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很多妖怪都神通廣大,他們很多都會變化的法術,取經的隊伍也不甘示弱,其中孫悟空會七十二般變化,豬八戒也會三十六般變化,但是唐僧的三徒弟沙僧好像就沒有什麼變化的本事,只在取經的路上變了一回太上老君,騙了車遲國的三位妖精國師。
沙僧
原來原本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這個人就好比是玉帝的警衛員,只不過一次因為疏忽,打碎了玉皇大帝心愛的琉璃盞,就被玉皇大帝貶到人間,化為妖怪,在這裡一吃人為生。
由此看來,沙僧的本領不會很差,因為他和豬八戒一樣,原本都是天庭的將軍,所以只要有仙骨在身上,修煉法術就不會太難,就像豬八戒一樣。既然這樣為什麼沙僧很少展示過自己的變化的本領?
因為沙僧這個人,看似沉默,實際上他的心思比任何人都要縝密,自從被玉皇大帝貶下凡間,沙僧就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沒有給玉皇大帝做保鏢,打碎了了琉璃盞,也不會被貶下天庭。所以沙僧在取經的路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豬八戒和孫悟空做。自己只做好挑擔的本職工作。
悟空七十二變
但是在車遲國的時候,就沒有辦法了,因為三個妖精國師,供奉的是三清教的三位天尊,要是沙僧不變,就少了一人,所以沒辦法,沙僧只好變成太上老君。沙僧這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為,在六耳獼猴假扮孫悟空的時候就有體現,沙僧殺死了一隻假扮他的猴子,很顯然因為觸碰到了沙僧的底線,所以他必須出手,全文中沙僧殺死的妖怪,也只有這隻假扮他的猴子。沙僧不願意過多展現本領,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避免多事,但是也使得他沒有自己的閃光點。