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的的文化自信不斷提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電視劇、網絡都劇聚焦國風之美,用人們熟悉的中國元素感染觀眾,希望能夠讓人在娛樂中了解中華文化傳承千年的底蘊。《陳情令》就是其中一部比較成功的電視劇。《陳情令》中融入不少國風元素與傳統禮儀,在講述主人公魏無羨及其摯友藍忘機鋤奸扶弱、匡扶天下,完成自我成長的傳奇故事的同時,也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
《陳情令》海報
作為一部電視劇,《陳情令》在服化道等細節上,是非常有匠心精神的。劇中涉及到的五大家族都有著自己的風格與特色,每個家族都有代表自己的的家紋,如姑蘇藍氏的捲雲紋,雲夢江氏的九瓣蓮花紋,蘭陵金氏的牡丹紋,清河聶氏的獸頭紋,岐山溫氏的鳥紋,其中捲雲紋,九瓣蓮花紋,牡丹紋,鳥紋都是我國古代的傳統紋飾。今天我們就以以姑蘇藍氏捲雲紋為例,淺析一下秦漢時期捲雲藝術符號。
《陳情令》五大家族家紋
捲雲紋起源
捲雲紋的雛形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出現在彩陶上的渦旋紋。原始社會時期,社會生產力不高,文化藝術水平相對也比較低下,所以在圖形裝飾方面屬於單純幾何形時期,在這一時期,漩渦紋是裝飾的主要紋樣,在器物上佔主要的地位。
據考古學資料,在世界各地,但凡是有人類生存過的印記,幾乎都能發現旋紋。從愛爾蘭境內的史前巨石到百慕達急速流動的漩渦、從仰韶文化彩陶上橫貫器身的案飾紋樣到埃及和愛琴文化的器物表面的裝飾,從烏克蘭等中亞地區的原始雕刻到墨西哥、秘魯等中南美洲的各代遺存,都可以發現神秘莫測的旋紋裝飾。
四聯旋渦紋
旋渦紋飾是世界上最早產生的紋飾之一,在中國紋飾發展歷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相同文化的宏觀背景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雲紋藝術的發展,隨著朝代的更替,帶有旋渦特徵的雲紋一直延續和變化。
隨著朝代的更替,帶有旋渦特徵的雲紋一直延續和變化。雲紋的發展過程就是將螺旋形紋樣與雲形相結合的一個發展過程。到中國秦漢時期旋渦紋進一步發展,成為捲雲紋。這種紋樣被看成是雲雷紋向漢代雲氣紋過渡的一種紋樣。它的特點是簡化和打散了原來規則化、圖案化的形式,幾何形的螺旋紋的特徵在這裡變得不那麼明顯了,總體形象變得簡單化。
卷草紋 漢代捲雲紋演化而來
從視覺語言符號角度分析捲雲紋
「符號是意識與對象世界之間的結構關係,它是二者融合為統一的意義世界」。
捲雲紋是裝飾藝術中極富特色的圖形符號,傳統觀念把符號當作某種實體的指代物,是意識的被動工具, 但實際上,符號的本質只是一個在意識與對象之間的中介,表示一種意義。 從符號學來說,符號之所以為符號,是有著一個人為的約定俗成的過程,有了這種約定俗成,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才能統一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觀念,成為一個群體的共同意識。捲雲紋的視覺語言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古人的人文觀念和精神哲學。
《陳情令》影視截圖 藍氏地毯上的捲雲紋
捲雲紋由雲頭、雲軀、雲尾三部分構成,其形婉約靈動,充滿了靈性與氣勢,隨意且自由,率性而靈動,奔放中不失韻律,散漫中亦流露著秩序。一直到今天,這些圖形視覺元素所傳達出的深刻的人文觀念和精神哲學在裝飾藝術領域中依然備受推崇。
雲頭
在捲雲紋的形態造型中,雲頭是最具穩定性的元素。從商周時期一直到秦漢,雲頭一直是捲雲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構成視覺元素的角度來看,雲頭就是我們在平面構成中所說的點,從結構形態上看,秦漢時期捲雲紋的雲頭和商周時期雲雷紋的雲頭有著很大的內在聯繫,商周時期的雲雷紋就是以兩個雲頭互相排列所形成的紋樣。從符號學角度來看,雲頭的形式表達和情感表達就形成了其符號的能指和所指。實際上,雲頭是捲雲紋最具標誌性的視覺符號。
各種形式的捲雲紋頭
春秋至秦漢時期,捲雲紋雖然一直處於發展時期,但是捲雲紋的基本造型一直都沒有發生改變,始終保留著旋渦紋飾樣下的典型形態—捲曲狀的雲頭。以一個基點為中心,呈「旋轉,旋轉一兩圈或多圈,或單、雙旋,或呈C形、S形。古人認為,世間萬物的運動規律是周而復始的恆穩關係。通過這樣的結構模式,在形態上概括而抽象地表達了先人對自然運動規律的認識。
雲頭的符號意義,不僅僅在於它形象的記錄與表現了先人對自然世界的認識,也意味著他們能夠感受自然規律和享受自然運動的美感。人們將主觀對動靜、陰陽、氣韻的理解都化成一條曲線,容我如無數種具象抽象的圖案中,表現著人們普遍的審美習慣和規律。
雲軀
雲軀的出現與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的金銀錯工藝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因為金銀錯工藝的特殊性,只有用大量的線條才能突出金銀材料的材質特色,而加長線條可以很好地體現金銀錯的裝飾效果。從視覺元素的角度看,如果雲頭是點,那麼雲軀就是擴展空間的線,從符號的意義來說,雲軀的作用就是將雲頭所定下的氣韻風格延續下去,成為這一風格的延伸。
如果說從原始旋紋到商周雲雷紋都給人以點狀的感受,那麼到了漢代,則出現了以線為主要特徵的雲氣紋。漢代雲氣紋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其雲軀的線性化,而線狀、帶狀雲氣紋給雲軀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雲軀將雲頭的表現空間延伸開,使得整個紋樣更加富有視覺上的彈性和張力。
雲軀的形態不除了有直線、流線外,還有呈三角形的、半圓形的,這些豐富的形式都擴張和延伸了原來簡單的形式感和空間感。如秦漢時期的漆器,漆器中的線條是寫意性的、抽象性的。漆賦予線以個性,線則賦予漆以生命,線是漆器裝飾的基本語言和主要藝術形態,或曲折盤卷、或流動飛舞,或粗細相容、或剛柔並濟,這些都是捲雲紋中線的魅力。
帶狀雲氣紋 漢代棺梓裝飾
可以說,雲軀這條「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雲軀這條「線」,商周時期的雲雷紋就不可能獨立出來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勾卷紋,也不可能出現漢代的雲氣紋。除此之外,漢代的雲氣紋中也出現了雙線雲軀,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的帶形雲軀,極大的擴大了雲軀的覆蓋面,將密集的線條變得有條不紊。在整體的裝飾效果上,帶狀的雲軀也起到了加強流動,造成氣勢的作用,將急轉迴蕩的雲氣紋的氣勢表現的十分到位。體現了捲雲紋流動磅礴的氣韻。
中國人一向都很講究「線」的藝術,因為「線」是生命的運動和運動的生命。
「中國美學一向重視動態的對象、實體、外貌,及其內在的功能、結構、關係,這些歸根到底又來自和被決定於動態的生命。」
雲尾
漢代雲氣紋由於是線性特點,所以不同的飾物為了與載體的精神內涵相適應,因此出現了大量的與植物和鳥獸嫁接的特色。從出土的漢代織錦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和動植物嫁接的雲氣紋,它們給織錦的紋樣增添了許多豐富華麗的樣式,也給織錦的裝飾增添了幾分新意。這些豐富的動植物形象的嫁接,促成了雲氣紋有著穗狀形態的飄逸尾形,從而也將捲雲紋的視覺表現元素進一步完善,造就了新的造型元素—雲尾。
與鳥形結合的捲雲紋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促進雲尾出現的因素,兩漢時期,由於統治階級信奉神仙思想,大肆宣揚鬼神觀念,所以社會風氣向飄渺、靈動方向發展。這個時候的雲氣紋側重表現在「氣」上,為了體現「氣」,所以人們在有意無意中將捲雲紋的身體、尾巴拉長,形成「氣」猶未盡的感受,體現氣象萬千的動感姿態。
雲尾這一符號在雲氣紋中,除了具有形象上的定型作用,還有氣勢內涵上的象徵作用。
而雲氣紋中裝飾面的出現也是伴隨著漢代雲氣紋雲尾的添加而出現的。雲氣紋有了雲尾,就顯得更加飄逸壯觀,形象也會更加優美生動,整體形態富有靈氣,流暢而浪漫。就視覺角度來說,植物葉片的融入使得單線條的雲氣紋變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特別是帶有闢邪作用的植物如茱萸、蔓草等元素的融入,使當時的雲氣紋具有免災闢邪、祈福安康的功效,更加受人推崇。
嫁接式雲氣紋
雲尾需要與通過動植物與捲雲的嫁接聯繫起來,嫁接促成了「雲尾」元素在漢代的豐滿和成熟,從而將雲氣紋的氣勢由「帶狀」的線型流動上升到了「尾狀」的面型飄逸,因而漢代雲氣紋有一種自由浪漫的風格,正是這種自由的取向和浪漫的格式促成了漢代雲氣紋向巔峰的發展。
小結
總的來說,從春秋到秦漢,捲雲紋的發展變化主要的走向是:雲頭相對簡化、雲軀日漸繁雜,雲尾逐漸豐富,隨著整個捲雲紋的框架日益成熟定型,捲雲紋的視覺語言元素也一步步走向完善與成熟,單個的點狀分布逐漸發展到線條的融入,再到面狀的分布,使得捲雲紋的表現形式日益豐滿,為後世繼續發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固定模式與參照骨骼。
漢代漆盤圖案
人們對於自然浮雲的嚮往、對神仙思想的崇拜促成了雲氣紋從一個自然之物發展成為一個抽象的涵蓋民族審美的概念之物,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符號」。對於國人來說,以藝術形態的符號流傳下來的雲氣紋不僅僅是一個裝飾紋樣,也是一個涵蓋人文信仰和思想觀念的共同意識,雲氣紋的靈動、不羈,也象徵著人們追求解脫、崇拜神靈的浪漫主義思想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