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一個瓜的好、壞、生、熟、苦、甜,看看它的形狀與色澤就知道了;一匹馬力氣大小,走得快、慢,看看它各個部位是否均勻,毛色、神態與氣息如何,就知道它是良驥還是駑駘。
人亦是這樣,人的命運是和「長相」、「氣色」分不開的。
畫家陳丹青說:「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不一樣的心境,會有不同的面相展現。
你的面相,也暴露了你的命運。
1、相由心生
在朋友圈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
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
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
表情裡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歲月。
衣著顯審美,髮型表個性。職業看手,修養看腳。
這一系列的觀點看起來有些絕對化,卻也頗有道理。
《無常經》中有言:「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
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相貌是會隨著他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人的相貌、氣韻每天都在發生著細微變化。再端正的容貌,也不會一成不變。可是它一定會隨著人心的動蕩而此起彼伏。
曹雪芹寫多愁多病的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善良懦弱的迎春「肌膚微豐,溫柔沉默」,寫精明強幹的探春則是「俊眼修眉,顧盼神飛」。
憂鬱的人眉頭緊蹙,寬厚的人眼神溫和,自信的人自然嘴角上翹……這些習慣年深日久,就改變了面相。
同樣的,待人的謙卑,談吐的優雅,讀過的詩書,豐富的內心……都會投射在你面相中。
《禮記·祭義》中有一句話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一個面如核桃,愁眉不展的人,他的人生之路必然不會如意到哪裡去,他的心境也一定很糟糕。
相反,一個人如果紅光滿面,氣宇軒昂,他的事業之途一定平坦遂意,他的表象正透露著他的人生密碼。
你以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又怎樣對待你,最終都會呈現在你的容貌上。
2、相隨心轉
心決定性,叫心性;性決定命,叫性命;命決定運,叫命運;運決定氣,叫運氣;氣決定色,叫氣色;色決定相,叫相貌。
《覺林菩薩偈》有言:「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心如同一位工畫師,畫出世間萬物,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皆從此生出,世間萬法無不由此造作,何況區區相貌。
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財富來自施捨,尊貴來自謙恭一樣,和善的面相來自柔和善良的性情。
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大將,他幫宋太祖平定天下,功勞很大。有一天,曹彬遇到精於相術的陳希夷先生。
陳希夷告訴曹彬:「看你面相,必定可以早年富貴,但可能晚年沒有福氣。今後你出兵作戰,宜網開一面,得饒人處且饒人,或許可培植一些晚福!」
曹彬聽了陳希夷的建議,據《宋史》記載,曹彬帶兵攻打四川,佔領遂寧時,他部下的將士都主張要屠城,曹彬堅持禁止屠殺。
士兵們擄獲了敵方的婦女,絕對不許有非禮的行為,對於有家可歸的婦女,發車旅費遣送還鄉;無家可歸的女子,也都替他們準備聘禮選擇佳偶嫁人。
後來曹彬奉命攻伐江南,他要求下屬發誓,攻克江南之日,決不妄殺一人。
這也爭取了人心,百姓們都簞食壺槳以迎王師,不以武力克復江南,保全了千千萬萬的人命。
凱旋後,他又遇到陳希夷。陳希夷告訴他:「數年前,我看你的相,頤削口垂,那時我認定你沒有晚福。可是現在你的相已經改變了。你口角頤豐,金光聚耀於面目和鬚眉,你不但能增加官祿、延長壽命,而且後福不可窮盡!」
曹彬果然應了陳希夷的預言,晚景非常美好,活到六十九歲高齡才安詳逝世,被追封為「濟陽郡王」。他有九個兒子,長子曹瑋、次子曹琮、三子曹燦都是一代名將。連幼子也被封賜王爵,子孫昌盛無比。
我們心裡裝著敬、愛、慈,那麼我們的面容便會和善;反之,若是裝滿怨、憎、惡,則會面露猙獰。
現在的你只代表過去,而以後的你什麼樣子將由現在和你的心境所決定。
3、養臉先養心
平時我們都說「以貌取人」,其實說「以相取人」更為貼切,取的並不是美貌,而是好看。
古人的相術也就是一種經驗積累,相由心生,由臉觀心,由心知未來。
好看是眉梢眼角見清風明月,是舉手投足裡賞心悅目,是在最落魄的歲月裡依然保持優雅與從容。
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瑩,年少時美麗而富有,眾星捧月。
可在50歲時,丈夫被劃為右派死於獄中,她被趕出大宅去刷馬桶,直到十指變形。
她總是梳著一頭卷得很整齊的銀色短髮,以精緻的妝容見人,雖然穿的是顏色單一、款式普通的布衣褲,但卻始終體面、乾淨。
在逼窄樓道裡,沒有烤箱,她用煤球爐子也要蒸聖彼得堡風味的蛋糕。
沒了上等茶具,她用搪瓷缸子,每天也要雷打不動地喝自製下午茶。
看書的時候用鑷子翻書,儘量保持著從容、優雅。
這個「上海的金枝玉葉」用一生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之所以優雅,並不在於外貌和財富,而在於內心的高貴。」
說一個人好看,絕非膚淺的美麗,它是一個人剝離了外表之後的素養,是放在瀚海人群裡也能一眼分辨出的氣場,這是靈魂的樣子。
所以,要養臉,先養心。
《金剛經》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心善則貌美,心惡則面醜」,要想自己成為什麼樣子,一切的取捨都在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