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媒USNI新聞11月17日報導,在當天舉行的美國海軍潛艇聯盟年度研討會上,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斯韋特公開呼籲,美軍應該在印太地區重建第一艦隊,保證美國能夠更加全面地應對來自該地區的海上挑戰。布雷斯韋特說:「我們計劃建立一支新的海軍艦隊,該艦隊將被部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這能使我們真正在印太地區留下足跡。」他強調:「我們不應完全依賴部署在日本的第七艦隊,我們有必要尋找其它盟友或夥伴的支持,比如印度和新加坡,這在我們被捲入戰爭時是非常關鍵的。」
布雷斯韋特明確指出,「自1812年美英戰爭以來,美國從未遭遇過目前所承受的戰略壓力」,美國無法獨自抗衡戰略對手,必須聯合印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各個國家,在軍事和經濟上互相扶持,才有可能遏制住戰略對手的崛起勢頭。布雷斯韋特還表示,他在五角大樓的任期可能即將結束,但自己決心利用最後的時間來推進這一計劃。同時他也承認,自己還沒來得及和新任國防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商討該計劃。不過USNI新聞從一位國防部官員那裡了解到,布雷斯韋特幾個月前曾向剛剛被解僱的前國防部長提出過重建第一艦隊的設想,並得到了後者的贊同。
據了解,目前美國海軍共有第二到第七,以及第十共7支艦隊,其中第十艦隊是唯一一支沒有艦艇的艦隊,主要負責網絡信息戰。美國海軍艦隊番號的設立和撤併非常靈活,第一艦隊的番號曾於1947年出現過,不過在1973年被撤銷。同樣有類似經歷的還有第四艦隊,這一番號於1943年設立,1950年撤銷。但是為了清剿加勒比海域猖獗的走私和海盜活動,第四艦隊又於2008年7月重新設立。所以說五角大樓重建第一艦隊並不存在什麼程序上的障礙,客觀上看,第七艦隊既要負責西太平洋又要負責印度洋,確實顯得力有未逮。因此美軍在印度洋海域部署一支新的艦隊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所謂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無疑指的就是新加坡。
今年10月4日,美日印澳四國在東京舉行了「四方安全對話」會議,這一組織被外界形象的稱為「亞洲小北約」。在該會議上,澳大利亞被批准加入了「馬拉巴爾」聯合軍演,這意味著亞洲小北約已全面成型。但是該組織中有三個成員國的主要海軍力量都在西太平洋,而美海軍第五艦隊又必須緊盯波斯灣,並且和印度洋之間還隔了一個印度次大陸,實在是分身乏術。萬一印度洋有事,讓日本和澳大利亞海軍乃至第七艦隊經馬六甲海峽趕去援助是不現實的。所以美軍其實非常有必要以新加坡為駐地新建一支艦隊,更好地連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兩個潛在戰場,而這必將對馬六甲海峽的安全形勢構成極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