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先說答案:無論是什麼樣的比特犬都沒有實力「秒殺」一隻成年的猞猁,而且猞猁有較大的勝率殺死比特犬。有人說:比特犬被稱為「犬界戰神」,它可以放倒任何同體型下的狗,為什麼打不過猞猁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比特犬
比特犬可謂是犬界的「明星」犬種,尤其是在鬥犬界,這是因為比特犬是在人為幹預下兩種兇猛的犬種(鬥牛犬和斯塔福犬)雜交產生的後代,而它之所以被培育出來,目的就是為了鬥犬。因此,比特犬確實是為戰鬥而生的犬種。
經過人為的篩選和改良,比特犬的各項有利於戰鬥的基因都被放大,比如它繼承了斯塔福犬結實的肌肉,這讓比特犬有了很強的爆發力和耐力(可以連續戰鬥2個小時),同時也繼承了鬥牛犬兇狠好鬥的性格,同時比特犬還具有一個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可以在戰鬥中持續分泌較高水平的睪丸激素,這讓它在戰鬥中會因為激素的關係暫時的忽略掉對方給自己造成的傷害。
因此,持續戰鬥的能力、兇猛的性格以及不怕疼的身體讓比特犬成為最有名的鬥犬之一。
當然,比特犬的「犬界戰神」稱號只是說它驍勇善戰,並不代表它在犬界是無敵的存在。這是因為比特犬的體型比起藏獒等中大型犬種來說還是遜色了很多。通常,一隻成年的比特犬擁有35公斤左右的體重,最大不超過50公斤,在這個體重區間內的比特犬爆發力和耐力都是最佳的,如果過胖反而會影響它的靈活性和戰鬥力。
大多數的狗對主人都有著較高的忠誠度,它們很少會主動攻擊主人,但是比特犬是個例外,在世界範圍內,有多起比特犬攻擊主人的報導,因此「六親不認」的比特犬在許多國家的禁養名單中。
我們再來看一下猞猁
從廣義上說,猞猁屬下的所有動物都叫猞猁,包括美國短尾貓、猞猁、西班牙猞猁以及加拿大猞猁,但是由於其他的幾種「猞猁」名字前面都有前綴,而且與猞猁的基因有較大的區別,所有,一般情況下,我們說的猞猁都是猞猁屬猞猁種下的動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歐亞猞猁。
歐亞猞猁下一共有7個不同的亞種,不同亞種間除了分布和棲息環境的不同外,其他無論是從體型上還是食性、習性上都比較的接近。
作為一種中型的貓科動物,歐亞猞猁的體重平均在22公斤左右,體長平均在1.2米左右,雖然這個體型數據不算大,但比起貓來要大得多了。
猞猁通常主要棲息在森林之中,由於其分布區域與老虎、花豹、熊以及灰狼有一定的重合,所以猞猁在野外非常的小心,一旦聞到陌生的氣味或者聽到一些動靜,它立即會爬上附近的大樹躲藏。
當然,猞猁在原生環境中除去被一些動物威脅外,它本身也是許多食草動物的威脅。與老虎一樣,猞猁也喜歡利用地形偷襲獵物,不過,相對來說猞猁捕殺的獵物體型大都比較的小,其中以野兔以及鹿、狍子等食草動物的幼崽為主,當然作為爬樹高手的猞猁也會趁著夜色去樹上捕殺進入夢鄉的鳥類。
大多數的食肉動物捕獵的獵物大都只吃一頓,剩下的就會扔掉,但是猞猁不同,它們有儲藏獵物的習慣,尤其是在捕獵難度相對較高的冬季,它們抓住獵物吃剩後通常會找一個地方埋起來,等餓了再吃。
體型相近的比特犬和猞猁誰更厲害?
從上面兩種動物的介紹看,它們正常情況下體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比特犬略大於猞猁。但是,在成年猞猁面前無論多麼兇猛的比特犬只有被殺的份,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
第一,靈活性對比
在整個食肉目下,要比靈活,貓科動物可從來沒輸過,而且從整體上看,體型越小的貓科動物越靈活,而猞猁就是如此,比起任何一種犬科動物來說,猞猁的靈活性都是它們沒法比的。在實戰中,靈活性就意味著躲避對方攻擊和進攻成功率的高低。
所以,猞猁要比比特犬靈活的多。這是其一。
第二,實戰能力
比特犬雖然是一種鬥犬,但是它的對手都是狗,狗本身就是人工飼養下的動物,它們的戰鬥力僅限於無腦的撕咬上。而猞猁就不同了,它本身所處的環境就相對危險,再加上它們整天要自己捕獵,甚至會與一些食肉動物纏鬥,其實戰能力是比特犬不能比的。而且猞猁除了牙齒外還有著尖利的爪子,爪子本身也能給對手造成一定的傷害,關鍵是,猞猁喜歡找準機會,一擊斃命(鎖喉或者是跳到獵物背上咬穿後頸)。
第三,類比
雖然在野生環境下,猞猁不可能與比特犬交手,但是猞猁有一個比比特犬更強勁的對手-灰狼。在歐亞地區的一些森林中,猞猁與狼屬於互相制約的存在,而且根據科學家的觀察發現,猞猁能夠獵殺孤狼,尤其是在白俄羅斯的森林中,猞猁主要靠獵殺灰狼的幼崽和母狼來抑制狼群的數量。下圖為2017年科學家拍攝到的猞猁與狼相遇的場景,在一場大戰後,受傷的狼逃走,不久科學家發現了狼的屍體,而猞猁只是受了皮外傷。
總結
猞猁打比特犬都不用比特犬降體重,即使是正常體重下的比特犬也完全不是猞猁的對手,這一點從猞猁連野生的灰狼都是殺死就看出來,既然野生的狼都不在話下,更不用說是人工飼養下的一種狗了。
因此,比特犬「秒殺」猞猁純屬做夢,比特犬能夠殺死猞猁唯一的方式應該就是把猞猁給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