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戰緬甸三百年!|地球知識局

2020-12-22 地球知識局

泰國和緬甸同處中南半島,兩國體量相近,文化相通。但泰國的GDP總量是緬甸的六倍,人均收入也是緬甸的近5倍,明顯更為強勢。

中南半島國家中

泰國和緬甸的人口差距不是很大

但是GDP和人均GDP差距巨大▼

然而倒退回古代王朝時代,緬甸曾經是一個非常強悍的國家,曾多次同中原王朝交手而不落下風。向南,緬甸還同泰國斷斷續續交手近三百年,兩次攻破泰國首都,逼泰國成為附庸國,甚至一度讓泰國亡了國。

這兩個鄰國,歷史上互掐了數百年▼

然而最終的結局,卻是緬軍被趕回老家。而泰國,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自己的歷史獨立性。

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中南半島上的地理和緬泰兩族的崛起

中南半島諸國除越南和馬來西亞外,基本都是信仰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的佛國。佛國之間的聯繫也相較其他兩國更多,這背後是該半島的地形所致。

儒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

算是東南亞這個複雜區域的四大文化分區▼

半島地勢北高南低,連接雲貴高原的撣邦高原扇形展開,三條大體南北走向的山脈與大河形成山水相間的地形格局。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南河(昭披耶河)、湄公河、紅河等大河在上遊高原切割出河谷,每條河的中下遊,都是富庶的衝積平原,發展到今天則成為東協各國的首都或是經濟大都市。

中南半島地形及主要河流

伊洛瓦底江和昭披耶河則是緬甸和泰國的母親河▼

不同的大河水系也孕育了東南亞的眾多民族。

其中緬族興起於伊洛瓦底江中遊地區,西北那加、若開山脈把緬甸和南亞隔開,構成了現代緬甸版圖的自然基礎。在這個陸上封閉板塊的西南,孟加拉灣沿岸生活著阿拉幹人,東部和北部則廣布著泰系民族。

而最讓緬族人垂涎的,無疑是位於南部沿海平原的孟族。他們享受著伊洛瓦底江下遊衝積平原肥沃的農業經濟,又掌握著沿海商路,能否徵服這些人,是緬族能否維持國家統一的關鍵。

緬甸東部的怒江-薩爾溫江相對較小

其歷史主舞臺是伊洛瓦底江平原

早期伊洛瓦底江平原是孟族的天下

但北方的緬族不斷南下壓縮孟族的生存空間▼

緬甸的蒲甘王朝在阿奴律陀在位時徵服了南部的孟人和西部的阿拉幹人,甚至北上進攻段氏大理國。他第一次統一了緬甸核心地帶,並且引進了小乘佛教。

第一次統一核心地帶

下一步就是向東擴張

徵服可能形成威脅的撣邦高原地帶▼

但是好景不長,元朝滅了大理、南宋後將兵鋒指向緬甸。1287年元軍攻破蒲甘城,蒲甘王國成為元朝傀儡,緬甸開始四分五裂。北部撣族建立阿瓦王國,南部孟族獨立建立了勃固王國。

北方的壓力暫時打斷了緬甸的歷史進程

而東面的昭披耶河流域,泰人王國正在加速崛起▼

而泰族人,在被尊為泰國大帝的蘭甘亨領導下素可泰王國一度控制了今天的泰國大部分。後來素可泰王國被羅斛國吞併,中國史書稱素可泰為暹國,之後將合併的國家稱為暹羅。統治暹羅國的是大城王朝(阿瑜陀耶王朝),迅速崛起為中南半島上的強權。

至今仍是泰國人倍加敬仰的一代明主

(素可泰歷史公園,蘭甘亨像)

(圖片:wikipedia)▼

緬甸東籲王朝與泰國的戰爭

元朝被明朝取代後,中南半島大小勢力陸續接受了明朝的冊封。

此時緬甸正值阿瓦王國和勃固王國的「四十年戰爭」期間,大批的緬族為了逃避戰亂投奔緬甸中部一個小勢力東籲國。實力增強的東籲國王莽瑞體,繼承了緬族人一貫的戰略,向南發動了對孟人的徵服戰爭。

經過多次徵討,莽瑞體消滅了勃固王國,統一了緬甸的中部和南部。

在統一緬甸核心區之後

東籲王國繼續東徵西討

開啟了緬甸歷史上又一輪大規模擴張時期▼

然而接下來就是一些難啃的骨頭了。向西,他沒能打下阿拉幹人的地盤,此後緬族又以勃固為基地,向東面的泰國發起了遠徵。

1548年莽瑞體率軍深入泰國,包圍了其首都大城府。泰軍在出城迎戰受挫後,退入城中堅守不出。

大城府即阿瑜陀耶(Ayutthaya)

作為泰國歷史悠久的故都

今天即使在數次戰亂後仍然留下了大量古蹟

(大城府-瑪哈泰寺佛像)

(圖片:shutterstock@akekalak.phatchaitong)▼

當時世界已經進入大航海時代,緬泰雙方除了傳統的封建動員兵以外,還各自擁有數百人的葡萄牙僱傭兵,而泰國僱傭兵的擁有的火炮型號更大,緬軍無法攻破大城府城牆。在補給耗盡及泰國地方援軍的威脅下,緬軍撤兵回國,緬泰第一次交鋒以緬軍失利告終。

當時歐洲人繪製的大城府,佛塔是真的多

(圖片:wikipedia@Johannes Vingboons)▼

莽瑞體回國後很快被孟人貴族暗殺。他死後孟人復國、緬族諸王爭位,身為莽瑞體妹夫的莽應龍趁勢崛起。莽應龍迅速平定了王族內亂,並再次將孟人勢力徵服。在穩固國家基礎之後,莽應龍又一次將重心放在徵服泰系民族諸政權上。

一個狠角色,緬甸戰神

(圖片:Cooler8 / Shutterstock)▼

他揮軍北上消滅了撣人(也是泰人的一支)的阿瓦王國,進而攻擊蘭納國(今泰國北部清邁地區)和南掌國(寮國)。緬北的撣族諸部自元朝起就是中央王朝的羈縻土司,卻在莽應龍的攻擊和拉攏下,大多成為了緬甸的附庸。

平了內亂再來擴張,誓要拿下大城府▼

莽應龍統一緬甸以後,以要求泰國進貢白象為名發起了戰爭。在緬軍進攻下,泰國彭世洛城長官投降,他還將自己兒子送往緬甸當人質,這個人質就是日後的泰國大帝納黎萱。緬甸大軍壓境,泰國被迫交出國王在內的王室人員為質並進貢白象,莽應龍則另立一個攝政王。

這位先認識下,待會兒還會出現

阿瑜陀耶的中興之主納黎萱

(圖片:wikipedia)▼

然而輝煌的軍事成就並不是沒有代價的。由於莽應龍年年徵發農民出徵,導致國內農業生產破壞饑荒不斷。趁著莽應龍遠徵泰國,孟人再起,聯合大批泰族俘虜發起武裝起義,攻下了都城勃固,把城市連同王宮全部焚毀。

莽應龍只得趕回國彈壓叛亂並放回泰國國王。

在穩定國內局勢後,莽應龍再度聚集重兵攻入泰國。泰國和寮國聯軍被緬軍擊敗,隨後緬軍圍困大城府長達十個月,並在1569年第一次攻克了泰國首都。投降緬甸的彭世洛長官被立為傀儡國王,泰國淪為緬甸附庸國。

此時的莽應龍,控制了緬甸、泰國、寮國和南亞的曼尼普爾,成為緬甸歷史上控制範圍最大的國王。

胃口很大,然而無法消化▼

但是登勞山脈、他念他翁山脈和比勞山脈縱貫緬甸東部國邊境,且半島叢林密布,對大領土的有效統治是非常困難的。緬甸相對於其他對手,並沒有可以構成絕對壓制的實力,縱使勝利也只是得到不可靠的附庸國。

由於半島上的地形限制

他念他翁山脈是其生命線,撣邦高原已是很好的緩衝

再向東擴張,緬甸本部便難以實際掌控了

(撣邦的撣族與泰族乃是近親)▼

這一點,也確實讓後來的緬甸付出了代價。

莽應龍死後,其子莽應裡即位。莽應裡進一步對雲南的土司發起入侵,結果引起了明朝的反擊。明軍在劉綖、鄧子龍等率領下一度打到阿瓦城下。阿瓦城守將密謀獻城,莽應裡只能徵調附庸國的軍隊進攻阿瓦。而此前一直作為人質的暹羅太子納黎萱,在率軍赴阿瓦路上決定獨立,並且偷襲了緬甸後方。

阿瓦就在曼德勒下遊不遠處

這裡已是緬甸統治的腹地所在

(圖片:google map)▼

莽應裡陷入了國力無法承受的兩線作戰,此後對泰國發起5次遠徵都失敗了。在1592年的入侵中緬甸太子更是在傳統的象背決鬥中被納黎萱殺死,緬甸對泰國完全失控。而此後納黎萱也把東邊的柬埔寨變為自己的附庸國,開始不斷北上進攻緬甸。

莽應裡則眾叛親離,首都勃固被緬甸割據勢力攻破後被殺。東籲王朝退縮到阿瓦,納黎萱也在一次進攻阿瓦的路上病逝。此後緬泰兩國維持了百餘年的大體和平。

這一次是緬甸的失敗成就了泰國戰神

(泰國-大城府,納黎萱像)

(圖片:Weerachai chandang / Shutterstock)▼

緬泰戰爭的終結

屋漏偏逢連夜雨,東籲王朝末年,緬甸南部的孟族人再度發動起義。

1752年,孟族佔領阿瓦滅亡了東籲王朝。此後緬族在一個小首領雍籍牙領導下趕走了孟人,雍籍牙也成了緬甸貢榜王朝的開創者。雍籍牙經過數年的徵討消滅了孟人國家,再度將緬甸統一。

再度統一意味著再度擴張▼

統一緬甸後雍籍牙將兵鋒指向泰國,但是他的突然死亡讓緬軍結束了遠徵。幾年後新緬王孟駁重啟入侵泰國計劃,緬軍從北路進軍攻佔了清邁和寮國萬象,還入侵了雲南的車裡土司(西雙版納)。雲貴總督劉藻迎戰卻兵敗,乾隆大怒,劉藻則畏罪自殺。

1766年,緬軍兵分三路入侵泰國包圍了大城府。圍攻持續了14個月,在此期間,新任雲貴總督楊應琚再度派兵徵討緬甸,結果連吃敗仗。楊應琚謊報大捷卻被乾隆識破,隨後被逮捕入京處死,乾隆命滿洲貴族明瑞擔任雲貴總督主持徵緬戰事。

面對清軍的新一輪徵討,攻克大城府的緬軍主力不得不回國布防,撤走時將大城府擄掠一空,泰國大城王朝滅亡。

這,再次被滅▼

而大清國對緬用兵也極不順利,不僅明瑞兵敗自殺,後來的傅恆、阿桂等人也沒能戰勝緬軍,最終擅自與緬甸籤訂了和議。

但緬甸還是遇到了對手。

緬甸主力回國後,僅在泰國留下九千人,泰國實際上處於地方割據狀態。一個名叫鄭信的潮汕後裔,在大城王朝滅亡後,攻下了泰國東南的富饒之鄉尖竹汶府作為基地徵募軍隊、建造軍艦。此時他抓住機會,率軍溯湄南河而上,在三菩提樹擊敗了緬甸留守軍隊,於1767年10月收復了大城府,並在吞武裡建都成為泰國國王。

這次是祖籍潮汕的大帝,吞武裡大帝

(圖片:wikipedia@ )▼

之後緬甸軍隊又多次入侵,但是在鄭信領導下的泰軍表現英勇,不僅抵抗了侵略,還逐步討平地方割據勢力統一泰國,並將寮國、柬埔寨變為附庸國。鄭信本人也被奉為泰國五位大帝之一。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一次柬埔寨內亂中,泰國和越南阮朝同時派兵進行幹涉,首都吞武裡城卻發生了政變,鄭信被囚禁。

吞武裡大帝-鄭信雕像

(圖片:wikipedia@Watkongdin team)▼

當時在柬埔寨的泰軍大將昭披耶卻克裡,即刻率軍回國鎮壓了叛亂,可他隨後自立為王,處死了鄭信。這位大將就是今天泰國王室的祖先拉瑪一世,他將國都遷到吞武裡一河之隔的曼谷,其王朝,也被命名為曼谷王朝。

自此,曼谷王朝(卻克裡王朝)一直延續至今

(如今泰國是君主立憲制)

(圖片:kajornyot wildlife photography / Shutterstock)▼

而泰國和緬甸,也在經歷了數百年的戰爭後,達成了和平的均勢。

緬族在緬甸一直不是一個壓倒性的主體民族,種族分離至今仍然困擾著這個國家。

而泰國的泰族,佔到了總體人口的70%左右,民族同化政策也因此顯得很有成效。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泰國華人的融合度是東南亞最高的。

可調動的有效力量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泰緬數百年戰爭的結果,也為這兩個國家日後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反觀緬甸,內部問題始終是最大的問題

主體民族緬族與其他民族、「省」與「邦」

仍然基本等同於緬甸那古老的地形分界線▼

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而泰國卻在英法兩國的爭奪下幸運地成為一個緩衝國。獨立後的緬甸則依然深陷內戰漩渦,又因為軍政府獨裁及毒品泛濫等原因長期遭到國際社會的制裁和孤立。而泰國憑藉靈活的外交政策和較為安定的國內局勢,在二戰後發展勢頭迅猛,成為了東南亞最有話事權的國家之一。

穩坐江山又一年

(圖片:Camera_Bravo / Shutterstock)▼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kekalak.phatchaitong

END

相關焦點

  • 泰國和緬甸為什麼打了300年的戰爭?
    盤點世界上鄰國之間的戰爭,大多數戰爭在幾年之內就分出了勝負,但還有一些戰爭持續時間長得可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英法百年戰爭」。在這些涉及到幾代人,長達幾十甚至數百年戰爭中產生了所謂的「世仇」國家。三、西方入侵,戰爭結束18世紀後期,英法兩國在亞洲的爭鬥主要集中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英國經過與法國的七年戰爭後,實現了獨佔印度,而法國不甘心自己喪失在這個地區的特權,轉而從越南入侵中南半島。英國既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也為了阻止法國獨佔中南半島,開始從印度入侵中南半島。
  • 如今軍閥割據的緬甸,卻有著十分輝煌的過去:吞併泰國還敢撩撥乾隆!
    說起緬甸這個和我們西藏和雲南接壤的鄰國,估計第一個想到的就三樣:翁山蘇姬、內戰和翡翠,除此之外,存在感極低。 百年緬泰戰爭 緬甸地區經過幾百年的混戰,早已窮困不堪,百廢待興,為了發展東籲王朝便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鄰國:大明朝惹不起,柬埔寨經過內亂也沒什麼油水,最後只剩下中南半島上的霸主暹羅(泰國)。
  • 泰國和緬甸誰的軍事力量更強?
    顯然是泰國軍事力量要強很多,泰國不僅有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和預警機,還有東南亞唯一的航空母艦,雖然現在是觀光艦。緬甸軍事力量整體而且要差泰國一個檔次,主要是裝備水平落後。
  • 英國大戰土耳其,居然輸了?|地球知識局
    對於俄國來說,出一趟大洋確實不容易波羅的海方向很近,但是最難,要直面英法德地中海方向就要靠如何蠶食鯨吞奧斯曼帝國了數百年的努力只為了第三羅馬可以拿回「舊都」▼面對這種威脅,土耳其長期依靠英國和沙俄之間的競爭來獲取英國的保護和支持
  • 泰國的前世今生:地球村最特殊王者
    從中國明清時代便有對於東南亞地區的記載,那時的緬甸、越南、暹羅等國家可以說是明清兩代中國的附屬國。而現在在東南亞的半島上依然擁有著五個國家,其中最為神奇的國家莫過於泰國。 之所以說泰國是東南亞最神奇的國家,是因為泰國在近一百年裡居然沒有任何戰爭。它不僅躲過了一戰二戰的無情戰火,同時成為了二戰的戰勝國。
  • 19名緬甸人從中緬清水河口岸回國;143名緬甸人從泰國歸來
    △2020年9月1-2日,共有19名緬甸籍人員從中緬清水河口岸返回到緬甸一側老街市清水河鎮。據了解,19名緬甸籍人員是16名男性和3名女性,其原籍情況是:曼德勒省3人,實皆省1人,勃固省3人,馬圭省2人,克欽邦3人,欽邦1人,內比都直轄區2人,撣邦北部4人。
  • 越南、泰國、緬甸還是菲律賓
    泰國體量在東南亞排名第二,無法成為地區大國 東南亞第二體量國家泰國,泰國一直以來發展都不錯,雖然,泰國頻繁出現軍方幹涉政治的弊政,但是有王室的牽制,其實泰國還是較為穩定的;泰國經濟其實一直受到一種政治模式限制,這種限制就是,泰國的上層人士和軍方,都習慣於傳統化產業經濟發展,因而泰國經濟發展比較穩定。
  • 在西雙版納這家餐廳,一次吃到了寮國、緬甸和泰國三國風味!
    這家餐廳據說是經營寮國菜、緬甸菜、泰國菜,所以叫作三國味,老闆還是寮國人。我沒有去過寮國,只去過緬甸和泰國,點的菜裡緬甸菜的代表應該就是那個茶葉沙拉了,之前在緬甸時候我媽可喜歡吃了。雖然乍聽之下,茶葉沙拉有點奇葩,但是其實就是一個茶葉和花生之類的拌成的小涼菜,蠻清爽的。冬陰功也有,不過我一直get不到冬陰功的點,就這么喝這個酸辣湯?拌飯好像湯汁不夠稠。
  • 16名中國人從緬甸遊泳偷渡去泰國,被抓時渾身是傷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更多有趣有料的國際事件,等您閱覽據《曼谷郵報》7月13日報導,泰國來興府美索縣警方在泰國和緬甸兩國的邊境巡邏過程中,發現一個16名中國人團夥試圖通過莫文河偷渡入泰,隨後這些人被警方逮捕。
  • 緬甸 泰國|羅興亞人 大馬|同性戀謎團待解 印尼|大選波瀾再起
    以下是關於東南亞四個鄰國上周以來的故事,串起來看,是這樣的:65名羅興亞人受困,泰國籍船長遭起訴泰國警方日前表示,一艘載有65名羅興亞穆斯林的船隻因遭遇引擎問題,在沙敦府的拉維島(Ra Wi)海岸被發現。這些羅興亞人包含29名男性、31名女性,以及5名幼童。
  • 美國天眼塌了|地球知識局
    所以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以繼續增強雷達探測的精度,計劃局先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誇賈林環礁建造了幾臺雷達,但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尤其是仍無法具體了解地球電離層F層的情況,所以只能在另外地方再修建一座。由此,計劃局、康奈爾大學、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三家共同促成了新雷達站的建設。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59-埃塞與厄特作者:中年維特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upload/eliteliya.pdf5.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0/12/11/disturbing-un-says-safety-of-eritrean-refugees-greatly-at-risk*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緬甸最值得去的佛塔盤點/緬甸最有特色的佛塔|緬甸小眾旅行攻略
    它是緬甸的一位國王為難產的愛妃修建的佛塔,仿佛老式奶油蛋糕的花邊~在緬甸的佔星術裡,佛塔所處位置是世界中心,所以在三層塔身的第一層底座,有多組從下至上的七層小塔,象徵圍繞世界的七座大山,而之間連接的波浪形護欄則代表海洋。 也是小地球緬甸行程將會去到的地方。
  • 本次緬甸大選,或將有數百萬緬甸人喪失選舉權
    在外緬甸公民需要在7月16日至8月5日期間,將選民登記表「表格15」寄回相關大使館或領事館。但事實上,像在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國家和地區務工的數百萬緬甸勞工,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知道如何到官網下載選民登記表,因此,這部分勞工要行使自己的選舉權存在困難。
  • 緬甸男子雙腳被鱷魚咬「爛」;緬甸計劃允許鱷魚商業養殖
    《緬甸9歲女童鱷魚口脫險,被救時驚魂未定》同樣是在伊洛瓦底省,班德瑙鎮的欣多村,一位漁民在伊洛瓦底江安放捕魚工具捕魚時,竟然捕撈到一隻長3英尺左右的鱷魚幼崽《伊洛瓦底江邊,有人發現鱷魚,有人發現「國寶」》。雖然緬甸每年都發生鱷魚傷人事件,但也有人對鱷魚這東西充滿了「愛意」。
  • 日本汙染史,觸目驚心|地球知識局
    西方花了數百年時間完成的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在日本人眼中,也完全可以用幾十年的時間迎頭趕上。到1960年代時,日本的經濟年均增長率已經達到10%,貢獻最大的工業部門主要是紡織、鋼鐵、機械、水泥、化工、橡膠、食品等產業。
  • |地球知識局
    但穆斯林統治者的破壞了絕大部分早期遺蹟融合伊斯蘭和印度風格的新一代遺蹟則留下很多(圖片:shutterstock@Roop_Dey)▼從南亞次大陸的地理位置來看,德裡位於恆河流域西端通向印度河流域走廊的關鍵位置,並在三個方向分別通向喜馬拉雅山
  • |地球知識局
    但該地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是出於其當前不斷凸顯的現實利益,以及殖民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使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和阿爾及利亞這三個周邊國家在該地長期進行相互爭奪。而西撒當地民眾成立的獨立組織也在該問題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緬甸經濟主要靠什麼?緬甸經濟發展現狀
    緬甸經濟發展現狀緬甸農作物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的,主要有水稻、小麥、甘蔗、玉米、花生、棉花、豆類等。緬甸全國從業人員中,農業從業人員佔60%以上。因為不少人關心緬甸經濟相當於中國哪個省,對比了一下我國各省的經濟情況。緬甸比我國海南省多一點,海南省人口只有950萬。緬甸人均收入為海南省人均收入的6分之1,中國人均收入的7分之1不到。
  • 印尼,侏羅紀危機|地球知識局
    來自澳大利亞上新世和更新世遺址的化石標本根據以下獨特的顱骨和顱後特徵組合確定為屬於科莫多(澳大利亞 上新世化石)(圖片:美國國立圖書館)▼也就是說,現存的科莫多巨蜥僅僅分布在地球上的一小片角落https://www.change.org/p/presiden-negera-republik-indonesia-2018-cabut-izin-pembangunan-investor-asing-swasta-di-kawasan-taman-nasional-pulau-komodo/u/27954598*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