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汽車是一種非常成熟且耐用的商品,所以但凡有召回,問題都不大。但實際上,牽扯到非常多的因素,有些時候的召回會改變我們的看法。拿氣囊來說,日產汽車近期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回收超過25萬輛汽車,這些車型包括2012年至2017年出廠的NV Cargo及客貨車,2013年至2015年出廠的Titan輕型貨車及Armada大型SUV,以及2011年至2012年出廠的Infiniti QX56 SUV。原因是車載安全氣囊存在安全隱患。
由於氣囊中裝有不穩定的硝酸銨,因此當受力過大時,氣囊可能發生爆炸並彈出碎片,對車廂內的乘客造成安全威脅。
值得重點提出的是,這些可能有安全隱患的氣囊,出自著名的高田之手。順帶提一下,高田除了生產氣囊,還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汽車座椅安全帶、兒童安全座椅、方向盤系統及其他汽車零部件。
過去,高田公司一度做的很大,它在全球擁有56個生產基地和五萬員工,但因為安全氣囊問題落得破產和被收購的命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2004年5月,高田的安全氣囊就被爆出了有質量缺陷;2009年的5月,美國出現首例由於高田安全氣囊爆炸導致人員死亡的案例。但由於高田消極應對,此後的時間又接連發生了高田氣囊爆炸造成300例左右的人員傷亡事故。
隨著氣囊醜聞事件的發酵,日產公司不得不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召回使用高田氣囊的汽車,這批車載氣囊可以追溯至1998年本田的某些車型中,據說現在都還沒搞完。同樣的問題,我國從2014年開始大規模召回高田問題氣囊,2015年召回了253萬輛,2016年為645萬輛,2017年為976萬輛,從2014到2019五年時間裡召回總數達2168萬輛,其中本田、日產、豐田等日系品牌佔絕大多數。
這半年來,高田氣囊問題仍未遠去:去年12月份,美國NHTSA表示全美還要召回140萬輛問題氣囊車;今年1月份,美國NHTSA表示1000萬輛問題氣囊車必須接受召回維修;近日Nissan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回收超過25萬輛車。
截至目前,這場馬拉松式的「召回革命」從2010年的本田汽車開始,至今已經進行了十年,召回數量高達1億輛,創造了汽車行業史上最大規模的安全召回事件。然而直至破產,這場聲勢浩大的召回使命,仍舊路漫漫而修遠兮。
上億,是一個什麼概念?沒錯,是很多。但是試想,一個曾經第二大生產安全氣囊的商業帝國,從1998年將問題氣囊開始載入汽車中,到2014年開始大規模召回,再到2017年破產為止,這其中的問題車輛,遍布各全球各大品牌汽車,數量遠不止於此。
這次的召回不是首次,我們也可以肯定的是,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高田的不負責任成為眾矢之的,等待其只有慘痛的代價,眾人譁然之餘,更心有餘悸的是:還有哪輛車是曾經被隱瞞的問題車輛?
目前形勢還是令人惱火啊!畢竟,提起日本工業,更多的古板印象也許是我們能想像的是嚴謹、認真、高質,然而當提起高田氣囊門事件,卻不禁令人聞之色變,這顯然與如此美好的古板印象大相逕庭。
儘管在1月份召回1000萬輛的大型活動中,美國NHTSA聲明這一波召回代表了高田「氣囊門」一系列召回計劃的最後階段,但依舊讓人愁眉難展。這也說明,某些公司在某些方面過於強勢的市場地位對行業來說,隱患很大。這些出了問題的行業,很多時候我們還做不了,所以只能寄希望於廠商良心,讓「奪命氣囊」永遠的翻過篇章。
「版權聲明:本文系myauto原創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我們歡迎合作,但禁止任何形式改編轉載抄襲,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