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觀影君
1997年,美國芝加哥。
當你問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兒:
「聖誕節禮物和麥可·喬丹的比賽,你選哪一個。」
她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我想看喬丹打球。」
這就是影響力,從上至下,輻射全球。
上個世紀90年代,麥可·喬丹就是這個星球上最耀眼的體育明星。
他不僅是芝加哥的驕傲,NBA的門面,更是一種文化現象。他打造的商業帝國能讓你在今天因為搶不到一雙球鞋而捶胸頓足。
但是,對於沒有親眼見證公牛王朝的人而言,喬丹更像是一個符號,他是「籃球之神」,是GOAT,是議論文素材,是被印在球鞋和衣服上的Jumpman logo,唯獨不像一個活生生的「人」。
網飛和ESPN聯手打造的這部紀錄片,就是為了讓神落地,還原一個真實的喬丹,和他的芝加哥公牛隊——《最後的舞動》。
豆瓣9.7,IMDb9.5,爛番茄新鮮度95%
在NBA停賽的日子裡,《最後的舞動》是送給所有籃球迷的一份大禮。
01、有預謀的返場
《最後的舞動》原本計劃在今年6月初開播。
因為如果不出意外,那時NBA的總決賽已經開賽,會是很好的宣傳機會。
但由於新冠疫情,NBA無限期停賽。所以ESPN決定提前至4月19日播出。
第一集就吸引了630萬的觀眾,直接打破了ESPN原創內容的首播收視記錄,當天晚上Twitter上共有30個與此相關的熱門話題。
難怪有人說,「20年過去了,NBA還是要靠喬丹來拯救。」
近年來,麥可·喬丹基本淡出了公眾視野。
所以有人會好奇,為什麼喬丹接受了傑森·海希爾長達8個小時的訪問,並答應推出這部體量巨大,史料詳盡的紀錄片呢?
其實,這是一出早有預謀的返場,只是剛好卡在這個時間點,讓它變得更有意義。
在芝加哥公牛隊充滿戲劇性的1997-98賽季,他們為隨隊的攝製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不受限拍攝機會。
到賽季結束,積累了超過500個小時的珍貴素材——飛機上的私人牌局,大巴上的髒話對彪,更衣室裡的互動,記錄下隊員們最不設防的一面。
然後這些素材被存放在新澤西州錫考克斯鎮的一個保險庫裡,喬丹擁有對錄像的最終決定權。
這些珍貴的史料,一直有人覬覦。
喬丹為此拒絕了很多人,包括他的好朋友斯派克·李和弗蘭克·馬歇爾等製片人。
這是公牛王朝的「遺產」,在500個小時的影像中,喬丹和公牛隊的成就變得可視而有形,不再只是模糊的概念,是如同勳章和獎盃一般的存在。
它需要在一個合適的時間被釋放。喬丹何嘗不想公開,只是他也在等。
直到2016年,契機出現了。
2016年6月20日,勒布朗·詹姆斯帶領騎士隊,在1-3落後的情況下,奇蹟般地逆轉勇士隊奪冠。
隨著詹姆斯獲得自己的第三座總決賽MVP獎盃,關於「歷史第一人」的爭議,再度甚囂塵上。
然後,在這個微妙的時間點,在人們行將遺忘之際,喬丹鬆口了,同意公開公牛隊1997-98賽季的錄像。
因為這裡面的每個畫面,每個鏡頭,都是他對抗時間的武器。
然後傑森·海希爾接手,這才有了紀錄片《最後的舞動》。
同樣是體育題材紀錄片,《最後的舞動》並未像ESPN 2016年的《辛普森:美國製造》那樣,以體育為抓手深入探討種族和政治問題。
它就是純粹的,只關於籃球的,帶有一點點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節。
500小時珍貴錄像首次公開呈現,外加8小時喬丹個人專訪,再加上「魔術師」詹森、伊塞亞·託馬斯、拉裡·伯德、派屈克·尤因、歐巴馬、柯林頓等各界名人現身說法。
這些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撐起《最後的舞動》,使其成為關於喬丹以及公牛王朝最好的紀錄片。
02、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1997-1998賽季,公牛隊準備衝擊隊史的第二次三連冠。
而所有人都知道,那一年是他們最後的機會。賽季結束,公牛隊也將結束現代體育史上最具統治力的時代之一。
這在當時不是什麼秘密,甚至可以說是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事件的「元兇」是公牛隊的總經理傑裡·克勞斯。他要殺死的對象,是九十年代的公牛王朝。
這個被隊員們嘲笑身材矮小的總經理,是個極其自負的人。公牛隊的成功,使他渴望得到外界更多的關注。
但站在聚光燈下的人,是球員,是教練,沒有人在意是誰把這些球員組合到了一起。
紀錄片的第一集就講述了公牛隊球員和總經理克勞斯之間的衝突,他被塑造成了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惡棍,同時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偉大的管理者。
所以克勞斯在1997-1998賽季開始前做了一個決定:在賽季後將重建球隊。
你可以這麼理解,「我太成功了,我要推倒重來,以證明打造王朝是我的功勞。」
克勞斯告訴公牛隊當時的功勳教練,「禪師」菲爾·傑克遜,「這將會是你執教公牛隊的最後一個賽季。」
外界的流言和旁人的勸說,都無法改變克勞斯的決定。這件事板上釘釘,也讓喬丹對外公布說,「如果傑克遜不回來,我也不會回來,我會選擇退役。」
與此同時,球隊的二當家斯科蒂·皮蓬,對於和自身能力極不匹配的低薪水也充滿了怨怒,因此耗過休賽期,故意拖到賽季初才進行手術,好名正言順地罷賽,給管理層施壓;另一員大將丹尼斯·羅德曼受此影響,變得不受控制,時常有難以理解的古怪行為。
賽季開始前,菲爾·傑克遜會為球隊的每一個賽季尋找一個主題。他很清楚,這就是自己在公牛隊的最後一年,考慮到這個特殊情況,所以他把1997-1998賽季的主題定為:The Last Dance。
The Last Dance,最後的舞動,也就是這部紀錄片的片名和主題。
儘管情況不容樂觀,但菲爾·傑克遜對這個賽季定下的目標依舊沒變——奪冠。
20世紀60年代的波士頓凱爾特人,「Show Time」時期和本世紀初的洛杉磯湖人,90年代的芝加哥公牛,以及過去5年的金州勇士…
在NBA,一個王朝的誕生,往往始於偶然,而王朝的傾覆,則多是必然。
年輕新貴的挑戰,無法預料的傷病,球員間的矛盾,都可能導致王朝的終結。
但沒有一次情況如這個賽季的公牛隊這樣特殊。
也正因為這是一個緊張的、充滿衝突和變數的賽季,才產生了最卓越,最極致的籃球,讓這個冠軍顯得更加光芒耀眼。
王朝末年,內憂外患,山雨欲來。
作為紀錄片的開場,故事最重要的結局被寫在了開頭,不僅足夠有吸引力,也瞬間賦予了它史詩般的質感。
03、為了分別的相聚
在開頭拋出「最後的舞動」這個概念後,接下來的劇情沒有過度放大這種戲劇性,轉而變得沉穩,開始逐個介紹組成公牛王朝的幾位重要人物,包括喬丹、皮蓬、羅德曼和教練菲爾·傑克遜。
前方是不可避免的分別,回首來時路,才讓最初的相聚顯得愈加珍貴。
整部紀錄片的敘事結構很有想法,畫面中時常會出現一個可調的時間軸,帶領著觀眾來回穿梭。
片中有三條時間線,一條逐漸追趕上另一條,被追上的這條時間線,再追趕下一條。
第一條時間線是每個人從出生到加盟公牛隊;第二條時間是回顧公牛隊的之前的五個冠軍(1990-1993年,1995-1997年);第三條時間線是1997-1998賽季。
每一集都以1997-98賽季發生的事作為切入點,然後開始回溯,在經歷個人成長、家庭悲劇、社會動蕩之後,一個個都來到了公牛隊。
「宿命」般的相聚,讓人看出了「復聯」內味兒。在每一集的最後,時間線又會重新回到1997-98賽季,以銜接下一集。
在接下來的內容裡,我們可以看到:青澀的喬丹和大學時期的教練迪恩·史密斯,騎著自行車在北卡羅來納大學裡轉悠;他在1982年NCAA決賽命中關鍵一球,擊敗喬治敦大學奪冠。
我們可以看到活塞隊「壞孩子軍團」制定的「喬丹法則」,在肉搏的時代,一個殘酷的防守計劃,「你必須在地板上限制住他,哪怕賠上犯規,一旦他起飛就無法阻止了。」
我們可以看到當喬丹第一次聽到球隊被稱為「巡迴的古柯鹼馬戲團」時,笑得像個200斤的胖子,沒準已經被製成新的表情包了。
我們可以看到喬丹在季後賽面對凱爾特人狂砍63分,儘管輸了比賽,但「逼王」拉裡·伯德也被打服了,留下金句:「今晚上帝穿著喬丹的衣服在打球。」
這部紀錄片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每當聊起一些可能有爭議的事情,導演海希爾會遞給喬丹一個iPad,讓他先看看當事人是怎麼說的,或怎麼評價他的。
這種做法讓喬丹由親歷者變為旁觀者,更成了製作者,因為通過他觀看這些視頻的反應,會引出下一幕的場景。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兩段。
喬丹看著iPad裡的母親大聲朗讀他上大學時寫的一封信,露出溫暖的微笑。喬丹在信中向母親要錢,因為他的帳戶裡只有20美元,還讓母親給他給他寄些郵票。
當喬丹準備看以賽亞·託馬斯解釋為何1991年東部決賽活塞隊輸給公牛隊後,沒有握手就直接離開時,他依舊很生氣:「不管他現在要說什麼,都無法改變我認為他是一個混蛋的事實。」
因為《最後的舞動》中充斥著大量髒話,所以ESPN 2頻道會將這些髒話消音播出,以便讓孩子也能觀看;而ESPN播出的是原版內容
04、成為喬丹的隊友
喬丹說過:「我可以接受失敗,但不能接受未奮鬥的自己。」
紀錄片《最後的舞動》本質上,是在要求觀眾成為喬丹的隊友。在這個「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勝利」的傳奇故事中,去感受他的渴望與熱情。
即便面對一個已知的結局,也能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因為對於很多80年代出生的人而言,這不僅是紀錄片,也是時光機,是一封情書。
《最後的舞動》囊括了大量90年代的流行元素:oversize的運動夾克;喬丹與斯派克·李拍攝的耐克廣告;喬丹拍攝的佳得樂廣告;脫口秀演員傑瑞·宋飛在更衣室拜訪了喬丹的鏡頭;電影[空中大灌籃]的片段;Prince、Run-D.M.C.、Soul Coughing、Blahzay Blahzay的音樂。
當然,還有最最重要的,麥可·喬丹的比賽。
而對於沒有看過喬丹打球的人,這部紀錄片剛好解答了那個疑問:喬丹到底有多強?
我沒有喬丹的球鞋,沒有在牆上貼滿他的海報,也沒有公牛隊的球衣,但我喜歡這部紀錄片的原因,是它把我帶回到那個單純的夏天,只有熱愛和感動,我又想起最初接觸NBA的那段時光,想起了屬於我們這代人的「喬丹」。
那年夏天,室外三十九度八,你中午放學,回到家書包還來不及放下,就打開了電視換臺CCTV-5,在「編輯簡訊A支持主隊,B支持客隊」的口播和張衛平的解說中,又看到了你的英雄。
然後起身,對著空氣作出投籃的動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