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一個導演說他根本就沒有看過自己所拍作品的原作,這該是一種怎樣驚掉觀眾們下巴的言論?很巧,《變形金剛》系列導演麥可.貝就這麼說過。作為電影版《變形金剛》之「父」,這位美國老爺們兒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對《變形金剛》動畫的不屑,甚至他壓根兒就沒看過《變形金剛》。
當然,我們也都知道,有些美國人說話,總是比較誇張的。但作為電影版《變形金剛》的導演,說出這樣的話,就算擠掉水分也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要知道《變形金剛》動畫線,單純就美版的幾部動畫,一脈相承、前後呼應、自成一環。
從《變形金剛》到《超能勇士》再到《猛獸俠》,其中尤其是《超能勇士》,承前啟後,劇情潛入深出,詼諧中暗含表達,即使你看不懂他要表達的含義,他的劇情也足夠刺激,刺激中不缺乏美式幽默感。
但是一個對原作如此不屑的導演,顯然是無法get到這些真正的內涵的,你又能指望他帶來多少讓人興奮又感動的東西?所以變形金剛上映了5部,觀眾能記住的機器人也就擎天柱、大黃蜂和威震天,其中威震天的形象辨識度還不太高。
這些角色長什麼樣,有什麼特性,具體什麼性格觀眾多半是一概不知,坐在電影院裡就看一群機器人噼裡啪啦一通亂打,也不知道怎麼就打死了。懂是看不懂的,只能看看特效,用恐龍哄哄孩子什麼的。
而漫威是怎麼做的呢?漫威就是把觀眾當啥也不懂的小白,在籌備期就預設觀眾全都不懂漫威,以至於早期的時候有一些粉絲甚至都不知道漫威原來還有漫畫。但就是這樣,一步步把粉絲基礎積累起來了,觀眾才能與角色之間產生共鳴。
說白了,漫威拿個角色出來觀眾說得頭頭是道,我們知道這個人是誰,也知道他是哪一派的,如果他死了,觀眾會產生共情。
但是麥可.貝作為漫改電影的導演,無視原著自以為是,把改編變成亂編,可是其拙劣的能力又不足以支撐他構建一個完整的體系,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些空洞無味的人設,千篇一律的場景,支離破碎的劇情和毫無懸念的結果。
漫威電影宇宙的特效是劇情推進最好的助推劑,麥可·貝的《變形金剛》電影裡,特效就是唯一。
唯特效為尊,2007年的時候可以這樣,因為那時候特效時代還沒有完全開啟,但十年後還想靠這套混飯吃,就未免顯得有些愚蠢了。
其實在2009年的時候,特效電影大師詹姆斯·卡梅隆自己都覺得單純的特效已經不足以讓觀眾有所衝擊,於是《阿凡達》掀起了3D技術在電影中的廣泛應用的浪潮。兩次引領了電影發展方向的詹姆斯·卡梅隆是偉大的,《終結者2》和《阿凡達》是足以在科幻史上媲美《星球大戰》的裡程碑式的作品。
與之相比,麥可·貝顯得格外笨拙,他坐在前人的功勞簿上吐槽前人創作的幼稚和愚蠢,他跟在時代後面拾人牙慧卻又只會重複自己。
這樣的導演,加上派拉蒙這種不思進取的公司,《變形金剛》失去最開始的驚豔變得平庸,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復仇者聯盟》系列能持續火熱,正好印證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