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娛樂硬糖 謝明宏
編輯 | 李春暉
「清揚新世代大使:小S女兒許曦文」,品牌特地帶上媽媽名字真的尬。不管許曦文是不是因為老媽才得到代言,這麼一帶大家都會只往唯一的方向去想。
倒也不是國人太重「傳承」,放眼望去,全球星二代都開始了子承父(母)業:
《信條》男主約翰·大衛·華盛頓,呆頭鵝一般的演技,讓諾蘭吹都沒了底氣。除了膚色政治正確,出現在電影裡就是個錯誤;約翰尼·德普的女兒大頭窄肩短腿,出手就拿到了香奈兒代言,你若指摘就是body shame審美霸權;更不用說木村拓哉的兩個女兒,禍禍完霓虹不夠,還來搶灘中國大陸。
門檻越低、待遇越好的職業,最容易形成二代現象。內娛和好萊塢成為星二代樂土時,卻鮮少有韓國星二代的消息。這與明星的職業待遇恐怕息息相關,不好混誰還想讓孩子受苦?
「星二代」標籤的背後,資源的不均衡有目共睹。想想未來的市場,養成系偶像和星二代們分庭對抗,是不是還挺光怪陸離的?想想竟還是十幾年前的超女夠味。
美貌的概率
木村光希出境《wonderland》九月刊封面,國內觀眾紛紛震驚:內娛星二代這個成色,怕不是會被噴到退圈?這大腦門子和髮際帘子,連沈月都有把握出戰。靠著爸媽也不能一點業務都不講吧。
在希希子的襯託下,謝頂的Lily-Rose Depp都順眼了許多。完全不理解中國時尚圈,為什麼要給一個日本星二代面子。陳飛宇好歹是個帥胚子整天被嘲得不行,木村的女兒就被天花亂墜一通吹。難道是本子明星的祖傳濾鏡,傳到二代這裡也可以擋煞?
同樣問題也出在許曦文身上,雜誌照片還可以裝作氣場強大的酷girl,清揚廣告裡就露了怯,完全是穿大人衣服的不好看小孩。
對不起,硬糖君今天造口業太多了,但反正娛樂圈的話術足夠狡猾,不帥不美就說「高級臉」,演技拉垮就是「原生態」。只要不是公認的票房毒藥或零觀眾緣,大家都願意互相幫襯一把。
倘若星二代繼承了父母輩的美貌,倒還有讓人見憐的資本。但美貌這種事,從統計學的概率來說都是基因突變的結果,星二代少有姿容青出於藍者。蔡瀾對此很有見地:
「漂亮女明星的子女長得醜,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們選的老公,不是肥胖的二世祖,就是庸俗不堪的暴發戶。下一代經過父親的種打了一打,就溝壞了,唉。」
陳紅絕色,抵不住陳飛宇這幾年逐漸凱歌化,凸嘴的傾向愈演愈烈;木村拓哉神顏,管不了女兒光希的平庸,只好贈與愛屋及烏的祖傳粉絲;林鳳嬌當年和林青霞齊名的顏值,房祖名是一點沒沾。像楊玏這樣濃眉大眼不比父親楊立新差的,真真已是稀有!
而比美貌更讓人牴觸的,是業務的不精純。歐陽娜娜一家算是拖家帶口,娜娜上綜藝貢獻了「螞蟻競走十年」的表情包,抱著天才提琴少女的設定猛啃;妮妮戲更多,讀大學期末考試請槍手代考,自己跑去倫敦拍廣告。新劇《腦波小姐》五官經不起鏡頭考驗,更被嘲繼承陳漢典(漢典曾模仿妮妮)演技像女裝大佬。
如果把曲藝也算進文娛圈,關曉彤應該算星三代。8歲就出演了陳凱歌的《無極》,處女作更是要追溯到4歲的《煙海沉浮》。當時劇組需要一個小女孩,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出身曲藝世家的關曉彤。這種自然而然總是要看人脈社交的,總之不會自然到素人身上。
雖然《鳳囚凰》《極光之戀》等劇屢遭群嘲,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關曉彤的資源。摸爬滾打這麼些年,按理說也該有點演技了。但即便是今年的《二十不惑》,關曉彤所能做到的也只是不出戲。懟人不倦的人設,更像是星二代的本色。
代際退化論
浙江衛視以前有檔「星二代綜藝」叫《我不是明星》,邀請過霍尊(火風)、潘陽(潘長江)、曾國祥、曾寶儀(曾志偉)、鄭欣宜(鄭少秋)、朱青陽(朱時茂)等星二代。
宗旨是讓星二代們脫離父母的光環,定位為勵志節目。但是節目名字「我不是明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它處在了一個既不是「平民秀」也不是「明星秀」的尷尬位置。明星子女從叛逆到懂事,父母從劍拔弩張到理解包容,成為了程式化的表演套路。
星二代混得好,便可以摘掉二代標籤,甚至讓觀眾忘記自己的出身。上陣父子兵的陳強和陳佩斯、葛存壯和葛優、陳懷皚和陳凱歌都是優秀代表。50後的星二代,成長於特殊的文娛環境,大多走的科班路線,雛鳳清於老鳳聲的成材率較高。
80後的星二代就開始良莠不齊:張默和房祖名不僅撞臉,更成為廢柴二世祖代言人。楊玏和張若昀穩步發展,後者憑藉《慶餘年》站穩了85後小生的重要席位。
說起來這一代人還算好的,慣性避嫌且有「遠離祖蔭」的傾向。早年張若昀採訪裡,各種說自己不靠爹,還發了很多父子關係極差的稿子。但張健時隔三年就翻拍文章版《雪豹》捧張若昀做男主,劇本臺詞照搬一通,捧子心切怎叫人看不出?
楊玏第一部戲,就是在劇裡演父親楊立新的兒子。再要同劇,已經是今年的《三十而已》。對於「星二代」這個頭銜,楊玏認為有名無實:「觀眾再怎麼喜歡父輩們,這種喜歡也不會轉嫁到我們身上。」
90後的星二代們,二代標籤明顯加強,如今也陸續完成了職業首秀並開始劃定疆界。
17歲以《秘果》出道的陳飛宇,大小屏兩不誤。電影演了陳凱歌負責的《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部分,和陳凱歌執導的《塵埃裡開花》。劇集從《將夜》突圍後,已經下海拍了耽改《皓衣行》。
也算努力,但資源也妥妥讓人眼紅。就拿和他經常搭戲的劉昊然來說,拿到同樣的資源恐怕要費勁得多。好演員哭求導演的好劇本,人家凱歌家裡生態鏈健全,直接內部消化了。
當然,90後星二代倒是也「誠懇」不擰巴了很多。竇靖童參加綜藝被問吃過苦沒有,人家說沒吃過。上《幻樂之城》被問為什麼來,人家說我媽叫我來的。
不去迴避優厚的條件和資源,也算是拉群眾好感的方式。情況就是這樣,不可能生在明星家「憶苦思甜」要過素人日子。
積累和負累
顯而易見,明星父母作為「星一代」在業內場積累了大量資本,其資本優勢由血緣關係直接傳輸給「星二代」。於是,在家族資本或隱或彰地支持下,星二代不折不扣地贏在人生起跑線上。
他們身世顯赫、生活優越、人脈廣泛,能輕而易舉地獲得各種成功或者成功的機會。就像竇靖童,天后之女,雙影后周冬雨和馬思純作閨蜜,忘年好友是周迅。趙薇、那英等前輩看著長大,能不讓人羨慕嗎?硬糖君要是她,天天在家點歌。
當然,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有其得亦有其失。星二代,與生俱來的資本積累也會成為某種負累。在世人眼中,他們更像一個被掏空內涵的符號,所指只有一個——明星父母的附屬。
房祖名曾經外表文靜,有著自己的音樂追求,但成龍「功夫皇帝」的交椅讓他望而生畏,惶論超越。作為演藝新人,房祖名的自我價值不得不在「成龍」這個符號系統的霸權下才能轉化為交換價值。
張藝謀的女兒張末,從《三槍拍案驚奇》開始,就一直在父親執導的電影裡擔任剪輯和副導演。可在她自己執鏡的《28歲未成年》裡,依舊在片尾用PPT式的字幕講解片子的主題。頂著國師的光環,這部電影紛紛被指沒有繼承父親的天分。
郭麒麟已經是扛起半邊天的綜藝咖,憑著《慶餘年》的表現,又拿下了《贅婿》,演員之路也上了通途。但要是講相聲呢?大林子自己承認:「德雲社這三個字,等同於我父親的名諱。但是想要再在他的後面,再做些什麼文章,我覺得很難。」
影視圈誠然門檻不高,但每年的藝考生誰又不是在搶獨木橋?以前娛樂圈還能有趙麗穎這樣的奮鬥出頭者,現在都被星二代包圓了。這樣的現實,難免挫傷後浪們奮發向上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