾千年前的醫家經典和經方為何能在當代的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期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名家系列訪談連線了身在南陽鄧州的國醫大師唐祖宣,深度解析醫聖張仲景故裡南陽鄧州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中醫藥實踐與經驗。
  • 湖北國醫大師痛心追問:為什麼中醫博士生不會看病(圖)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第二屆「國醫大師」評選中榜上有名,成為我省首位「國醫大師」。  名字與武俠小說泰鬥金庸諧音,李今庸教授的行事做派也有一股子任俠之氣。雖近鮐背之年,他仍步履穩健,從不要人攙扶。  他從醫77載,俠名遠播:心繫中醫事業,兩度給黨和國家領導人上書建言並被採納;一生堅持給慕名而來的求醫者免費診治,至老不休。
  • 國醫大師唐祖宣京城收高徒(附我國90名國醫大師完整名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6月1日訊(記者 朱國旺)5月31日,「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收弟子劉文華典禮暨安定門中醫院傳承工作室授牌」在京舉行。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院長劉文華成為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的又一弟子。唐祖宣教授是第二屆國醫大師,是國醫大師中少有的「40」後。
  • 98歲女國醫大師公開長壽秘方:「這碗湯」她喝了很多年
    國醫大師朱南孫(圖源:網絡)在上海中醫界,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朱南孫,是非常德高望重的一位婦科專家,今年98歲高齡,面色紅潤,依然能夠出診。2017年,朱老被國家授予「國醫大師」稱號,被授予「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稱號。除了本身醫術高明以外,很多人都很好奇,98歲高齡的朱老有什麼獨特的養生秘訣?為何如此高壽,身體和頭腦卻非常健康,氣色也令人羨慕呢?
  • 傳承中醫國粹精神 服務市民身心健康 百草國醫中藥堂盛大開業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了讓市民享有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中醫診療服務,7月25日上午,百草國醫中藥堂盛大開業。開業當天,多位知名中醫專家現場為市民們進行了免費義診,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診療。
  • 國醫大師劉志明蓮城收徒
    日前,國醫大師劉志明傳承工作室授牌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在湖南省湘潭市舉行。中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黨委書記王笑頻為設置在湘潭市中醫醫院內的國醫大師劉志明傳承工作室授匾牌。會上,劉志明受聘為湘潭市中醫藥發展終身技術顧問,來自湘潭市中醫醫院、湘鄉市中醫醫院、湘潭縣中醫醫院的5名徒弟還向劉志明跪拜、奉茶、遞交「拜師帖」、獻花並聆聽師訓。
  • 【學會專稿】國醫大師葛琳儀:中醫治未病與體質辨識
    會上,國醫大師葛琳儀做了《中醫治未病與體質辨識》專題講座,現將其講課文稿整理推送,以供大家學習、分享。尤其在辨治伏發、緩發、繼發、復發等病型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以及養生保健中,辨體論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思辨優勢。如果說「病證相關」的思辨方式,是中醫論治疾病、提高臨床療效的關鍵所在,那麼,對個體體質類型的精準辨識,則是中醫養生、「治未病」的思辨依據,通過調體養生、調體阻截疾病的傳變等手段,能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目的。
  • 【上海教育新聞網】大醫精誠 同濟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
    11月21日,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深切緬懷他為我國中醫學事業作出的貢獻和高尚的醫德風範,並激勵後學更好地繼承並發揚他的學術思想,為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顏德馨是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也是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國醫大師柴嵩巖婦科臨床經驗系列叢書發布
    原標題:國醫大師柴嵩巖婦科臨床經驗系列叢書發布近日,國醫大師柴嵩巖婦科臨床經驗系列叢書出版發行,叢書是對國醫大師柴嵩巖70餘年杏林生涯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的全面總結。北京中醫醫院黨委書記董傑昌在主持發布會時介紹,該叢書共計十冊100餘萬字,涵蓋國醫大師柴嵩巖中醫婦科學術思想理論、臨床用藥經驗、舌診脈診經驗,及國醫大師柴嵩巖辨證治療多囊卵巢症候群、卵巢早衰、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不育及婦科疑難病醫案,是對國醫大師柴嵩巖70餘年杏林生涯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的全面總結。
  • 97歲國醫大師顏德馨病逝,提出「瘀血為衰老主因」
    誰說中醫不能治急症、重症?為什麼現在會變成康復、保健的代名詞了呢?」 顏德馨曾說, 「每看好一個病人,就是守住中醫一方陣地啊!」上世紀50年代後期,血液病發病率升高,西醫治療方法單一,療效不佳。他迎難而上,開始探索中醫治療血液病的有效藥物。
  • 初學中醫的啟蒙讀物 「國醫大師熊繼柏手書中醫四小經典」在湘首發
    今日,第二期「國醫大師熊繼柏全國中醫經典與臨床高級研修班」在湖南長沙開班,國醫大師熊繼柏走進湖南中醫藥大學含浦校區講學交流。當天,由熊繼柏教授親筆書寫、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國醫大師熊繼柏手書中醫四小經典」同步舉行新書全國首發。
  • 先看看這份防病養生指南
    先看看這份防病養生指南) 清明節準備去祭祖?先看看這份防病養生指南
  • 6位專家的養生經值得學習
    為什麼國醫和院士們都能活得健康長壽?他們的養生秘訣是什麼?小九這就整理給大家。 再者,腦神經接受飽腹感通常需要20分鐘左右,如果吃的太快,大腦還沒反應過來,等到大腦接收到信號了,你吃下去的食物可能已經過量了,這種狀況下,血糖能不過量升高嗎?
  • 國醫大師走進邊城懷化 助力當地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水平
    國醫大師張大寧、國醫大師唐祖宣,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俊德,山西省河東中醫少兒推拿學校校長、全國少兒推拿名老中醫孫德仁、全國國醫堂館與基層醫療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羅雲等來自京、津、晉、豫的國醫大師、專家學者及名老中醫齊聚邊城懷化,共商國醫傳承與中醫藥創新發展大計。
  • 88歲國醫大師每晚用它泡腳,沒有風溼病,手腳不冷!
    「不就一個畏寒而已,有必要這麼驚慌?晚上回家用花椒水泡腳,不謝!」朋友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情,當天晚上就試了,過了幾天他表示養生君這個朋友簡直沒白交。這是為什麼呢?80多歲仍然滿頭黑髮、精神矍鑠的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陸廣莘就通過「每天晚上用花椒水泡腳」這種簡單又省錢的進補方法來養生。俗話說:「熱水泡腳,勝吃補藥。」
  • 「養生廚房」今日菜譜——《金屋藏珠》
    今天《養生廚房》為您帶來,可以對緩解盜汗症狀有幫助的菜品,金屋藏珠!其中,張老師推薦了一種藥食同源的食材可以緩解盜汗症狀,它是什麼呢?它又該怎麼食用藥性最佳呢?蔣大廚又是如何將肉餡和鵪鶉蛋放入豆泡中?更有張老師推薦的國醫大師冬季養生泡腳方,裡面都有什麼呢?接下來就走進金龍魚1:1:1帶來的《養生廚房》去了解一下。
  • 【中國科學報】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活動
    11月21日,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深切緬懷他為我國中醫學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和高尚的醫德風範,以激勵後學更好地繼承並發揚他豐富而深刻的學術思想,為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