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兵分六路督導檢查垃圾分類 發現桶站設置不規範、標識損壞...

2020-12-14 北京市人民政府

  原標題:本市兵分六路督導檢查垃圾分類 發現桶站設置不規範、標識損壞、廚餘垃圾分類質量差等9大類問題

  5月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行情況和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第一次現場督導檢查。檢查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兵分六路分別對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昌平區進行現場檢查。

  在現場共檢查的12個社區,3家社會單位中,檢查人員發現社區和社會單位在垃圾分類工作中主要存在桶站設置不規範、垃圾桶標識損壞、廚餘垃圾分類質量差等9大類問題,並現場督促相關區、街道、物業單位積極整改落實。

  地點:龍錦苑東一區和回龍觀街道龍錦苑二區

  部分垃圾桶蓋有破損,值守力量不足

  5月4日上午,副市長張家明帶隊,前往昌平區霍營街道龍錦苑東一區和回龍觀街道龍錦苑二區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現場調研。

  一進龍錦苑東一區,檢查人員就看到了一排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展板,上面詳細標明了垃圾分類的流程、方法等內容。小區的多個位置都整齊地擺放著紅藍綠灰四色分類垃圾桶,還專門將一個紅色的垃圾桶設置為「廢棄口罩收集垃圾桶」。在廚餘垃圾的桶裡,多是雞蛋殼、蔬菜瓜果皮等,可回收垃圾的桶裡,多是塑料製品。

  檢查人員發現,小區裡的垃圾桶普遍比較髒,而且有一半左右都沒有蓋子。「本來都是有蓋子的,但是蓋子很脆弱,垃圾車翻起垃圾桶往車上倒的時候,蓋子常常會被摔碎。」物業人員無奈地說。

  隨後,檢查人員來到龍錦苑二區,這個小區的情況跟龍錦苑東一區很相似,也是存在垃圾桶比較髒,存在破損,基本無桶蓋問題。另外,桶站值守力量不足,小區內廚餘垃圾桶擺放點位多,但值守人員比較少。

  張家明要求,小區內桶站要堅持高標準規範設置,廚餘垃圾桶要相對集中、有人值守,保持桶站乾淨、整潔、完好,讓居民願意往桶內分類投放。要加大宣傳發動力度,把社區工作者、物業管理者、樓門長等志願者調動起來,加強宣傳指引,讓居民確實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還要引進再生資源企業,確實將小區可回收物收集起來,從源頭上垃圾減量。在這方面,市裡要出政策,區裡要積極落實。小區內的大件垃圾暫存點也要建立起來,使大件垃圾有處存放。

  地點:古城南裡社區、西路北社區

  居民精準投放率有待提升

  5月4日上午10時30分,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帶隊先後前往古城南裡社區、西路北社區,對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落實情況進行突擊檢查。

  「指導居民工作好做嗎?」「廚餘垃圾佔比多少?」……走進古城南裡社區,孫新軍對指導員提出一連串問題,對方基本都能正確作答。「垃圾分類想做好,入戶宣傳很重要。」孫新軍說。

  檢查組路過一處水果店時,孫新軍探頭詢問店家塑膠袋是否收費,對方回答5月1日開始不提供免費塑膠袋了。「不錯。這是源頭減量、防治白色汙染的重要一環!」孫新軍臨走時不忘強調。

  「這個小區桶站設置、數量,宣傳環境布置以及監督員工作符合要求,不足之處在於,居民精準投放率還有待提高,目前垃圾分類需要指導員進行二次分揀,這也是現階段需要做的工作。」孫新軍說。

  離開古城南裡社區,檢查組又來到西路北社區,該社區正在試點通過在垃圾桶處安裝攝像頭,運用人臉識別、後臺系統比對等智能化手段,結合門禁實名實戶資料庫,對居民垃圾投放的正確、錯誤「姿勢」進行記錄,後期對投放錯誤的居民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指導。

  地點:朝陽秀園清潔站、大屯垃圾轉運站、阿蘇衛循環經濟園

  部分垃圾轉運站有異味

  上午,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剛帶隊,對朝陽秀園密閉式清潔站、大屯垃圾轉運站和阿蘇衛循環經濟園的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情況進行現場檢查,發現部分社區存在垃圾桶破舊、廚餘垃圾清運不及時的情況,部分垃圾轉運站除臭設施不完善,有異味。

  在朝陽區秀園密閉式清潔站,檢查人員發現,這裡設置了1個廚餘垃圾壓縮箱和2個其他垃圾壓縮箱。這裡的負責人說,配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清潔站已經實現規範分類,今後收運垃圾過程中也絕不允許出現混裝混運情況。

  檢查組隨後來到大屯垃圾轉運站,在這裡,從密閉式清潔站送來的所有垃圾,分類裝車,分類轉運。但儘管戴著口罩,轉運站車間依舊可以聞到垃圾的異味,存在部分除臭設施不完善的問題。

  對突擊檢查中發現的這些問題,指揮部檢查組將督促指導環衛作業單位和物業企業等儘快協調解決。

  地點: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和朝陽區雙井街道

  部分垃圾桶缺少分類標識

  5月4日上午,跟隨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趙濟貴率領的檢查組來到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和朝陽區雙井街道隨機走訪社區的垃圾分類情況。

  在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協助下,趙濟貴隨機敲開了蔥店社區一戶居民的家門,「您好,打擾了,我們來看看您家的垃圾分類情況怎麼樣。」趙濟貴耐心詢問,這戶居民把他引進門,「分著呢,分著呢,您看,不都在這兒呢嗎。」居民給趙濟貴指了指地上的一個紙袋,裡面塞了不少塑膠袋、包裝袋。「居委會不是給發了廚餘垃圾桶嗎?您的廚餘垃圾放哪兒了?」在抽查前,趙濟貴特意提前了解了一下社區此前開展垃圾分類的工作情況,得知居委會給每戶居民都配備了綠色的小桶,專門用來放廚餘垃圾,趙濟貴特意詢問居民有沒有綠桶,用沒用綠桶。居民想了想,「有一個,有一個綠的。」居民從裡屋取出來一個綠桶,但裡面並未裝廚餘垃圾。「謝謝您支持,不過咱們還要繼續仔細垃圾分類。」

  隨後,趙濟貴又來到胡同,隨機抽查了幾處垃圾桶,「咱們的垃圾桶並沒有分類貼標啊,外表也太髒了。」工作人員趕緊記下,表示會立即整改。不過社區工作人員表示,社區不僅是平房區,還是拆遷滯留區,胡同較窄,設置存在實際困難,社區計劃設置60個分類垃圾站點,目前只設置了20個,還在推進當中,將於近期儘快完成。

  在社區居委會門口,看到外來人員正在辦理出入證,趙濟貴又停下來,建議工作人員在辦證的過程中也要藉機宣傳垃圾分類。在雙井街道垂西社區,趙濟貴也提醒門口站崗的防疫值勤人員,要在值勤中宣傳垃圾分類的知識。

  地點:西城區祿長街19號院、海澱區新科祥園小區

  垃圾分類指導員配備不足

  「小區裡的垃圾桶配齊了嗎?具體怎麼設置的?有沒有分類指導員在旁邊引導?」5月4日下午,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物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前往西城區祿長街19號院檢查,一進小區院門便直奔設在居民樓下的一處生活垃圾交投點。

  見這處交投點只有一個可回收物垃圾桶,檢查人員提出疑問:「就一個藍桶夠用嗎?現在居民家裡的可回收物還是挺多的。」「小區裡不止這一處投放點,別處也有藍桶,我們還另設了一個再生資源回收櫃。」這裡的物業負責人王蕾解釋說,祿長街19號院的分類垃圾桶是由物業和街道合作配置的,物業公司設置了可回收物投放容器,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桶則由街道聘請的第三方公司設置,垃圾分類指導員也出自第三方公司。

  「現在自己在家也分類,就是有時候裝廚餘垃圾的塑膠袋老忘了單拿出來。」一位來扔垃圾的居民說,小區裡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其實不是每天都來,沒人指導提示,難免分錯一兩樣。

  隨後檢查人員來到海澱區新科祥園小區。這個小區也存在垃圾分類指導員配備不充裕的問題。物業經理薛戰紅說,小區內一共設了9處垃圾分類交投點,能滿足居民日常的投放需求,但垃圾分類指導員是由物業保潔員兼任的,每天上下午各有兩個半小時值守在桶站旁,「我們在每個桶站邊都設了宣傳展板,分類指導員不在時,居民也能看到提示,另外我們招募了70多名志願者,一起承擔講解、宣傳的任務。」薛戰紅說。

  地點:翠微大廈

  餐廳後廚垃圾混投混放

  5月4日,跟隨市城管執法局前往大成路翠微大廈開展垃圾分類檢查。

  在5層海底撈火鍋店,該店開闢專門區域放置分類垃圾桶。執法隊員隨即打開一隻灰色的「其他垃圾」桶,一眼就看到裡面放著一個飲料瓶,「這個是可回收垃圾,別扔錯了。」執法隊員將瓶子揀出來囑咐道,一旁的餐廳工作人員表示馬上就重新檢查投放。

  帶隊檢查的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溫天武提醒工作人員,餐廳垃圾分類要「再細緻一些」,避免發生餐飲企業容易出現的如餐巾紙、手套、筷子等和廚餘垃圾混放等問題。他提醒工作人員,在顧客用餐結束後,服務員回收餐具時可提前分揀。此外,餐廳內外垃圾分類宣傳內容不足,沒有圖解、標識等,建議餐廳增加更明顯的垃圾分類標識。

  在隔壁的麻辣香鍋店,後廚一個沒蓋兒的綠色垃圾桶和蓋頂上貼著紙的灰色垃圾桶引起了執法人員注意。「你這灰色桶到底是什麼垃圾桶?」灰色垃圾桶本來是裝其他垃圾的,但在桶蓋上卻貼著「可回收」的標誌。「對,我們就拿它當可回收垃圾桶用。」後廚工作人員解釋,但打開桶蓋,卻是大量塑膠袋。「這用髒的塑膠袋是不可回收垃圾。」「哦,那我們重新分一下。」工作人員連忙表示。

  溫天武表示,為做好《條例》的落地實施,城管執法部門從教育、引導、規範入手,逐步展開執法工作。現階段以宣傳告知、教育引導為主,接下來將對存在問題單位開展整改。(代麗麗 孫宏陽 葉曉彥 王天淇 金可)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全面「上新」 轉運車統一噴塗外觀標識
    原標題:垃圾分類全面「上新」   本報記者 張楠   本市的「生活垃圾分類LOGO」首次全新亮相,垃圾轉運車重新噴塗「換新裝」,「四桶」齊全的垃圾分類投放驛站、桶站和密閉式清潔站都有統一的設計規範。
  • 北京垃圾分類最新消息:小區垃圾桶髒破將逐一整改
    小區垃圾桶髒破將逐一整改本市年度垃圾增速控制在4%以內昨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城管委副主任張巖介紹,小區垃圾桶站設置不規範張巖表示,近期檢查發現,有的小區桶站設置還不夠規範,標準不高,垃圾桶比較髒,存有破損且基本無桶蓋;有的小區桶站值守力量不足,廚餘垃圾分類不夠純淨;有的小區內缺少再生資源回收點和大件垃圾暫存點,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還未進入,存在翻桶、撿拾可回收物,在小區內亂堆亂放等現象;一些社區、物業動員力度不足,樓門長、志願者等還未參與進來。對於這些問題,將逐一落實整改。
  • 「小小啄木鳥」讓普陀這裡的垃圾分類標識更「友好」!
    「小小啄木鳥」讓普陀這裡的垃圾分類標識更「友好」!11所中小學進行巡查,發現不少學校的垃圾分類標識存在不少細節錯誤,並針對這些問題督促學校及時進行整改,進一步規範垃圾分類宣傳投放、收運處置等各個環節。02操作不當至標識破損嚴重檢查發現,垃圾桶不少標識都破損嚴重,難以看清類別。詢問後了解到,原來是垃圾桶在清運中有字一面朝地上,桶身摩損嚴重。
  • 北京「垃圾分類」執法檢查:超七成市民積極參與
    同時,執法檢查組採取市區聯動、分組包片方式,對本市12個區58個點位進行了暗訪檢查,赴社區鄉村和物流快遞、農貿市場、商超飯店、物業管理等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檢查結果顯示,目前,本市廚餘垃圾分出率已達到19.79%,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3946噸/日,增長了11.8倍。
  • 北京垃圾分類七個月: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接近完成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2月2日,北京市城管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生活垃圾分類啟動七個月以來的進展。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接近完成。東城、西城、石景山區和行政副中心桶站規範化建設已基本完成。
  • 「京版」垃圾分類倒計時,「五一」起這些措施同步實施
    據市城市管理委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設置垃圾分類桶站、分類驛站11.3萬餘座,並有垃圾分類指導員2萬餘人。現階段,本市共有廚餘垃圾運輸車輛1259輛,其他垃圾運輸車6412輛,密閉式清潔站、小型垃圾中轉站980座。
  • 田村路街道生活垃圾桶站規範化達標率100%
    最近,家住雪芳裡1號樓的居民張阿姨發現,小區裡的桶站設施「升級」了:原來露天的桶站安裝了雨棚,每個垃圾桶都有腳踏,不用再用手掀開蓋子了。自9月開始,田村路街道為實現「生活垃圾桶站規範化達標率100%」的目標,全面推進居民區生活垃圾桶站設施的規範達標建設工作,截至11月16日,街道共完成改造提升317個,完成率100%。田村路街道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多次主持召開街道垃圾分類聯席會議、黨建協調委員會討論研究相關問題。
  • 【蘇州】一屋、兩隊、三桶、四清 吳江區桃源鎮用「1234」把垃圾分...
    在督導工作中,督導員需嚴格按照投放要求和分類標準指導居民破袋投放,對容易混投的廚餘垃圾進行重點二次分揀,在分揀過程中發現混投混放的,第一時間指正,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此外,督導員每次還要根據居民投放情況給予積分評價,以次作為小區紅灰榜評價體系的重要依據。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來了!居家常備「兩桶一袋」,轉運車換四色新裝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發布後,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分類LOGO」首次全新亮相,垃圾轉運車重新噴塗「換新裝」,「四桶」齊全的垃圾分類投放驛站、桶站和密閉式清潔站都有統一的設計規範。「兩新」「兩統一」將讓北京的垃圾分類更加規範。
  • 局專項檢查組到廣州動物園督導檢查垃圾分類工作
    12月9日,局專項檢查組到廣州動物園督導檢查垃圾分類工作。在聽取工作情況報告,查閱相關資料臺帳,現場查看辦公樓、動物展館、餐飲經營點等區域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後,檢查組對動物園垃圾分類工作成效給予肯定並強調五點要求:一是要進一步規範臺帳資料,細化分類;二是要提高檢查通報的針對性、實效性;三是要加大培訓和宣傳工作力度,並做好相關資料存檔及信息報送工作;四是要提高園區垃圾的正確投放率;五是要紮實開展垃圾分類督導工作,進一步增加志願者數量。
  • 見「圾」行事 垃圾分類蘭州這樣做~
    ,設置電子監控督導模式,通過視頻監控、電子音提示居民做好垃圾分類。通過早、中、晚高峰期桶邊督導員督導,非高峰期電子督導的模式,提升了小區垃圾分類準確率。安寧區安瀾祥園小區科學合理地設置了四分類垃圾桶與宣傳欄,每個單元樓下都張貼垃圾四分類宣傳畫;桶體乾淨整潔,未見垃圾落地。
  • 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珠海橫琴建築工地打造城市風景線
    「剛開始不習慣,也不知道垃圾要怎麼分,原來都是把用過的紙和剩飯剩菜一起倒入廚餘垃圾桶,經過公司宣傳和保潔阿姨提醒,記住了用過的紙是其他垃圾,每次都會分開投放。」90後工人李茂笑稱,現在每個垃圾桶上都有標識指引,垃圾分類不算太難,只是「麻煩了一點」,多做幾次就學會了。
  • 福田A面:建立分類督導制度,垃圾分類者有獎|直擊深圳十區垃圾分類...
    黃埔雅苑萬科物業項目經理劉學軍說,黃埔雅苑小區有4期,一共設置了10個垃圾分類點,每天晚上7點-9點、早上7-9點均為廚餘垃圾集中投放時間,並都有督導員值守,對居民垃圾投放進行督導。該小區在今年被評為「福田區垃圾分類優秀小區」。垃圾分類推行至今,小區居民已形成很強的垃圾分類意識。在最開始時,小區還需要給督導員配手套、工具,對投入到分類桶裡的垃圾做二次分揀。
  • 垃圾分類?江北新區這麼做!
    自撤桶並點以來,太子閣小區已收集廚餘垃圾4.68噸,其他垃圾21.217噸,有害垃圾0.7公斤,可回收物0.64噸,大件垃圾1.52噸。泰山街道辦事處泰山街道辦事處在食堂門口設置廚餘垃圾桶擺放處,在室外設置集中投放點,在辦公樓出入口設置三分類垃圾桶,每個辦公室設置兩分類小桶,主要出入口設置引導標識和示意圖,全面升級設施,分類投放。
  • 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分類中心廖齊梅主任帶隊檢查福田街道垃圾分類...
    1月6日下午,市分類中心廖齊梅主任、姜建生總工帶隊到福田區福田街道督導檢查垃圾分類工作。福田街道郭智勝書記、程曉雄副主任等陪同參加。首先,檢查組一行到福田街道皇崗村和水圍村,現場察看了城中村集中分類投放點設施情況。
  • 城中村垃圾分類問題怎麼破?樓棟長來打通「最後一公裡」
    「樓棟長是負責每棟樓收租、檢查等,就想到通過他們來幫助推行垃圾分類。」新橋街道城管辦垃圾分類負責人劉躍新介紹,樓棟長會在樓棟微信群分享垃圾分類知識,上門檢查住戶是否設2個垃圾桶分類投放。而樓棟長的背後,是一套更完整的制度。
  • 垃圾分類勤督導 細節末梢面面到
    人物名片鐘關軍,男,1956年4月出生,2020年5月6日起擔任城南街道大奇山社區大奇山居紫陽苑小區垃圾廂房督導員。在城南街道大奇山社區大奇山居紫陽苑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鐘關軍用他認真工作、勤勤懇懇的態度,帶動著小區大批「粉絲」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共同守護小區環境。
  • 超3萬名黨員齊參與,天河垃圾分類實現「一降兩升」
    在全社會參與方面,天河區垃圾分類基本形成全社會共識和行動。黨建引領合力推進,3萬多名黨員、2200多名志願者深入社區參與垃圾分類入戶宣傳、站桶引導,220個社區建立垃圾分類聯席會議制度。宣傳動員聲勢浩大,居民知曉率、參與率超過99%、95%。去年至今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培訓993場次。
  • 豐臺區四大妙招開啟垃圾分類「大作戰」
    新村街道成立了垃圾分類專班,每周召開一次研究垃圾分類工作調度會,並形成每周問題清單,由街道成立的垃圾分類工作專班負責後續督導檢查,形成閉環管理,確保了各項工作落細落實。雲崗街道發揮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作用,通過開展周末在職黨員「雙報到」活動,有效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率先在辦公區設置分類垃圾桶,通過貼標籤、區分垃圾袋顏色等方式,認真細緻落實垃圾分類工作。
  • 即墨環衛設置專用桶 倡導垃圾分類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即墨轄區燒煤取暖的市民將燃剩的爐灰倒入垃圾收集點新近設置的煤灰專用桶由衷的讚嘆:「即墨環衛為市民提供的服務太周到了!」「以前,垃圾混裝混投,冬季燒煤取暖的爐灰混有火星投入垃圾桶,稍不注意,就容易引燃垃圾桶內的其他物品,造成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