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很多人說德國俾斯麥戰列艦是二戰戰列艦的巔峰之作,這話是否有道理?今天不妨說說這個話題。
其實俾斯麥號戰列艦隻能說是德國在二戰時期建成軍艦當中的巔峰之作,相比其他海軍國家建造的戰列艦,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在的軍艦內部設計布局、火炮防禦並沒有太大的設計亮點,相反,在這些設計方面上它的槽點是滿滿的,相比於其他新銳的戰列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並沒有任何優勢,而俾斯麥號戰列艦之所以出名那都得同行襯託,那就是打中英國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那一炮讓它威名遠揚,不然的話德國的戰列艦設計都是槽點滿滿。
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雖被稱為最強的一戰戰列艦,但噸位嚴重浪費,其中槽點最大的就是它那8門380口徑的艦炮和全面防護的裝甲。首先說一下俾斯麥號戰列艦用的SK-C/34型38公釐艦炮,是當時世界各海軍新銳戰列艦裝備15英寸艦炮當中威力最弱的一個,僅僅比一戰時期英國的15英寸艦炮好一點而已。在20公裡的距離上對滲碳鋼裝甲的垂直穿深才360毫米,而法國和義大利的15英寸艦炮在20公裡的距離上都有400毫米的穿深。當然這也和俾斯麥艦炮裝藥少有關,和法國、義大利的275公斤左右的發射藥相比,俾斯麥號的發射藥才142公斤,幾乎多了一倍。
再者就是它備受爭議的全面防護,這種源於一戰的設計在一戰結束後就被其他國家放棄,而採用重點防護的設計。俾斯麥號更加注重側舷裝甲,所以從艦首到艦尾都鋪設有防護的裝甲,所以被稱為「全面防護」,而重點防護就是裝甲只鋪設在火炮彈藥庫、鍋爐周圍,其他不重要的地方不鋪設裝甲。這種設計能節約噸位。雖然俾斯麥的側舷320毫米厚的裝甲還過得去的話,那麼它甲板50毫米厚的水平裝甲和130毫米厚炮塔頂部裝甲就有著非常大的風險。因為這種薄弱的水平裝甲不足以抵禦大角度落彈。而在實戰中羅德尼一炮從擊穿水平裝甲打壞2個炮塔的案例說明這個問題。
俾斯麥號戰列艦裝甲防護橫剖面示意圖1
俾斯麥號戰列艦裝甲防護橫剖面示意圖2
而相比之下,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沒有俾斯麥那樣奪目的戰績,但在火炮布局、裝甲防護上的設計要比俾斯麥好的多,至少比它更合理。更何況大和滿載7.2萬噸的拍數量遠超5萬噸的俾斯麥號,460毫米的巨大火炮更是比俾斯麥的380口徑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