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攀登,生活的一部分
永遠不要問任何一個登山者為何而攀。
因為山頂的光、腳下的世界、頭上的星空、與宇宙相連的證據、與自我排解的勇氣、與心中的自己達成一致的願望或許都是原因。
當然,登山之人一定不會去在意那些異樣的話語和目光,他們和喜歡山山水水的遊吟人一樣,只是一部分選擇了在安逸中生存,一部分選擇了在危險中成長。
但往往在危險中成長的人,更有面對苦難的果敢和勇氣。
不過單有這份衝勁去登山也是不行的。登山作為一種戶外極限運動,其實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
縱觀歷史上那些久負盛名的高山探險者們,他們在成為受人尊敬的登山家之前,名譽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他們決定攀登雪山時,也是從5000米入門級的雪山開始的。
而如果要選擇一個最適合新人山友攀登的雪山,可能只有哈巴雪山才能滿足對人生第一座雪山所有的幻想。
02
接納成功,也包容失敗
哈巴雪山,5396米,位於香格裡拉縣東南部。它是喜瑪拉雅山造山運動、第四紀族構造運動強烈影響下急劇抬高的高山。
因為它的雪線非常高,通常都是在4900米以上,幾乎沒有技術路段,冰雪地形在攀登過程中所佔比例不大,有著良好的接近性。且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有著2700餘米的海拔落差,甚至超過了許多6000米級別的山峰,每日爬升的海拔都超過了1200米,能夠最大程度的給你一個非常好的登山體驗。
所以,哈巴雪山雖然沒有南迦巴瓦和貢嘎一樣的高度與難度,也沒有梅裡主峰卡瓦格博和岡仁波齊的神秘,但哈巴雪山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能夠在眾多五千多米的入門級山峰中,成為了唯一一座登山「鍊金石」的存在,同時也帶著這樣的標籤,成為了雲南省唯一允許攀登的5000米雪山。
當然,不用過多的介紹,哈巴雪山對於每一個選擇踏上攀登之路的人來說都像是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畢竟在大大小小的雪山中也是一座久負盛名的雪山。
而也正是這樣一座雪山,它能與任何的入門級雪山都不同。
因為在哈巴,不論是衝頂成功還是失敗,它都會永遠用最純粹的姿態接納你。
它本身就是每個攀登者夢想的載體,能夠敞開懷抱迎接你的成功,更能夠用橫亙千年的弧度來包容失敗。時間能在它身上凝滯,所有世間的滄桑變幻也能在它眼底彈指一揮。
不只是冰冷的數字和高度,這是一座足以讓所有人熱淚盈眶的雪山,更多的,它代表著一種態度、一個夢想。相信沒有人會輕易嘲笑他人心裡的夢。
不過要說它的魅力,應該也不遠遠止於此。
03
哈巴雪山能美成什麼樣?
哈巴雪山的美,是呈階梯式上升的。它多樣化的景致從還沒到目的地的時候就開始輪番上場。
密林、牧場、河谷、雪坡,層次分明卻又環環相扣的接踵而來。在到達大本營東側,還有著以灣海為代表的的多個湖泊在此靜躺,碧藍的湖泊點綴山間,宛若高原明珠一般閃耀著迷人的光澤。
稍作休整後,從夜晚出發,天空還是漆黑深藍的。耳旁呼嘯的風也忽遠忽近,雪鏡模糊了巖石和積雪的界線,只有天上的星星在宇宙的長河裡如明珠璀璨,成為了我們緘默無言的伴侶。
而當你踏上4000米的高度攀登也才剛剛開始。
狂風和雪霧掀開了大石板清灰的面紗,你能清楚地看到腳下巖石冰層猙獰的面孔。
抬頭是雲霧蒸騰的盛景,山間的霞光也能穿破了陰雲,天與地再也看不真切,旋飛的空氣看似縹緲無依,卻能強勢地與山崖對抗,一股一股厚重地扑打在峭壁上。
「白雲無心若有意,時與白雪相吐吞」的雪生雲、雲弄雪的景致雖然不只是哈巴雪山獨有,但確是哈巴雪山的最為精妙生動。挺拔孤傲的主峰旁,雲蒸朦朧,山峰時隱時現,若雲欲飛。
翻過月亮灣,陽光終於復甦在大地上,若是往下多看一眼,便是一覽萬物眾生的盛景。此時,高山和蒼穹的奧秘終於真正地相連了。
「我在雲海之上,穹頂之下,與萬丈光芒平齊;我在寒風凌冽間,雪海茫茫裡,與萬千世界對抗。」
我相信,只要踏上哈巴的山友,都拒絕不了如此的震撼。
04
攀登,從哈巴開始
「我是一名攀登者,我的生活是在陡峭的山崖上攀爬,在岌岌可危的冰川中穿行。傷痛、死亡,都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國第一位從南坡和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韓子君,這樣形容她的攀登人生。
登山是一種極限運動,但說大點,它能夠向死而生。當你選擇登上第一座雪山開始,就完全愛上了其中的快樂。
所以在女性登山家韓子君眼中,即使在15年那場尼泊爾大地震而引起的雪崩事故中身負重傷,遇見了生死,但依然能在一年後整裝待發,繼續等待著第二年的登山之行。
她說,「山就在那裡」是一句最有道理的廢話,從她選擇第一次登雪山開始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內心都是篤定的。
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也好,自我表白的浪漫主義也罷,只要登山能夠給人帶來真正的快樂,找尋到內心的真諦,你又管它前方的路是不是一帆風順呢?
雪山攀登本身就是一項挑戰,挑戰能激發探索的勇氣,突破自我的品格。
而你若真想找到攀登的意義,倒不如選擇哈巴,親臨其境才知答案。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本文來源:燕滇文化旅遊(更多旅行攻略wechatID:8344272)西部印象綜合發布
雲南自由行定製優選 - 燕滇文化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