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家嶺戰役中堵槍眼壯烈犧牲,姓名卻被誤寫69年 昨日,蘭州為英雄...

2021-01-20 蘭州新聞網

為烈士李應邦的雕像揭幕

    蘭州晚報訊(記者方言文/圖)6月26日上午,原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何志瑛緩緩揭開蓋在李應邦烈士雕像上的紅絨布後,眼裡湧出熱淚。在錯誤使用「李應般」這個名字69年後,在解放蘭州的沈家嶺戰役中壯烈犧牲的李應邦烈士姓名的準確用字、英雄牆本人雕像、出生年月及入黨時間等四個要素得以更正。

    李應邦烈士生前老戰友何志瑛,楊興龍和蘭州戰役紀念館,市委黨史辦,七裡河區委辦公室、宣傳部、黨史辦,華一校學生代表及部分群眾代表約300餘人共同見證了當日上午在華林山烈士陵園舉行的為英雄李應邦正名的儀式。

    生於1920年的李應邦(犧牲後一直被誤寫為李應般),是陝西省吳堡縣橫溝村人,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8月25日在蘭州戰役沈家嶺戰鬥中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敵人的槍眼,壯烈犧牲。生前,李應邦先後在八路軍後方留守團警備第2團、385旅警備第4團、警備三旅第5團、一野11師31團等部任戰士、班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在沈家嶺戰役中英勇犧牲後,一野授予李應邦「戰鬥英雄」稱號,並追記大功。

    據蘭州戰役紀念館館長翁志義介紹,2017年,七裡河區委黨史辦在開展沈家嶺戰場烈士事跡口述史資料徵集工作中,發現多年來從一野戰史類書籍到新聞媒體等記載的「李應般」烈士的真實姓名應為「李應邦」,而且還發現目前有關歷史展覽中所使用的李應邦烈士的照片和塑像可能也有誤。隨後,七裡河區委黨史辦經多方聯繫和調查核實求證,最終確認了李應邦烈士準確無誤的信息資料。翁志義說:「李應邦是沈家嶺戰役的著名英雄,是比黃繼光還早的捨身堵槍眼的戰功榮立者,為英雄正名是我們紀念館應該做的,這也實現了烈士戰友及家屬的夙願。」

    原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何志瑛在參加了為英雄塑像揭幕等議程後,給華一校的孩子們講述了英雄的故事,回憶了69年前的蘭州戰役。何志瑛說:「在蘭州戰役沈家嶺戰鬥中,李應邦擔任十一師三十一團一營二連(尖刀連)連長,我是副連長。1949年8月25日凌晨5時許,十一師發起對沈家嶺總攻,李應邦指揮連隊擔任左翼突擊任務。在進攻敵軍的第二道戰壕時,敵人的一個機槍暗堡突然猛烈開火,排長曹天和與十幾名戰士傷亡,突擊隊前進受阻。在這危急關頭,身負重傷的連長李應邦掙扎著向敵堡投出手榴彈並趁爆炸的硝煙衝上前去,用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槍眼。李應邦的英雄壯舉激勵著戰友們,突擊隊衝上去炸毀了敵人的暗堡,奪下了第二戰壕。我們今天在這裡為李應邦烈士正名,是對烈士英靈的最好告慰。」

相關焦點

  • 姓名被誤寫69年 蘭州為沈家嶺戰役烈士李應邦正名
    中新網甘肅新聞6月28日電 (通訊員 魏婷)26日,蘭州市七裡河區委、蘭州戰役紀念館及社會各界人士上百人齊聚烈士紀念碑廣場,舉行儀式為烈士李應邦正名。  李應邦是在蘭州戰役沈家嶺戰場上用身體堵搶眼的戰鬥英雄,是比黃繼光還早的捨身堵搶眼的大功榮立者。但多年來,從一野戰史類書籍到新聞媒體都把他寫成了「李應般」。
  • 蘭州:莊嚴儀式為烈士李應邦正名
    在錯誤使用69年後,著名英雄李應邦的姓名準確用字、英雄牆本人雕像、出生年月及入黨時間等四個要素得以更正。  26日上午,李應邦烈士正名儀式在蘭州市華林山烈士陵園舉行,李應邦烈士的生前老戰友何志瑛、楊興龍和蘭州戰役紀念館、市委黨史辦、七裡河區委辦公室、宣傳部、黨史辦、華一校學生代表及部分群眾代表約300餘人共同見證了英雄正名。
  • 連長壯烈犧牲,建國後副連長成軍區副司令,親自為連長正名!
    在革命戰爭中,我軍中曾湧現出了不少如黃繼光一般的英雄人物,他們為了革命戰爭的勝利,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才是真正的國家的脊梁。今天我要說的這位歷史人物,他就是這樣一個英雄,此人名叫李應邦。
  • 戰場上勇往直前 他們用犧牲為勝利開路
    戰鬥中,首先看首長的排兵布陣和軍官的具體指揮,只有敢於帶頭衝鋒的軍官,才有敢於為勝利犧牲的戰士。在蘭州戰役沈家嶺攻堅戰中,身為四軍第十一師三十團政委的李錫貴和三十二團副團長的馬克忠,不僅根據戰鬥形勢果斷改變指揮策略,還帶領戰士衝鋒在戰鬥第一線,最終都倒在了血泊中。他們用犧牲為勝利開路。犧牲時,李錫貴32歲,馬克忠30歲。
  • 蘭州戰役紀念館慰問老兵
    蘭州戰役紀念館慰問老兵每日甘肅網10月19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記者朱浩源 通訊員魏婷 崔國玉)10月17日,蘭州戰役紀念館組織幹部職工開展「重陽不忘抗戰英雄」活動,為3位蘭州戰役參戰英雄送上節日的祝福。當日,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首先來到李振朝老人家。
  • 蘭州戰役:解放西北的最後決戰
    「只要平涼戰役能殲二馬主力,則西北戰局即可基本解決」1949年下半年,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殘敵,向華東、華南、西南和西北發起進攻。蔣介石集團雖然敗局已定,但仍不甘心失敗,妄圖保住西北,據守西南,以待他日捲土重來。
  • 沈家嶺之戰,馬家軍士兵前進面對我軍刺刀,後退則是督戰隊鬼頭刀
    1949年8月,第一野戰軍1、2和19兵團分路進軍盤踞西北數十年的馬家軍老巢蘭州,分割了「青馬」和「寧馬」的聯繫,同時以18兵團一部牽制胡宗南部,在戰略上完成了對馬步芳集團的包圍態勢,迫使其主力約7萬人退守蘭州和臨洮。
  • 「視界」《決戰蘭州》:不能忘懷的記憶
    蘭州戰役已經過去69年,那些曾經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勇士如今都已變成耄耋老兵。離休將軍何志瑛到處聯絡,計劃召集大家再上決戰蘭州的主要戰場沈家嶺,去緬懷犧牲的戰友。然而,對於年近百歲的老兵,很多人都無法赴約,但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應著這個鄭重的邀約。大型電視紀錄片《決戰蘭州》中,跟隨老兵們的記憶和腳步,我們重新走進那段烽火歲月。
  • 蘭州戰役初期解放軍攻擊不順,彭總兩天休整,打得馬步芳崩潰大哭
    到1949年下半年,解放戰爭己進入到最後階段,經過三大戰役,蔣介石敗局己定,但仍不甘心失敗,妄圖保住西北,以便日後捲土重來。為此,一方面,國民黨軍企圖依靠蘭州天然屏障,並加強軍事防禦工事,如在十裡山、皋蘭山、沈家嶺、狗娃山等山上修築了大量的外線工事、內線工事,明碉暗堡,溝壕相通,盤山公路直通主峰。
  • 緬懷英烈銘記崢嶸歲月 蘭州戰役紀念館開展系列教育活動紀念蘭州...
    原標題:緬懷英烈銘記崢嶸歲月蘭州戰役紀念館開展系列教育活動紀念蘭州解放69周年  中國甘肅網8月27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記者 張萬宏 通訊員 陳曉晶) 8月26日,是蘭州解放69周年紀念日。
  • 古城蘭州防禦工事堅固,馬繼援以為固若金湯,結果卻是難逃覆滅
    1949年7月,從全國形式來看,第2、3、4野戰軍向南已經越過長江挺近湘中,直逼廣東、廣西和四川,華北的綏遠和平解放已成定局,而西北經過一系列的戰鬥,胡宗南殘部已經退守到秦嶺以南,只有馬繼援還想固守蘭州,想以蘭州之固,之險堵住解放軍通往寧夏、青海和新疆的步伐。
  • 大連英雄紀念公園之二:園壁浮雕人物
    林則徐(1785一1850),福建侯官,清末政治家,湖廣總督,禁止鴉片貿易,被朝廷任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在虎門當眾銷毀鴉片6000箱,屢次打退英軍武裝挑釁。 關天培(1781一1841),江蘇準安,清末愛國將領,清軍總兵丶提督,在虎門抗擊英軍入侵作戰中,壯烈犧牲。
  • 王進:抓捕遭遇爆炸,英雄壯烈犧牲
    王進:抓捕遭遇爆炸,英雄壯烈犧牲如今,回憶當初同一個派出所的戰友犧牲在抓捕現場,時任派出所副所長的冉啟忠心裡依舊無比悲痛。王進,1970年生,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人,土家族。1990年7月,王進考入貴州省人民警察學校,1992年8月參加公安工作,在貴州省松桃縣公安局永安派出所任民警,三級警司。
  • 抗美援朝記憶:上甘嶺戰役紀實(下篇)
    至31日晚,597.9高地表面陣地全部為我收復,並得到現固。11月5日,兵團在《對597.9高地及537.7北山作戰部署》中作出決定:為便於指揮,決定組織五聖山作戰指揮所,由我軍第12軍副軍長李德生負責,統一指揮第3l師和第34師反擊作戰和第29師之配合行動(31師、34師擔任反擊,29師擔任防禦)。
  • 英雄的母親——觀《跨越時空的回信|黃繼光》有感
    1950年抗美援朝戰鬥中,時值20歲的黃繼光在寫給母親的家書中,給自己立下了這麼一道軍令狀。6個多月後的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為隊友贏得了寶貴的衝鋒時間。黃繼光立下了戰功,卻把自己永遠地留在了戰場上,留給母親的,是一抔混合著彈片、子彈殼和鮮血的上甘嶺的土,以及無盡的思念。
  • ...逆行者之歌——寫在西昌森林大火,又驚聞19位撲火隊員壯烈犧牲...
    【方志四川•詩詞】蔣心悅 ‖ 逆行者之歌——寫在西昌森林大火,又驚聞19位撲火隊員壯烈犧牲之際 2020-04-03 0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影70年,禮讚最可愛的人
    在高高懸掛的100面印有志願軍部隊番號的旗陣中,86歲的志願軍老兵張漢傑找到自己當年所在部隊的旗幟,含淚回憶起那個烽火連天的戰場。1950年11月27日,大雪紛飛,寒風徹骨,氣溫驟降至零下30攝氏度。叫囂著「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美軍主力進入志願軍伏擊地域,著名的長津湖戰役打響。「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 蘭州戰役馬繼援叫囂,十萬人打不下竇家山,被一戰士一面紅旗拿下
    1949年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幾乎喪失殆盡,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勢。馬繼援卻大言不慚誇下海口:「挽狂瀾於既倒,定乾坤於西北」。蘭州城地勢險要,北依黃河天塹,東南西三面環山,尤其是東西長20公裡的南山是全城的天然屏障。
  • 【全國主流媒體德陽行】銘記歷史不忘英雄!探訪黃繼光紀念館再憶...
    中國旅遊新聞網11月4日訊(記者 周淮民) 在中國大地,黃繼光的英雄事跡家喻戶曉。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黃繼光紀念館坐落在四川省中江縣城東魁山腳下的御馬河畔,佔地16000多平方米,於1987年10月20日黃繼光烈士英勇犧牲35周年之際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