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開始入侵地球,傳送劇毒性的怪獸
為什麼外星人要派怪獸入侵地球,這些怪獸與鎧甲的背景到底是如何?首先我們從一個叫做安狄星的未知星球說起,傳說那裡生存著一種先驅分為三個等級,主教級,紅衣主教級,大使級,等級越高,榮譽與智慧也就越高。
如果根據宇宙學來劃分生物文明,分為一型文明,二型文明和三型文明,現階段的地球還沒有達到一型文明,可「先驅」的科技已經達到了。
由於他們所居住的安狄星資源被過度開採,土地貧瘠,迷霧漫布,大氣消靡,他們被迫只能寄居在巖層之中,漸漸地他們嚮往上了其他星系的康莊大道,既然自己手攥著極為先進的生物技術與空間技術,為什麼不進軍殖民其他星系,當人上人呢?
他們想明白之後,開始制定了滲透計劃,打算從內至外攻破其他星系來繁衍生息,可是他們的滲透行動與我們常人腦中的間諜行動不同,他們幾乎不用間諜不用臥底,直接通過自己極高的科技搭建蟲洞,將目標星球與安狄星強制性空間對接,然後輸送令人悚然的劇毒性巨獸,就是民間戲稱的「開菊獸」。
這些開菊獸統統由先驅所創,目的各異等級不同,是實打實的戰爭機器,而不是怪獸生命體,在他們的意念裡只有任務與死亡,絕不存在什麼被敵方馴化,或者妥協的操作。
開菊獸的基因統統來自先驅本身,先驅憑藉著超高的基因工程與生物突變技術創造開菊獸,並運用製毒技術將開菊獸賦予極高的毒性。而開菊獸的形態各異,長什麼樣全靠隨機分配,如果先驅的等級越高,那它所創造的開菊獸就越強大。
一隻水平一般的開菊獸,就可以給太平洋攪的天翻地覆,而強的甚至可以無視復仇者聯盟與七燈軍團。
說起開菊獸與地球的淵源,我們不得不追溯到上古時期,在距今2.5億年的三疊紀時期,先驅們就看上了地球這塊風水寶地,可惜當時的地球植被茂盛,大氣含氧量根本沒法讓開菊獸們生存,更別提什麼殖民繁衍了,先驅索性就丟掉了嘴邊的這塊肥肉。
人類只有毀掉蟲洞,才可能勝利
直到2012年,這時的地球人類文明踏上了高速的列車,過度的工業文明發展,匹不上自然更進的速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急劇增高。安狄星上先驅等了數億年,終於為後代迎來了曙光。
地球與安狄星之間的蟲洞,就處於世界海洋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它處於靠近關島的馬裡亞納海溝,海溝的深度遠超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再通過時空嫁接點傳輸開菊獸,兩大板塊所產生的能量,能夠安穩並長期保持蟲洞的開啟,因為這裡幾乎沒有外界因素的幹擾。
裝置好蟲洞後,先驅就將入侵計劃提上日程,先驅會逐層遞進,逐漸派出越來越精銳的部隊趕往地球,怪獸的數量,特性甚至存在目的,都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直至移平地球或將人類給奴役。
這場戰爭看似人類毫無勝算,實際上只要摧毀蟲洞,就可以阻擋這一波的侵略,蟲洞並不是說毀就毀的,只有外界力量大於板塊的平衡力量時,蟲洞才有可能被毀滅。而且蟲洞的入口處統統把守著先驅的衛兵,看似簡單實際上難如登天。
這時候有的人可能就會提問,我們將地球這一側的蟲洞入口,用核彈炸掉不就可以了嗎?問題確實刁鑽,可往往槽點就在這裡,蟲洞只能在怪獸的這一側被摧毀,想要摧毀它只能穿過蟲洞進入異界在菊花獸的老巢安置炸彈,因為開菊獸的創造,對於先驅來說,是毫無成本又源源不斷的,因此要麼人類苟活到彈盡糧絕耗死自己,要麼死磕到底殺向開菊獸老巢。
人類只能一邊硬著頭皮開展著拉鋸戰,一邊摸索著挺進蟲洞的計劃。
怪獸於三疊紀後,第一次登陸地球是2013年,開菊獸由海溝深處的出現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效應,不僅幾乎毀掉了整座舊金山,這隻名叫斧首的怪獸,它所引發的強烈地震海嘯,更為人們帶來了精神以及認知層面上的打擊。
最終人類只能動用核彈,徹底消滅斧首,而核武器的輻射,統統揮灑在地球大氣中,點燃了整座舊金山,所到之處生靈塗炭一片狼藉。
隨著第一波開菊獸的陸續登陸,使用核彈消滅巨獸就是殺敵100自損1000的操作,因為核彈會誘發他們體內的毒素的釋放,會使生物無法呼吸甚至帶來強酸,再這麼弄下去,大夥吃著會被毒液與自己的核彈玩完。
機甲出現,要消滅怪物
這時科學界大佬想出點子,既然化學傷害不適用,為什麼不試試物理傷害呢?,創建與開菊獸相匹敵的機甲,給怪獸揍到「內傷死亡」,避免化學武器與其體液的連鎖反應,這樣是不是就可以成功消滅怪獸了?
危難之際,大夥採取了破罐子破摔的態度,開展了名為「獵人計劃」的相關工作,又建立了「環太平洋聯合軍防部隊」,其目的就是用來研究開菊獸,並應對怪獸戰爭。經歷了種種磨難,走了不少彎路,人類終於開發出了人機相連的「龐斯系統」,並成功研製出了代目機甲「吵鬧小子」。
可惜當時認知不夠,實機測試只由一個操作員完成,最終這位操作員由於神經過載壯烈犧牲。由此之後,人類開始不斷開發新型機甲,每個機甲由兩名駕駛員駕駛,只能採取正面的物理攻擊,加之各個入侵要塞搭建機甲基地,人類這才在對外戰爭上不斷得利。
先驅一方也加大籌碼升級開菊獸,後期岀現的怪獸危險等級越來越高,最低為2級封頂為5級,對地球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了,人類機甲再也敵不過怪獸部隊。
俗話說得好,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神仙打架平民遭殃,戰爭就是個燒錢的無底洞,為了減少開支,政府開展了第二套戰略部署,在環太平洋處投資厚重並結實的「反怪獸牆」,將怪獸阻擋在外,防止它摧毀沿線重要城區,然後再憑藉現役機甲清除怪獸,將攻與守結合在一塊的戰略,初步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就算怪獸能夠破牆而入,人類也有機會疏散人群,將平民疏散到安全並有保障的位置,各國政府也紛紛擁護這個戰略。
新一場怪獸戰爭由此拉開,不過在「先驅」這類大佬的面前,反怪獸牆顯得是多麼無力與脆弱,戰略下達沒多久,反怪獸牆就被一隻四級怪獸輕鬆搗毀,獵人計劃戲劇性地再次被迫營業。
人們不能再龜縮於牆內,打算再次破滅「先驅」的異界入侵,隨著環太平洋1中,科學家們的研究,大夥搞懂了,必須要穿過蟲洞炸毀入口,這才有可能拿下戰爭的勝利,由此我們就看到了,戰鬥人員駕著機甲,捧著一顆核彈來到了入口處,成功拿下了反擊戰的勝利。
隨著戰爭硝煙的散去,人類文明逐漸恢復與發展,甚至出現了怪獸行業鏈與機甲行業鏈,這才有了環太平洋2的故事,景田大小姐的「邵氏工業」研製出了新型的自動化機甲,可沒想到怪獸軍團仍有殘黨,大片自動化機甲被其奪舍,異界傳送門再次被打開,手動式機甲被迫重新回歸舞臺,他們的敵人除了怪獸,更有被同化的自動式機甲。
由於開菊獸等級愈高,加之異界入口的開啟,人類只能被迫陷於新一輪的反擊戰中,環太平洋3的故事將會由此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