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個人的心中總會有一個算盤,算著自己、算著別人,算著利益、算著人心,但是,「人有千算,天則一算」,天地無私,惟德是親,只以「德行」這一算,便可知人心善惡。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周易》中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的報應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自作孽,不可活。切不可心存僥倖!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這樣一部對於中國人最為重要的典籍,將人的修養修行及處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應對策略講到了極致。關於《易經》,我們聽過太多它的傳奇。譬如兩儀四象八卦、再譬如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太極圖等等等等。它們神秘晦澀,卻又引人遐思。似乎好像只要得到了《易經》真傳,就能預測未來,避禍就福。
《易經》早有暗示:一個人的好運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天規一:善於把握人性,才能贏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歸」。要想贏得人心,必須善於把握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點。人性如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天規二:反覆無常的人,眾叛而親離
身處變幻無常的現代社會,改變追隨對象或合作夥伴的機會大大增加。然而中國人特重「忠義」,那些跳槽者往往會被看作「叛徒」,腳踩兩條船也會被看作反覆無常的人。忠義並不等於抱殘守缺,怎麼辦呢?
天規三: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關乎一生成敗
友誼對於人生的意義,大概怎樣誇張也不過分。有太多的人因為朋友而決定了一生的命運。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令人們從兩千年前一直感慨至今。正是這一點,使擇友、交友的話題萬古常新。
天規四: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將喪失自我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許多人偏偏喜歡按照別人的眼光和說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個邯鄲學步的人一樣,這種人將喪失自我、個性及其所能帶來的一切。本色最美。
天規五:想要超越別人,需先超越自己
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大,你不做的工作,有的是人來做。所以有些人就會把自己的全部心思,盯在自己的競爭對手身上,時刻想著打壓別人。其實如果你想要比別人好,最應該先做的,是比自己好,專注於自身,才是超越的關鍵。
天規六:見善則遷,見過則改
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餘,所以我們努力改變這個不良習氣,見到善人善事,就要毫不猶豫地去學習,去仿效,發現自己身上的錯誤,就要毫不遲疑地改正,這樣才能提高我們自己的修養品行。
《易經》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對人們的影響都很大。
孔子、老子同生於春秋末期,都有共同的愛好——尊崇《易經》。
不僅是孔子,在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易經裡可不僅只有深奧的大道理,而是貼近生活的人生智慧!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了!
這本《易經》才56元,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把這本大智慧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