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大董聊設計」,有生之年,我們終會相見。
近期準備要去日本考察,所以開始查閱各種日本的攻略,過程中總會被一些物件所吸引,轉而又去研究這些物件,之間來來往往,發現日本傳統文化的傳承的確做得比我們要好,今天給大家聊聊日本武士的甲冑。
日本早期的甲冑之所以極少流傳下來,其主要是因為某位日本武士所製作的甲冑是由他的後代繼續穿戴,許多破舊的甲冑便在家族傳承之間逐漸下落不明了。
圖中這套鎧甲來自日本中部京都城外五十英裡處丹波縣的一座古寺。據推測它曾是室町幕府第一位大將軍,足利尊氏(Kyoto,1305-58)的財產。甲冑的保存狀況極佳,因為人們把它安放在該寺廟一間隱秘的食品室裡以後便忘了此事,而達數世紀之久,直到1920年才連同保護它的絲質裹布從一個漆器箱中發掘出來。絲質繐帶仍保有鮮麗的顏色,胸甲則提供給人們早期皮革製品少數例證之一,上面飾有以模板印製的不動明王圖像。
日本的盔甲是由數以千計的塗漆薄鐵片或皮草緊繫在一起形成一行行橫帶而製作成,和西方在可以活動的範圍內,以少數幾塊大鋼片構成的甲冑殊異。薄鐵片間以金屬鉸釘在適當的地方以固定,盔甲表面再以鮮艷的繐帶裝飾,以代表武士對其諸侯首領的忠心。
關於圖中這套盔甲的設計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日本武士雖然和西方戰士一樣,通常是騎在馬背上作戰,但他是弓箭射手而不是槍矛騎兵,他不需要以盾甲來抵禦敵方槍矛強大的攻擊力。再者,就馬匹和武士皆比較小的體型而言,顯然無法支撐西方式甲冑那麼大的重量。而日本溫帶氣候也促成盔甲採取比較輕巧的設計。
十六世紀左右,西方的盔甲的以近乎廢棄,然而東方的盔甲一直到十九世紀仍然在日本封建社會裡保有其重要地位。西方的甲冑往往追隨流行服飾的腳步,各種設計風格層出不窮。反觀日本,盔甲的造型幾世紀以來一直依循一成不變的基本格式。
關於設計師董世清先生:
80後男設計師,自媒體先鋒。環境藝術科班出身,旅行控,紋身控,美食控,各種控,拖家帶口走在美麗人生路上的前行者。
新浪微博:@沐朵爸爸
個人微信:dodo_613
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關於大董聊設計:
設計師Mr.董的筆記雜燴,內容涉及設計、旅行、美食、紋身、親子、感悟。
我不僅是設計師,還是美好事物的搬運工。
你喜歡的其實不是我,只是我的設計碰巧融入了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