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舉辦馬拉松的城市很多,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一個潮流,每一次的賽事,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參加,有的人水平很高,可謂業餘中的大神;有的人就是圖個熱鬧,全程根本跑不下來,一邊小跑,一邊吃路邊補給那種。
不過不管怎樣,安全完賽第一,健康快樂第一。在這裡不乏平時也訓練,月跑量最低幾十公裡那種,最高也二三百公裡,這樣的訓練水平去參加馬拉松的選手也很多,他們由於跑量不是很多,於是會理性的選擇跑半程馬拉松(21.0975公裡),其實這樣的距離也夠遠了,跑完全程也不是那麼容易。於是乎在參加完一次比賽後,多半會出現厭跑的情緒,後面就不想再跑了。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平時跑步到底是圖個什麼?圖新鮮熱鬧?圖健康快樂?還是圖磨練意志?亦或是當作一種生活方式,至少生活有事可幹,不再那麼的中規中矩,乏味枯燥。
如果想明白了這個問題,那麼當你出現厭跑的情緒時,就不會隨意選擇放棄,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繼續跑下去。對於我們這些經常跑步的人來說,為什麼要堅持跑步?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大多數人都已經想明白了,那麼跑步便成為了一種類似精神靈魂的東西支撐著我們砥礪前行。似乎並沒有想太多的事情,只是邁出步子而已。
不過在跑完的那刻,確實是快樂的,之前的猶豫不決,鬱鬱寡歡,都灰飛煙滅,那一刻的快樂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擬或者代替。我們的跑步生活就是在訓練和比賽中度過,平時的默默訓練,揮汗如雨,比賽時候的精彩綻放,賽後的恢復和調整。這一切似乎給了我們生活的動力,不然的話就會被一些雜亂之事,煩亂之人帶跑偏,所以生活中我們必須有一件值得寄託的事情,引領著我們走向光明大道。
馬拉松跑完後,調整一下狀態,繼續跑吧,擁抱健康和快樂,擁抱溫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