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嘯天
漫威電影宇宙裡,目前能夠出到第4部的,只有《復仇者聯盟4》。
但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復仇者聯盟4》,其實與《復仇者聯盟3》合在一起,只是一部片,只是給人為分成了上下集。類似《殺死比爾》或者《哈利波特6/7》。漫威宇宙裡真正出到第4部的,只有《雷神4》。
至於「雷神系列」為何能出到第4部,我已寫了一篇文章,漫威宇宙那麼大,為啥只有《雷神》拍到了第4部?,說了一下情況。
然後,又誕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何以又要參演了,而且是角色吃重的「女雷神」。甚至,很多人猜測,說在這部片裡,「女雷神」會成為主角,「雷神」成了配角。
話說,當初她可是拒絕了再次飾演漫威角色了的。
那是2011年,《雷神2》還在籌拍時,先是確定了由女導演派蒂·傑金斯執導,結果後來她又退出了。這讓娜塔莉·波特曼感到「非常不舒服」,當好那年波特曼生了一個小男孩, 這也催生她考慮息影一段時間來陪家人和孩子。當時,波特曼甚至表示除非派蒂·傑金斯回來做導演她才會考慮和漫威繼續籤約出演《雷神2》。
最後,派蒂·傑金斯沒有回來。(她後來去執導了《神奇女俠》,能力還是不錯的。)而波特曼還是參演了《雷神2》,但戲份已經被嚴重壓縮,由第一部的女一號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醬油似的人物。後來,在《雷神3》裡,波特曼也沒有再參演。
對於「雷神系列」中消失的女一號,漫威找《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還給出了一點信息,讓雷神與鋼鐵俠兩位已婚男士「友好地」互黑了各自的婚姻狀況。其中,就提到了波特曼飾演的簡·福斯特。
時間到了2016年,《華爾街日報》專門採訪到了波特曼,問及她與漫威未來的關係。當提到娜塔莉·波特曼會否繼續出演簡·福斯特時,她本人則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她表示:「就我目前所知的來看,我的工作結束了。我不知道,未來某一天他們會不會叫我去演《復仇者聯盟7》或者其他電影。我不知道。不過現在來看,我不會再演了。」
沒曾想,時間遠沒到《復仇者聯盟7》開拍的時候,只過了3年,到2019年就官宣了塔娜莉·波特曼正式回歸了漫威,回歸《雷神4》,並再次飾演簡·福斯特,並成為「女雷神」。
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貴為奧斯卡影后,塔娜莉·波特曼近兩年的星途並不順,而且隨著年輕的增長,再想如魚得水,必須得有大IP支撐了,單打獨鬥很難的。
整個好萊塢,從年輕到年長,一直能吃得開的女星,只有一個梅麗爾·斯特裡普。除此之外,都有消沉期,都沒有一直紅。
而好萊塢男星方面,則有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哈裡森·福特、達斯汀·霍夫曼等人,能夠做到一直紅,從年輕紅到年老。
這就是現實,作為女星,必須得去面對。同樣的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切特、布麗·拉爾森都參演了漫威作品,承擔了重要角色,塔娜莉·波特曼也不必覺得漫威有多low。波特曼是一位聰明人,這是確鑿無疑的。
簡單回顧下波特曼的成名之路,早在1994年,13歲的她就憑《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的小蘿莉驚豔了整個世界。在讓·雷諾、加裡·奧德曼面前,絲毫不見遜色,表現出了驚人的爆發力。
1995年,她又在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方·基默等大牌明星主演的《盜火線》中有角色。
1996年,又出演了蒂姆·伯頓執導的《火星人玩轉地球》,與傑克·尼克爾森、皮爾斯·布魯斯南、格倫·克洛斯等大牌一起演出。
1999年,與伊萬·麥克格雷格、連姆·尼森、塞繆爾·傑克遜等合作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前傳一:魅影危機》,再一次名氣大爆。
2003年,與裘德·洛、妮可·基德曼、芮妮·齊薇格、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等合作安東尼·明格拉的《冷山》,這也是一部經典作品。之後,在三部曲中都有表現。
2005年,與雨果·維文合作《V字仇殺隊》,有一部經典作品,而且展現了不一樣的她。這一年,她還憑藉《偷心》,成功收穫人生第一次奧斯卡提名。
這時候的波特曼已經開始登上了人生巔峰,在2008年時,27歲的她就已經成為了坎城電影節的評委。早在1999年,她還以全A的成績考入了哈佛大學,並於2003年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學位。
2011年,正式憑藉《黑天鵝》登上了奧斯卡影后的寶座,人生達到了巔峰。也是這一年,她參演了《雷神》。
等《雷神2》籌拍時,正是她在奧斯卡擁有話語權的時候。
到2017年,再次憑藉《第一夫人》收穫了一次奧斯卡影后提名。
但這時候,她的影響力已經不如之前了。究其原因,還在於她連出了幾部啞片,沒能弄出響聲來。這就打打折損了她的名望。
2015年,塔娜莉·波特曼融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 於一體,製作出了《愛與黑暗的故事》。按說,本片的質量不算差,但票房卻沒啥動靜,等於是半啞火,起碼沒有積累足夠的聲望。同一年,作為演員她還主演了《拿起槍的簡》《聖杯騎士》兩部片,都沒有貢獻出太大的表現力。
2016年,她主演的《天文館》也啞火了。儘管《第一夫人》挽回了一些聲望,但這部片的票房也不怎麼樣。
打擊比較大的是2018年,這一年裡波特曼野心勃勃主演的《湮滅》,卻砸了鍋。作為演員與製作人,製作的《光之聲》也玩砸了。還包括多蘭執導的《約翰·多諾萬的死與生》,儘管獲獎,卻被絕大多數人看作是爛片。
整體來看,自《黑天鵝》之後,波特曼壓根始終沒有拿出可以比肩這部影片的電影,而是一再消耗自己的名氣。經過多次不靈光的表現之後,終於在2018年被耗盡了。
結果,就是在現實面前,波特曼不得不開放自己的心態,去好好接受來自漫威的邀約,再次出演《雷神》,並且放下身段,權力配合。再也不是2011年那個敢於批評漫威的女皇了。
其實,像斯嘉麗·詹森那樣,原本是文藝女神,結果出演了「黑寡婦」一角之後,不僅沒有淹沒自己的名號,反而名頭更響,成為了整個好萊塢舉足輕重的大牌,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很長時間裡,娜塔莉·波特曼都被視為了學霸女神。但她也有被人挖出的不堪的一面,被認為是心機婊。
比如,網上盛傳她在19歲就有過墮胎,而且說她現實中的人品很差,總是以為是哈佛學霸,對一起合作的其他演員很不屑,還有她的成名作原本主角不是她,但被她耍心機才撬來了機會。
心機也好,聰明也好,看準機會,並抓住機會,總是沒有錯的。
希望的是,娜塔莉·波特曼出演《雷神4》之後,能夠憑藉「女雷神」的名頭,再次享譽好萊塢,完成大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