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紀錄片溯源全球流行病 很多病毒都與蝙蝠有關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奈飛6集紀錄片,溯源全球流行病傳播,專家稱「很多病毒都與蝙蝠有關」

  病人醫生政府齊心才能戰勝《流行病》

  近日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奈飛(Netflix)於2020年1月底上線的6集紀錄片《流行病:如何阻止大暴發》(Pandemic: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以下簡稱《流行病》)也因此在網上引發了討論。很多網友認為這部主題不太輕鬆的紀錄片是一次及時的科普,讓大家對「流行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流行病》從多個戰鬥在流行病防治一線的醫護人員和流行病研究學者的角度出發,追溯了流行病暴發的源頭和傳播特點,發現很多威脅人類生存的流行病病毒都來自於動物,蝙蝠更是病毒的儲存器。該劇還從醫療、社群、移民等多個方面探討人類應該從過往與流行病纏鬥的歷史中汲取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下一次全球性的流行病,不是會不會暴發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在哪兒、以什麼方式暴發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做好準備,我們必須要警醒。」

  1 很多病毒都與蝙蝠有關

  6集《流行病》採用多線敘事的方式,採訪了一線的醫護人員、流行病學專家、生物病毒研究員、新藥疫苗研發員、衛生機構負責人、病患等不同群體,不僅展現了人類阻擊流行病的短兵相接,還展現了人類在下一次流行病大暴發到來之前所能做的預防和主動出擊。

  片中,戰鬥在流行病防治一線的不止有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還有深入荒野搜尋野生動物取樣,提取病毒毒株,追尋病毒來源,還原其傳播途徑的生物病毒研究員、病毒學家。美國國際開發署新興流行病威脅部門總監丹尼斯·卡羅爾(Dennis Carroll)足跡遍及全世界,他領導的部門負責偵測、預防和控制新型病毒的威脅。他的研究顯示,威脅到人類生存的流行性病毒很多可能都來自動物,並且通常會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對於這種病毒,人類沒有天然的免疫力,於是這種感染就可能變得很致命。

  生活在埃及的蓋茲·卡亞利(Ghazi Kayali)博士也是一位「病毒追蹤者」,他每年要帶著團隊研究中東地區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變化。他進一步指出,近些年很多恐怖的病毒都和蝙蝠有關聯,比如伊波拉、Coronavirus(冠狀病毒)、SARS(非典)、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我們現在知道,蝙蝠可以成為病毒的儲存器。越清楚地知道病毒是從哪裡來的,越可以從容做好應對。在病毒變異前進行研究,試圖預測它們會選擇哪一條路(變異),目的就是為了打破病毒從動物到人的傳播路徑。」如果能在病毒感染人類之前找到它,並與之戰鬥,切斷傳播路徑,就可以拯救很多生命。

  2 流行病不只是醫學問題

  一旦流行病暴發,立即會感受到壓力和威脅的是醫療服務系統,但流行病不只是醫學問題。2017年豬流感在印度暴發,維傑醫生(Dinesh Vijay)和他的同事平均每天要看一千名病人,工作量極度飽和,而面對源源不斷的感染病人,醫院的資源和床位都嚴重不足。到了這種時候,流行病就成為了整個社會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丹尼斯·卡羅爾研究了人類歷史上多次流行病暴發,包括1918年那次造成1億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得出的結論是流行病有太多的未知因素,暴發時會導致很多基礎設施的運營面臨嚴重問題,比如發電廠會因為工人生病而人手不足。「到時候人們可能不是死於流行病,還會死於一些平時可以預防的因素。」

  維傑醫生注意到,豬流感最嚴重的地方正是印度當地最貧困的地區。病毒對人類的攻擊是無差別的,只是窮人相較於富裕的群體更加無力反抗。他們生活在過度擁擠,衛生條件惡劣的環境裡,也沒有人向他們解釋疾病的嚴重性。有些人哪怕已經有了症狀也選擇忽視,因為很多人是日薪工作者,如果不去上班就沒人養家,而必須出去上班的結果就是成為人形病毒散播器。印度的醫生們總結:「僅靠病人自己不可能戰勝流行病,僅靠醫生也不行,僅靠政府也不行,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擊敗流行病。」

  3 醫護人員是真正的英雄

  面對來勢洶洶的流行病大暴發,社會的每個環節都經受了壓力和考驗,但戰鬥在前線的醫務人員無疑是真正的英雄。2014年-2016年伊波拉病毒在西非暴發,超過600名醫護人員感染,其中半數死亡。而最近的一次伊波拉病毒暴發,有151名醫護人員感染,41人死亡。米歇爾(Michel Yao)是聯合國派駐剛果民主共和國負責控制伊波拉疫情的醫生,他在剛果(金)工作了3年。他所管轄的醫療隊每天要面對兇猛的病毒和嚴重匱乏的醫療資源。比如200萬人口的城市戈馬只有一輛救護車。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面對當地人們的恐慌和質疑,比如當地有些人認為伊波拉病毒是聯合國醫療隊帶來的。當地武裝組織因此襲擊醫療隊,多名醫務人員因此喪生。片中,米歇爾乘坐直升機前往一處危險地區處理伊波拉疫情,由於太過危險,紀錄片拍攝團隊被要求不能同行。還有當地人問米歇爾:「伊波拉疫苗實際是西方人、美國人用來讓人感染病毒,並維持疾病流行的手段對嗎?」實際上,所謂的「伊波拉疫苗」是用來激發免疫力的,數量上根本不夠普及,只能給部分前線的醫務人員接種。

  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從來不汲取教訓。華盛頓的一位公共衛生領域官員在片中承認,他最擔心的是建立了一套預警體系,卻沒能起作用。「我們有這方面的歷史,遇到過這樣的事件,為此投入了重金,然後,我們鬆懈了。」丹尼斯·卡羅爾說,下一次全球性的流行病,不是會不會暴發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在哪兒、以什麼方式暴發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做好準備,我們必須要警醒。」

  撰文/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相關焦點

  • 《自然-微生物學》雜誌最新溯源: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新華社,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一隻蝙蝠引起的全球疫情,9年前這部病毒災難片,如今卻發人深省
    隨著疫情的蔓延,不少以「病毒災難」為題材的電影,再度成為了影迷們的話題焦點。《卡桑德拉大橋》、《恐怖地帶》、《流感》等電影作品,在社交平臺上備受熱議,而網飛推出的紀錄片《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也引發了不少觀眾的深思。
  • 蝙蝠女俠聲明:用生命擔保2019新冠病毒與武漢病毒實驗室無關 曾去...
    第二天,另外5個來自不同患者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由國家衛健委領導的小組在全球共享流感病毒資料庫GISAID發布[1]。 隨後,全球科研人員陸續公開分享更多患者的病毒基因組全序列,目前已有53例患者的病毒基因組全序列被共享在GISAID。
  • Netflix推出的這部科普紀錄片,值得一看再看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種傳染病席捲全球。人類歷史上,曾先後爆發過無數次疫情:14世紀的鼠疫、19世紀的霍亂、20世紀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每次病毒爆發,都將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紀錄片中,有專家根據流動人口做出了這樣的推算:一個病毒兩周便可攻陷一個大型城市,一個月就可以傳遍全國,兩個月感染全球。
  • 外交部:病毒溯源是科學問題,應由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研究
    有外媒記者提問,中國一些官方媒體發表的文章暗示新冠病毒並不發源於中國,指出很多進口食品的包裝盒被檢測出病毒,這說明病毒可能來源於國外。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趙立堅 資料圖趙立堅表示,我們已經看到、聽到國際上不斷出現關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間、暴發地點的報導,這再次印證了,病毒溯源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應由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與合作,促進對病毒動物宿主和傳播途徑的了解,更好地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保護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這7部傳染病紀錄片,都是倖存者留給我們的警示
    既然無法出門玩耍,不如看看紀錄片增長見識。健康界國際精心為您挑選了幾部有關傳染病的紀錄片,讓我們一起從人類的發展歷史中,汲取對抗新型肺炎疫情的智慧與力量。1、《流行病:如何預防大型傳染病》每次流行病都是一次學習機會,人類一直在學習,但人類永遠不知道會有什麼病毒出現在動物身上。在傳播方面,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才是最讓人擔心的疾病。
  • 這部紀錄片揭露疫情的真相,每個人都應該看
    叄|食物鏈的失衡接二連三的新流感病毒爆發後,醫學科研家們開始尋找病毒的來源。在經歷數以千計的實驗和標本檢測後,他們發現:絕大多數病毒都是以野生動物或家禽為中間傳播者,在食用過程中傳播給人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蝙蝠為病源的非典、伊波拉、中東呼吸綜合症。
  • 蝙蝠體內超過80種病毒,為何自身不被感染
    比如,兩者均發生於廣東,都由新發冠狀病毒引起,源頭都是菊頭蝠。 但科學家們仍沒有確切地知道,蝙蝠如何能夠攜帶如此致命的病毒自己卻不患病。 03 除了SARS、乳豬急性腹瀉症,近二十年來,很多疾病的暴發都與蝙蝠有關,比如2020年全球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4年在西非暴發的伊波拉病毒、1998年馬來西亞暴發的尼巴病毒、1997年澳大利亞暴發的梅南高病毒,以及1994年澳大利亞暴發的亨德拉病毒等等。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100多種病毒,人類為什麼不消滅蝙蝠呢?
    為什麼是蝙蝠?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天然宿主,天然宿主指的是病毒能夠長時間存在於該生物身上,既不會被宿主消滅,也不會殺死宿主。所以在自然條件下,一隻蝙蝠會攜帶多種病毒而不發病。據科學家統計,在300多隻蝙蝠體內,科學家一共發現了4100多種病毒,大多數病毒是不會感染人類,然而也有一小部分病毒突破了動物與人的界限,造成人類感染該病毒:比如:伊波拉,然而這種病毒,並不會導致蝙蝠生病。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蝙蝠感染病毒不會生病呢?
  • 科學家關注蝙蝠,尋找防止下一次大流行的線索而努力!
    研究人員的任務是:捕捉蝙蝠,幫助防止下一次全球大流行。前方幾米處,一隻蝙蝠在黑暗中幾乎看不見,當它拉緊翅膀抵在誘捕它的薄尼龍網上時,發出尖銳的尖叫聲。其中一名研究人員取出了蝙蝠,它用尖牙咬著戴著手套的手指。11月的夜間郊遊是巴西國營菲奧庫茲研究所收集和研究野生動物病毒項目的一部分,包括蝙蝠,許多科學家認為蝙蝠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
  • 每次爆發疫情,蝙蝠都成罪魁禍首!為什麼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生病?
    蝙蝠種類和分布從動物學角度來說,全球有哺乳動物大約4600種,蝙蝠就有925種,是僅次於嚙齒類的第二大哺乳動物群體,而蝙蝠又是唯一能飛翔的哺乳動物,這讓它們除了種類多樣,而且棲息環境多樣,分布十分廣泛,存在於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 ...暗示」新冠病毒或來源於國外,趙立堅:病毒溯源是複雜的科學問題
    (原標題:路透社記者稱中國媒體「暗示」新冠病毒或來源於國外,趙立堅:病毒溯源是複雜的科學問題)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李司坤】27日,有來自路透社的記者提問稱:「我們注意到,中國一些官媒發表的文章暗示,新冠病毒並不發源於中國,指出很多進口食品的包裝盒被查明有病毒來源
  • 外交部回應對病毒溯源工作立場:希望各國都採取積極態度
    有記者就新冠肺炎疫情病毒溯源一事提問,詢問中方當前如何看待「新冠病毒來自哪裡」問題。趙立堅表示,我們已經看到聽到國際上不斷對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間、暴發地點的報導,這再次印證了病毒溯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科學問題,應由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與合作,促進對病毒動物宿主和傳播途徑的了解,更好地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保護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世衛公布新冠病毒溯源小組成員,英、美和澳大利亞專家均參與其中
    科學家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追蹤到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源頭在駱駝身上,而追蹤「非典」(SARS)源頭在蝙蝠身上,則花了更長的時間。馬裡恩·庫普曼斯(Marion Koopmans):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醫學中心病毒學部門的負責人,她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應對人類和動物疾病爆發,並為新出現的病原體做準備。她目前是世衛組織科學顧問組的成員,並參與追蹤荷蘭養殖水貂中新冠病毒疫情的暴發。4.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以下內容整理自尹燁所著《生命密碼2:人人都關心的基因科普》,原標題「新冠肺炎的教訓:「蝠」兮禍所依,野味切莫吃,有適當刪減。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歷史中從未學到任何教訓。2020年的肺炎疫情,堪稱這個世紀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疫情。截止成稿時(2020年6月2日),全球累計約650萬人感染。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近親|新冠病毒|蝙蝠|柬埔寨|-健康界
    美媒稱,據英國《自然·新聞與評論》雜誌報導,科學家在柬埔寨和日本實驗室儲存的冷凍蝙蝠與蝙蝠糞便裡,發現兩種與新型冠狀病毒相似的病毒。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25日報導,在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傳播之際,科學界從未停止尋找這種病原體的源頭。
  • 日本蝙蝠身上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 | 悅讀全球
    悅讀全球(2020.11.26)日本蝙蝠身上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村上晉(病毒學)等人的研究小組近日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從日本固有種蝙蝠身上也檢測出了類似新冠的病毒。
  • 相似度96%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發文稱新型冠狀病毒或來源於蝙蝠
    截圖中新社北京1月24日電 (郭超凱)中國科學院官方微信「中科院之聲」24日發布消息稱,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
  • 中國「蝙蝠女俠」石正麗:現在發現的病毒只是冰山一角
    @CGTN 5月25日發布對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的專訪。石正麗被稱為「蝙蝠女俠」,在新冠疫情來襲之際,曾一度處於「陰謀論」話題的焦點。首次接觸到2019新型冠狀病毒樣本後做了哪些病原鑑定工作?完成病毒基因組的測序是否意味著工作告一段落?10多年研究冠狀病毒的經驗與這次抗疫行動有何聯繫?是否開展了國際合作?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在採訪中一一解答。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許多醫護人員與科研人員針對病毒的溯源、入侵機制以及治療與檢測等展開了深入研究。2020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bioRxiv預印本平臺上發表論文,率先揭示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