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歐洲戰記:20 年的進取,與被掠奪的未來

2020-12-24 極客公園

沒有一家公司的命運受到如此高的關注。

傳聞在德國亮相的 5nm 工藝製程麒麟 9000 未如期出現,妥妥地跳票了。與此同時,產業界傳出華為麒麟晶片備貨 1000 萬片,自產晶片庫存或只能支撐半年。在麒麟晶片面臨絕響、絕版的情況下,連鎖反應傳遞至供應鏈經銷商,華為即將推出的 Mate 40 系列,以及前代手機 Mate30 Pro、華為 P40 Pro 極大可能迎來大面積漲價。巔峰時期,餘承東曾放言華為將打敗蘋果、三星,成為全球第一,而今年、明年華為終端出貨量可能遭遇斷崖式跌落。

另一邊,隨著 9 月 15 日,美國對華為作業系統、晶片斷供最後期限的臨近,華為終端並沒有停止、放慢腳步。IFA 2020 上,華為歐洲消費者業務總裁戢仁貴回顧了華為消費者業務在開發者應用商店 App Gallery、「1+8+N」全場景戰略中取得的一系列成績,並為未來華為在歐洲市場的發展定下願景與承諾。

戢仁貴稱,下一個十年,歐洲將是華為的重要戰場,未來華為計劃在歐洲開設更多的線下銷售店包括 8 家旗艦店,42 家體驗店。據了解,目前歐洲已經成為華為最大的海外市場,自 2010 年起,華為已累計投資 8.5 億歐元,僅去年一年就為歐洲創造了 22.3 萬崗位。

歐洲市場是華為的戰略高地,以歐洲為起點輻射全球市場,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華為早期在歐洲市場的探索、突進、紮根、穩固,到如今危機時刻,華為對歐洲市場的態度、布局,其實可以窺見華為終端業務的現狀與未來走向。

從零到一:戰略高地的意義

「除了高端手機外,華為 1+8+N 一堆產品都在正常做」,電信分析師黃海峰反問道,「華為為什麼要退出(市場)?華為不但不會退出,還要加強才是,在華為的品牌效應下,一堆產品排著隊等著賣,很多消費產品仍在火熱銷售中。比如,剛上市的藍牙眼鏡。」

與外界存在的普遍的悲觀猜測截然不同,一些身處行業內的人士反而對華為的終端業務表達了樂觀態度。

餘承東表示華為模組是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中重要「+」號|華為官網

換言之,即便在今天華為面臨全面斷糧、斷供的境況下,華為的品牌價值依然足以支撐起華為下一個十年的可持續發展。而就在十幾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品牌於華為而言是一個完全不可想像的名詞。華為沒有任何品牌價值與市場存在感可言,提到華為,大家更多的是茫然。

2005 年,華為海外合同超過本土合同,讓華為首次意識到海外市場、全球化品牌、企業形象的重要性。隨後,華為發布了全新的標徽與品牌。

2006 年,華為與沃達豐籤訂 3G 手機戰略備忘錄。這一次合作,是華為終端發展歷程中的標誌性事件。不但正式為華為打開歐洲市場,為後續與其他歐洲運營商籤訂 ODM 合同奠定基礎,讓華為 3G 終端銷量從區區 50 萬翻倍增長,更讓運營商沃達豐改變了終端採購模式,從雙貼牌(沃達豐+製造商標識)到沃達豐單一品牌標識。

通過售賣移動數據卡,寄身於運營商,為運營商做 ODM 定製手機,華為在海外市場的日子勉勉強強說得過去。在當時,歐洲消費者從電信運營商購置的手機或許就產自華為,只不過沒有任何有關華為的標識。

但是,日子「舒服」久了,各種弊端也顯現出來。

一位華為終端海外市場員工向極客公園透露,「華為不做品牌不掙錢,不能議價,不能理解消費者需求,只能理解運營商需求,而運營商的需求永遠是成本導向。」

通過運營商貼牌生意,的確有助於華為終端銷量,可利潤奇低,對品牌的傷害更大,形成惡性循環。連華為自己的員工都認為,在歐洲消費市場上,華為品牌沒有什麼優勢可言,只能選擇運營商 ODM 賽道,更何況來自市場對華為的看法。

在歐洲運營商視野中,華為就是代工、製造、廉價、低端的象徵。

真正的轉機來自 2010 年。任正非召開了一次座談會,下決心從 ODM 向自有品牌轉型,並將終端部門的重要性上升至運營商、企業網同等位置。

華為發布全球首個單晶片多模Modem|華為官網

2011 年,餘承東從無線調任終端部門,正式接管華為消費者業務。2012 年,餘承東在微博發布狀態稱,自從負責華為消費者業務後,我們做了幾大調整,一、從 ODM 白牌運營商定製,向 OEM 華為自有品牌轉型;二、從低端向中高端智能終端提升;三、放棄銷量很大但不賺錢的超低端功能手機;四、啟用華為海思四核處理器和 Balong 晶片;五、開啟華為電商之路、六、啟動用戶體驗 Emotion UI 設計;七、確立硬體世界第一之目標。

同年,餘承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華為手機利潤不高,所以要發布 NO.1 的手機,迅速提高產品檔次。

一位華為歐洲地區員工認為,餘承東當初在微博上對終端業務戰略調整的總結,就是華為歐洲乃至全球市場發展歷程的最好呈現。

其實,無論是餘承東的微博,還是採訪表態,可以看出,華為升級高端品牌的願望迫切,但這一切都需要在歐洲市場上突破。

「歐洲是全球品牌的高地」,前述華為歐洲地區員工談及歐洲市場的重要性。身處英國的 IDC 西歐分析師 Marta Pinto 也向極客公園表達了相同的看法,「歐洲地區非常偏向於高端市場,因此品牌在歐洲市場獲得良好的知名度事關全球地位。同時,歐洲市場也是質量的代名詞,用戶苛刻,要求很高,能在歐洲市場獲得份額意味著較高的營銷、談判、硬體話語權。」

而華為從自有品牌建立,到成為歐洲市場知名品牌不過幾年時間。

華為海外市場爆發的秘密

2012 年,華為發布第一款自有高端品牌手機 Ascend P1 後的一兩年內,華為 ODM 業務利潤大幅下滑,自有品牌手機吃不準 C 端消費者需求,連續多款終端產品遭遇滑鐵盧。

儘管深陷轉型陣痛之中,華為終端出貨量成績單表現尚佳。從 2012 年至 2014 年,智能機出貨量分別達到 3200 萬、5200 萬、7500 萬臺。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華為智能機的主要增長來自海外市場,且集中於歐洲市場,如西班牙、義大利、英國。但幾千萬臺的出貨量,用戶口碑欠佳,顯然沒有達到餘承東的預期。

2014 年,經過一段時間的一線調研,華為終端確立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面轉型,效果立竿見影。2015 年,華為 Mate 8 在國內市場大獲成功,助華為智慧型手機年發貨量突破一億大關。也正是從 Mate 8 開始,華為正式挺進中高端手機廠商陣營。

同時,華為海外市場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華為戶外廣告展示|視覺中國

2013 年,華為憑藉 Ascend P6 成功敲開歐洲市場的大門,斬獲當年的 EISA 歐洲最佳消費型智慧型手機大獎,使得華為品牌識別度翻倍。

儘管如此,前述華為終端海外市場員工向極客公園回憶道,華為真正在歐洲市場奠定高端地位主要是依靠華為 P9、Mate 9 Pro、P20 三款機型。

回顧華為的逆襲之路,既有華為在產品技術、營銷、品牌調性等方面能力的積累與蛻變,比如,華為 P9 與徠卡合作,比蘋果、三星更早推出雙攝像頭手機;華為領先於高通發布 7nm 製程的麒麟 980 晶片。

在品牌調性、營銷方面,華為從起初的刻板理工男、技術至上、冰冷,轉變為文藝、知性、時尚、溫情範兒。華為在歐洲地標性建築大面積覆蓋戶外廣告,贊助體育賽事,邀請梅西、斯嘉麗·詹森、蓋爾·加朵等國際巨星代言,提高國際知名度。

前述華為終端海外市場員工認為,華為終端之所以能在歐洲市場迅速突破,還離不開華為早期運營商業務在歐洲市場上的拓展,與歐洲運營商打交道的經驗。

「從技術標準,品牌理解,客戶關係,路標構建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其他品牌基本只能靠高通。」

對此,Marta Pinto 表達了肯定,「分銷渠道有助於華為在歐洲建立業務,是接觸受眾的重要手段,這對於品牌的成功至關重要。在歐洲,運營商和零售商是該地區最大的分銷渠道,且他們不止在一個國家展開業務,因此與主要參與者達成協議非常重要。」

Marta Pinto 認為,「華為已經成為西歐市場第三大老牌企業,在蘋果、三星之外為消費者提供了第三種替代方案。華為產品在價格方面也極具吸引力,華為耗費了一些時間建立品牌知名度,成為市場上公認的優質和創新品牌。」

但是,這一切的努力,在今年以及未來將發生劇烈「動蕩」。

華為的「真空」留給誰?

來自市場調研機構 Canalys2020 年 Q2 歐洲市場智慧型手機數據顯示,三星市場份額同比下降 31%,佔比 30% 仍然排名第一;蘋果同比增長 42%,佔比 21% 排名第二;小米同比增長 65%,以 17% 的市場份額升至第三。而華為同比下降 17%,與小米以相同份額佔比並列第三。

2019 年 5 月至今,美國先後三次對華為進行三次封鎖,第一次,針對谷歌作業系統、ARM 架構;第二次,瞄準晶片代工領域,以至於華為不能通過晶圓廠商生產先進位程工藝的晶片;第三次,堵住漏洞,防止第三方晶片企業如聯發科等向華為出售晶片。

三次封鎖,精準打擊了華為的軟肋。特別是,谷歌禁令下,華為手機用戶將不能正常更新安卓作業系統,使用谷歌 GMS 移動服務,如谷歌地圖、郵件等 APP,對海外用戶影響甚大,是造成華為份額大幅度下降的主因。

與外界認為華為在歐洲市場斷崖式下滑觀點不同,Marta Pinto 認為,華為依然存在競爭力,在歐洲市場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對歐洲市場用戶具有吸引力。「華為除銷售增長率下降外,保住了第三名的位置。這是由於華為 P30 Lite、P smart、Y6 設備良好的性能。」

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市場份額的下降產生了巨大的缺口。據韓媒報導,華為計劃在 2021 年生產約 5000 萬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74%。

一位 OPPO 歐洲市場員工向極客公園透露,「大家都在搶奪華為產生的市場缺口,三星、蘋果,甚至國內的廠商小米、OPPO、vivo。」

華為MWC2019展臺|華為官網

不久前,小米公布 2020 年 Q2 財報,其中小米手機在歐洲市場的成績亮眼,同比增長 65%,小米 CEO 雷軍在微博上予以肯定,稱小米近兩年主攻歐洲業務,未來將繼續穩固歐洲市場。

小米不是第一家改變銷售策略的廠商。9 月 7 日,OPPO 表示將調高銷售目標,下半年生產量提高至 1.1 億臺,是上半年訂單的兩倍。三星將 2021 年手機出貨量提高至 3 億臺,同比增長約 25%。

但熱鬧只是市場常態,贏家卻只有少數幾個。

「最直接的贏家是蘋果,2020 年 Q2 蘋果推出一款新設備,有助於其在歐洲市場保持勢頭。同時,其他手機廠商小米、OPPO、vivo 等正在蠶食的是索尼、HTC 等亞洲品牌的下滑,並不主要是華為產生的缺口。」Marta Pinto 說。

不管怎樣,在外力封鎖下,華為走到了業務的分水嶺。華為歐洲員工告訴極客公園,2020 年是華為進入歐洲市場的第 20 年。20 年的時間裡,華為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品牌形象已深深嵌入歐洲市場用戶的心中。或許華為不會一夜之間從歐洲市場消失,但其在最輝煌的時刻跌落,足以讓人扼腕嘆息。

責任編輯:靖宇

圖片來源:華為官網、視覺中國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發布,轉載請添加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

相關焦點

  • Passion Unlocks Potential | 華為發布歐洲人才發展計劃及員工...
    近日,華為在義大利羅馬舉辦了歐洲生態大會(HCE)和面向未來的人才交流活動 「DigitAll Night」。本次活動聚集了來自歐洲各國的在校大學生,並圍繞「創新」的主題, 邀請各界大咖分享前沿創新話題,如「深度感知」AI技術的發明和使用,AI在醫療和藝術領域的應用等。
  • 雷軍:爭取未來幾年做到歐洲市場第一;華為蘋果佔中國高端手機市場...
    雷軍:爭取未來幾年做到歐洲市場第一;華為蘋果佔中國高端手機市場近9成;美媒吐槽美國5G太差,稱美基建跟不上......企查查APP顯示,除了今日頭條,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曾於2013年申請註冊「每日頭條」商標,目前多品類商標為已註冊。隨後2017年申請註冊「明日頭條」、「昨日頭條」商標,後被宣告商標無效。(新浪)3.雷軍:堅定不移全球化,爭取未來幾年做到歐洲市場第一小米創始人雷軍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小米的營收目前在中國區佔50%,國際市場佔50%。
  • 北歐海盜維京人對歐洲的掠奪與發現冰島 格陵蘭島
    他們天生富於好戰性和進取精神,在鑄造武器和軍事技術上比當時的英倫三島及歐洲大陸要強得多。早在公元5世紀初葉,日德蘭半島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許多地方已經產鐵。6世紀以後,隨著鐵器工具的普及,北歐很多土地被開墾出來,生產力有所提高,但那裡的糧食即使再豐年也不能滿足基本需要。為爭奪波羅的海的控制權,諾曼各部落間常常發生糾紛和戰爭。人口不斷增加和內部的貧富分化,加劇了對外掠奪和擴張。
  • 非洲兄弟用上5G,華為助了一臂之力,歐洲禁華為的國家要惱火了
    商悟社7月24日最近,南非移動數據網絡運營商rain發布了非洲首個5G獨立組網商用網絡,這個網絡是華為提供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曾經壓迫非洲人民的就是英國,它侵略南非,掠奪土地和鑽石,侵佔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曾經與新中國建交的第一個非洲國家就是埃及,美國知道後埃及與新中國建交後極其憤怒,並因此撤銷了對埃及的經濟援助,導致埃及連修亞斯文大壩的資金都沒了。這種即使損傷自己也要和新中國建交的友誼確是令人非常感動。
  • 冰海戰記:遙遠的理想鄉都是建立在殘酷的戰爭後,未來屬於年輕人
    今天阿宅菌要跟大家聊的動畫是這個——《冰海戰記》。作為本季度阿宅菌最喜歡的動畫之一,《冰海戰記》在上一周突然停更了一周,說實話阿宅菌還表示有點鬱悶,畢竟能讓阿宅菌興奮到守點等待的動畫可不多。如今重新回歸的《冰海戰記》第10集果不其然沒讓阿宅菌失望,動畫到了第10集通過男主的夢境和阿謝拉特的對白,完美的承託起了整部動畫的精髓所在。
  • 華為無可替代?Strand Consult報告:歐洲市場過分依賴華為
    來自Light Reading的報導稱,Strand Consult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2008-2020年歐洲運營商建設4G網絡期間,中國設備供應商佔據了一半以上的業務。因此,無怪乎包括德國電信和沃達豐等一些歐洲大型電信運營商對於可能實施的華為禁令持強烈反對態度。
  • 逆轉,華為在歐洲找到「神之一手」
    霸權下的求生之路因為華為依舊在面臨美國的制裁,為了阻止華為在美國本土發展,川普政府在2019年開始了第一次制裁,「華為不能使用美國部分廠商的計算機技術,以及谷歌服務」,而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壓制我國5G技術的發展。
  • 百鍊成鋼:華為面向未來,置之死地一定「後生」!
    他給了美國一把刀,我們本來可以借力打力,捆綁美國的,現在給了懂王理由打擊中概股這些發展有三個點很重要,直接激化了矛盾,變為嚴重程度第一,中國發展引發了近年來最重要的討論老美的民主制度高地被衝擊了,我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近30年經濟大發展,而老美的其他夥伴,尤其歐洲嚴重衰退了
  • 華為新產品,Airpods的四年三代|華為|airpods|華為freebuds|...
    據了解,Polestar 2由歐洲設計研發,中國台州工廠製造,並面向全球市場同步銷售的一款車型。該車已於2019年4月12日公布售價,共推出兩個版本,分別為基礎版與首發版,廠商指導價分別為29.8萬元以及41.8萬元。動力方面,Polestar 2搭載了前後雙電機四驅純電驅動系統,綜合最大功率408馬力,峰值扭矩660牛·米,0-100km/h加速時間4.7秒。
  • 時隔20年登陸Switch,《幻想大陸戰記》是一款什麼遊戲
    時隔20年登陸Switch,《幻想大陸戰記》是一款什麼遊戲 1998年,一款名為《幻想大陸戰記》
  • 華為蓋剛:CloudBackbone助運營商未來10年骨幹網轉型
    為此,華為在2017年世界移動大會(MWC2017)上發布了面向雲時代演進的骨幹網解決方案CloudBackbone,旨在以數據中心為中心進行骨幹網重構,幫助運營商網絡面向雲業務承載轉型。「CloudBackbone解決方案聚焦雲時代運營商面臨的挑戰,幫助客戶打造滿足雲業務需求的下一代骨幹網,全方位支撐運營商在數位化轉型中取得商業成功」。
  • 任正非對話世界知名學者 暢談華為的現在與未來
    十年前,華為像播種種子一樣,建立起了基站。它會吸收陽光、慢慢長大。有人或許會說,華為在一片荒地裡建立起了基站。十年前,這是完全合理的。我之所以認為生物科技領域發生的變化是新數位化趨勢,是因為合成生物學是難以察覺的。因此,我更關注這個領域。15:292019-06-17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我相信,這個問題代表了未來的一種大趨勢。這關係到近三十年來科技世界的變化。
  • 覺醒的何止華為!美方打開「潘多拉魔盒」,歐洲13國聯手造晶片
    近兩年來,美國不斷對華為出手,不惜切斷華為的額全球供應鏈。 在晶片被斷供的情況下,華為不再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主動出擊。華為將不再只做晶片設計,而是將在半導體方面全方位紮根。有消息稱,華為將在上海建廠,並計劃在2022年實現20nm級晶片生產。
  • 歐洲傻眼:我們遵守華為禁令 美國人卻背後捅刀…
    歐洲傻眼:我們遵守華為禁令 美國人卻背後捅刀… 時間:2020年12月25日 07:55:42&nbsp中財網   原標題:銳參考 | 歐洲傻眼:我們遵守華為禁令,美國人卻背後捅刀……  眾所周知,川普政府最近幾年對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巨擘實施了嚴厲制裁措施,禁止它們購買美國的先進技術,而且受到制裁的中國公司名單越來越長,就在上個星期,美國商務部又將中國的晶片企業「中芯國際」列入了制裁名單。歐洲許多生產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企業,都受到了美國制裁措施的影響,因為這些歐洲企業的生產都依賴美國的智慧財產權。
  • 華為被反超?歐洲5G巨頭狂攬全球99個5G訂單 諾基亞也虎視眈眈
    7月21日消息,今年美國加緊了對華為的制裁,華為最近的境況也是愈加艱辛。美國總統川普遊說歐洲各國禁止使用華為設備,已經有不少國家聽從美國,禁止華為參與該國5G建設,可以說現在的形式對華為越來越不利了。
  • 宗慶後:歐洲富人不願投資窮人不願幹活,美國靠美元掠奪別國財富
    「歐洲的高福利、高稅收的格局,現在是富人不願意投資,窮人不願意幹活,以前是有殖民地,掠奪人家的財富,現在也沒有殖民地了,所以它的經濟要重新騰飛我認為是比較困難的,而且你要當總統,還要承諾給老百姓更好的福利待遇,所以他們的轉換機制也比較麻煩。
  • 白宮為英國禁用華為興奮時,歐洲法院正義裁定:美國才是黑客帝國
    在華為問題上就是最好體現。在美國給華為發布多重禁令之後,英國也開始轉變對華為方針,此前英國政府宣告華為將危害本國未來通信安全,也開始禁止華為。該消息一公布,川普便瘋狂誇讚英政府行為非常正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向來"老奸巨猾",這時也表示英國是其最值得信賴盟友,和美國同進退。
  • 華為傳來好消息,打敗三星和高通,登上歐洲第一的寶座
    自進入2020年以來,華為方面便捷報連連。先是以英國為首的多個歐洲國家先後對華為拋出橄欖枝,後來華為又在5G SEP專利申請數量方面創下全球第一。這種種不勝枚舉的光榮戰績,都足以證明華為僅是在2020年初便已經出盡風頭。
  • 歐洲對華態度大變!德國決定對華為設備「放行」!白宮跳腳了
    德國決定對華為設備「放行」根據德國《經濟周刊》當地時間12月17日的報導,德國內部出臺了一項名為「IT安全法」的法案,該法案決定對華為設備「放行」,因為其允許德國相關企業可以使用華為的設備,但是前提是必須確保華為設備的安全性,接下來該法案將提交到德國聯邦議院。
  • 遭封殺後華為歐洲市場份額喟然長嘆,小米喜出望外
    華為目前面臨的風險是,另一家中國手機巨頭能否在海外市場複製華為的低價優質機型。該公司不受美國制裁的限制,但仍能生產搭載谷歌系統的手機。華為在這些市場掀起了風暴,競相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對於中國智慧型手機出口商來說,這個行業的位置是空缺的,但可能不會太久。華為稱其在2019年的表現「穩健」,出貨量達到2.4億部,保持了第二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